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民族舞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渗透

2023-11-18 00:26陈芝均
戏剧之家 2023年30期
关键词:教育引导舞蹈民族

陈芝均

(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 怀化 418000)

面向幼儿群体实施舞蹈教育讲求丰富性、灵活性与创新性,融入不同元素实现教育引导具有重要价值。教师应结合幼儿舞蹈教育基本要求进行系统性分析,以《3~6 岁幼儿教育指南》为教育引导基本准则。通过优化教育引导方式、引入创新资源条件,为取得良好的幼儿舞蹈教学效果提供支持。本土民族舞蹈元素具有取材便利、生活气息浓厚的基本特征。教师可结合本土民族舞蹈资源基本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并选取合适的素材与形式实现幼儿舞蹈教育与本土民族舞蹈元素的有机融合,丰富幼儿舞蹈教育教学内容与内涵,实现本土民族舞蹈中艺术文化内涵的传承与传播。

一、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本土民族舞蹈元素的价值分析

(一)丰富幼儿舞蹈教育内容与内涵

传统幼儿舞蹈教育以培养幼儿身体协调能力、提升幼儿小肌肉运动能力为基础目标。这不仅是幼儿教育指南提出的明确要求,也适合幼儿年龄阶段孩子的学习成长状态。常规情况下,幼儿舞蹈教育所选素材以律动歌舞或具有文化传承传播意义的传统文化乐曲为典型代表。本土民族舞蹈资源具有地域特征显著、内容丰富多彩的特征[1]。把本土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常规幼儿舞蹈教学,有利于丰富传统幼儿舞蹈教育内容,使具有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的元素在幼儿舞蹈教育的素材编排中体现出意义和价值,丰富幼儿舞蹈素材内涵。从幼儿自身方面来讲,本土民族舞蹈元素的融合有利于给幼儿带来新鲜的舞蹈学习体验,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主观兴趣。

(二)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

幼儿群体虽然在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方面相对比较弱,但其模仿学习的自主积极性强,对舞蹈这类文化艺术学习内容有较高兴趣,因此,如果教师能够在常规舞蹈教学中融入多方面元素,渗透传统文化内容,并且以幼儿容易学习理解的方式呈现传统文化元素,就能够立足于幼儿教育阶段实现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为幼儿群体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使传统文化元素和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元素在幼儿启蒙教育中发挥出教育引导作用,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初步传承传播这一目标。

(三)为教师舞蹈教育创新提供思路

在幼儿群体舞蹈教育中,需考虑幼儿舞蹈学习基础能力以及对舞蹈艺术的感知、模仿能力[2],大部分幼儿教师在面向幼儿群体开展舞蹈教育时都以教师为主导,以幼儿模仿学习为主要形式。将内容形式相对固定、教学目标相对单一的舞蹈教育素材引入常规幼儿舞蹈教育中进行应用,这种固定性较强的教育引导模式虽然能够保证幼儿发展遵循一定规律,掌握舞蹈动作和舞蹈表演中的队形。但幼儿舞蹈学习中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培养效果会受到影响。引入本土民族舞蹈教育元素有利于辅助幼儿教师借鉴本土民族性舞蹈元素实现舞蹈教育素材、乐曲、舞蹈动作的创新编排,为从宏观上实现幼儿舞蹈教育创新提供支持。

二、本土民族舞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实现渗透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教育引导目标

幼儿舞蹈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培养幼儿对舞蹈这一艺术形式的感知力与基础审美能力。同时,基于幼儿行为能力、运动能力发展状态,运用舞蹈教育使幼儿的自主行为能力以及运动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为了取得良好的融合教育效果,教师需结合常规幼儿舞蹈教育基本目标,选准融合切入点,明确融合教育目标,并结合不同类型的本土民族舞蹈音乐、舞蹈动作特征,从舞蹈学习难度与适应性角度出发进行系统分析,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安排不同类型的本土民族舞蹈内容与形式进行融合教学。以精准的目标定位,确保融合渗透舞蹈教学取得良好效果。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舞蹈教育中本土民族舞蹈与常规幼儿舞蹈教学实践融合时存在缺乏明确目标的现象,这不仅会影响幼儿舞蹈教育的融合渗透效果,也容易影响幼儿参与舞蹈教育时的主观兴趣,导致幼儿舞蹈教学整体质量下降。

