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处理视域下数字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路径研究
——以周口农高区数字农业管理为例

2023-11-18 19:55陈见辉
山西农经 2023年16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农业

□陈见辉

(1.河南科技职业大学,河南 周口 466000;2.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01)

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为37.9%,说明数字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导致我国数字农业发展滞后。学者采用不同调研方式对不同地区采集的农业数据进行处理、综合分析对比后发现,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一套面向不同类型地区的数字农业开发决策系统,能有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数字乡村建设,解决农村农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强农业数据的合作共享、数字平台和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生产管理、经营服务融合发展[1]。

1 数字农业研究价值

1.1 数字农业研究的理论价值

数字农业被重点列入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布局,是“2025 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南省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发展高质量数字农业是加快实现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推动周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必须抢抓数字经济发展先机[2]。

在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周口农高区建设为依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是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重要基石。通过发展数字农业建立层级更高、结构更优、可持续性更好的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体系、生产经营管理体系、供应链物流体系[3],对推动河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兴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4]。

1.2 数字农业研究的现实价值

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首要任务,也是推动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数字农业有利于增强农业产业化内生发展动力,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经济效应,有助于推动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互联网+农业”电商平台让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文旅资源发挥效能,助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借助农业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统一科学规划种植,精准施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吸引青年大学生扎根农村、建设乡村,鼓励更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5]。利用数字虚拟空间与实体经济进行信息精准对接,有效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健康发展。

2 国内外数字农业发展研究现状

2.1 国内数字农业发展现状

国内主要以中国农业大学精细农业研究为中心,从GIS 定位测试、作物能量传感器、土壤水分测试和农作物图像处理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6]。河南省数字农业研究主要以河南农业大学数字化研究中心和河南省农科院信息与经济研究中心为依托,侧重于农作物模型与栽培试验、农田病虫害模拟工程、农业遥感实时监测系统以及农业管理信息系统调配等理论方面的研究。

现阶段,国内大部分学者研究主要集中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应用、虚拟农业、可持续农业和数字农业信息化建设等问题上。

2.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数字农业研究起源于20 世纪80 年代,主要集中在数字农业概念现象描述、数字农业设计扩展工具理论、应用经济理论,对数字农业进行研究分析,虚拟农业和智慧农业已成为国外数字农业发展研究的热点课题。

3 数字农业发展趋势逻辑分析

我国传统农业以小农经济为主,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缺乏现代化农业技术和资源,导致农业产量收益较低,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导致农村人口结构失调。

近年来,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加强,数字农业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区域农产品的品种、产地、产量、规模、生产企业分布等情况的了解,以及对市场需求、价格、标准等信息的准确把握,实现了全方位的“耕、种、管、收、销”一体化立体农业。同时,利用大数据优势,及时上报省、市、县农村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帮助农业生产者、农产品经营者和采购者解决产销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实现了农产品生产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利用数字赋能推动农业经济转型发展,实现了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精准、高效、绿色方式的转变。通过“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精准营销,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促进产、销、转、流合作进入智能化、智慧化新时代。

以数字农业为基础,构建农业现代化产销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发挥黄淮农产品市场的农业资源配置作用,做好生产、销售和价格的监测、统计、分析工作,及时发布供需信息,促进产需的有效对接。农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应用能够有效监测农作物的全程生长状态和生长环境,从而精准发现和根治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保障绿色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信息科技手段对农产品生产、储藏、运输、流通、交易和综合服务等环节进行精准管理,完善市场统一配置、优化产业结构体系,为农业产业链提供一体化决策服务。将数字技术融入农业生产中,收集、记录农业生产、经营、供应、销售等各环节信息,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通过数据计算分析,设计出最佳方案,指导和干预农业各生产环节流程,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依托电商平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拓宽农产品产销途径,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青年返乡创业,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与京东、阿里巴巴和拼多多等互联网企业合作建立现代数字农业生产管控平台和农业生产服务平台,实现从种子到产品的全程数字化、可视化追溯,实现产前决策、产中管理、产后销售的标准化现代农业生产过程。

4 周口数字化农业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探索

4.1 周口农高区数字化农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政府职能部门的顶层设计尚未完善。河南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周口是人口众多、农业发达的大市。优势资源尚未充分开发和利用,政府职能部门在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规划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长远性和战略性综合布局的思路不够清晰,建设资金的后期配置补充不及时,全方位远景规划的执行力度不足,导致数字农业信息化和数字乡村建设程度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是周口的数字化农业起步较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业生产区域的信息化设备投入不足,导致农村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同时,农村网络覆盖率不高,大量的优势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

