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县甬优4949再生稻示范表现及栽培技术

2024-01-01 13:52黄郴华
南方农业 2023年19期
关键词:季稻再生稻隆回县

黄郴华

(隆回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南隆回 422200)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地处湘中稍偏西南,是典型的半山半丘陵农业大县,光照相对充足,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对水稻生产而言,当地温光资源属于两季不足、一季有余。2022 年,隆回县一季中稻种植面积3.43 万hm2,其中2.21 万hm2适宜发展再生稻。再生稻是种植一季中稻,收获两季,头季收割后,通过一定的栽培管理技术使稻茬腋芽再萌发、生长、成穗,再收一季,具有生长期较短、成本较低和米质较优等特点。

为了充分挖掘灌溉水源充足且温光资源相对丰富的一季稻区生产潜力,有序扩大再生稻面积,多措并举提高水稻单产水平,促进再生稻持续健康发展,2022 年,羊古坳镇雷峰村超级稻高产攻关基地对再生稻进行试验示范,探索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为隆回县再生稻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借鉴[1]。

1 示范情况

1.1 示范地点

栽培示范安排在羊古坳镇雷锋村超级稻高产攻关基地(110°92'42″E,27°46'20″N),该基地曾多次创造我国超级杂交稻高产纪录;基地海拔388 m,平均气温15.8 ℃,≥10 ℃的活动积温4 713 ℃,7 月平均气温26 ℃,昼夜温差9.6 ℃;土层较深厚,土壤平均pH 值5.3,耕作层21 cm,有机质41.9 g·kg-1,碱解氮141.2 mg·kg-1,有效磷21.1 mg·kg-1,速效钾138.2 mg·kg-1。示范地点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小环境气候非常适合种植再生稻。

1.2 示范品种与示范面积

示范基地选择籼粳杂交稻甬优4949作为再生稻品种。该品种是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和武汉佳禾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用“甬粳49A”作母本,“F9249”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三系籼粳杂交中稻品种[2]。示范种子由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提供。连片示范面积2 hm2。

1.3 示范表现

1.3.1 产量表现

2022 年8 月12 日,湖南省作物学会组织专家对示范基地甬优4949再生稻头季进行实地测产,平均产量为12 462 kg·hm-2;2022 年11 月11 日,邵阳市农学会组织专家对该基地甬优4949再生季进行实地测产,平均产量为8 217 kg·hm-2。该基地甬优4949 两季总产量平均为20 679 kg·hm-2,创湖南省再生稻再生季产量和再生稻周年总产量两项最高产纪录[3]。

1.3.2 品种特征特性

甬优4949生长整齐,株高适中,株型紧凑,茎秆健壮,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叶色较绿,剑叶内卷,穗大粒多,抗性较好,抗逆性较强,生育期适宜,丰产性较好,再生能力较强,其经济性状表现见表1。示范基地该品种全生育期233 d,其中头季稻142 d、再生季91 d,生长平衡,穗形均匀,后期落色好,结实率较高,没有明显病虫危害,没有倒伏。

表1 甬优4949再生稻经济性状表现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头季稻栽培技术

2.1.1 适时早播,培育壮秧

再生稻播种期的选择要做到3个确保:1)避开倒春寒的侵袭,确保再生稻头季不烂秧;2)避开寒露风的危害,确保再生季安全齐穗;3)尽可能提早头季稻的收获期,有效提高再生季头30 d 的积温、日照时间和太阳辐射量,确保再生季有足够多的干物质生产量和较高的结实率[4]。原则上,要求头季稻8 月15日前收获,再生季9 月15 日前安全齐穗。生产上以头季稻的全生育期加上收获后至再生季齐穗的天数来确定合理的播种期。

示范基地3月23日播种,大田用种量18.75 kg·hm-2,实行湿润薄膜育秧,秧田播种量120 kg·hm-2,示范基地秧田面积0.31 hm2,秧田与大田比例为1∶6.5。播种后至扎根期以露为主,厢沟蓄满水,做到水不上厢面;现青后浅水上厢面,以后只要厢沟有水,厢面湿润,则无须灌水。示范基地秧苗素质优良,叶片健挺,茎基粗扁,白根多,单株分蘖2.85 个,叶龄5.56叶左右,为构建再生稻高产群体打造了坚实基础。

2.1.2 合理密植,规范移栽

示范基地4 月22 日移栽,秧龄30 d,插植株行距为23.33 cm×23.33 cm,每公顷插18.37 万蔸。用划行器划行打格,定向移栽,插田时行向定位为偏东南5°~8°,每蔸插两粒谷秧,保证基本苗100 万·hm-2以上。实行东西行向栽培,能更好地调节水稻受光情况,增加有效光量,提高光能利用率[5]。据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专家测定,12:00时东西行向与南北行向光强相同,其他时间,在株高2/3 处,东西行向比南北行向光强多8.6%~15.1%,植株基部光强多21.5%~26.4%。

2.1.3 科学施肥,精准把控

甬优4949根系多而强,与普通杂交稻相比,施肥量略多。头季每667 m2氮磷钾肥的用量为纯氮(N)13~14 kg、钾(K2O)13~14 kg、磷(P2O5)6~7 kg,N、P2O5、K2O 的施用比例为2∶1∶2。磷肥作基肥一次性使用,氮肥按照50%作基肥、25%作分蘖肥、25%作穗肥的比例施加,钾肥按照50%作基蘖肥、50%作穗粒肥的比例施加。示范基地秧田底肥施腐熟牛粪7.5 t·hm-2,45%复合肥[m(N)∶m(P2O5)∶m(K2O)=15∶15∶15,下同]600 kg·hm-2;移栽大田后,底肥施腐熟牛粪15 t·hm-2、复合肥600 kg·hm-2,整地时一次性施入;移栽后9 d(5月1日),施尿素112.5 kg·hm-2;幼穗分化6期(6月21日),施氯化钾225 kg·hm-2;收割前15 d(7 月27 日),施尿素150 kg·hm-2作促芽肥,促进再生苗整齐健壮。

