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无机化学”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践

2023-12-06 01:15梁海欧孙炜岩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0期
关键词:无机化学教学质量专业

梁海欧,白 杰,孙炜岩,柳 欢

(内蒙古工业大学 化工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快速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这就直接导致目前各高校生师比过高的情况普遍存在,也必然对教学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国高度重视教育质量问题,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到,建设教学团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教学团队是由知识、学术能力、教学能力互补的教师合作组成,要求团队成员内部就教学形式、教学改革方向及教学目标的实现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讨,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从而推动高校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创建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全面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1-2]。

本文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的最新理念,结合地方高校特点,提出基于OBE教育理念,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强化特色、突出实践的教学科研型团队的建设思路。依托应用化学学科基础课程“无机化学”课程组建了“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团队。团队结合国家、地区发展战略需求,紧扣人才培养需求,围绕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设定具体的团队建设目标,优化整合课程体系,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以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为抓手,全面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形成了持续改进的教学团队建设和质量保障机制[3-5]。

一、团队组建

“无机化学”课程是与内蒙古工业大学具有相同历史的课程之一,该课程任课教师以共同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质量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多个技能互补而又相互协作的教师为主体,以系列相同或相近课程为建设平台,通过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教材开发、质量评价以及科学研究等为主要途径组建了教学团队。“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团队目前由9名理论课教师和2名实验课教师组成。其中团队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7人,中级职称教师5人,博士学位教师7人。团队成员50岁及以上3人,40岁及以上5人,30岁及以上4人。

团队成员学历背景丰富,学缘结构合理,已经形成了以老年教师为引领、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以新进教师为补充的老中青传承、协作、稳定的团队师资队伍结构。团队将围绕共同目标、愿景,秉持教师初心,加强优势互补,不断提升队伍整体水平,力争打造一支对教学充满热爱,师德师风过硬、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技能扎实,独具发展特色潜力的专业化教学师资团队。

二、团队开展教学情况

“无机化学”课程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化工、轻工、材料、环境、药学、冶金等类有关专业学生最先接触的化学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广泛性。现阶段该课程主要面向化工学院应化、化工、生物、制药、安全等多个专业开设,属于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同时开设与理论课相对应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锻炼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近年来,根据各专业建设需求,为更好地满足对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支撑性,以“无机化学”课程为基础,面对不同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团队成员承担了“无机化学”(A)、“无机化学”(B)、“无机化学”(Z)、“无机及分析化学”、“普通化学”和“工科化学”等化学类基础课程教学工作。

近五年,团队成员面向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开设“无机化学”课程200余次,开设总学时超过12 000学时,开设实验学时近2 000学时。“无机化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原理、化学理论、元素化学三部分,从宏观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的基本原理出发,循序渐进地学习化学反应热力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与电化学,再过渡到微观物质结构理论,通过原子结构、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揭示物质化学变化的本质,最后再系统地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变化的周期性规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质结构决定元素及化合物性质这一本质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锻炼学生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发展潜力。

三、团队的建设

(一)优化教学梯队建设

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是教师,一支优秀、稳定的教学团队的组建需要统筹考虑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层次等多种要素。结合目前团队师资队伍结构,明确建设目标,分层次、分阶段推进团队梯队建设提质增效。以团队负责人为引领,打造名师工程,培育教学成果奖,提升团队整体实力和影响力;积极鼓励引导团队中课程负责人、高级职称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评奖评优活动,实现以评促教,以赛促教,营造团队教师乐教、爱教氛围,不断提升团队教学水平;扎实推进“老中青”传、帮、带机制,对青年教师起到切实的导航、引领作用。为青年教师提供各种机会,多渠道、多层次地培训青年教师的师德和业务,让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总结,促使优秀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脱颖而出,尽快成长为一线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以教改项目、纵向科研项目及横向技术服务项目为载体,提升团队的协作能力及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对企业兼职教师的执教能力培训,通过“专兼互培”提高兼职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学能力,保证教育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发挥教学团队品牌效应,吸纳优秀青年教师后备力量,确保师资队伍有序迭代更新,保障教学梯队建设稳步提升。

(二)加强课程教学内容建设

(1)以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双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根据学校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需求,不断优化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制定符合各专业特点、要求的课程标准,以此保证该课程对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撑度。(2)以课程教学团队为依托,根据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积极开设无机化学及无机化学知识相关的必修、选修课,满足各专业学生培养方案学习需求。(3)加强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建设,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实际和各专业方向特点,设置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特色的实验方案;实验实践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满足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检测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需要强化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依托学院一流学科平台资源优势,融入先进、大型实验仪器、设备,拓展学生科学视野,锻炼学生多元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三)加大课程教学改革力度

