协同治理视域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探究

2023-11-05 16:46王雷华任豪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一站式协同治理思政教育

王雷华 任豪

摘 要:“一站式”学生社区改革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对新时代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工作、思政课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协同理论出发,分析“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出现的协同问题并提出治理策略。目前,“一站式”学生社区存在协同育人共识不强、育人资源共享不够、育人机制共治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加强党委领导实施育人协同、坚持党建引领建立组织协同、进行多方整合实现资源协同、借助科技赋能打造信息协同的协同治理策略。这对“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探索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价值。

关键词:“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治理;思政教育

DOI:10.15938/j.cnki.iper.2023.03.026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3)03-0146-05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高校思想教育的关键一环,是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步骤。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心也转向学生社区。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第一次将思政工作引入学生社区,明确指出“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工作”。2019年教育部统筹推进第一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基于10所高校进行管理体系、服务机制和教育模式的创新改革。“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改革的热点,将学生社区打造成承载学生学习、娱乐、交流以及供师生开展思政教育、学业辅导、心理咨询等活动的多元文化空间。[1]学生社区俨然成为学生在教学课堂之外获取知识、生活成长的“第二课堂”。

现阶段,“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正处于承上启下、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教育部计划在2022年将试点范围扩大到1 000所,2023年实现境内高校全覆盖。因此,通过理论角度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规律,打造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思政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一站式”学生社区显得尤为重要。协同治理(Collaborative governance)是由“协同论”和“治理理论”有机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兴交叉理论,它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由利益相关者参与并相互作用和配合,寻求有效治理结构的过程实践。[2]基于此,在协同治理视域下分析“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出现的协同问题,探讨如何统筹多方育人力量、育人资源形成育人合力,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一站式”学生社区的价值内涵

1.“一站式”学生社区是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高地

高校思政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肩负思想建设、人才培养等职责,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保障。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要求高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实施“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提升新时代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化、精细化水平的重要改革举措。学生社区作为高校学生相对集中、稳定的生活场所,不僅承担着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功能,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一站式”学生社区基于学生社区建设,不仅在空间上拉近师生的距离,[3]强化学校和学生之间、院系之间、班级之间、师生之间的联动与衔接,而且增加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的时效性,减少学校资源的错配,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有利于强化社区与院系的链接,满足学生自身思想发展的多方面需求,将学生社区打造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满足学生精神思想追求、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教育园地。[4]

决策层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通过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来促进高校党建工作落实落细,从而杜绝基层党建“上热,中温,下凉”现象,实现新形势新情况下的精准思政。因此,高校要清楚认识到“一站式”学生社区不仅仅是管理模式上的创新,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更具有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意义。

2.“一站式”学生社区是满足学生学习生活需求的核心要素

在完全学分制下,学生除了上课需要前往教室,其余更多的活动空间均在教室之外。借鉴欧美发达国家高校的住宿制社区建设经验,学生社区均兼具了学习、社交、娱乐等多元功能。因此,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满足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多样化需求,不断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幸福度,是“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初心和重要内容。

首先,“一站式”学生社区扩展了原有的学习空间。以往学生上自习需要往来于教学区和生活区,这增加了学生的时间消耗,同时也容易导致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闲置教室等资源紧张或者利用率不足等现象。而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中,很多高校在为学生配备了自习室、阅览室的同时,还通过空间构建、氛围营造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充足的学习资源。其次,“一站式”学生社区开辟了社交空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明需求的增强,00后大学生对社交活动的要求不断增加,“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打造咖啡屋、研讨室等社交区域,很好的满足了学生之间、学生同老师之间的交流需求。最后,“一站式”学生社区增设了娱乐空间。原有学生公寓仅具备住宿功能,而“一站式”学生社区在此基础上考虑了学生的娱乐需求,例如,建设健身房、排练室等文体空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从学生的现实需求出发,在课堂之外为学生打造了一片温馨便捷的成长园地,让学生在社区里住得舒心、学得安心、玩得开心。

3.“一站式”学生社区是践行高校学生工作“一线规则”的前沿阵地

高校学生工作直接关乎学生的切身利益,学生工作只有深入学生一线,在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与“一线规则”具有实践上的一致性。[5]

