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人才振兴路径研究
——以上海为例

2023-11-18 19:55张乐钰胡晓滨
山西农经 2023年16期
关键词:人才农业农村

□张乐钰,章 慧,单 金,胡晓滨

(上海市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上海 200002)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1]。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既是中央部署的工作要求,也是基层实践的迫切需要。上海围绕国家战略部署,大力推动人才振兴,全面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着力破解人才发展瓶颈,努力做好人才的培养、引进、管理等工作,为上海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1 上海乡村人才工作现状

1.1 取得成效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上海围绕国家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以《上海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018—2022 年)》中明确提出的“三园”工程为抓手,全面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解决人才发展的瓶颈问题,做好人才的培养、引进、管理等工作,为上海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人才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一是人才政策机制逐步完善。在国家乡村人才政策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编制《上海市农业农村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关于上海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农技人员聘用制度》《中青年科技人员“攀高”计划实施办法》等一批有前瞻性的人才专项政策,整合、优化人才培养培训、引进集聚、职称评定、奖励激励、社保服务等,着重培育、集聚高素质乡村人才。

二是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上海农业农村人才总量平稳,结构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数量明显增长。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迅速,持证比例持续提升。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金融、贸易、科技等行业优秀人才投身农业领域的数量逐年增加。

三是人才素质显著提升。通过推动培育工程、建立人才发展平台、推进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等措施,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

四是人才自主创新能力逐渐加强。通过专家服务基层项目,逐步建立科研项目合作研究推广示范模式,加快产学研融合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提升农业企业技术实力,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五是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落实重点人才工程,加强选拔、跟踪和培养一批站在农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产业化能力的人才,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基地。健全科研单位分配激励机制,重点向关键岗位和优秀拔尖人才倾斜。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人才,在职称晋升、科技奖励、项目申报等方面予以鼓励和支持。依托融媒体平台,多渠道开展农业科技人才宣传报道,营造尊重和重视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的良好氛围。

1.2 主要做法

一是建立多主体联动的政策机制。建立由市、区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主,农业院校、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主体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协力的工作模式,共同推进乡村人才培育工作。针对农业领域专技人员的特点,在上海市种植业中级职称评审中首次增加了农业管理专业,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对于业绩贡献突出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允许其通过“直通车”或绿色通道破格申报高级职称。

二是多层次实施精准培育工程。举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高级研修班”“上海市农业高级专家研修班”“基层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实用技能培训班”等,提升专业人才素养。精准开展对新型职业农民、青年农场主和职业经理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以提高乡村人力资本水平。与吉林、云南、广西和黑龙江等地的农业主管部门签署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框架协议,组织两地青年农场主进行学习交流和产业对接。

三是多角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稳步推进浦东孙桥、上海市农科院、崇明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农业科研人员的双向流动,鼓励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到农业科技企业兼职,或带着科研项目成果离职创业。在分配激励机制方面,提高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收益的比例,科技成果转化所得收益可一次性计入当年科研院所的工资总额,但不纳入工资总额的基数。

四是多渠道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摸排上海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发展重点扶持企业、农业招商引资企业,确定上海重点机构人才开发目录中的农业重点企业名单,帮助企业解决人才引进问题。通过《上海农业科技成果》汇编、《东方城乡报》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报道由科技兴农项目支持的优秀项目以及宣传上海领军人才(农口系统)、上海农业领军人才、农业各体系首席专家及农业领域的杰出人才。

2 上海乡村人才发展面临的机遇

2.1 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力驱动

乡村振兴是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全过程的一项历史性任务。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决策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也对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作出系统规定,强调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行动优势。《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进一步强化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制度保障,乡村振兴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2 政策制度提供有力支撑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要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明确目标任务,作出了人才培养、支持体系、保障体系等方面的部署。自2018 年上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先后颁发了《上海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和《上海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018—2022 年)》,制订乡村振兴“2+27”配套文件,其中部分政策涉及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的优化,将有力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2.3 需求升级促进人才转型

