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改革和实践
——以“冶金热工基础” 课程为例

2023-12-06 01:15王林珠金会心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0期
关键词:热工冶金思政

邓 勇,王林珠,金会心

(贵州大学 材料与冶金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一、“冶金热工基础”课程基本情况

贵州大学冶金工程专业目前已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开设的“冶金热工基础”(4学分/64学时)是专业必修课(核心主干课程),在冶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动量传输、热量传输等的基本理论和解析冶金过程所涉及的热工问题的基本解析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冶金生产工艺过程的热工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冶金及相关行业的生产、科研或设计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课程目标为:(1)掌握建立、求解冶金传输过程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具备运用质量、动量平衡方程式计算、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2)掌握运用动量传输的理论求解流体流动阻力损失和压力分布的基本方法,具备分析复杂工程体系中气体传输问题的能力;(3)掌握求解热量传输相关参数的基本方法,具备科学分析和判断传热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4)掌握燃料燃烧过程中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合理地编制加热炉热平衡表,具备应用资源化、利用与工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去综合分析评价冶金过程的相关问题的能力。目标(1)和(2)支撑的毕业要求: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冶金工程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冶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目标(3)支撑的毕业要求:能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冶金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目标(4)支撑的毕业要求:能够采用冶金实验研究方法等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二、开展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冶金热工基础” 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按照工程教育认证要求,课程教学要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一致,“冶金热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应融入工程、设计、研究和思政等内容。该门课程理论性较强,涉及概念、公式、定律和计算多,对学生数学和物理知识储备要求较高,授课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培养,重点介绍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解析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存在课程思政薄弱、脱节、缺失等问题,上述课程目标及支撑的毕业要求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断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体现了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及潜隐性、融合性、整体性等特点,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从根本上回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3]。

综上,开展“冶金热工基础”课程思政对于协同提升学生德育素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课程思政效果不理想背后深层次原因有:(1)课程思政意识不强:没有意识到课程思政对培养学生德育的重要性,认为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只适用于思政课程,而不适用于专业课程,忽略了课程思政的目标融合性,未能正确理解和把握“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内在辩证关系,忽略了两者的联系性、整体性和一致性[4]。(2)课程思政动力不足:目前,在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中,缺乏明确的制度规范及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造成任课教师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动力不足,主观意愿不强,不愿打破原有的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3)课程思政能力欠缺:任课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实施主体,其能力直接决定了课程思政的效果。任课教师未能正确把握课程思政的理念和内涵,缺乏深入挖掘课程中思政元素并融入教学的能力,或方法欠妥,机械地把“课程+思政”融合,生搬硬套,造成学生反感,课程思政效果不理想。

立足“冶金热工基础”课程特点,发挥课程优势和特色,把握课程思政内涵,深入挖掘和提炼该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涉及的工程、设计、研究等各环节,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有机统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方位提升育人成效,这与保障工程教育质量的目标高度统一[5-6]。因此,认真研究该门课程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方式,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是该门课程适应新时代工程教育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这表明,开展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冶金热工基础” 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冶金热工基础” 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

本文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和课程思政内涵,从教师、学生、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四个维度探讨了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并论证了其可行性。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课程思政能力

授课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是课程思政的主体,应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通过集中政治学习及自学相结合的形式,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课程思政能力,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融合的能力,切实提升育人质量和课程思政效果,更好担负起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责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与动量传输、热量传输等基本理论,冶金过程涉及的热工实际问题及基本解析方法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生动活泼,恰当得体,避免生搬硬套,突兀不当。例如,讲解动量传输中涉及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欧拉方程、伯努利方程和静力学方程,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涉及的辩证关系: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运动和静止等紧密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深入理解各个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其在课程思政中的主观能动性

“以学生为中心”是工程教育认证遵循的基本理念之一[7-8]。在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活动应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思政中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专业知识显性教学与思政元素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课程思政效果。课前,可在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在线教学工具发布由课程思政元素导入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课上,开展研讨式翻转课堂教学,做好引导、答疑及点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增强学生获得感。课后,布置有关教学内容和课程思政融合开放性强的课后作业,评估课程思政学习效果。

(三)将丰富的课程内容与多样化的思政途径有机结合

“冶金热工基础”课程内容丰富,蕴含了大量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社会责任、生态环境、人文精神等思政教育资源,需在课程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课件等环节中精心设计,有目的和针对性地对应好相应的知识点,转化为具体而生动的思政教育载体。根据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合理调整课程目标,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大胆进行课程思政实践创新,具体途径如下。

1.将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需求贯穿授课全过程。对于动量传输和热量传输等基本理论的讲授,要紧密联系企业生产实践和前沿科学研究。将创新驱动发展、绿色智能冶金、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节能降耗等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需求贯穿授课全过程,提高课程思政的深度和广度,体现“冶金热工基础”课程在冶金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专业认同、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以及计算、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讲好科学家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冶金热工基础”课程包含许多以科学家命名的方程和定律,比如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傅里叶-克希荷夫方程、欧拉方程、伯努利方程、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等。授课过程中,可收集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讲述科学家的理想追求、人生经历、科学贡献和奋斗故事。也可以列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重要科研项目和奖项,讲述科学家服务国家和地方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经历和故事。总之,讲好科学家故事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具有重要作用。

3.将复杂教学内容类比成简单思政元素。“冶金热工基础”课程涉及较多复杂教学内容,特别是有些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可以将复杂教学内容类比成简单熟悉的思政元素,由浅入深,通俗易懂,既把复杂知识点讲明白、讲透彻,又润物无声地进行课程思政渗透。比如在讲马赫数概念时,可与国产C919客机及某战斗机结合起来;讲热量传输规律时,可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过程联系起来。

(四)提升课程思政在课程评价中的导向性

为了保障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冶金热工基础” 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取得成效,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应制定包含“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评价标准和方法,提升 课程思政在课程评价中的导向性。课程思政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应意识到思政评价的复杂性、特殊性和多维性。立足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评价而非结果评价,侧重定性评价而非定量评价,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凸显立德树人效果,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并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改进,更好地支撑培养目标[9]。

结语

本文以贵州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冶金热工基础”课程为对象,分析了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改革必要性和实践途径。以工程教育认证和课程思政改革为契机,不断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发挥学生在课程思政中的主观能动性,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提升课程思政在课程评价中的导向性,为培养良好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以及有较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冶金工程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要意识到课程思政改革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课堂教学实施等方面要做实做细,防止形式化、表面化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改革始终在路上。

猜你喜欢
热工冶金思政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热工仪表自动化安装探讨的认识
智能控制在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应用
智能控制在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