通过“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与“一线规则”的有机结合,优化学生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全方面、多维度的校园服务。其一,“一站式”学生社区施行的辅导员驻楼制加强了与学生的互动和链接。辅导员是离学生最近的人,学生遇见问题或困惑时大多会首先寻求辅导员的帮助。辅导员队伍入驻“一站式”学生社区与学生同吃同住,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生活和思想动态,做到全时保障,使辅导员切实“长”在学生中间。 其二,“一站式”学生社区引进心理咨询机构进驻,全面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试点工作中,一些高校试点专职心理咨询师进驻社区,创办了一批社区心理咨询工作室,为学生积极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其三,“一站式”学生社区要求服务力量下沉,通过积极主动的提供相关服务,提高学生的幸福度与满意度。如部分高校通过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学生事务综合服务大厅的方式精准对接学生需求,让学生办事“最多跑一次”。

4.“一站式”学生社区是构建“大思政课”格局的创新试验地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完善全员、全方位、全過程的育人机制,探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思政课”格局,有利于思政课建设,提质增效、守正创新。“一站式”学生社区为“大思政课”格局的探索提供了肥沃的实践土壤。

一是“一站式”学生社区引导思政课教师进驻。在试点工作中,思政课教师将课堂搬进学生社区,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有针对性的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现“足不出户办思政”。二是“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遴选优秀的专业教师、党政干部、朋辈榜样担任导师,他们将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例当作思政课的活素材,关心关爱学生成长需求,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三是“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选聘优秀校友、校外专家等高端资源作为思政导师,定期做客学生社区,将社会课堂、科研课堂与思政课相融合,指导学生全面发展。四是“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挖掘校史校情来营造特色社区文化,通过盘活和开发学生社团资源创建品牌活动,在社区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的协同问题

各高校在进行“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纷纷引入辅导员、专业教师、党政干部等多元育人力量,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是一项全校性的系统工程。由于其复杂性较高,且尚在建设摸索期,各高校在协同育人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

1.协同育人共识不强:师生对“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认识存在偏差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是高校思政工作领域的探索实践,在建设过程中主要由学工部门牵头推进。这就使得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对“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的较为深刻,投入度也较高;但专任教师、党政干部、行政人员这类育人群体的重视程度却相对较低,投入的精力也较少。[6]此外,从试点工作反馈情况来看,校级领导的重视程度较高,无一例外的都成立了由书记、校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但在中层的管理部门、专业学院对该项工作育人意义的认识还有待提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非学生口、思政口的教师群体对“一站式”学生社区这种育人新模式还缺乏了解,受传统认知影响其认为育人的主要阵地还是在教学课堂,对学校要求的社区育人工作更多的是被动接受,而非主动探索。

“一站式”学生社区鼓励并支持学生参与建设,倡导学生的自我治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意识。但从目前建设情况来看,这方面还有待提高。其一,社区空间利用率并不高,学生依旧习惯保持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社区空间的部分设施长期闲置,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其二,学生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足、主观能动性较弱,学生在社区担任的主要还是“志愿者”“助理”等辅助性角色,并未真正参与学生社区建设的主要工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未能被很好的激发,学生参与社区建设和治理的机会与途径较少,更多时候是作为“使用者”的身份出现。[7]

2.协同育人共享不够:优势资源向“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汇聚存在堵点

“把学校最好的资源向学生集聚”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共识,但在将学校优势资源向“一站式”学生社区汇聚的过程中,还存在堵点。比如,学校(或更高级别)的创新创业平台、美育平台、劳育平台等育人平台拥有政策、资金、配套等方面的保障支持,形成了优质的育人资源。但是,这些平台一般由学校的职能部门负责维护运转,且各自形成一套相对独立的制度体系,平台的资源也很少主动向社区进行配置。学生需要这些资源还要到社区之外的职能部门才能获取,平台资源很难有效的与社区资源共融共通。