二是信息化决策水平较低。长期的城镇化建设导致农村人口资源流向城市,使农村老龄化问题严重,平均文化程度较低,接受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能力较弱。此外,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资源收集、产业单品等资源无法共享,导致产业数据缺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决策的布局。

三是缺乏科学的制度保障措施。政府对数字化农业生产的政策及产品流通等环节的监管不到位,对数字化农业生产的扶持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对技术引进和资金引入缺乏科学合理的保障措施。

4.2 周口辖区农业数字化技术探索

一是在农业生产精准测量和生态保护方面,数字化技术将物联网与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应用相结合,实现了自动化的精准控制与智能化的科学管理。构建了多时域、多维度、高精度的农业资源环境智能服务平台,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业污染源。

二是建立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应用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农业,实现高标准的畜禽养殖,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建立现代智慧农业生产体系,实现精准种植养殖,减少农业系统碳排放量,真正实现碳达标、碳中和。

三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服务能力。制定灵活的激励政策,吸引致富能手、信息管理人才、青年劳动力返乡创业。组织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定期开展职业农民培训班,传授农业技能。帮助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生产知识,科技赋能,助力农民增产增效,提升农业产业化服务能力。

4.3 周口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探索

加快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新一轮农村产业投资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推进“互联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的融合发展,孕育一批特色品牌,加速农产品品牌升级。构建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引进农业科技产业园发展精细农业。推动农产品精细加工、产业互联标识的解析应用,促进产业生态系统健康循环。

政府部门应将基础设施建设写入工作报告,重点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在数字乡村建设和智慧农业上持续下工夫,缩小城乡差距。依托优势资源和技术,与合作伙伴共同设计并打造农业4.0 版本,打通数字农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设立专项资金,加快推动农村落后地区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等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支持遥感监测、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完善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为数字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依托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信息化,多管齐下,打造粮食生产购销虚拟化应用场景,实现粮食购销、粮食库存、粮食质量及粮油市场的全流程、可视化、智慧化管控,从而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障。

5 周口数字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路径

5.1 加快数字化农业产业链转型升级,实现价值链增效

加速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推广应用,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网络销售等环节供应链保障体系,促进农产品产销顺畅衔接,带动农业转型升级,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促进农业产品增值、增效,最终实现农民增收。

5.2 加快数字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企业参与等方式,激发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全面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链条、全过程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培育发展一批数字产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该领域,壮大农业农村数字经济主体,打造一批本地知名的数字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切实推动数字农业发展。

5.3 全面实现数字农业可持续发展

政策层面上,依靠政府的数字经济产业政策支持,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业大数据信息中心,提升政府的数字化服务能力,增强农民的数字化建设意识。增强数字产业化的支撑能力,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数字化农业建设中。同时,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流通、行业监管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乡村产业融通、数据互通、信息沟通。通过建立大数据综合平台,实现共建共享。

组织层面上,政府牵头,加强与国内、省内顶级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产、学、研、教相结合的校地发展模式,构建一个“天空地”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管理体系。此外,需要整合农业信息资源,实现农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农业向现代农业、科技农业、智慧农业转型。

技术层面上,完善数字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5G 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范围,大力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数字农业中的应用,实现农业遥感技术的全覆盖,积极推进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完善省、市、县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对接,简化、优化政务服务程序,助力城乡数字融合发展,提升信息服务能力。

人才层面上,农业数字化建设需要贯穿各个环节的数据采集、共享、分析、应用,构建兼容性和连通性的管理平台、服务平台和应用系统。同时,建立农村基层数字化人才培养培训机制,结合地方农业发展特色,调整优化激励机制,培养一批具备经营管理知识和专业化信息技术的人才,提升基层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业务水平,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现农业更智慧、管理更高效、服务更便捷。

项目层面上,成立重大专项工程,依托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的建设成果,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数字化改造,如农业智能装备应用等。强化技术创新,扩大重点项目的示范效应,建设一批“数字乡村创新中心”“数字农田”“数字牧业”等项目。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模式,依托“中原农谷”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创新运营模式,推动与农业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园,构建农业产业集聚群,加强中原数字农业现代化体系建设,推动周口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

6 结束语

数字化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环节。文章主要讨论了数字农业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以及数字农业在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可视化表达,利用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共建、共用、共享,切实推动数字农业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