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单元主题学习中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以单元复习课“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为例

2023-12-05 06:15北京市第五十中学李学文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时间轴史实工业革命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 李学文

新时代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发布之后,2022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也提出要立足核心素养,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这为中学历史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历史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有其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如何落地?即如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融入五大核心素养,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需要思考与落实的问题。本文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为例,尝试在复习课教学过程中渗透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一、研读教材内容,制定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包括“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两节课内容,从18世纪中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工业化也有代价,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因此,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于是将这两节课内容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单元主题。

教学目标的设计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对本单元提出要求: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初步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通过了解早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通过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在新课教学中,学生对工业革命的背景和主要发明掌握得比较好,受制于教材内容,对工业革命的影响理解还不够全面。学生已经了解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对第一国际、巴黎公社也已经比较熟悉,但是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仅仅停留于记忆层面,并非真的理解。另外,学生也没有建立起这两课之间的联系。因此,基于对教材、课程标准和学情的分析,考虑复习课的定位,制定如下本单元教学目标。

(1)在了解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运用时间轴梳理历史事件,构建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诞生之间的联系,厘清单元线索。

(2)通过阅读材料,提取历史信息,全面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掌握有效提取并概括历史信息的能力。

(3)初步阅读历史材料,学会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印证历史观点、解释历史概念,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梳理社会主义运动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意义,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通过以上设计,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单元教学目标为单元教学指明了方向。

二、落实核心素养,设计单元教学过程

(一)多维度设计时间轴,强化“时空观念”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时间轴是经常使用,也是落实时空观念最有效的手段,本单元教学中,笔者通过设计多维度时间轴,呈现历史事件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1.以时间为主线,建立历史发展的时序性

本单元包括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两课内容,虽然历史事件不多,但时间跨度近一百年。作为复习课,工业革命需追溯到14世纪手工工场的出现,要让学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需要梳理社会主义运动相关史实。为了能清晰呈现大量史实、厘清单元结构,本单元以时间轴的形式贯穿两课,将重要史实以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呈现(如图1)。

14世纪,西欧经济领域出现手工工场,使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开始早期殖民掠夺,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使人类进入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同时推动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因此本单元的第一条线索为“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渐暴露,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因此,本单元的第二条线索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将资本主义发展相关史实与社会主义运动史实分列时间轴上下两侧,既能清晰呈现历史史实的先后时序,学生也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本单元两条线索。

2.运用时间轴,突出教学重点

工业革命的背景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但新课中已经详细讲授,复习课需要学生从资本主义发展要素的角度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工业革命的背景。基于此,设计如下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1】根据预习内容,将工业革命相关的历史事件与资本主义发展要素对应连线(如图2)。

图2

【设计意图】通过时间轴呈现前两个单元所学内容,在强化时序的同时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工业革命的背景,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历史史实与资本主义要素对应,引导学生从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理解工业革命的重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亦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建立起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诞生之间的联系,借助时间轴设计如下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2】请结合所学,补充时间轴信息,梳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如图3)。

图3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一方面检验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利用时间轴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掌握分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二)多类型运用史料,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收集和解读,并在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加以运用。工业革命的影响是本单元教学重难点,但教材中只有寥寥数语,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并掌握,笔者在教学设计中补充了多种类型的史料,设计如下小组探究活动。

【学生活动3】阅读材料,小组合作,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1848年英国的铁产量已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总和。它的煤占世界总产量的2/3,棉布占1/2以上。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英国资本总额和煤产量变化图(如图4)。

图4

材料三: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首先,人们的消费观向“小康型”过渡。工业革命时期,人们的休闲活动五花八门,酒馆、咖啡馆、戏院、歌剧院、展览馆、博物馆、运动场等都成了许多人光顾的地方。其次,工业革命使女性在经济上逐渐独立,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地位,从而催生了男女平等观念,也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此外,人们看到了科技所蕴藏的巨大动力,由此焕发了他们学习科技、接受教育的巨大热情,从而促进了科技教育的发展。

——任海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民众观念嬗变》

材料四:见图5和图6。

图5 1650—1900年世界人口变化

图6 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变化

材料五:除非你已经到过制造业城镇,看到曼彻斯特的工人,否则你无法理解他们躯体的痛苦和道德的沦落。大多数工人缺乏衣服、床、家具、燃料以及健康的食物,甚至是土豆。他们要在小房间中工作12小时,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他们大都体弱多病,眼睛无神。如果你到过这里的一间工厂,你可以容易地看到,工人的福利就没有在工厂主的脑子中出现过。

——刘金源《现代化与英国社会转型》

材料六:见图7。

图7 英国每一阶层家庭人均收入(单位:英磅)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文字材料和数据图表材料,开展史料实证,培养学生分析史料、从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掌握分析图表的方法。同时,使学生在阅读分析史料的过程中,学会分层次、多角度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三)多层次总结规律,落实“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本单元中,《共产党宣言》正确、客观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宣言文字量不大,但理解难度却不小,笔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宣言内容与马克思主义,设计了如下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4】阅读《共产党宣言》原文,尝试理解并归纳《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材料:《共产党宣言》节选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再不能把自己阶级的生存条件当作支配一切的规律强加于社会了。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能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问题1:资产阶级发挥了什么作用?

问题2:财富的真正创造者是谁?他们的生活怎么样?

问题3:备受压迫的无产阶级会如何抉择?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设问、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

(四)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历史解释”能力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本单元教学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是一个知识难点,经过新课学习,学生已经知道马克思主义成为无产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但这种认识更多停留在记忆层面,具体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工人运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又是如何发展的,大部分学生不甚理解。基于学生学情,在单元教学最后设计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5】结合社会主义运动相关史实,你如何理解习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节选自《习近平在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社会主义运动相关史实。

图8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将教师的讲转化为学生的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指导学生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培养学生有效提取并概括历史信息的能力,结合教材结论,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的基本史实,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去论证这个结论,培养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通过时间轴梳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对全世界无产者的伟大指导意义。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下中国取得的成果,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培养学生对现实社会的洞察力,拓宽历史视野与思维,涵养家国情怀,实现历史的教育价值。

三、结合学生反馈,反思单元教学内容

回顾本单元内容,教学环节的设计紧扣2022年新课标,运用时间轴突出教学重点,通过问题导向和史论结合等方式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落实核心素养。虽然本文在教学过程中分别阐述五大核心素养,但这五个方面并非孤立存在,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有其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慢慢进行。

猜你喜欢
时间轴史实工业革命
时间轴上二阶非线性非自治延迟动力系统的振动性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时间轴里的“共和国记忆”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扩展
时间轴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中国工农红军第17军史实考
关于朝鲜战争的若干史实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