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江苏公共图书馆的公众认知
——基于网络旅游平台在线文本分析

2023-12-04 02:19
江苏科技信息 2023年29期
关键词:江苏省图书馆融合

熊 敏

(南京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18)

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1]。江苏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文化遗产,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文化旅游项目将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前来体验。在探索城市风光、欣赏美景的同时,游客进入图书馆感受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气息,体验其承载的人文历史感及文化多样性,以此提升对江苏旅游和江苏文化的整体认知。图书馆公众认知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馆作为旅游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有必要从对比视角了解江苏省图书馆旅游的公众认知情况,进而对其现状及问题进行探讨。

1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相关研究

20世纪8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讨图书馆如何组织读者的旅游活动问题。1985年,伍永仁[2]首次提出将读者旅游组织起来,以促进图书馆工作的开展,并将其与旅游工作有机结合。20世纪90年代,实践总结和理论探讨得到了全新的拓展和深化。杨勤[3-4]开展了图书馆旅游文化服务的工作初探,提出需要考虑社会需求是公共图书馆特色服务的来源。韩筱芳[5]探究了如何为区图书馆提供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服务,以满足读者对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需求。

2001年后相关研究增多,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和旅游业的逐步兴起,以及2001年《图书馆法》的通过和2005年《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制定,研究者对图书馆社会服务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入,这对鼓励图书馆界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旅游起到了重要作用。黄卫东[6]对图书馆的旅游信息资源开发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综合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周立飞[7]、黄坚等[8]、张晶等[9]、王新利[10]都对公共图书馆旅游信息服务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领域包括地方文献的挖掘和利用、旅游信息资源整合和图书馆旅游咨询服务等。孟娅萍等[11]对图书馆的文化旅游信息服务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以期为读者提供更丰富、更多元化的服务体验。赵悦等[12]、傅宝华[13]、黄雁湘[14]就公共图书馆如何挖掘和利用旅游信息资源进行了深入探讨。杨炳辉等[15]探索了构建一个图书馆文化旅游产业平台,以推动图书馆的蓬勃发展,并提出了实现该目标的基本条件和意义。

2018年,文化和旅游机构的融合掀起了一股研究浪潮,2019年及其后相关主题文章的数量激增。研究领域不仅涵盖了图书馆的旅游功能,还包括对旅游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和高效利用、旅游信息服务的全面提供,以及对地方文献和旅游等多个领域的广泛探索。随着国家顶层设计和行业发展的不断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在文化和旅游融合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日益深入,学者们对相关创新实践的研究为图书馆文化和旅游融合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案例,从而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李阳[16]总结出了提高图书馆旅游吸引力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能够有效地吸引和留住游客,提升他们的游览体验和文化感知。查炜[17]深度探究了图书馆与旅游融合发展实践,揭示了图书馆在文旅融合环境下所面对的多重挑战和难题,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洞见。近年来,图书馆作为一家专注于提供知识服务的机构,其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显著。因此,我国图书馆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已成为备受瞩目的前沿议题之一,需要对该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采集

本研究通过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淮安、连云港、盐城、徐州、宿迁)的在线游记和图书馆评论文本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江苏省图书馆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中的公众认知。

研究选取携程旅游为研究平台,其广泛的用户群体和高度活跃的用户群体,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信息。作为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重要发展区域,江苏省为图书馆旅游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其未来的繁荣奠定了稳固的基石。根据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的结果[18],江苏省在公共图书馆领域的卓越地位得以彰显,其一级图书馆数量高达100个,位居全国之首,馆藏总量高达9 887万册,遥遥领先。研究共采集到9 698条游记路线文本,100个江苏省一级图书馆有效评论共453条。试图从旅游路线信息中探究图书馆在旅游中的表现,进而呈现出江苏省图书馆旅游的发展态势。

2.2 数据预处理

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为保证采集的数据质量,本文采用自动清洗和手工清洗相结合的方式,对重复的文本和缺乏意义的文本数据进行剔除,之后进行分词和去除停用词工作。最终获得江苏13个地级市的游记旅游路线数量共8 082条,20个江苏省一级图书馆的有效评论453条。

