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季平《乡愁》的音乐创作评析

2023-11-18 00:26马俊伊
戏剧之家 2023年30期
关键词:配器音调乐句

马俊伊

(广州工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801)

2017 年为了响应“一带一路”的号召,广东省民乐团和广东省委宣传部委约赵季平等七位老、中、青作曲家团队共同创作了《丝路粤韵》,这是一部具有浓郁岭南风格的作品。《丝路粤韵》自首演以来,反响巨大,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丝路粤韵》由七个乐章组成,分别为:《开海》(景建树曲);《祭海》(韩兰魁曲);《远航》(张坚曲);《异域》(张晓峰曲);《乡愁》(赵季平曲);《归来》(蓝宝程曲);《新梦》(房晓敏曲)。

笔者认为,《乡愁》这一章对岭南元素的运用非常有特点。本文尝试从作曲技法的角度切入进行分析,总结该曲的艺术特征和写作手法。

一、《乡愁》的曲式结构

《乡愁》是一首复三部曲式的作品。全曲分为引子、首部、中部和再现部[1]。每一部分各自引用了不同的岭南音调。虽然这是一首结构西化的作品,但是作曲家在创作的时候却试图打破西方曲式的束缚,并融入中国的音乐元素。《乡愁》的曲式结构图如下:

表1.《乡愁》全曲曲式图

《乡愁》是一首复三部曲式的作品。开始十六小节是引子,引子可分为两句,每一句八小节,节奏舒缓,音调朦胧。A 段可分为三个乐句,是一个再现单三部曲式。第一个乐句共十一小节,由二胡来演奏主旋律,曲调婉转动听;第二个乐句有九个小节,音乐慢慢推进,各乐器用震音演奏法使音乐情绪更加饱满;第三个乐句一共是十一小节,再现第一乐句的内容,在二胡的基础上加入了大提琴的旋律,两种乐器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进行对话,唯美动听。B 段可以分成四个乐句,第一个乐句一共八个小节,由原来A 段的二八节奏织体加入了三连音的织体形态;第二乐句一共八个小节,在弦乐的基础上加入了弹拨和吹奏乐器,配器方面逐渐丰满起来;直到第四个乐句,乐队全奏,音乐宽广有力,情绪达到最顶点,之后的几个小节为补充,紧接着进入了中部。

中部可分为三个乐句,音乐情绪与首部有较大的区别。第一个乐句一共八个小节,主要的旋律由梆笛在高声部演奏,音乐风格活泼可爱,充满童趣;第二个乐句也是八个小节,主要的旋律由原来的梆笛演奏变成了二胡拉奏;第三个乐句与之前两句音调相似,配器方面变成乐队全奏。曲子的连接的部分改变了原来的速度,速度拉宽变慢。整个中部与首部对比强烈,但音乐风格一致并不显得突兀。

这首曲子属于减缩再现,只再现了A 段的内容。随即进入了尾声。整首曲子的结构清晰,三部性的特点强烈,紧扣乡愁主题,具有意境。

二、《乡愁》的岭南旋律音调选择

岭南是指五岭之南,目前特指广东、广西、海南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而岭南音调就是指具有岭南音乐元素的乐调。岭南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不断发展和演变,形成了形态各异,风格万千的岭南民间音乐。岭南音乐最具代表的是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和客家汉乐三种民间乐种。岭南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也融合了很多西方音乐的特点。当今很多音乐作品都采用岭南特色的音调,将岭南特色音调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或从地方民歌中获取旋律素材,或从戏曲中获取旋律素材等。岭南音乐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引用。本文将以赵季平作曲的《乡愁》为例,探究岭南音乐的音乐特色。

