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健康危害与防护”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设计

2023-12-06 01:15吴德礼许家辉张家铭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0期
关键词:危害思政环境

吴德礼,许家辉,张家铭,徐 斌

(同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82)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各类生态环境问题也层出不穷,光化学烟雾、酸雨、雾霾等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保护环境需从人的观念上出发,环境保护教育也就成了推动人类思想进步中重要的一环[1]。环境教育日益受到普遍重视,公众对于环境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也不断深化。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环境规划署在第比利斯召开了政府间环境教育大会,各国开始认识到环境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会上还呼吁要有意识地将对环境的关心、活动及内容引入教育体系之中,并将此措施纳入教育政策之中。

“环境健康危害与防护”正是一门面向全校各年级本科生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不会在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上有过多的要求,而是直接面向实际问题,通过讲授环境污染物健康危害的相关知识,阐明环境保护和环境健康的相互关系,以问题带动教学,以兴趣带动知识学习,以案例引发思索,从而提升环境素质和环保意识,使不同学科专业本科生透过实际生活这个窗口,对环境保护有正确的认识与深入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和重视环境问题[2]。

高校除了是知识传播的平台,更是立德树人的肥沃土壤。目前各个高校愈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学生具备政治立场坚定、思想正直、能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为实现社会主义强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优秀品质[3]。在这样的要求下,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和创新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然要求[4]。课程思政是高校教师在传授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案例引导、动画演示、线下参观等形式润物无声地将各种思政元素融入其中。这种间接教育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也更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和通识课教育,可以让学生感受国家信仰,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明确目标,这样在进入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不随波逐流,不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心向国家,努力进取,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成长为有职业道德、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的技术型人才。

“环境健康危害与防护”这门课程作为面向本科生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涉及环境领域各个方面的相关知识,含有丰富的课程思政点,可以成为课程思政教育的良好载体。因此,通过深入挖掘“环境健康危害与防护”这门通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环境保护与健康防护知识的同时,还能认识到生态文明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从而构建“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即思政理论课程、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的同步教育,实现“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标[5]。

一、“环境健康危害与防护”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环境健康危害与防护”这门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一共为34个学时,重点围绕环境污染的健康效应,讲授环境污染物,包括新兴污染物、重金属、纳米材料、空气污染、水土环境、食品安全等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影响,涉及知识领域广泛,阐明环境保护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该课程针对学生设计了不同方向环境健康类知识的讲授,对于环境专业类学生起到深入探索、引发思考的作用,对于非环境专业类学生起到知识科普、诱发兴趣的作用。传统的课堂教育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播和掌握,“教师教授,学生执行”的教育模式,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教授过程也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

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则是充分挖掘专业及通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课程教授的过程中精心设计,如采用线上互动、线下参观等形式,将丰富的思政元素与传统的知识传授相结合,塑造学生的优良品格和正确的“三观”,培养新一代的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同时,将大学课堂的育人功能发挥出来,把教书育人的职责落到实处,将立德树人的目标贯穿始终,形成“三全育人”模式,即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6]。“环境健康危害与防护”课程内容中涉及环境领域较多,蕴含很多可以利用的思政元素,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强,因此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进行思政教育设计,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体会课程思政知识内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培养学生政治意识和环境观念的重要课程。

二、“环境健康危害与防护”课程思政元素深入挖掘与设计

(一)生态文明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是千年大计,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深植生态文明理念,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环境保护观念。在“环境健康危害与防护”课程设计中,各个章节内容均与生态文明理念息息相关。第一章《绪论》中引入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通过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决策,让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学生心中,通过对文件的讲解和阐述,树立起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能注意履行环保责任。在第四章《土壤污染与人体健康》中,同样引入土壤被污染破坏的案例,如“镉大米”事件,提出不能一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谋求发展,应当以长远规划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第六章《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以打赢“蓝天保卫战”为例,深入探讨雾霾的成因以及巨大的危害,从而引起学生对于大气生态保护的重视。第七章《水体污染与人体健康》,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楼兰古国的陨灭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生态兴则文明兴”的道理。在第八章《现代生活与人体健康》中,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生态污染源头就存在于每个人身边,如消毒剂、洗涤剂等,应当学会正确使用这些可能造成污染的日用品。同时,提倡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二)增强民族自信

