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装备保障融合式培养课程体系构建探析

2023-12-06 01:15毕嗣民王超勇程春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0期
关键词:军官培养目标航空

毕嗣民,王超勇,李 林,程春华

(海军航空大学 青岛校区,山东 青岛 266041)

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进程中,军队院校教育的改革也随之展开,改革内容之一是缩短学制,将原先的本科后任职教育直接转轨为生长军官学历和首次任职培训融合式培养,教育类别实现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融合,教育内容实现技术与指挥相互融合。传统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均存在与教育层次诸多不适应之处,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我们必须从教育理念、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策法规、培养目标、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资源、部队的多样化人才需求等问题。要确保人才培养过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控性,必须将生长军官学历教育阶段与首次任职培训阶段统筹考虑,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1]。

一、航空装备保障类生长军官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课程体系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而构建和设计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培养对象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提出了理想预期,课程体系则是理想预期得以成为教育现实的基础与关键。由于航空装备保障类生长军官既要求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分段融合培养,又要求技术与指挥专业交叉融合培养,其培养内涵必然是“宽口径,厚基础,有指向”。对于长期从事岗位任职教育的院校来讲无疑是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对象发生改变,培养目标不再是单一的初级技术军官,而应该是装备技术保障的指技合一的复合型人才[2]。尤其是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融合,对传统的任职教育课程体系冲击更为强烈,融合式培养模式需要重新完成顶层论证与设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系统地分析教学对象前期学习情况和部队岗位任职需求,在继承任职教育层次课程体系精髓的框架下,进行更新、调整和补充,逐步形成一套相对适应“学历与任职、技术与指挥”融合的课程体系。

(一)明确航空装备保障类生长军官培养目标定位的客观要求

航空装备保障类生长军官培养目标定位为工程技术与指挥人才,培养目标为航空装备保障领域的“工程师”和战备训练“指挥员”[3]。近年来,随着航空装备保障技术、装备保障样式变化、装备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装备保障技术呈现多学科交叉趋势,生长军官培养必须以“宽口径,大航空”的理念开展教学,同时加大指挥课程教学比例,确保培养目标由工程技术军官向“装备保障指技军官”转变,训练任务规划的专业培养目标已由单一的装备保障技术干部转为技术、指挥合一的管理干部,在新的培养目标定位下,迫切需要构建学历教育与任职培训相融合的完善的课程体系。

(二)促进航空装备保障类生长军官能力素质生成的根本要求

随着航空装备保障类生长军官培养目标定位的转变,其岗位任职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随之发生变化,由单纯的技术能力要求向“精技术、会管理、能指挥”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转变。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指的管理和指挥能力有其特殊性,除了军官共同的指挥管理能力外,还包括建立在工程技术能力基础上的装备管理和保障指挥能力[4]。这些能力的生成具有其内在的规律,必须考虑航空装备保障各方面能力的生成规律和逻辑结构,在技术和指挥之间,更应突出工程技术,是在精通技术的基础上懂得指挥艺术,并非并驾齐驱。

二、航空装备保障类生长军官培养目标定位及培训特点探究

在融合式培养模式下,“培养什么样的人”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回答的问题。科学确立航空装备保障类生长军官培养目标,是研究航空装备保障技术与指挥人才培训一切问题的前提。航空装备保障类生长军官岗位工作性质是集工程技术、装备管理、保障指挥于一体,所以航空装备保障类生长军官的基本内涵是精通航空装备保障理论,掌握航空装备技术性能及使用原则,熟悉航空装备保障紧密相关的自然科学、政治、法律知识,具备人员、装备管理以及装备保障指挥技能。

(一)航空装备保障类生长军官培养目标定位与基本内涵

当前,指技合一的航空装备保障类生长军官,其培养内涵是“宽口径、厚基础、懂技术、会指挥”的航空装备保障技术与指挥复合型人才[5]。宽口径是对生长军官跨专业、大航空基础知识的强调;厚基础是对人才培养核心素质的定位;懂技术是对生长军官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基本要求;会指挥是对生长军官装备保障组织指挥与管理能力以及任职拓展的要求。“宽口径、厚基础、懂技术、会指挥”是装备保障生长军官人才培养质量内涵的集中体现,也是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航空装备保障人才培训目标是指引培训行为的风向标,只有培训目标清晰明确,才能使相关培训高效聚焦。

在有限的4年时间内,面向航空装备保障,实现学历教育宽口径、厚基础与任职岗位指向相融相长,通过航空工程专业基础教育和以装备技术保障能力培养为主的任职培训,达到掌握航空装备技术、管理以及信息与控制知识,拥有表达交流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将来成为指挥人才所应有的终身学习能力。

(二)航空装备保障类生长军官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素质是知识和能力的集中体现[6]。航空装备保障类生长军官作为航空装备保障人才队伍重要的后备力量,既要具备装备维修与管理的基本素质,还要具备装备保障指挥的特殊素质,这种特殊素质是由其特殊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所决定的。从知识结构上看,航空装备保障类生长军官属于技术与指挥复合型人才,应具有以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为根基,以精深的航空装备应用技术知识为主干,以宽口径多学科的相关知识为补充的知识结构;从能力结构上看,航空装备保障类生长军官应以形成航空装备保障维修与管理能力为核心,具有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以协作指挥为基础的能力;从素质结构上看,航空装备保障类生长军官必须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较高的文化素质、过硬的军事素质、精良的业务素质和健康的身心素质。

