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山歌调式初探

2023-11-18 00:26
戏剧之家 2023年30期
关键词:筠连县变声宜宾

廖 涵

(四川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宜宾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中国酒都、中国竹都”之称,宜宾人民性格豪爽、热情好客。宜宾山歌丰富多彩、特点鲜明,这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民的性格特点有着必然的联系。音乐学者们不断挖掘、搜集、整理与推广,宜宾山歌在全国有较大影响与声誉,如翠屏区的《槐花几时开》、筠连县的《高山顶上栽泡桐》等山歌已成为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珍品。本文以游开余、毛元靖搜集整理的《岁月记忆——宜宾民间歌曲集成》中138 首不同地区的山歌为分析谱例,以杜亚雄《中国基本乐理》为调式理论支撑,主要从徵调式、六声调式、七声调式、省略音的五声调式的运用几个方面探究山歌的调式特征。

一、徵调式的运用

中国的民间歌曲,长城以北以羽调式为主,秦岭—淮河以南以徵调式为主,西北地区以商调式为主。宜宾山歌大量为徵调式,在138 首山歌中,有86 首为徵调式,占全部山歌的62%。其中,珙县、筠连县、高县以及江安县的占比较高,珙县搜集的13 首山歌有10 首为徵调式,筠连县搜集的25 首山歌有19 首为徵调式,高县搜集的20 首山歌有15 首为徵调式,江安县搜集的8 首山歌有5 首为徵调式(见表1)。

表1 宜宾山歌-徵调式的统计

五声徵调式的上行音阶由两个相同的三音组(大二度+小三度)构成,下行音阶由两个相同的三音组(小三度+大二度)构成,这种上行到徵音或宫音,下行到徵音或商音的三音组是具有徵色彩的三音组。徵调式的上行、下行音阶均由两个具有徵色彩的三音组构成,属于纯徵色彩(见谱例1)。

谱例1 徵调式色彩三音组:

纯徵色彩的调式具有明亮的色彩,宜宾劳动人民用以表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在86 首徵调式的山歌中,上、下行徵色彩三音组音调已成为主要音调,例如,宜宾县山歌《幺妹下河洗衣裳》的开始部分运用下行do-la-sol 再接上行sol-la-do 的徵色彩三音组音调,表达幺妹清早下河洗衣裳的快乐劳动场景;筠连县山歌《高山顶上栽泡桐》的开始部分连续使用下行sol-mi-re 的徵色彩三音组音调,描写高山顶上栽泡桐,泡桐长大挂灯笼的喜庆场面;珙县山歌《大河涨水小河浑》的开始部分运用上行re-mi-sol 再接下行sol-mi-re 的徵色彩三音组音调,描绘涨水时撑船打鱼的丰收场面;兴文县山歌《六月太阳热忙忙》的开始部分直接运用的是徵调式sol-la-do-re-misol 的上行音阶,来赞美劳动人民顶着六月火辣辣的太阳干活儿时买顶草帽遮太阳就感到很开心的勤劳、乐观的精神;屏山区山歌《太阳出来三丈三》,在乐句结尾处的“三”与“山”字对应的是do-la-sol 的徵色彩三音组音调,表现劳动人民捕捉野鸦的诙谐场面。

徵调式色彩三音组的运用,十分重要的一个特征还体现在终止式当中,86 首徵调式的山歌中有58 首山歌的终止都以下行do-la-sol(首调)的徵色彩三音组音调作为终止。例如,翠屏区的《哥是天上一条龙》、江安县的《高山顶上栽泡桐》、筠连县的《摘葡萄》、兴文县的《高山顶上起凉风》(高腔)都分别以bB 调、D 调、C 调、bE 调的首调do-la-sol 作为结束终止(见谱例2)。

谱例2 徵调式色彩三音组的终止式:

二、六声、七声调式的运用

宜宾山歌的调式多为宫、商、角、徵、羽五个正声构成,但仍有部分山歌在五个正声的基础上加一个变声“和”(fa)或“闰”(si)构成的六声调式,也有在五个正声的基础上加两个变声“中”(#fa)与“闰”构成的七声正声调式或加“和”与“闰”构成的七声下徵调式。

(一)苦音六声调式的运用

加变声“和”构成的六声调式(do-re-mi-fasol-la),色彩较为柔和,常用以表达比较抒情的歌曲,也称“苦音六声调式”。南溪区山歌《冬景何时有阳春》采用这种六声调式来表达一位女子盼望心上人范郎归来的思念之情;《山歌不唱不开怀》《岩上扯花岩下栽》这两首也为苦音六声,其歌词内容为借花或借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来抒发主人公对爱情的向往之情。