2.1.4 科学管水,好气灌溉

开“井”字形或“目”字形水沟,循环灌水。示范基地田块较大,单个丘块面积0.4 hm2以上。一般田中间横、竖各开设1~2 条主沟,宽40 cm,深35~40 cm,四周开围沟,呈井字形或目字形,做到沟沟相通、排灌自如,兼具抗高温的作用[6]。

实行好气灌溉。在整个生长期间,实行浅水活蔸、薄水促蘖、晒田控苗、湿润长穗、寸水开花及干湿壮籽的管水原则,做到陈水不干、新水不上,以根保叶,提高群体的光合能力。做好二次干田工作:1)结合控苗重晒田,按“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的原则做好第1 次晒田,当茎蘖数达210~225 株·m-2时,开始晒田,幼穗分化6 期后复水;2)在收获前10 d落水干田,保证能正常机械收割。

2.1.5 精准防治病虫草害

示范基地病虫草防治实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应用“一拌三喷”技术,即头季吡虫啉拌种,喷施3次农药防治病虫。除草剂选用籼粳兼用型的除草剂。化学防治重点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三病”)和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三虫”)。重点抓住破口期和齐穗期两个关键环节,采用飞防,提高防治效果。6 月6 日第1 次防治,使用阿米妙收、噻森铜、碧护、康宽、吡蚜酮等农药;6 月28 日破口期第2 次防治,采用乙基多杀菌素、爱苗、佰靓珑、阿维菌素等农药;7月8日第3次防治,采用满穗(噻呋酰胺)、爱苗、虫螨腈、乙基多杀菌素等农药。

2.1.6 及时收割,适度留桩

当头季稻成熟度90%左右、叶青活秆时及时收割。收割前10 d 稻田断水,要求晒干到能承载起收割机力度,不能使稻桩压入泥中,尽量减少对禾蔸的碾压。由于倒三节和倒二节的腋芽相对比较健硕,形成大穗的概率相对较大,收割时要尽量保护稻株的倒二节和倒三节,保障再生季稻有较高的产量[7]。8 月12日,示范基地头季收割,采用机收,收割机换装专用履带(单边宽25 cm)一进一退收割,割幅2 m,留茬高度35 cm 左右。头季机收损失率2%~3%,履带压倒率17%。

2.2 再生季稻栽培技术

2.2.1 施足肥

再生季产量结构以有效穗最为关键,早施、重施壮苗肥能促进再生季稻发苗快、出苗齐、成穗多,早出的再生苗叶片面积大、叶片功能强、光合效率高、营养物质积累多。示范基地8月18日施尿素150 kg·hm-2,8 月25 日施复合肥300 kg·hm-2。再生稻始穗期,每公顷施用碧护60 g 兑水450 kg 喷雾,促进抽穗,减少包颈,增强抗寒能力。

2.2.2 管好水

水对再生季稻的生长十分重要,必须满足发苗、幼穗分化、高温蒸发、水稻蒸腾的需求。示范基地头季稻收割后次日复水,长期保持浅水,但是水深不过寸,陈水不干、新水不上,做到湿润发苗、浅水长苗、有水养穗,干湿交替到成熟[8]。当再生季稻抽穗遇到寒露风时,可田间灌深水调温,或提前喷施碧护、芸苔素内酯、氨基酸、磷酸二氢钾等调节剂或叶面肥提高抗逆性。

2.2.3 完熟收

再生稻上下节位腋芽分化时间不同步,抽穗很不整齐,抽穗期拉得很长,示范基地再生季稻9 月5 日始穗,10 月8 日停止抽穗,历时33 d,导致再生季稻生育期长短不一,成熟期不一致,生育期延长,因此应坚持“十黄熟”再收割。

3 小结

示范基地3 月23 日播种,8 月12 日头季稻成熟。鉴于水稻集中育秧设施和技术越来越完善,再生稻播种期还可以适当提早3~5 d,即3 月18—20 日播种,可争取8 月10 日前头季稻成熟。再生稻适当早播,能延长营养生长期,再生季能避开低温,减少低温腹白,有效提高干物质生产量和再生稻产量。

再生稻腋芽的萌发量与头季稻成熟阶段的营养状况关系极大,适时足量施好促芽肥是再生稻栽培的关键环节。据试验,头季稻齐穗后15 d 左右是施用促芽肥的最佳时期,先施尿素225~300 kg·hm-2,7 d 后再施复合肥300~450 kg·hm-2。

再生稻水分管理尤为重要。示范基地前期雨水较多,基本上处于放水管理,晒田困难,无效分蘖难控制,病虫害防治难度大。同时,头季稻机收要求田块泥土较硬,便于收割机操作,又要保障再生季水分需求,对田块的水利条件要求甚高[9]。再生季水稻生长要求全程有水管理,但同时要防止头季稻秸秆腐烂形成的还原性物质影响再生芽的萌发。

再生稻机收时收割机碾压稻桩,碾损率在30%~40%,示范基地收割机更换了专用履带,碾损率也在17%~20%。笔者认为,减少碾压损失可以从移栽时预留收割机行进路线、收割机更换专用履带并配置碎草机和田块要干硬3个方面考虑。

猜你喜欢
季稻再生稻隆回县
再生稻绿色丰产增效技术
雪之韵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春天
头季稻与再生稻稻米品质比较试验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隆回县地产金银花中微量元素的分析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隆回县 7项目获省青科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