(二)教育引导方式方法需进一步创新

面向幼儿园孩子进行引导教育时,方式方法非常关键。尤其是舞蹈教学这种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的教育内容,更需要幼儿教师在教育引导方式方法上注重创新优化。一方面考虑幼儿主观兴趣与基础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在舞蹈教育中达到文化传承传播目标。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面向幼儿进行舞蹈教育时,教师大都以个人为主导,以示范教育为主要形式。即使融入本土民族舞蹈内容与相关曲目,教育引导时也通常以教师为主导。幼儿在学习中的主观兴趣和主导地位未得到充分体现。舞蹈教育形式相对固定,本土民族舞蹈素材选择适宜性有待进一步提升[3]。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幼儿舞蹈教育质量,导致民族舞蹈素材融入应用时出现适宜性和有效性不足的问题。

(三)实践教育力度不足

实践教育是指形式多样且具有灵活性的舞蹈教育形式。由于幼儿基础学习能力因素以及客观资源条件因素影响,面向幼儿群体开展舞蹈教育时,即使融入本土民族舞蹈元素或引入一部分民族舞素材资源,幼儿自主实践的力度和有效性都有所不足。大部分幼儿教师只是将本土民族舞蹈的文化背景创作思路以及舞蹈演出资源作为教学素材让幼儿观看学习。幼儿并未参与舞蹈学习实践,其对具有本土特色的民族舞蹈实践内容缺乏认知和了解,对相关舞蹈动作也缺乏掌握能力,这不利于本土特色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传播,也不利于挖掘幼儿的舞蹈学习潜力。

(四)教师综合教育引导能力有待提升

幼儿教师基于舞蹈教育的整体引导与实践教育能力对幼儿舞蹈教育会产生直接影响。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儿舞蹈教育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能力问题。一是部分幼儿舞蹈教师对本土民族舞蹈元素和相关文化历史背景缺乏认知了解。在引入本土特色性舞蹈元素开展教育教学时,存在适宜性不足的问题。二是教师自身对民族舞蹈缺乏实践能力,无法确保舞蹈教育效果满足幼儿差异化需求。这两方面的因素都对本土民族舞蹈与幼儿舞蹈教学的渗透融合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本土民族舞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渗透融合路径分析

(一)明确舞蹈教育基本目标

不同类型的本土民族舞蹈资源对于幼儿来说都需要一个理解接受的过程,且不同类型的民族舞蹈在难度动作特征以及舞蹈教育目标上也存在差异。教师应结合幼儿舞蹈学习主观兴趣和基本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以不同类型本土民族舞蹈为基础,合理分配民族舞蹈教育素材资源,并精准定位相应教育目标,规划教育引导内容,为后续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另外,明确目标后也便于教师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结合幼儿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完成舞蹈教育任务的融合渗透,提升幼儿舞蹈教育质量[4]。下表1 为某幼儿园利用本土侗族舞蹈资源开展融合舞蹈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统计表。

表1

由上表统计结果可见,教师需结合幼儿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选取不同类型的民族舞蹈与常规幼儿舞蹈教学实现渗透融合,并积极汲取民族舞蹈的丰富文化内涵,树立不同班级层次的差异化舞蹈教育目标。基于不同类型舞蹈形式,针对性锻炼和提升幼儿的舞蹈学习能力,充分利用民族舞蹈融合教学实现幼儿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创新本土民族舞蹈与幼儿舞蹈教学融合方法