院级专业资源的整合程度不足,存在一定行政壁垒。专业学院拥有优秀的专任教师并开发出优质的课程,形成丰富的师资和课程资源,且这种资源因其专业属性,一般不可替代。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在一个场域学习生活,这其实为学科交叉和课程融合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环境,非常有利于开展教学课堂之外的科研育人、实践育人。但受行政归属的限制,各专业学院的这些特色资源没有选择开放整合而是保持封闭独立,师资和课程只限于本学院学生范围。这就无形提高了不同专业学生一起探讨研究的门槛,也降低了不同专业的师资联合开发科研课程、实践课程的可能性。由此可见,无论是学校平台资源的配置问题还是学院专业资源的整合问题,主要堵点在于优势资源的汇聚受到部门间行政壁垒的制约。

3.协同育人共治不足:治理机制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运行存在缺陷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对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是一场考验,现阶段主要有两方面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部门联动的协作效率不高,二是育人队伍的沟通交流不足。“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平稳运行需要学校多部门的协同联动,绝非一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的部门集群:一类是直接承担育人任务的学工部门、专业学院,如学生处、校团委、院系等;另一类是提供保障性工作的职能部门,如后勤、保卫处、管委会等。但是,这两类部门群体由于工作性质的差异,导致它们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的角度常有所不同。学工部门和专业学院在社区开展活动时往往关注的是育人活动的效果和影响,而职能部门考虑更多的则是现场的秩序与场馆的维护。此外,即使是同属同一部门集群,也会出于部门间自身权责利益的考量,产生一些分歧。[8]故导致不同部门在协同联动解决问题时的效率并不高。

在现有机制下,多元育人队伍同时涌进“一站式”学生社区且育人队伍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机制,往往发生工作交叉重叠的现象,造成“同一个问题多人过问但没人帮助解决”、过度关心学生等新问题,从而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压力与负担。因此,“一站式”学生社区治理作为高校治理的一项有益探索,如何将“好事办好”,其本质是需要有一套协同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

三、“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协同治理策略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在建设实践中需要从全局出发、整体推进。针对过程中在思想认识、组织机制、资源配置等方面暴露出的问题,需要运用协同治理的策略,做好育人协同、组织协同、资源协同与信息协同。

1.加强党委领导,实施“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育人协同

建设好“一站式”学生社区,关键是要加强党委领导。一方面是党委统一思想,凝聚育人共识。高校党委要突出“一站式”学生社区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站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凝聚全校育人共识。在学校年度人才培养工作大会、教师发展大会等场合介绍“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情况,在年终工作表彰大会上对“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进行表彰、对其先进事例和工作做法进行宣传,使全校师生对“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育人理念、功能运行有全面了解,增强认同感。另一方面是党委统筹谋划,做好顶层设计。高校党委要将“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制定分阶段目标与任务清单,并将建设情况作为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的重要议题。探索高校党委班子“一岗双责”机制,在年度民主生活会、述职考核中专题汇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相关情况。在工作推进中,党委可通过党政联席会、管理服务联席会,统筹解决“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加强组织、宣传、教师、教务、人事、后勤等部门的沟通配合。

2.坚持党建引领,建立“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组织协同

党建引领是“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显著特色,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组织协同,有利于形成育人合力。一是优化党支部设置,建设功能型黨支部。功能型党支部打破了以部门为单位直线型建立党组织的特点,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以“功能型设置为主,单位型设置为辅”的原则设置党支部,能够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9]其一,在入驻社区的管理职能部门之间设置功能型党支部,邀请学工、后勤、安保等部门人员加入,这就打破了传统科层制下的部门壁垒,各职能部门根据功能需要组织在同一个党支部中,增强了协同效率。其二,依托社区中的书院、学园等育人空间设置功能型党支部,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专任教师、学业导师、朋辈导师等育人力量共同加入,围绕学生学习生活场景,聚焦思想引领、学风建设和社区治理等议题群策群力,加强了不同育人主体间的沟通交流。二是织密做实网格化管理体系。高校可以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和院系协同治理模式,构建分片区、分楼栋、分楼层的党建责任落实体系。[10]例如,在“一站式”学生社区按照“党委-党支部-住宿单元”三个层次构建党员网格化管理体系,即党委有党建工作坊、支部有责任区、住宿单元有先锋责任岗,保证党建引领全覆盖、社区管理无死角。通过将党建引领和网格化管理结合的治理方式明晰责任,促进不同部门和不同群体间的组织协同。

