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油画艺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2023-12-03 01:38王泽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民族特色青海

摘 要:青海地处祖国西部,省内河流纵横、山脉高耸,具有原始的地理环境和淳朴的人文环境,民间艺术形式多样,艺术发展前景广阔。通过对青海油画艺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剖析青海油画艺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地理、人文、艺术形式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探析青海油画艺术的发展优势与发展趋势,以期为青海油画艺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青海;油画艺术;西北油画;民族特色

一、青海油画艺术的基本情况

(一)青海油画艺术的开端

青海地處祖国西部,位置相对偏远,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西部的艺术发展曾亮起了星星之火,但是同东部地区的发展状况对比,依然存在差距,甚至发展较为失衡[1]。

20世纪40年代开始,一批艺术家发现了西北雄伟壮丽的地貌和丰富多彩的人文环境,将油画的种子在西北传播开来,为西北油画的发展贡献了举足轻重的力量,开启了西北油画发展的启蒙时代。朱乃正为这一时期远赴西北的代表画家,《金色的季节》(图1)、《青海长云》(图2)是其代表作,也是西北油画的名片。

(二)青海油画的早期发展

孙宗慰是较早到达青海,并对青海油画艺术发展起到启蒙作用的画家之一。1941年,孙宗慰先后两次随张大千奔赴青海,其在青海创作的作品有《塔尔寺宗喀巴塔》《蒙藏女子歌舞》等[2]。郭世清为青海本土画家,青海文联美术组于1949年成立,郭世清婉拒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的邀请,在青海文联美术组担任副组长一职,后又担任美术家协会青海分会理事一职,任职期间培养了一批业余美术工作者[3]。1949年底,青海省文协美术组成立。1955年,青海美术工作者协会成立,成为西北美协的分会。1959年后,朱乃正等一批画家被分配到青海工作,他们在此期间为青海油画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青海油画艺术的发展现状

1.民间对油画艺术认识不透彻

中国油画在改革开放30年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具象与非具象、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之中都得到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自古以来,国画作为我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油画繁复的上色步骤、众多的油性调和剂始终让人望而却步,正是这些对油画艺术认识不透彻的观点,使得从事油画艺术的工作者少于国画。青海油画的发展也深受此影响。

2.国内油画艺术市场迅速发展

2007年为中国油画艺术市场发展的一个高峰期[4],此年4月7日,徐悲鸿所作油画《放下你的鞭子》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7 200万港元的高价成交。2013年也是中国油画艺术市场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此年10月5日,曾梵志《最后的晚餐》以1.8亿港元在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成交。2015年,中国油画拍卖市场进入了短暂低迷时期。虽然在发展高峰后国内油画艺术市场陷入了短暂的萎靡,但是从大体发展趋势可以看出,中国油画艺术市场的发展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已逐渐走向繁荣[5]。

3.大众消费渠道难以寻找

大众一般会选择明确的渠道进行消费,如果消费渠道不明确,消费者将无从购买产品,且消费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是让人放弃消费的一个因素。油画消费较为传统的渠道是画廊。经过调查,青海省画廊的数量屈指可数,且位置偏僻,不好寻找。网络渠道也仅仅是依靠微信、电话等方式去向画家直接购买,这样的消费十分具有局限性。

4.市场消费价格混乱

青海油画艺术市场消费渠道不明确,导致了油画作品对比度和价格对比度的缺失。有些绘画功底较好的画家由于无渠道售卖作品或者没有名气,会在售卖作品时通过压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这样也会造成市场价格混乱,无疑对消费者和售卖者都十分不公。

二、青海油画艺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作品形式单一

青海由于人文地理特点明显,所以大部分作品内容雷同,都是以连绵不绝的昆仑山脉或者土山、湛蓝的天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青海的民族特色为主题进行创作。总的来说,此类作品内容、主题过于统一,缺少具有自我意识表现的作品。若仅围绕这些主题进行创作,青海油画艺术的发展则很难到达新的层次,难以追赶世界油画艺术发展的脚步。

(二)推广力度不足

青海油画艺术领域的大部分民间画家在当地或许小有名气,但是在全国乃至世界舞台上鲜为人知,且很难进行推广,只有少数画家能将自己的作品推广到更大的舞台。

(三)从事人员较少

青海油画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热爱青海的艺术从事人员,如老一辈的画家、高校的教师、新一代的大学生、社会上的美协从事者等,这些都是青海油画艺术发展的不朽动力。但是这些人员多具有流动性,能最终留在青海的少之又少,青海迫切需要能为青海油画艺术发展奉献终身的从事者和追求者。