2.3 文本挖掘

首先,获取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后,进行可视化展示。运用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标准地图服务网站所下载的审图号GS(2019)1822地图作为标准地图,选取江苏省市地图数据,底图无修改。利用ArcGIS可视化软件对获取数据进行可视化,直观地展示江苏省各城市图书馆旅游发展状况。

其次,本文对携程旅游平台上的图书馆评论文本进行高频词汇分析。词频分析法是文献计量学中一种常用的内容分析方法,通过对文本材料中词汇出现频率的统计,以揭示文本信息的核心内容及其演变趋势[19]。

最后,进行主题抽取研究,通过运用基于主题模型的计算方法,可以高效地实现文本的语义提取,从而揭示出隐藏的文本信息,LDA模型是目前文本挖掘领域的主流模型之一。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江苏省公共图书馆旅游路线分析

经过数据清洗之后,最终获得江苏13个地级市的游记旅游路线数量共8 082条,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通过对旅游路线数量的分析,可以看出旅游者对江苏省各城市选择程度的大小,反映城市旅游整体发展的情况。

表1 江苏省各城市旅游路线数量 单位:条

经过Excel统计获得江苏13个地级市含“图书馆”的游记旅游路线数量共225条,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利用ArcGIS可视化软件在表2基础上呈现江苏省各城市含“图书馆”旅游路线的空间分布情况,揭示了它们在旅游资源中的空间布局。通过对不同城市的“图书馆”旅游路线数量进行比较,可以直观地展现它们之间的差异。

表2 江苏省各城市旅游路线含“图书馆”数量

由表2分析得出,南京市和苏州市的含“图书馆”旅游路线最多,说明南京市和苏州市的图书馆旅游发展情况较好;其次是无锡市和扬州市,剩余的城市表现一般。通过表1和表2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整体数量分布结果基本一致,由北至南逐渐加深,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的旅游路线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各地“图书馆”旅游选择的差距和各城市旅游业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以及各地“图书馆”建设发展情况息息相关。

对江苏省各城市的旅游路线文本数据进行了全面地综合统计,统计出每个城市包含“博物馆”(检索词包括“博物馆”和“博物院”)的旅游路线数量,并将其与覆盖“图书馆”的旅游路线进行了对比分析,绘制对比图如图1所示。

图1 江苏省各城市旅游路线含“图书馆”“博物馆”数量

从整体上看,旅游路线中2 299条含“博物馆”远远多于225条含“图书馆”。从局部看,含“博物馆”最多是苏州市(726条),而含“图书馆”最多的南京市只有70条。这说明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游客更倾向于选择博物馆,因为博物馆行业所提供的旅游资源和服务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图书馆,成为旅游者不可或缺的首选之地,而图书馆的旅游资源相对匮乏。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说,图书馆是一处具有重要价值和巨大潜力的旅游胜地,而“图书馆”想要进行文旅融合发展需要向“博物馆”行业多多学习总结发展经验。

因此,本文进一步将各城市旅游路线含“图书馆”数量前5名城市及江苏省省级公共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共6家图书馆作为具有代表性的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对图书馆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推文以及文旅融合相关研究论文,从3个重点领域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江苏省地区6家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拓展概况

江苏省公共图书馆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和创新,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缺陷。

3.1.1 图书馆与旅游行业融合度不高

尽管江苏省拥有丰富的旅游信息资源和领先的公共文化发展水平,但目前省内各公共图书馆与当地旅游行业多处于各自独立发展的状态。现有的融合模式中,多停留于简单的空间融合,图书馆应该充分考虑游客在利用景区公共文化设施时利用时间短、休闲性为主的特点,灵活选取融合模式。

3.1.2 馆藏旅游资源欠缺深入挖掘

尽管在提升基础设施和建设分馆的空间方面,各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然而,基于馆藏资源内容的深度挖掘所提供的服务投入却未得到充分的重视。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创意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文化旅游创意项目中未能充分挖掘其馆藏旅游资源的潜能,在具有旅游价值的信息和资料的挖掘方面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