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当代大学生理应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7]这是对党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创造性拓展和完善,也意味着这份自信与骄傲应当被每一个中国人所铭记和传承。

(三)激发爱国热情

通过课程中的案例讲解以及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努力将大学生培养成爱国爱民的新一代人才[8]。如讲授第四章《土壤污染与人体健康》时,通过讲解我国对于土壤污染的全力治理以及一心为人民谋幸福、谋民生的宗旨,体现出我国政府对于民众健康的高度重视。“吃水不忘挖井人”,作为新时代美丽中国的见证者和建设者,更应该有对共和国的爱恋和情结,努力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奉献给伟大的祖国。同时,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值得去传颂,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土壤是农业的根本,通过展示我国古代灿烂的农耕文明,如红土文化、黑土文化、紫土文化等,建立起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调动起对祖国的自豪感。在第七章《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中,紧贴时事,抛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展现出大国表率与责任担当。

(四)辩证唯物思想

通过课堂讲解与实际过程展示,使学生明白和理解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解决方法,全面有效地处理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9]。如在第一章《绪论》的教授中,讲述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复杂关系:人口数量小对环境影响小,但人口数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反过来影响人体健康。二者之间存在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和互相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倡学生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待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第二章《重金属污染与防治》中,以常见污染重金属砷为例,微量砷在医学和日常生活中可以起到致病的作用,超过一定剂量就会有毒性。在第三章《纳米产品环境影响与健康危害》中,提到当前环境领域热门方向纳米技术的发展,在强调纳米技术诸多优点的同时,也应提到纳米产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还有在第八章《现代生活与人体健康》中,强调日用化学品的使用应合理有度,避免过度消毒、过度护理等对人身体造成的伤害。

(五)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我们要把握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10]。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当今世界格局纷繁复杂,将世界人民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中国对青年提出的又一项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在此课程的第一章《绪论》、第六章《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和第九章《有机污染与人体健康》等内容中均有所体现,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强调,污染存在于世界范围内,每一个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想要治理污染就要全世界联合起来,共同建立一个绿色美好的地球;可通过视频生动讲解越南战争中使用的落叶剂——橙剂(二噁英),对越南人民造成严重深远的持久伤害。一方面,弘扬中国近代以来艰苦的民族斗争历程,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强调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是和平与发展,任何有损世界和平的恶行都应该遭到谴责和制止。

(六)培养奋斗精神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如今迅速强大起来,离不开无数先辈前仆后继地努力和奉献。正是因为有了前人所做出的成就,才能有今天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这一理念将贯彻在整个课程之中。在第七章《水体污染与人体健康》中,讲述同济大学徐祖信院士整治苏州河的案例和高廷耀校长的治水人生,以此来培养学生珍惜青春时光、努力奋斗的意志,充分积累专业知识,将来能效仿先辈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

结语

目前,环境领域仍然存在着人才缺口的问题,不仅仅缺少相关的技术型人才,对于人才培养的品质也有所要求。“环境健康危害与防护”这门课程在整个环境领域教学任务中起到宏观引导、素质教育的作用,可以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环境保护有正确的认识与深入的理解,达到拓宽知识面、丰富知识结构的目的。该课程所涉及的环境领域之多,每个部分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之丰富,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沃土”,通过教师引导和课堂设计,可以引发学生对一系列思想政治问题的思考,在学会基础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还能对生态环境保护等做出主动思考。未来的时代不仅需要专业扎实、技术优秀的学生,更需要品格出众、爱国爱党的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危害思政环境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药+酒 危害大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