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钻石模型和产业集群理论的云南高原水果产业竞争力分析

2024-01-01 13:52高明星
南方农业 2023年19期
关键词:高原集群竞争力

高明星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它是大量的相关企业,按照一定的经济联系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形成一个类似生物有机体系统的产业群落。产业集群凭借着地理集中(聚集经济)、灵活的专业化(社会网络)、创新环境、合作竞争和路径依赖等的存在,得以形成并保持其竞争优势[1]。农业产业集群涉及众多环节,主要包括农产品的种植、加工、流通,与之联系密切的农户和企业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长处,最终在地理上形成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发展集中的产业链,最终形成产销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对提升当地农产品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有明显作用[2]。

国内已有部分学者对农产品产业聚集做了理论阐述,并探讨了产业集群和产品竞争力两者之间的关系。王大鹏等运用比较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统计方法计算出了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集中化程度指数和产业集群竞争力指数,得出相关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优势,并且通过因子分析法进行验证,最后得出在提升产品竞争力方面,集中度的贡献是逐年增强的[3]。刘菲菲等从供应链管理角度分析赣南脐橙产业集群在稳定质量和保护品牌上存在的不足,提出在促进产业集群提高产品竞争力时,要注重生产管理标准化和品牌保护政策[4]。王媛等通过对山东苹果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分析,认为产品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高和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有很大关系[5]。唐斌等以湖南省农业产业集群中各要素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切入点,运用波特钻石理论模型分析了湖南省产业集群竞争力,发现初级生产要素占据主导地位,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竞争力不足,因此,想要提高湖南农业产业集群的竞争能力,应该从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注重品牌建设等方面入手[6]。孙军娜等认为农产品产业集群可以推动农产品品牌的诞生,而农产品品牌能够促进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化发展,产业集群和产品品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区域内产品竞争力[7]。

以上文献对产业竞争力研究都提供了理论支持,但是研究内容仍然可以进一步拓展。为了研究云南省高原水果产业的竞争力,本文基于收集到的资料,以“钻石模型”为基本研究框架,结合产业集群理论,综合分析云南省高原水果产业竞争力。

1 云南省高原水果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云南省统计年鉴数据,2021 年,云南省高原水果种植面积为76.7 万hm2,居全国第7 位;产量为1 200 万t,同比增加98万t,增幅为8.9%,居中国水果产量第12位;农业产值为505.0亿元,同比增40.2亿元,增幅为8.7%。其中,红河州水果面积20.07万hm2,产量348.5 万t,分别占云南省的26.2%,29.0%,均居云南省第1 位;玉溪市的水果面积7.07 万hm2,产量132.2 万t,分别占云南省的9.2%、11.0%,均居云南省第2位。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云南高原水果产业形成了多个发展格局用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分别是热带水果、亚热带水果、温带水果3 种发展格局。数据显示,以芒果、香蕉等为代表的热带水果种植面积占33.3%,以柑橘、葡萄等为代表的亚热带水果种植面积占28.2%,以苹果、梨等为代表的温带水果种植面积占38.5%,初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高端水果消费市场上,从外国引进的蓝莓成为高端水果消费的代表,中高端产品市场的份额逐步提高。

2 基于钻石模型的云南省高原水果产业竞争力分析

波特钻石模型是由美国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提出的一种产业集群模式,用于分析一个国家(地区)如何形成整体优势,从而在市场商品上具有较强竞争力(见图1)。

图1 钻石模型分析图

2.1 生产要素

2.1.1 初级生产要素

云南在中国的西南方向,位于东经97°31'~106°11',北纬21°8'~29°15',属于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从南部穿过,主要气候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型,大部分地区降雨充沛,年温差小,日照充足,降水丰富,无霜期长,利于水果进行光合作用和积累糖分。这些气候条件造就了云南高原水果具有较高的品质,还能依靠地理优势以较低的种植成本种植反季节水果,达到水果错季生产、错峰上市。云南周围的国家和省份众多,在东部紧邻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与四川省北部相连,西北部紧靠西藏自治区;同时与东盟众多国家接壤,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对于高原水果的采摘和销售都十分有利[8]。