3.1.3 文旅融合服务宣传度知晓度不高

如今随着群众的需求变化,图书馆的功能不断推陈出新,服务内容也日益丰富,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方面的拓展服务也正在走向社会。文化创意产品的推广营销是图书馆实现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为城市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在图书馆的宣传推广工作中,存在着宣传手段单一、宣传形式单一、宣传效益不够深入、宣传推广对象受限等问题。

3.1.4 图书馆文旅融合活动类型不够丰富

图书馆所提供的文化和旅游融合活动缺乏多元化和丰富性,未能满足读者对于多元化和丰富性的渴求,从而限制了其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发展。在活动策划和品牌塑造方面,缺乏多元化的活动形式,未能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活动内容仅停留于表面,文化品牌难以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3.2 江苏省公共图书馆在线评论文本分析

3.2.1 高频词分析

精心筛选后,本文深入探究了23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高频词,以期更加深入地挖掘其内在的意义。对具有相同意义的输出结果,如“图书”和“书籍”,进行了同义词的合并处理,同时剔除了一些毫无意义的词汇,如“内部”“此处”等,以确保它们的语义一致性。表4显示的是图书馆旅游评论文本中出现次数较高的23个词语。从这些高频词汇可以推断出游客对图书馆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表4 图书馆旅游评论高频词统计

(1)环境与空间。由表4可知,游客对图书馆的物理环境和内部氛围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如表4中“环境”“安静”等词语。由于旅游活动的独特性,游客最先感知到的是图书馆内部环境和空间布局所呈现出的独特特征,这些特征为游客带来了独一无二的感官体验。游客在计划出行时必然考虑实用性和便利性,以确定是否有必要前往图书馆参观,并尽量避免拥挤、嘈杂的公共区域,旅游者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之一,是宁静、舒适的阅读环境。

(2)藏书与阅读。图书馆的核心职责是致力于为读者提供卓越的阅读体验和知识获取服务,包括书籍的存储和借阅服务。图书馆旅游要通过利用馆藏丰富的图书资源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传播手段来吸引游客进行游览活动。频繁出现“图书”“阅读”“学习”“借书”“藏书”等词汇,凸显了藏书和阅读在图书馆旅游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孩子”的高频出现反映出游客中少年儿童众多。如今,在旅游者中涌现出一大批家长,他们渴望着孩子们能够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享受阅读所带来的愉悦和乐趣。为了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图书馆旅游可多开发少儿阅读推广活动,以吸引更多的家长带着孩子到图书馆游览,从而提高孩子的阅读素养和阅读能力。

(3)建筑与设计。图书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一座蕴含着无限可能性的艺术殿堂,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慧和灵感。尤其是提及“建筑”与“环境”两个方面的高频词汇,可以看出游客对图书馆的建筑设计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从“亚洲”“第三”“中国”等高频词看出,游客经常选择“南京图书馆”作为游览景点。南京图书馆备受瞩目,因其作为中国第三大图书馆和亚洲第四大图书馆,拥有超过1 200万册的馆藏,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著名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索。

(4)交通与附近设施。游客对图书馆的关注更在于“图书馆”所处位置的交通与设施,比如高频词中“南京图书馆”和“总统府”均位于南京市大行宫。为了方便游客顺路参观“打卡”,旅游行程中不可或缺的六大要素之一是“行”,而交通的便捷性则是决定旅游成败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旅游景点内外公共交通系统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旅游者游览体验质量和满意度,人们对旅游过程中以及旅途结束后所需交通工具的便捷性和舒适性的关注也与日俱增。图书馆需要优化周边交通和基础设施,以实现与周边旅游景点的无缝衔接,从而实现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

(5)服务。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图书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享受休闲娱乐、提升个人素养的首选之一,为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如表4所示,游客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视和投入体现在“免费”等词汇上。鉴于公共图书馆的公益属性,其必须向社会大众提供免费或优惠的信息资源和知识服务,而不得再向其收取任何费用。所以,为了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这种免费或优惠的服务,许多城市都在积极建设自己的公共图书馆。提供免费开放和免除押金的图书馆服务,有效降低了游客对价格的敏感度,同时营造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