(二)欢音六声调式的运用

加变声“闰”构成的六声调式(do-re-mi-solla-si),色彩较为明亮,常用以表达情绪欢快的歌曲,也称“欢音六声调式”。筠连县山歌《石榴打花叶又黄》采用这种六声调式来描写重阳时节老少喝酒后酒香十里让人陶醉回味的欢乐之情,歌颂筠连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高县山歌《来年定有好秧窝》,在第一小节加入了“闰”,用欢音六声来书写劳动人民施肥牛粪于秧田,期待来年丰收的美好向往之情;珙县山歌《坡对坡来岩对岩》用欢音六声来描绘情歌对唱有趣愉快的场面。

宜宾山歌也有加变声“中”构成的六声调式,但比较少见,例如,筠连山歌《郎在山前唱山歌》就属于加变声“中”构成的六声调式。也有四正声的基础上加变声的,例如高县山歌《高坡点荞不用灰》在宫、商、徵、羽这四正声的基础上加变声“闰”构成的,没有出现角声。

(三)七声调式的运用

加两个变声构成的七声调式在宜宾山歌中并不多见。珙县山歌《山歌不唱冷一湾》为加变声“中”与“闰”构成的七声正声调式,音阶为sol-la-si-do-re-mi-#fa-sol;翠屏区山歌《山歌不唱冷一湾》为加变声“和”与“闰”构成的七声下徵调式(音阶:sol-la-si-dore-mi-fa-sol)。

三、省略音的五声调式

五声调式在运用时,也有将五个正声中的某一声或某两声省略,由四个正声或三个正声构成。宜宾山歌中,有部分歌曲是由四个正声或者三个正声构成的调式。

(一)四正声构成的调式

在宜宾山歌中,由四个正声构成的调式比较常见的有三种:由徵、羽、宫、商构成的四声;由羽、宫、商、角构成的四声;由宫、角、徵、羽构成的四声(见谱例3)。

谱例3 三种四正声构成的调式:

第一种四正声构成的调式中,省略了角音,音程关系为大二度+小三度+大二度。如从各声之间的音程关系看,还可以解释为商、角、徵、羽这四正声,音程关系也完全吻合,但宫音在中国音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国语·周语》中云:“夫宫,音之主也。”将宫音称为“音主”。因此,笔者认为,在五声调式的省略形式中,无论四声还是三声,宫音都应该出现,分析中国音乐的调式时,宫音的意义与重要性都应该考虑进去。宜宾山歌有12 首为这种结构的调式,常以徵声为中心,强调明亮的徵色彩三音组,用以歌颂爱情或表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例如,江安县山歌《穿针引线又来连》《高山打锣应得宽》,筠连县山歌《大河涨水小河红》《高山顶上栽泡桐》《三钱银子打把刀》,珙县山歌《唱天园来讲天园》《大河涨水淹石包》《盘歌》,兴文县山歌《高山顶上起凉风》(平腔)《郎在山上摘葡萄》等运用的都是这种结构的徵调式。

第二种四正声构成的调式中,省略了徵音,音程关系为度小三度+大二+大二度,兴文县山歌《好久没到你这方》运用的是这种结构的羽调式。第三种四正声构成的调式中,省略了商音,音程关系为度大三度+小三+大二度,常以羽声作为中心,并强调羽、宫、角三声,调式色彩柔和,宜宾山歌常用以表达情歌,例如,江安县山歌《太阳出来照高楼》,筠连县山歌《米筛关门眼睛多》,兴文山歌《高山顶上起凉风》(喜调)运用的都是这种结构的羽调式。

(二)三正声构成的调式

在宜宾山歌中,由三个正声构成的调式有两种:由羽、宫、角构成的三声;由羽、宫、商构成的三声(见谱例4)。宜宾县山歌《穷人翻身把家当》运用的是第一种结构的羽调式,兴文县山歌《姐姐当门一座岩》运用的是第二种结构的羽调式,屏山区山歌《妈妈送儿上学堂》运用的是第二种结构的商调式。

谱例4 两种三正声构成的调式:

四、结语

宜宾山歌从调式这一角度去探究,主要以五个正声构成的五声调式为主,也有部分加上变声构成六声、七声调式或者省略正声的四声、三声调式,最具特点的是徵调式的运用,不仅数量上有着绝对的优势,明亮色彩的徵调式、徵色彩三音组音调的广泛使用,有力证明了宜宾地区劳动人民乐观向上、勤劳善良的性格特点。宜宾山歌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文艺价值,分析山歌的各种音乐特征,不仅有助于演唱与创作,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宜宾地区的风土人情与生活习俗。

注释:

①杜亚雄:《中国基本乐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年,第57、124-126 页。

②宜宾县现已撤销,本文按照《岁月记忆——宜宾民间歌曲集成》中的区域进行统计。

③四个偏音“和”、“闰”、“中”、“曾”(cng)以及六声、七声的调式名称参照《中国基本乐理》。

猜你喜欢
筠连县变声宜宾
融合CNN和Transformer编码器的变声语音鉴别与还原
木星地
The New Trends in Graphic Notation After 1945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真人变声设备的设计与实现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宜宾(外四首)
宜宾豆腐乳毛霉分离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