3.进行多方整合,实现“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资源协同

引导校院资源向“一站式”学生社区汇聚,表面上是资源问题,但其本质是激励机制的问题,需要从评价机制和培养模式两方面入手。一是完善评价机制,激发资源投入的动力。一方面,高校应将“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二级单位考核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各职能部门、专业学院将自身掌握的优势资源主动向学生社区投入,鼓励在学生社区这个新载体上开展各项育人实践。同时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对落实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不到位的二级单位提出批评整改意见。另一方面,学校应将教职员工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中取得的育人成果作为其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绩效奖励上的重要工作认定,并在津贴补助、待遇保障等方面提高标准[11],从而鼓励青年教职工参与社区建设,吸引更多人才资源向学生社区汇聚。二是推广书院制培养模式,促进资源融通共享。提倡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立打破年级、专业界限的书院制培养模式,以住宿制书院、大类培养制书院、学园为单位开展育人活动。其中,住宿制书院是以学生居住的楼栋为基础进行划分;大类培养类书院是以学科大类(如理、工、文等)为基础进行划分;学园则是以学生生活的片区为基础进行划分。但无论何种类型,都将学生在教学课堂的管理和生活场域的管理进行剥离,从而有利于资源配置的高效、顺畅。学生在社区中会感受到不同学院在育人活动上的差异进而形成比较,出于对学院口碑或专业选择(如大类培养制下,学生大一在书院,大二会进行专业选择)等考量,会倒逼专业学院加大投入优质资源到“一站式”学生社区。

4.借助科技赋能,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的信息协同

在数字时代,“一站式”学生社区可以借助科技赋能进行“数字社区”“智慧社区”建设,将数据转化为资源,在便捷服务师生的同时提升育人成效。一方面开发“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数据分析平台,提高育人科学化水平。为避免信息化建设中的数据孤岛现象,“一站式”学生社区需要开发基于学生学习生活全链条的数据分析平台,而非单一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首先,将学校教务、学工、招生就业、后勤等多部门信息系统中的基础数据向“一站式”学生社区进行集成,打通信息孤岛。其次,通过刷卡、门禁、人脸识别、加装传感器等方式采集学生的夜归时间、自习时长、消费金额等数据,对学生进行“数据画像”,从而准确了解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习惯。[12]最后,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学生数据进行综合研判,对异常数据进行提示报警,精准掌握学生的在校状态。但需注意的是,数据分析平台需要高度重视数据的安全保密问题,保护学生隐私。[13]另一方面通过建设线上“一站式”综合服务系统,提升治理效能,让学生办事“最多跑一次”。接下来,高校应同步探索线下学生业务办理向线上转移,加快推进线上“一站式”综合服务系统建设,开发基于学生端、教师端的App、小程序,实现业务办理线上线下同步,努力做到让学生办事“一次也不跑”。

参考文献

[1]李刁,陈志.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2):4.

[2]Gash A A.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J].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 Theory J Part,2008(4):543-571.

[3]周远,张振.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空间建构逻辑与路向[J].思想理论教育,2022(7):102-107.

[4]白晓东,孟祥栋.新时代学生社区空间育人的内在逻辑、现实问题与优化路径[J].思想理論教育,2022(6):105-109.

[5]严明,等.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3.

[6]王懿.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问题与实践理路[J].思想理论教育,2022(2):5.

[7]陈南菲,尹金荣. 自我同一性发展理论视角下“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9):85-88.

[8]简盖瑞.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教育管理创新模式探索[J].黑河学院学报,2020(7):3.

[9]宋之帅,马文革.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2):5.

[10]史龙鳞.场域理论视角下高校学生社区建设——基于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案例分析[J].高校辅导员,2021(3):5.

[11]史龙鳞,陈佳俊.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区协同育人的机制研究——基于浙江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观察[J].思想教育研究,2021(3):6.

[12]马成瑶.整体性治理视域下推进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2(3):5.

[13]王燕.“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党建新形态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6):128-132.

[责任编辑:张学玲]

猜你喜欢
一站式协同治理思政教育
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下的京津冀环境污染协同治理研究
协同治理: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理论参照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的创新
风险社会理论范式下中国“环境冲突”问题及其协同治理论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