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居民的健康管理

2023-12-03 07:13罗春生孙梅芹成都京东方医院
人人健康 2023年24期
关键词:生命周期医疗卫生慢性病

■罗春生 孙梅芹(成都京东方医院)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随着慢性病患者生存期的不断延长,加之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和行为危险因素流行对慢性病发病的影响,中国慢性病患者基数仍将不断扩大,健康管理,特别是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是缓解疾病负担的有效办法。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以人的生命周期为主线,对不同阶段进行连续的健康管理和服务,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综合治理。它不是对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平均用力”,而是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在重点时期为重点人群提供健康干预,例如儿童营养计划、青少年健康促进、老人保健计划等。通过这种方式,将健康管理的关口前移,精准降低健康损害的发生概率,力求实现少得病、少得大病、健康长寿的目标,进而降低全社会的疾病负担。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面临挑战和应对办法

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当下,如何建立高效的居民专属健康管理模式成为重要课题,我们可以通过各级健康促进部门的顶层设计及健康促进措施,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家庭医生的健康引领作用,从而找到适合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全民健康促进新模式。

转变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

卫生政策层面:着眼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大局,从卫生决策层面制定相关政策,建立规范化的健康管理体系,让健康主管部门及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管理工作不再局限于体检、看病,而应成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新模式的技术引领者、探索者。

居民层面:作为个人健康的主体,居民应加强学习,更多地从生理、心理、社会、预防、康复着眼,提高个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健康大数据的资源整合

政策层面:制定相关政策引领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健康数据资源的整合,利用普惠的数字化技术基础,持续监测、采集、留存人体生命体征数据,整合全社会健康信息化技术资源,进行实时分析以及实施即时干预指导。

医疗卫生机构层面:加快数字化技术的建设,建立适应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信息化、交互化、便捷化、安全可及的健康数据平台,为全生命周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健康管理师等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政策层面:应加快促进健康管理师能力水平的提高,为健康管理设立更高的准入标准,通过实践技能培训和定期考核确保健康管理师能适应健康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

医疗卫生机构层面:作为健康管理的专业力量,医疗卫生机构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组建包括健康管理师在内完备的专业技术人才团队,并进行持续的专业技术培训。

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的初探

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有限资源达到最大的健康获益。可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重点措施: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于易患病人群进行筛查、干预、评估;对易患病的人群,积极进行干预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普及“零级预防”健康理念;收集健康信息,建立终生个人健康档案;发展互联网+医疗,开发居民个人端健康管理APP。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符合人可持续、科学发展的需要,符合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符合预防为主的健康新理念。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引领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正在快速发展的路上,只有全社会参与到健康管理中来,才能更好地实现全民健康。

猜你喜欢
生命周期医疗卫生慢性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