《乡愁》共运用了三首具有岭南特点的音调,分别是:《落水天》《月光光》与《彩云追月》。

《落水天》落水天在客家话中是下雨天的意思,这首歌描述了一个下雨天发生的故事。《乡愁》引子部分引用了广东民间音乐《落水天》(谱例2-1)的音调。《落水天》这首民歌歌词简单,表达了封建社会穷苦人家遇到了下雨的天气,没有雨伞、没有办法遮雨的可怜境况,曲调优美伤感。这首民歌只有八个小节,分为上下两句;最高音是e2,最低音是a1,音域较窄。整首民歌围绕着三度音程进行展开,开头和结尾部分都是三度。节奏以八分音符和前长后短的符点节奏为主。整个音调充斥着淡淡的伤感、惆怅的情调。《乡愁》这首作品在引子部分,将《落水天》的节奏改变后直接引用了它的音调。这一段由弦乐演奏,整体给人朦胧轻柔的感觉。在《乡愁》引子部分中,节奏被拉宽拉长,原谱的八分音符都变成了四分音符,更加突出了凄婉的音乐情绪。这段旋律在开始由弦乐部分奏出以后,高音笙和扬琴又再次八度叠奏移调,钟琴和钢片琴奏六连音铺在下声部,营造出梦幻之感。

谱例2-1 《落水天》谱例:

在首部的音调中,引用了广东传统粤语儿歌《月光光》(谱例2-2)。《月光光》是一首在岭南广泛传播的童谣。据学者的研究可知,《月光光》有35 个版本[2]。虽然版本很多,但其基本音调一致。作曲家在引用时只做了微小的改变:保留了原有的八分音符节奏,将大切分节奏型改成了大附点节奏型,用二胡独奏演奏更显哀伤悲凉。音调方面跨度较大,有出现八度大跳,连续十一小节引用《月光光》的音调后的连接部分多采用三度进行,与引子部分的音调相似;随即出现了竖琴和弦,演奏较为自由。后面一段柔板,再现了《月光光》的音调,二胡II 与大提琴形成了卡农对位。B 段大提琴部分加入了三连音节奏,上方二胡I 与二胡II 齐奏出现《月光光》的音调,随后四小节出现了《彩云追月》的音调,二者相融合,将思乡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B 段一共有四段,b1 在之前的基础上添加了曲笛、高音笙等吹管乐器和琵琶等弹拨乐器;在b4 的时候达到了B 段的高潮并进行乐队的全奏。梆笛、曲笛、唢呐和弦乐演奏旋律,其他乐器进行三连音节奏的和声伴奏,使音乐慢慢回归平静。

谱例2-2 《月光光》谱例:

中部的写法和首部形成了鲜明对比,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都有比较大的变化。原来伤感凄婉的情绪变得生机勃勃、充满童趣。在第一乐句中旋律由梆笛的高音声部演奏,节奏轻快明亮,多由前八后十六、附点节奏和四十六节奏型为主。这段旋律第二次出现由二胡I 演奏,其他声部做和声伴奏。乐器由梆笛变成二胡,整体旋律有音色的变化和对比,更显生动活泼。在所有乐器全奏达到高潮之后进行了一个一小节的休止。休止过后速度变成突慢,整体节奏被拉长,变成四分音符的震音,前后对比明显。再现部的开始与开头相似,但属于减缩再现,只再现了A 段,将《彩云追月》和《月光光》的音调结合起来,显得柔情朦胧。

岭南音乐作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独具个性的存在,经常能激发作曲家们的创作欲望。[4]《乡愁》这部作品就奇妙地将《落水天》《月光光》《彩云追月》结合在一起。整首曲子有一种怀旧的情愫。作曲家将岭南风格的音调与西方浪漫主义的风格融合,是整首曲子具有创新性之处。

在我们现在的新时代,岭南音乐迎来了全新发展,最显著的就是传播途径发生了改变。当下出现了网络传播、电视传播、参演岭南相关文化演出等传播手段,这些都是发展和传播岭南音乐的有效途径。随着岭南音乐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岭南文化,大家开始走入民间乡间感受民风,有关部门也开始建设岭南文化展览馆。岭南音乐以其极强的文化包容性迅速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岭南音乐在发展中也不断融合其他外来文化,使其风格独树一帜。岭南音乐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的支持下,定会不断传承,持续发展。

三、《乡愁》的交响音色布局

《丝路粤韵》作为一部民族交响套曲,由七位不同的作曲家来创作不同乐章,因此每个乐章的编制不同。《乡愁》中有独特的乐队编制。作曲家将西方乐器,如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与中方乐器相结合,让本来单调的旋律变得丰富多彩。[3]《乡愁》的编制如下:吹管乐器组有梆笛、曲笛、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高音唢呐、中音唢呐、低音唢呐;弹拨乐器组有柳琴、琵琶、扬琴、中阮、大阮、竖琴;打击乐乐器组有定音鼓、大军鼓、三角铁、钹、大锣、钟琴和钢片琴;拉弦乐器组有独奏二胡、高胡、二胡I、二胡II、中胡、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一)配器布局