(四)艺术形式繁多

青海省地处中国西北内陆,深处祖国腹地[6]。青海省内河流纵横,山脉高耸,早期交通极其不便,但正因这种苛刻的条件,保留了其原始的地理环境和淳朴的人文环境,成为祖国发展中的一方净土。由于地理位置带来的局限性,青海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繁多且得以保留至今,如土族的堆绣、湟中农民画、黄南的唐卡、塔尔寺酥油花等,都是青海艺术发展的不朽特色。这些繁多的艺术形式也促使部分艺术爱好者参与其中,在一定程度上给外来的油画艺术形式发展带来阻碍。

三、青海油画艺术的发展优势

青海油画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之中始终关联着青海的本土文化,青海的民族特色、地理环境等都赋予了青海油画艺术鲜明特色,为青海油画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无形的动力。

(一)青海的多民族特色使油画艺术具有多元性

青海省内有43个少数民族,其中以藏族、回族、土族、蒙古族等为主,其他少数民族人数较少。

藏族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绘画艺术形式以唐卡为主,大多描绘藏传佛教典故,如西合道藏族唐卡作品《八马财神》(图3)。藏族人民信仰极具特色的藏传佛教,其与中原佛教有一定区别。

土族自称是彩虹部落,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被誉为“彩虹的故乡”,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土族人民也信仰藏传佛教,土族堆绣及其中的纹饰图案是土族代表性的艺术特色。

蒙古族是青海世居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蒙古族的代表性绘画艺术为独具特色的蒙古族唐卡,大多以佛像为题材,并且蒙古族唐卡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藏族唐卡技法和佛教壁画艺术,由此诞生了独具特色的蒙古族唐卡。

(二)青海豐富的地貌和文化给油画艺术增添特色

青海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称为“三江源”与“中华水塔”。省内有丹霞地貌、雪山、柴达木沙漠,还有中国面积最大的高原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这些都成为吸引一批批画家远赴此地的神秘宝藏。

四、青海油画艺术的发展前景

(一)国内外画家的创作活动促进青海油画艺术的发展

著名画家吴作人、朱乃正、董希文等都不远万里奔赴青海进行创作写生,于小冬、冉茂芹等画家也都对青海十分热爱。近年来,青海创建了许多写生基地,举办了许多写生活动,如“大美青海——中国水彩画家青海慈善行”、“2023边游边学——跟着艺术名家青海写生课题班”等,这些都使青海逐渐在油画艺术市场之中活跃了起来,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青海油画艺术的发展。

(二)“一带一路”的实施对青海油画艺术具有推动作用

青海自古以来便是古丝绸之路的要道,是中国连通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重要通道,更是西北经济接连全国经济的通道。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青海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日益紧密,逐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相关的文化交流也逐渐增多,促进了青海油画艺术与市场的发展,大体发展趋势十分乐观。但是相较于其他发达省份,其文化交流仍稍显不足,仍需要在此方面进行加强。

(三)青海社会结构的改变与人才引进促进青海油画艺术的发展

据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最新人口数据《青海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青海省常住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 606 035人。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入人口为417 304人,有增长之势。从数据可以看出,青海省内输入人口变多,其中的一部分人无疑为青海的社会发展、艺术发展贡献了力量。其中,热爱青海大地的艺术家、美术专业的大学生等作为青海艺术发展的新鲜血液,对青海油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民间美术的需求为青海油画艺术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社会栋梁,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水平及走向。由于国家对新一代青年的身心发展提出了战略层面的要求,家长对教育的态度也有所改变,我国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呈现上升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民间对美术的需求,油画便是众多家长与学生选择的一门重要学科。但我国的教育形式大都为应试教育,城市以外的偏远学校并不能达到此层面的要求,而社会上的艺术辅导机构恰好弥补了此方面的需求,这也促成了校外艺术培训市场的繁荣。

(五)国家政策的支持促进西部美术事业的发展

2013年,我国召开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上要求学校教育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并且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这些要求都表现了国家对美术教育的迫切需求。2015年5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同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7年,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现场推进会。2018年,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关于印发《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提出了关于“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这些政策有的提出了对美术教育的要求,有的分析了近年美术教育事业的现状,有的制定了美术教育的目标,都体现了当今时代对美术教育及美术事业的重视,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乃至青海油画艺术的发展,提升大众对美术的要求与认识。

参考文献:

[1]李连方.欧洲古典油画的发展论[J].大舞台,2010(9):52.

[2]万江涛.远离人潮诗意生存:青海油画发展史略述:1940—1960[J].美术研究,2018(6):117-119.

[3]李敏.西北早期油画发展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4.

[4]田卫戈.西北地区早期油画的发展[J].中国油画,2018(2):63-64.

[5]党亚玲.浅谈中国当代油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艺术教育,2016(9):181-182.

[6]茅凌芳,何鸿.中国油画的发展情况和市场走势[J].艺术与投资,2007(1):60-62.

作者简介:

王泽,青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

猜你喜欢
民族特色青海
大美青海
青海颂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青海蓝
旅游纪念产品设计中的民族特色元素研究
青海“闯关”
凸显民族特色 余热倾情后生
论维汉熟语的民族特色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