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场中国当代艺术展是什么体验
——观《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展览》有感

2023-12-19 01:59娄敏文
工会博览 2023年32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画家绘画

□本刊记者 娄敏文/摄

说起当代艺术,浮现在人们心中的都是那些千奇百怪的“艺术品”,百分之九十的观众会表示“看不懂”。随着我国人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当代艺术也逐渐融入国际化大舞台,与欧洲抽象主义、美国波普艺术、德国表现主义等不同流派竞相绽放。相较之,我国当代艺术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如雨后春笋般生长。特别是近几年中国综合材料绘画的繁荣发展,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先锋力量,当代美术发展队伍中的排头兵和拓荒者。

近期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的“国家艺术基金2022 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展览”在北京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中国当代艺术秀,引起了艺术圈内外强烈的观展效应,沉浸在展厅的观众们能够通过一张张别出心裁的绘画作品去感受艺术家所传递的精神世界。

据展览负责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杨洋介绍说:“自2023 年5 月份以来,此次展览先后于天津、安徽、山东、山西、广东巡回展出,而最后一站放在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览每到一座城市,都会成为艺术热点,它能够呈现出波澜壮阔的展览气息,有着纯粹极致的作品表达,给观众带来跌宕起伏的观展体验和展览后续引发的热烈关注与讨论。究其原因,此次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展具有鲜明且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诸如“学术价值高”“观众看得懂”“作品好看又好玩”都可以在此次展览中找到答案。

学术价值高

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展厅中,所有艺术作品均来自国内重大美术展览的入选或获奖作品,诸如“北京国际双年展”“全国美展”“全国(宁波)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等国家级展览。一个展览能够集中陈列出百余幅如此高学术的作品实属不易,观众就仿佛驻足在一个艺术殿堂中,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都是经过专家千挑万选出来的。据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主任胡伟教授讲:“这次展览基本代表了中国综合材料绘画的最高水平。”

曾荣获“全国美展”银奖的姊妹作品《当庄子遇见卡夫卡……》是一件具有哲学性意味、思考深度和技法突破的综合材料绘画作品。作品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边是代表东方文学与哲学结合典范的庄子,运用活字印刷的手法把庄子逍遥游叠印在皮纸上,这是2000 多年来的经典延传。在创作手法上,画家魏惠东特地运用了从世界各地采集来的风化石粉末,进行一层层地渲染,赋予它时间的光泽和历史的温度,让古典走到今天,产生现代的美感;右边是西方现代文学之父——卡夫卡,运用手抄经书的方式把德文版《变形记》的内容抄写在上面。无论是东方的《逍遥游》还是西方的《变形记》产生异曲同工的妙处,让人感受东西方经典穿越时空、跨越地域的碰撞与对话。

观众看得懂

作为一次体现中国当代艺术基本面貌的综合材料绘画展,作品不论涵盖的绘画材料和媒介有多少种类,其内容都是画家对当下社会与生活的一种哲学思考并赋予的艺术再现,尽管有大量优秀的具象表现作品,也有不胜枚举的抽象表达,重要的是这些作品体现了“中国美术的原创力”,既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又是一种东方审美的讲述,因此容易与观众产生同频同振的共鸣。

作品《千年丝路》,初看茫茫上下一片,似乎有无尽的内容,走近一看模糊一片,任何具体的物象都没有,观众似乎会感觉到“不知所云”。但只要能够站在作品前静观二十秒以上,就会有一种中国式的力量感、厚重感和平和感。画家黄三胜将中国文化、东方审美融入作品中,把古典中最精华的东西应用并启迪于当下,给予观众一些新的审美思考。

在作品《钢铁乐章》中,错综的梯子、整齐的托架、大小长短各异的管道穿插在工厂主体之中,作品看似油画或者国画再或者版画,其实都不是,这是一幅典型的多画种融合的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女画家高红蕾通过线面结合的造型方式,删繁就简,呈现出虚实强弱的对比,产生浓淡松紧的节奏,从而实现画家内心丰富的情感表达,让观众直接地感受到画面厚重斑斓的历史气息和舒朗清淡的时代节奏。

作品好看又好玩

展览作品中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创作惯性和固有格局,艺术表现手法更加生动鲜活,很多以往不曾涉猎的题材与表现形式在展览中得以呈现,成为一批形式语言多元化与创作理念时代性艺术探索的成功范例。源于综合材料绘画在技法上不设限,创作理念是开放的,因此它使用的材料是多种的,也是跨学科的,是一种创新。

作品《2021·南纬90 度》是一幅特别的作品,它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产生与观众互动效应。画家付钰涵截取了某日南极地区大气与洋流的运行气象图,提取上升的温度数据排列,覆盖在具有反射性的波纹钢板上,借此拟像海洋,同时其反射性也将观众的外形与动作纳入到作品之中,呈现出流动的色斑,这就是画家尝试创造的一种由气候变化的“感知数据”的视觉艺术。

作品《黄水谣》采用了老报纸、宣纸进行创作,画家赵红华将纸张不同程度的卷曲和纹理形成波涛汹涌的黄河之水,再现了舒缓与湍急、柔美与刚烈母亲河的水势。她的作品立足传统,书卷气扑面而来,体现了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浓郁情感和深深敬仰,同时又对传统文化提出了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

展览中众多优秀作品都是从传统文化宝库中探骊得珠,通过艺术创作、技术创新,结合当代人的精神需求、审美趣味,产生了1+1 远大于2的效果,在更高维度上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返本开新。

此次展览再次证明了综合材料绘画已成为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艺术版块。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画家绘画
当代艺术看得懂
酷炫小画家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