乡村振兴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组成部分。《上海市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上海作为超大城市,需要突出乡村地区的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调动各类资源要素投入农业、农村,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加便捷。为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上海需打造面向全球的人才高地。在当前新发展格局下,上海乡村人才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重大战略优势、市场优势和要素优势。

3 上海乡村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1 人才总量不足,难以承担乡村振兴的重任

长期以来,乡村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本地农村青年从事农业意愿不强,乡村有效劳动力总量明显不足。在周边各省市均加大引才、用才力度的背景下,上海人才总量增长乏力,优质人才供不应求。

3.2 人才素质较低,无法满足乡村振兴的需求

农业已不再是传统的“听天由命”式产业,农村管理也不再是相对封闭的“熟人化”管理,需要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管理能力较强的人才队伍。然而,当前乡村人才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对新技术和新理念的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差。

3.3 人才结构不优化,对乡村振兴造成了影响

乡村的常住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年轻劳动力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领军型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不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缺乏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乡村管理和公共服务人才也存在短缺现象,休闲农业、种源培育、数字农业等新产业的人才严重短缺。

3.4 平台载体稀缺,难以吸引和留住优质人才

在乡村,优质实体企业、众创空间、孵化基地等高水平的人才发展平台相对匮乏,产业的能级相对较低,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服务乡村的项目合作和利益分配机制尚未成熟,难以集聚大规模和高质量人才。

3.5 基础保障不足,难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乡村各类公共基础设施仍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人才关心的创业创新综合环境和设施仍不完备,医疗、交通、子女教育、休闲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和服务仍不健全。撬动、激励人才留在乡村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吸引力不足。

4 国内外乡村人才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4.1 国内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经验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各省市高度重视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积极结合地方特色,探索并建立了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其中,特别选择了杭州、重庆和青岛3 个城市,其在乡村人才振兴方面具有独特的做法,包括培养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引导各类人才返乡下乡等,为上海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参考。

4.1.1 杭州

一是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分级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项目工程,市级层面重点落实“125”工程,县级层面重点落实“4321”工程。截至2015 年,杭州已培养了一支超过14 万人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是通过建立“一网两库”(杭州市农村人力资源网、实用人才库、农民素质培训库),实现对农业农村人才及其接受教育培训情况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和市县乡三级信息联动。

三是发布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人才“春雨计划”,授牌成立全国首个“乡村振兴人才银行”。由杭州市8 家农商银行共同组建专属服务团队,提供特色融资授信、资产管理增值、项目资金对接等金融服务,切实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的融资难题。

4.1.2 重庆

一是搭建重庆市设计下乡网络服务平台和移动应用程序(APP)。帮助设计下乡专业人才、团队和有需求的镇(乡)村通过平台实现设计下乡服务的双向选择、建立有偿或自愿服务等关系;探索建立“智慧乡村人才超市”,提供信息化平台服务和智能化人才匹配服务,为城乡人才资源流动提供支撑,为体制内外人才相互融通提供支持。

二是在促进乡村人才担当作为上做“加减法”。一方面对激励机制做“加法”,另一方面对基层负担做“减法”,剥离一些不属于村两委的职能事务[2]。

4.1.3 青岛

一是吸引城市专业人才下乡。强调镇(街道)乡村振兴主体责任,持续开展“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导航青岛”等工程,每年分级组织行业、领域专家(人才)到基层服务。

二是鼓励本土优秀人才回乡。颁发《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规划(2018—2022 年)》,聚焦青年人才、农民工和离退休人才,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雁归兴乡”返乡创业推进行动和新乡贤机制,建立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再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

三是引聚全球涉农人才助乡。“头雁”团队依托顶尖人才奖励资助,面向海内外引聚人才创新团队。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应依托“蓝洽会”“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等活动,编制年度涉农引才招聘计划,引进涉农专业优秀高校毕业生。