创新本土民族舞蹈与幼儿舞蹈教学融合方法主要强调,分别从教育引导内容选择和教育引导方式方法两方面入手实现创新优化,为提升本土民俗舞蹈渗透融合教育效果奠定基础。具体来说,创新融合教学方法需要把握以下几方面要点。一是由教师结合幼儿基础学习能力、认知能力选取适当素材,融入常规舞蹈教学过程。例如,对于云南、广西地区的幼儿园舞蹈教育来说,在其本土民族舞蹈素材中,孔雀舞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民族舞蹈形式。虽然幼儿对孔雀舞的高难度动作缺乏掌握能力,但孔雀作为大自然中美丽的动物,幼儿对其主观兴趣相对更高。教师可在锻炼幼儿小肌肉运动能力以及身体协调性与灵活性的过程中,将孔雀舞手部动作要领以及孔雀舞表演视频作为创新教育引导方式方法的素材与资源引入常规幼儿舞蹈教育过程中。一方面激发幼儿感知和体会孔雀舞美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也通过细节的手部动作的引导与训练,锻炼幼儿小肌肉运动能力和肢体灵活性[5]。让幼儿在优美的舞蹈动作、优雅空灵的舞蹈配乐中感受孔雀舞的美感。同时,将孔雀对于傣族人民的意义和价值进行相应的渗透讲解。这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民族情感,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运用创新的教育引导方法为创新融合教学提供支持。在实践创新中,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辅助平台和工具都可酌情应用在舞蹈教育中。另外,幼儿教师也可编排适合幼儿实践的孔雀舞动作让幼儿积极参与实践,达到舞蹈实践教育目标。

(三)积极开展多样化的舞蹈教育实践活动

主题性实践活动主要是指,教师可突破幼儿教育环境局限,通过举办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为幼儿营造接触与感受民族舞蹈的氛围,创建具备良好文化内涵的平台。通过带领幼儿参与主题性实践活动,或立足于本源实践资源组织实践活动,为拓宽幼儿舞蹈学习视野,培养幼儿舞蹈审美能力奠定基础。从实际出发来看,舞蹈教育实践活动的形式可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由幼儿园与社会组织实现有效沟通,带领幼儿参与诸如舞蹈竞赛或艺术节类实践活动。对一部分具有舞蹈学习基础的幼儿来说,这不仅能够为其创造更加丰富多元的实践平台,也能帮助幼儿开阔眼界,使其在参与竞赛和艺术活动的同时,感受到本土特色舞蹈资源的魅力。而对于一部分普通幼儿来说,其也能够通过参与或观看相关竞赛与实践活动,对本土舞蹈文化艺术以及多样化的舞蹈文化产生更加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主观兴趣,同时,达到传承传播舞蹈艺术传统文化这一目标[6]。

(四)积极提升幼儿教师专业能力

在本土民族舞蹈与常规幼儿舞蹈教学融合渗透背景下,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需要把握以下几方面要点。一是教师应通过自主实践学习具备创编民族舞蹈的能力,使传统民族舞蹈经过改良后,更好地与传统幼儿舞蹈教育内容实现融合。幼儿教师一方面可通过理论学习充分了解和把握本土特色民族舞蹈的发展历史以及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可基于个人工作实践不断积累经验,积极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为个人舞蹈作品创编改良提供思路。二是教师应注重个人实践活动组织实施能力的提升与培养。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积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升个人在幼儿舞蹈教育过程中的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综合本文分析可知,本土民族舞蹈与幼儿舞蹈教学融合渗透具有高度必要性。教师需结合自身教育引导能力以及本土民族舞蹈素材资源基本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通过在实践教育中创新方法,引入多元化资源,为提升幼儿舞蹈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支持。同时,这也是体现民族舞蹈教育价值的科学路径。

猜你喜欢
教育引导舞蹈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党的建设质量——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家教育引导工作研究
冰上舞蹈搭档
多元民族
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引导
我和舞蹈
高校港澳台学生教育引导策略研究
教育引导青少年严密防范宗教极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