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食品类职业本科人才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23-12-04 02:19张煜炯陈汉强孙崇鲁向自伟周静峰
江苏科技信息 2023年29期
关键词:食品类视域产教

张煜炯,陈汉强,孙崇鲁,向自伟,周静峰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浙江 宁波 315100)

0 引言

食品质量安全关乎人民健康和生命,责任重于泰山,食品安全问题既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1]。近年来,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屡屡被曝,直接引发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2]。由此可见,食品行业的安全性、特殊性说明食品类职业本科人才对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说,食品类职业本科人才的职业核心素养高低很大程度影响着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3-4]。

同时,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明确要求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院校和专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5]。因此,具备高素质、高技能是当前职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而食品类职业本科人才更应该是强调产教结合,多角度、多方位地将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理论和实践、培养工匠精神和综合职业素养,以培养能从事食品质量检验与分析、质量控制与管理、管理体系建立与审核、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和管理、食品合规管理体系建立与管理及食品安全监管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6]。

1 职业核心素养理论及应用

职业核心素养为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能、职业行为习惯是其3大核心,通过职业发展的变化对人才素养提出的各种要求,职业核心素养需与社会变革中的适应性、岗位工作的竞争力及职业的发展性等相匹配,与其所处的职业环境和岗位工作能力相对接,其个人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职业发展。因此,职业核心素养是跨越职业岗位的基本素养集合,是从事任何职业都不可或缺的,也是“专精特新”企业亟须的基本素养[7]。

目前,各行各业对职业核心素养的研究已不断深入,寇月等[8]基于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以民航空保专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从民航空中安保工作需求的实际出发,构建了航空安全员职业核心素养准则体系的10个不同维度、31个基本要求。徐帆等[9]则以核心素养5C模型的结构框架与内涵描述为依据,采用德尔菲法,构建出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46个三级指标的护理实习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对护理实习生的职业素养考核具有较大指导意义。

2 产教融合视域下提升食品类职业本科人才职业核心素养的意义

国内职业教育工作者对职业核心素养的研究一直是当下的重点,主要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内涵研究及提升路径[10-12],且普遍认为职业人才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应以人产教融合方式开展。在培养过程中,产教融合企业发挥着直观的作用,应加强企业力量,发挥合力作用。因此,本研究基于产教融合视域,针对食品类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全方面综合素质和技能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重要实践意义[13]。

第一,为食品类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理论参考。通过查阅文献、梳理分析政策等[14-16],对产教融合合作食品类生产、经营企业主管进行线下访谈等形式,结合上述筛选出的食品类职业本科人才职业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相关内容,通过行业专家等咨询,以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以期为食品类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理论参考。

第二,研究以食品类职业本科学生、食品专业带教老师自评、访谈的方式了解当前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通过问卷调查表验证各指标体系权重,通过验证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可丰富当前职业核心素养的理论研究。

第三,有利于提升食品类职业本科人才的职场竞争力。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企业必须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的核心人才优势,必须得以强化。通过产教融合培养,学校和企业双方对食品类职业本科人才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可增强食品类职业本科人才进入社会、企业的应变能力等,有利于提升职场核心竞争力,实现个人的发展目标[17]。

3 产教融合视域下食品类职业本科人才的职业核心素养体系构建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1.1 导向性原则

职业核心素养构成要素的选取结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的发展格局和人才培养改革、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对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保证选取的指标体系是食品类职业素养所必须具备的职业核心素养[18]。另外,构成要素选取的核心性加之采取学生自评的方式,可对食品类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制定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3.1.2 可测量性原则

食品类职业本科人才的职业核心素养各构成指标必须可量化,通过专家赋分,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选取指标的过程中考虑构成要素的选取是否具有可测量性,后续的研究测评对象为学生,能够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话语,让学生理解构成要素背后深层的意思显得非常重要。

3.1.3 独立性原则

一、二级指标选取的过程需考虑个各要素之间的独立性问题,以此保证一级指标之间、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之间、二级指标之间互不干扰,各自独立,以保障后续权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1.4 兼顾职业性和发展性原则

食品类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中、高职职业人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食品行业的特殊性,在产教融合模式视域下,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食品类生产、流通等企业所需的人才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技能,应与企业的需求契合度尽可能一致,且更应该具有职业道德、职业兴趣等隐性职业核心素养。

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分析国内外较为权威的核心素养框架与模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初步围绕食品类人才所需的职业理想与信念、职业道德与人格、职业意识、职业关键能力4个一级核心指标,对产教融合相关政策文件中关于食品类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提炼,分析相关理论,并对校企合作企业人员进行访谈等,科学有效地构建出19个二级核心构成指标(见表1)。

表1 食品类职业本科人才职业核心素养指标体系

3.3 确定指标权重

4 产教融合视域下食品类职业本科人才的职业核心素养体系验证

上述所得产教融合视域下构建的食品类职业本科人才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的合理性,需通过评价群体对指标体系和权重进行认同度的验证。建立认同度调查问卷表,采用“完全认同”“比较认同”“不确定”“较不认同”“完全不认同”5级量表计分方式。通过微信小程序线上问卷,以浙江药科职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工程技术和食品营养与健康3个职业本科大二学生190名,10名食品学院专业老师作为调查者,所得数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评价群体对食品类职业本科人才职业核心素养指标的认同度结果 单位:%

由表2可知,产教融合视域下食品类职业本科人才职业核心素养评价二级指标“比较认同”和“完全认同”之和基本在95%以上,应该说该评价指标体系得到学生和老师的广泛认同,说明该职业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设计内容较为合理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具体来看,在职业理想信念方面,职业认同与选择高于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这3个二级指标的排序与专家得出的指标平均权重排序结果相一致;在职业道德方面,自我认同在职业核心素养里最为重视,调研群体所得结果排序与专家得出的指标权重排序结果基本一致;职业院校教师对实践素养中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最为重视,完全认同率达到65.02%;在职业意识方面,通过群体对职业核心素养的认同度来看,团队合作意识最为重要,完全认同率和比较认同率之和达到98.12%,这与专家赋分所得权重结果0.354 5的排序结果完全一致,因此,在职业素养核心体系里,学生、老师和行业专家都比较认同互相协作,且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对职业关键能力而言,“完全不认同”“不认同”“不确定”的比例相对比较低,说明指标体系的设定更得到学生和老师的认可,其中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最为学生认同,同时在专家赋分权重结果为0.367 8,这也是所有二级指标体系中权重最高的。说明在食品类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最主要的还是必须加强和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5 结论

产教融合视域下,本研究基于职业核心素养内涵,构建出食品类职业本科人才职业核心素养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体系,通过定性(指标体系)和定量(层次分析法、问卷调查表)相结合的方法,验证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对后续优化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社会竞争力,以此丰富职业核心素养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但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不足,如在走访研究过程中,可将已毕业2年左右的食品类优秀校友作为访谈对象,能更直观地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需求,对指标体系的构建更具有导向性;同时,所构建的二级指标应更深入,可汲取其他行业对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经验,使指标体系设计更细致和具体化,以适应经济新常态。

猜你喜欢
食品类视域产教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食品类专业师资队伍的教学素养培养策略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一季度全国粮油食品类零售额达3628亿元同比增长10.2%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高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