4.2 国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经验

一方面,上海的土地和农业资源禀赋相对有限,人均耕地较少,但劳动力要素较为丰富,其发展模式与荷兰、日本较为相似,均为“土地节约型”模式。另一方面,上述国家均是农业发达的小强国,城乡结合的发展现状与上海也较为相符。文章总结荷兰、以色列以及日本在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的经验,以期为上海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寻找可借鉴的经验。

荷兰重视将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相结合,塑造现代农业人才教育环境。构建发达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专业化指导,以增强其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3]。以色列持续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鼓励教授兼职创业,以立法形式保障研发人员的权益。此外,注重国际合作,吸引人才回国发展[4]。日本构建了多主体参与、相互补充的教育体系,旨在提升农民综合能力。政府在技术指导、信息服务、市场开发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服务,激发了本地年轻人的活力。重视加强农业接班人的培养,实施“后继者支持政策”培养农业接班人,还设立了“新农人培养”专项资金。

从整体上看,杭州、重庆等城市的乡村发展状况与上海存在较大差别,国外乡村发展的阶段和制度基础也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国内外经验无法直接套用,但其中仍有不少可借鉴之处。例如,优化创业环境,强化系统培训,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农业知识创新体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平台,加强乡村人才的智能管理;通过制度保障吸引人才下乡,拓宽乡村振兴的人才来源。

5 相关路径

5.1 实施“三大行动”,加强乡村人才培育

一是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行动。通过国家和市级重大人才工程以及人才专项,采取柔性引进和智力引进等方式,加大科技人才的选拔和引进力度。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支持中青年人才担任学术带头人和骨干研究群体,从事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应用研究。为基层一线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放宽岗位结构比例限制。

二是乡村产业人才培育行动。利用“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计划”启动的契机,整合各类资源,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长三角一体化交流平台建设,实现资源交流共享,扩大合作优势,强化人才优势。

三是农村治理人才培育行动。持续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把好选拔任用关,丰富选拔渠道,将优秀青年干部市委党校学习、乡村蹲点调研与艰苦岗位锻炼相结合,加快基层干部成长速度。建立并规范村干部报酬管理办法,合理确定村干部基本报酬和绩效奖励,全面推行村干部缴纳职保,提高缴费基数水平。

5.2 创设“三大机制”,引导乡村人才聚集

一是建立乡村人才分级分类评价机制。参照国家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分类标准,建立健全有不同侧重的分类评价认定标准。适时动态调整农业系列职称专业设置,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唯奖项”,释放科技创新活力。

二是探索多元主体培养机制。发挥各类主体在乡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着力形成乡村人才培养的工作合力。全面加强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引导综合性高校增设涉农学科专业,加强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建设。引导农业企业建设实训基地、打造乡村人才孵化基地、建设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参与乡村人才振兴。

三是健全激励人才流向乡村基层的机制。引导农业和农村经营主体建立科学的薪酬管理、协议工资和股权、期权激励制度,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奖励。设立面向乡村助农人员的专项引进基金和奖励基金,激发人才为乡村服务、建设乡村的激情。利用传统媒介和新媒体形式,积极推广返乡入乡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引导全社会关心关注上海乡村振兴,提升农业农村工作的社会认可度。

5.3 落实“三大保障”,健全制度环境基础

一是完善组织体系支持。理顺管理流程,加强相关部门统筹协调,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纳入农业农村工作成效考核范围,坚持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职能部门直接联系优秀人才制度及督查落实制度,推动工作有效落实。

二是创新政策制度保障。出台具有前瞻性和先导性的人才政策,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流动、激励等一整套系统完备的政策体系,扩大市级紧缺人才开发目录中涉农机构范围。

三是完善投入机制保障。将农业农村人才开发经费纳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把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农业农村建设项目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和基地。建立市、区、乡镇三级联动的公共财政转移支付机制,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和方向。综合运用信贷、保险、税收、贴息等政策工具,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逐步建立政府主导,个人、用人单位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人才投入保障体系。

6 结束语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乡村人才振兴和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上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但受到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优、平台载体匮乏、要素保障不足等因素的制约,需要借鉴国内外乡村人才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健全和完善乡村人才培育体系,引导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人才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人才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