2.1.2 高级生产要素

在生产管理等方面,依靠政府打造“绿色食品牌”及生产基地的规划、立体高效水培种植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大数据、高效生态植保技术已逐步运用到云南高原蔬菜产业集群发展中[9]。相比从前,生产技术管理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和发达地区的发展相比较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想要在全省境内推行高质量的生产管理技术只能慢慢来实现。目前,云南高原水果种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省内优质种苗供应严重不足,标准化、规模化的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严重滞后。云南水果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是柑橘,在从省外调入柑橘苗木时,应实行严格管控,以防止在引入苗木的同时带来黄龙病等检疫性病害。云南纬度低且气候适宜,一旦有此类蔓延性的检疫性病害入侵,对云南整个高原水果产业将会造成巨大的打击。

2.2 需求条件

水果在日常饮食中占有重要位置。维生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相比于蔬菜,水果更易获取和储存。根据中国数据网统计,2021 年居民人均干鲜瓜果类消费量为61 kg,在主要食品消费量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也越来越关注,“绿色”“有机”水果更易受到人们的青睐,给云南省打造的“绿色食品牌”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云南高原水果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更是出口到多个国家。根据2021年云南省农业厅发布的农业年鉴来看,2021 年云南水果出口总额达到26.5 亿美元,水果出口额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0.9%,为云南出口农产品第一大类。出口国家(地区)主要为东盟和香港。尤其在冬季,相比对于外地的大棚生产,云南冬季无霜期长,是天然的“温室”,生产成本更低,在农产品市场上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已经成为云南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之一。尤其是随着疫情的放开,使得电商行业焕发了新的活力,通过各种会展推广,加上电商的合作,积极推动云品出滇,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2.3 相关和支持性产业

云南已经建成的现代化果品分选线50余条,可以对柑橘、苹果、猕猴桃等水果按照标准化的等级进行筛选分级,目前建成的“绿色食品牌”的产业基地中,水果产业基地最多。数据显示,2021 年,云南水果农产品加工业产值840 亿元。根据因地制宜的发展政策,目前实行的三产融合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形成了蒙自甜石榴栽培系统等为主的农业文化遗产,走文化路线宣传云南高原水果产业悠久的历史文化。近些年,在乡村振兴政策引领下,“一县一业”政策的实施,创建的示范县不仅带动了当地水果产业的发展,而且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以宾川县为例,全县从事水果产业的农民占全县人口的比重达到了62.3%。这些水果产业发展模式,不仅各有特色,而且更易促进水果产业集群发展,进而整体提升云南高原特色水果的竞争力。但我们也要看到,在高原特色水果产业中,相关的研发产业薄弱,研发新品种的能力不足。“出圈”的水果中鲜有自主研发的品种,例如,近两年最出名的阳光玫瑰葡萄来自日本,苹果中栽种时间最长的富士系列苹果也是来自日本,目前云南大面积种植的水果中,梨和桃等品种还没有一个优势品种,所以在新品种的研发与改进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4 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涉及生产、加工和销售高原水果的经营主体较少、实力不强。1)水果产业省级龙头企业127家,占全省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1 021家的12.4%,占全省农业龙头企业4 440 家的2.9%;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24家,占全省省级示范社832家的14.9%,仅占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5.8 万家的0.2%[10]。2)目前云南高原水果产业中,只有“褚橙”等龙头企业在国内有知名度,多数品牌还处在岌岌无名的状态,产业资源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效益优势,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对于高原水果的选种、种植、采摘和销售的管理并不到位,导致现阶段云南高原水果产品深加工水平较低,产业链深加工较少、精加工产品较少,技术含量较低,这就对水果的质量有较大影响。3)高原水果采摘后的处理能力还有待提高,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1 年云南全省高原水果产业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仅仅为1.66∶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果农还未转变销售方式,不重视对水果的分级和包装,产业链短,总体价格不高,溢价效应不明显。

2.5 机会

云南是中国的西南门户,未来在“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交流中是面向东南亚的重要交流阵地,这为云南高原水果“走出去”提供了重大机遇。得益于“一带一路”政策的实行,面向东南亚的中老铁路已经建成通车,跨境贸易的时间将大大缩短,极大地促进了云南高原水果的外运,对于今后云南高原水果产业将有重大意义。