(三)航空装备保障类生长军官的培训特点

航空装备保障类生长军官与以往航空装备技术保障人才培训相比,具有鲜明的航空装备保障指挥特征。随着作战样式的不断演变,面对高精尖的现代战机,多装备、多专业协同保障的战训需求,要求航空装备保障类生长军官必须走“精技术、会管理、能指挥”的复合型人才成长路线,必须掌握装备技术的综合运用,必须始终把指技融合作为航空装备保障类生长军官培养的原则、主线和特色[7]。具体来讲,航空装备保障类生长军官融合式培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培训目标的复合性。航空装备保障类生长军官培养既有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宽泛性,又有任职培训的实践性和指向性,进而决定了航空装备保障类生长军官素质和能力的复合性。航空装备保障类生长军官必须同时具备装备技术保障能力和指挥能力,两者缺一不可。二是培训内容的动态性。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的不断深入,航空装备保障领域的知识更新呈加快趋势,航空装备保障技术与指挥人才的培训,必须解决“知新”“更新”“创新”等一系列问题,培训内容必须把握即时性和动态性。三是培训模式的实践性。航空装备保障类生长军官的首次任职培训具有鲜明的岗位任职指向性,航空装备技术保障对工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必须强化学员维修技能培养,其中装备性能检测与调整、故障分析与排除等技术复杂性科目训练占比较大,实地、实装、实操等实践性培训模式大量应用。

三、航空装备保障类生长军官融合式培养课程体系设计

(一)坚持需求牵引,做到五个协调发展

瞄准航空装备保障类生长军官职业发展核心素质,坚持战斗力标准,紧扣“能打仗、打胜仗”核心要求,围绕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首次任职教育“三轨并进”,努力形成拓宽口径、发展个性、注重创新、适应部队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8]。在保证生长干部培养规格与注重学员未来发展的前提下,坚持五个协调发展育人才:(1)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发展,旨在宽厚学员基础,培养一技之长;(2)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协调发展,旨在发展学员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3)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协调发展,旨在促进学员理实相长、能文能武;(4)坚持文化教育与军政训练协调发展,旨在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高素质军事人才;(5)坚持共性教育与个性培养协调发展,旨在促进学员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强调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强化人才培养,以多学科协调发展优势推进人才培养,以强势的实践应用带动人才培养,以与部队、地方联教联训提升人才培养,促进学员思想政治素质、战略素养、联合素养、指挥素养、科技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立足全面发展,注重差异培养

根据生长军官指技融合培养的要求,课程体系结构应体现多学科交叉、个性化培养以及部队实际需求。以特色专业、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等为依托,面向部分优秀学员实施优秀创新人才培养;以交叉专业、辅修专业、跨专业修课为支撑,面向学有余力的学员实施全科型人才培养[9]。为此,院校课程体系结构可在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首次任职教育三轨并进的基础上,加入学科大类教育模块,形成一种以“三轨并进”为基础,以“四轨同行”为拓展,因材施教,个性化、差异化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军事科学等五大板块的课程,主要为培养学员综合素质服务;学科大类教育课程是相关学科大类中的基础课程,着眼于拓宽学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为学员构筑宽厚的学科基础和宽广的发展空间;专业基础教育课程重点体现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共性需求,涉及专业基础课程及其相关的实践环节,使学员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员初步的专业素养;首次任职教育课程是学员专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是沟通专业基础理论与部队实际岗位需求的桥梁,课程的设置要有鲜明的岗位指向性,同时具备一定的岗位拓展性,既要符合当前部队航空装备保障的实际需求,又要关注航空装备及保障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突出能力生成,开展“一体化”教学

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学员建构知识、发展思维、促进能力生成的桥梁纽带[10]。军队院校姓军为战,在开展实战化教学过程中,科学、灵活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是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未来战场需求侧的精准对接的有力保障。一是开展“理实一体化”案例式教学。为了培养学员在理论上“知”,在实践上“会”,最终达到在实战中“能”,教员必须引导学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装备有机结合起来。采用案例分析式教学,选用鲜活的部队故障案例进行分析探究,将各个装备理论知识点糅合在故障检测、故障分析、故障排除过程中,让学员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学会装备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开展“工学一体化”任务式教学。根据学员岗位任职需求,将教学内容进行专题设计,提出贴近岗位、贴近实战的工作任务,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中,学员通过工作任务主动构建概念、原理及方法,催生技能,形成能力。三是开展“虚实一体化”模拟式教学。立足部队实际,通过模拟器材和虚拟场景等手段,构建不同的战场环境、模拟复杂战术背景、虚拟非常规的保障条件,营造装备人员非战斗减员特情等,把磨炼心理和锤炼技术、个人训练和整体演练有机结合起来,让学员在不同战术背景下、不同作战态势下、不同保障条件下对模拟装备反复演练,在一次次“流血”和“失败”中增强能打仗和打胜仗的自信与能力,实现课堂施训与部队训练战备的无缝对接。

结语

航空装备保障类生长军官融合式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始终坚持以战领教、学员中心、育训并重、创新发展的原则,瞄准“精技术、会管理、能指挥”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本着“宽口径、大航空”的人才培养理念,科学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注重课程内容体系协调发展,注重个性化、差异化培养模式,注重应用型一体化教学设计,不断确立适应航空装备保障类生长军官任职岗位需求和个人成长发展的“学历与任职、技术与指挥”融合式培养的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军官培养目标航空
跳伞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一战航空百年回眸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
对中国军官预备役制度的回顾与思考
“军官”一词的由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