(1)持续更新教学理念。融入工程教育认证、新工科、“双一流”专业建设等要求的最新教育教学理念,将“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贯穿团队开展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2)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当前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已经得到人们广泛的认可,但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很大,如何真正做到以“学”为中心,是需要长期坚持,并且落实到每一堂课的具体课程设计与执行上。(3)信息化+课堂有效融合。信息化技术与传统课堂的融合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实质等效是现阶段或者未来一段时期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教学团队要以此为契机,加强学习,打破原有课程设计,合理融入信息化技术,重构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堂讲授、课程评价等每一环节,切实保障教学质量。(4)深化课程评价改革。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校和教学团队建设实际情况,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多元评价主体多角度、全过程评价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的原则,开展课程教学效果综合评价。教学效果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效果、课下学业指导、教学反思和学生课程学习体验等方面。从学生、同行、专家和教师四个维度构成教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多元主体,各主体从不同的视角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最终形成综合评价结果。(5)鼓励团队成员积极申请各级各类教学改革项目,编写教材,以教改项目为依托,培育教学成果奖。

(四)培育团队文化

教学团队的稳定、健康、持久发展,教学团队成员向心力、凝聚力的不断增强离不开和谐的团队人文氛围,在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共同的发展愿景和明确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团队文化的建设则是团队发展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只有在和谐、积极的团队人文氛围中,教学团队才能真正实现对团队成员个人发展的重视、需求的满足、成长和发展的关注,做到使每个团队成员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公平的对待和给予不断发展进步的机会。这主要体现为教学团队对其教师成员具有真诚的人文关怀,尊重教师成员的实际工作和无形的付出,使他们的劳动能够得到应有的物质和精神回报,同时引导和帮助团队成员挖掘自身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谐的团队人文氛围不仅包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团队精神和相互信任、和谐合作的团队氛围,还包括优秀的团队文化。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团队精神可以激励教学团队中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角色的教师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不断进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相互信任、和谐合作的团队氛围则能够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提高每位教师的心理满足感和工作成就感,对于知识型员工的高校教师来说,这样的团队氛围往往比单纯的物质刺激更有效,优秀的团队文化更能使教学团队中不同背景、不同经验、知识与能力互补的教师迅速组成一个稳定、和谐的整体,其所蕴含的相互学习、良性竞争等文化精髓能促使教师成员产生更高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热情。

四、团队建设成效

“无机化学”课程2005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经过多年的实践打磨、凝练总结,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内容架构。近年来,团队成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改革、创新、提升,也取得了系列教学成果。近年,团队负责人分别获得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团队成员分别获得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团队成员主持教学改革项目4项;发表教改论文8篇;编写《无机化学习题集》1册,参编《工科基础化学实验》无机化学部分,参编《应用化学专业实验》专著1部,副主编《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专著1部。

五、团队未来三年建设规划

第一年:确定教学团队规模、人员结构,完善团队管理规章制度及相应的奖励机制。设定团队整体建设长期规划及中短期规划,设定团队个人发展规划及目标。开展团队集体学习、研讨,通过团队头脑风暴完成组织目标规划、制度规划及个人发展规划,制定年度重点任务,明确团队及个人职责。申报优秀教学质量奖1项,预计申请教改项目1~2项,发表教改论文1~2篇,1名成员获得博士学位,吸纳1~2名新进教师加入团队。

第二年:以教学团队为依托,以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为核心任务,全面梳理完善“无机化学”课程目标、课程教学设计、课程评价等各环节机制,修订完善该课程的课程标准。重点开展该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录制慕课、微课单元,为不同专业提供模块化、专业化选择菜单。开展课程教学评价改革,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评价机制。申报杰出教学质量奖1项,预计申请教改项目1~2项,发表教改论文1~2篇。

第三年:团队整体建设水平提升,凝练团队文化。系统梳理团队建设改革经验,实现该课程建设数字资源化、平台公开共享化;培育教学成果奖,培育教学名师,培育卓越教学质量奖。申请该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精品课程,预计申请教改项目1~2项,教改论文1~2篇,团队中3名成员晋升副教授,吸纳1~2名新进教师加入团队。

结语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当前,在新工科建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双一流”建设等高等教育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下,以“无机化学”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为基础,系统梳理课程目标、整合课程内容、改革课程评价与考核方式、加大课程思政育人力度,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稳步提升,达成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人才的目标,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有价值的人才。

猜你喜欢
无机化学教学质量专业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分析大学无机化学新实验内容的设计及实践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分子轨道理论在无机化学中的案例教学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