《乡愁》这一乐章中,多为线性织体,以弦乐为主,下图为《乡愁》配器布局:

从上图可看出《乡愁》这部作品的微观配器布局。首部中引子的开头部分以弦乐为主,A 部分中的第一句是二胡独奏,第二句为弹拨乐与弦乐,第三句再次再现第一句的配器布局。B 段一共可分为四级。第一句为弹拨乐加弦乐,随着这一段的发展,直到B 段的最后一句达到高潮,进入了乐队的全奏。随即,音乐恢复平静,再次回到弦乐部分。中部的三句,以弹拨乐为主,中间搭配打击乐和弦乐使用,到第三句再次进入乐队全奏。再现部的两句与开头相似,都是以弦乐为主的演奏。

从上述整体与细节的配器布局能够看出,《乡愁》这部作品配器手法精妙,作曲家重视音色、音响在作品中的布局。

(二)音色表现

在《乡愁》这个乐章中,打击乐的音色使用尤为抢眼。在引子部分第六小节中,钟琴和钢片琴演奏第一次以六连音的方式出现,音乐气氛悠扬深情。随即三角铁在首部的第二乐句出现,琵琶和扬琴演奏长音,三角铁演奏最后一拍进行补充,使整首音乐动人、空灵。在中部开始钟琴、钢片琴和竖琴齐奏,搭配梆笛、曲笛、高音笙的和声。再现部再次出现钟琴和钢片琴的六连音节奏型。《乡愁》这部作品中打击乐的使用虽然没有很频繁,但基本每一次使用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首部的B 段,经常会有同度或者八度的配器写法。第一次同度演奏是二胡I 和二胡II 演奏主旋律的部分(谱例3-1)。两把二胡的齐奏使整段旋律更具怀念之情。紧接着下一次主题的陈述是八度的配器写法,高胡、二胡I 和曲笛演奏上方八度,二胡II 演奏下方八度的旋律,加入吹奏乐器进行同度的混合音色,使整个音乐旋律明显、清晰。紧接着下一句梆笛、曲笛、柳琴、琵琶、高胡、二胡、二胡II 分成两个八度演奏同一旋律,将乐曲推向高潮。

谱例3-1:

《乡愁》这部作品的音乐主题共出现过八次,每一次出现,音乐主题都采用不同的配器音色。第一次的主题陈述是二胡独奏(谱例3-2),速度较慢,力度为强;第二次主题陈述由二胡I 和大提琴进行复调式写法,两个乐器相互交融,将思乡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三次主题陈述是由二胡I 和二胡II 齐奏,是第一次主题陈述的上二度模进;第四次主题陈述加入了管乐曲调,拉弦乐高胡,音乐达到了高潮;第五次主题陈述进一步发展音乐主题,配器方面加入了梆笛;在第六次的主题陈述中由原来的二胡独奏逐渐变成了现在的乐队全奏;第七次主题陈述再次变成高胡和二胡的合奏;第八次主题陈述再次回到二胡的独奏,音乐逐渐回归平静。《乡愁》这部作品表达了创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作曲家用了丰富的配器语言一一陈述音乐主题。这部作品配器精炼,音乐主题充满歌唱性,让人听完回味无穷。

四、结语

岭南音乐中以民族管弦乐队的形式表现各种丰富多彩的岭南特征音调,在曲式结构的不同部分分别采用《落水天》《月光光》和《彩云追月》的音调,并结合其精妙的配器手法将这三种音调展现给大众。《乡愁》作为《丝路粤韵》中的一个乐章,音乐情绪伤感柔美,在音乐创作上体现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丝路粤韵》这部交响套曲紧跟时事,以“一带一路”为引导。笔者通过分析这部作品的第五章《乡愁》的曲式结构、作品中岭南音调的发展和配器,进而发觉其中西语言的融合,并鞭策自己在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的过程中,精益求精,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配器音调乐句
一生为客恨情多
春日景和
浅析《嘎达梅林交响诗》配器技法
听力障碍幼儿音调异常矫治的实施建议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打击乐配器及节奏编配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中)
越南女教师肌紧张性发声障碍对完成音调靶点基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