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三弄有别趣

2023-12-19 01:59黄宗慈
工会博览 2023年32期
关键词:风韵雪水落英

□黄宗慈

清人顾仲的《养小录》中,里面有一章,题为《群芳谱》,内容引人入胜,以吃花为主轴,旁及苗、叶、根等,算是别开生面。他在题纲写道:“凡诸花及苗、叶根与诸野菜、药草,佳品甚繁。采须洁净,去枯蛀虫丝(丝指的是花草中的筋丝,口感不佳,人罕食用),勿误食。制须得法,或煮或烹,燔炙、腌、炸。”

接着他又指出:“凡花叶采得洗净,滚汤一焯即起,亟(急)入冷水漂半刻,抟(同“团”,此处指将焯过的花、叶、菜,用手团起来,捏干)干拌供,则色青翠,脆嫩不烂。”而在梅花方面,其法为:“将开者,微盐拿(指拌)过,蜜浸,点茶(及放一些在茶里)。”食法新颖别致,颇能耐人寻味。

无独有偶的是,南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供》一书内,亦提供三则以梅命名的美味,一为用梅花制作,一为似梅花味道,一为具梅花形状。三者环环相扣,真是精采万分。

其一为“梅粥”。其做法极简单,但雪水难罗致,能用泉水即佳,精洁的水亦可。其法为:“扫落梅英(即花),捡净洗之,用雪水同上白米煮粥。候熟,入英同煮。”并引当时四大诗人之一杨万里的《寒食梅粥》诗句,诗云:“才看腊后得春饶,愁见风前作雪飘。脱蕊收将熬粥吃,落英仍好当香烧。”明人高濂遂在其《遵生八笺》中收录,但文字略有不同,写得亦较详尽。曰:“收落梅花瓣,净用雪冰水,煮粥,候粥熟,将梅瓣下锅,一滚即起食。”

其实,“梅花粥”虽然易煮,但总结前人经验,最好不用落英,而是选含苞未放、萼绿花白、气味清香者为佳,且在煮熟之后,就空腹温热服,效果最为显著。

“梅花粥”也可当成药膳。因为《百草镜》认为:梅花“清香,开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老老恒言》则提及:“‘梅花粥’治诸疮毒。梅花凌寒而绽,将春而芳,得造化生气之先,香带辣性,非纯寒,粥熟加入。”

其二为“梅花脯”。原来是把“山栗、橄榄薄切,同食,有梅花风韵,因名‘梅花脯’”。此山栗乃栗的一种,子实较板栗稍小,可食,十分甘甜。橄榄又叫青果,果实尚带青绿色,即可供鲜食,初吃味涩,久嚼而甜,余味无穷。把这两者切成薄片,再一起食用,有梅花风韵,设想甚奇特,命名为“梅花脯”,充满想象空间。

其三为“梅花汤饼”。这里的汤饼,指的是馄饨,但凡食物要引人入胜,除色、香、味外,形也要出众,才矫矫不群。此汤饼是由福建泉州的高人制做出来的,其要领为:“初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面作馄饨皮。每一叠用五分铁凿如梅花样者,凿取之,候煮熟,乃过于鸡(可用蕈替代)清汁内,每客止二百余花可想。”亦即以馄饨皮作梅花状,既馨香,又雅致,每位客人吃两百多片。其造型之美,真无以上之。故留元刚有诗赞云:“恍如孤山下,飞玉浮西湖”,一食而不忘梅,不愧神来之笔。

这三款梅馔,皆不同凡品。或可以养生,或取其风韵,或趣由精工,足见心思玲珑,必能迭出妙味。

猜你喜欢
风韵雪水落英
陈洁白
雨中落樱
Charm and Beauty—A Comparison of Two Aesthetic Categori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s
梨花凝雪水东流——读王毅的《眼儿媚·重访簰洲》
古镇风韵
落英的婚事
落英
承诺
雪水在养殖业中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