3.2.2 主题挖掘分析

利用概率模型进行计算,获得了主题特征词,这些词高度概括了主题的语义,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主题的核心内涵。在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细致分析后发现,图书馆旅游者所关注的核心议题主要集中于提升旅游体验、改善阅读环境以及建筑景观打卡等方面(见表5)。

表5 文本主题提取结果

(1)旅游体验。从本文主题提取结果来看,旅游体验是旅游者最关注的图书馆话题,大多数旅游者认为图书馆是非常不错的地方,值得游览。从主题特征词“南京图书馆”和“总统府”可以看出,因在总统府附近,南京图书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南京的旅游资源禀赋和历史发展状况都对此产生了紧密的影响。南京图书馆和南京总统府地理距离只有300 m,南京图书馆可以通过总统府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

(2)阅读环境。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认知理论,当游客初次踏足某一特定场所时,他们开始对其整体空间和各个组成部分所呈现的独特特征进行深入探究,并将这些特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框架。这种认知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总体”概念,也称为“第一印象”,它反映了旅游者对某一具体场所的整体感觉。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需要借助各种媒介来完成自身与特定场所之间的互动,进而获得对于这个特定场所的全面了解和认识。在图书馆旅游过程中,旅游者通过“学习”“丰富”“阅读”等获得图书馆作为阅读空间的感知,以获取与书籍息息相关的知识。

(3)建筑打卡。图书馆是一个国家文化与文明传承和传播的主要载体,它不仅能够提供知识服务,还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丰富生活方式。目前,建筑打卡已成为游客热议的热门话题之一,同时也是推动图书馆旅游行为蓬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有必要对图书馆的建筑和环境艺术特征进行深入探究,以便更充分地挖掘这些特征的旅游价值。具有艺术设计感的建筑可以吸引游客打卡、拍照,进一步了解建筑功能。同时,图书馆吸引游客的方式,不应仅限于静态的建筑形态和空间设计,而应更多地探索富有活力的文化体验活动,以激发他们的文化热情和创造力,为游客提供舒适的参观体验。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携程旅游网络平台上江苏13个地级市的旅游游记路线和江苏省一级图书馆的评论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统计和内容分析江苏省图书馆旅游发展的情况,提出以下建议,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4.1 加强沟通交流合作,促进馆间互学互鉴

在当前融合文化和旅游的大环境下,图书馆行业正处于一个全新的挑战和机遇之中,唯有通过相互交流、紧密合作、共同进步,方能实现崭新的突破。图书馆要积极利用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人文氛围,利用好图书馆保存的古籍文献、特色馆藏,和本地博物馆等旅游景点联动合作,挖掘馆藏文献中的文化特色,增强文献和当地旅游资源的联系,打造特色旅游活动。

4.2 创新服务管理内容,积极提高服务水平

图书馆的进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提供的基础服务质量。图书馆服务创新不是简单地放弃原有的服务职能,而是将目光聚焦于旅游功能的拓展,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借助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图书馆得以开展具有特色的旅游活动,从而扩充馆藏文献资源,提升服务品质。为了促进图书馆文化建设,吸引游客前来阅读学习,图书馆应当致力于提升自身的文化内涵和推广旅游产品,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各类文化创意项目。邀请游客参与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过程,能够唤起游客的参与热情,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为他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4.3 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游客参与机会

由于旅游者对图书馆有区别于普通读者的独特需求和偏好,在一定程度上,图书馆可以被视为城市文明程度的缩影,它所呈现的是一座城市独特的文化特征和精神内核。因此,必须对图书馆的内外空间进行精心的优化和完善,以拓展其旅游功能。为了塑造一个充满文化特色的阅读空间,图书馆可以将文化体验与咖吧休闲完美融合。随着建筑空间的品质不断提升,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以确保其与时俱进。因此,如何将先进科技融入图书馆成为当今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为了提升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增强其互动性和趣味性,可以在服务中积极引入现代科技设备,包括智能设备的应用和视觉技术的运用。

猜你喜欢
江苏省图书馆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江苏省交通图
《融合》
江苏省政区图
图书馆
去图书馆
江苏省纪委
江苏省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