2.6 政府

政府近些年一直在组织云南绿色食品“十大名果”评选,提升云南高原水果的影响力,通过这些活动,相关企业参与度和社会关注度明显增加。

3 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云南省高原水果产业竞争力指标分析

3.1 规模优势指数(SAI)

规模优势指数是通过计算某地特定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占该地区所有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与全国该比例平均水平的对比关系。其目的是考察该种农作物在该地区农业生产上的相对重要性及规模优势。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ij表示云南高原水果的种植面积,Si表示云南所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Sj表示全国水果的种植面积,S表示全国所有作物种植面积。根据表1 的计算结果可以知道,近十年来云南高原水果的SAI指数从2015 年开始超过1,并且此后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说明云南的高原水果的种植优势一直在增加,也从侧面反映出云南高原水果产业近些年的经济效益逐渐变高,未来发展竞争力有很大潜力。

表1 云南高原水果产业规模优势指数表

3.2 产业集群集中系数C

产业集群系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某地区的专门化部门及其在全国或全地区按人均相对指标衡量所处的地位。C值越大,则表明这个地区专门化程度越高。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Eij表示云南高原水果产业的产量,Ei表示全国水果产业的产量,Pj表示云南常住人口,P表示全国常住人口。根据表2 的计算结果可知,近十年云南高原水果的产业集群集中系数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从2011 年数值只有0.66,到2020 年数值超过1,说明云南高原水果产业集中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建设成效,云南省为发展高原水果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在提高,高原水果产业在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表2 云南高原水果产业集群集中系数表

4 云南高原水果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4.1 加强高原水果良种的培育

加强农科院和水果龙头企业合作,对于新品种的培育和开发,两者互相合作,发挥出各自的长处,强化种苗的研发及产品的销售,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产销品种;和一些涉农高校合作,建立云南高原水果产业人才定向培养机制[9],成立相关的实习培训基地。对于小浆果中的蓝莓和草莓等价值高的特色水果,充分发挥云南丰富的生物资源,选育高品质的绿色水果新品种。围绕特色优势的高原水果产业发展,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的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力争做到选育、实验、推广、种植和销售的种植销售链,满足云南高原特色水果发展的种苗要求。

4.2 加强高原水果新品种的引进

对于新品种的引进与种植,一定要强化新品种规范化的筛查与引进,避免外来病虫的引入,做好新品种引进后的推广工作,为新品种的种植和销售做好准备工作。在这方面,阳光玫瑰是个很好的例子。阳光玫瑰最初产于日本,号称葡萄界的“爱马仕”,售价曾经高达200 元·kg-1。云南引进该品种后,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大面积进行推广种植,不仅对当地经济作出巨大贡献,而且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对于顾客的消费偏好,企业要做好相关的市场调研,并选出其中最具有潜力的品种,适时引进推广,以抓住国内相关的消费缺口,提高经济效益。

4.3 加快高原水果相关产业的发展

对于水果种植的过程要引进专业化人才进行科学化的种植,做到同一批上市水果的酸甜度都是接近的,比如褚橙最开始就是这种种植方式,保证了产品的标准化口感。加强水果标准化的筛选,比如个头和成熟度,通过标准化的分级和包装,做到差异化销售。加大基础设施,如水肥一体化等设施、设备的推广应用,提高高原水果的品质,提高果品的商品率,逐步走向科学管理生产的大路。大力提升相关企业水果商品化处理和加工的能力,尤其是在高原水果优势聚集地,建立标准化的分选线、冷藏库,推进现代化和标准化的分级、包装、冷藏,完成商品化和精品化的转变,提高高原水果的加工产业值。

4.4 做好高原水果经营主体的服务

对已落地企业在土地流转、土地性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配合、协调各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做好企业服务工作。鼓励、支持和引导果农加入新型经营主体,积极组织并扶持果农、合作社和相关公司之间进行的合作,从种植到销售形成一条完整的产销一体化产业链,按照做大做强的发展理念,积极解决产业链一体化过程中的问题,紧密结合水果产业规划布局,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力度。持续做好“10 大名品”评选工作,强化品牌发展意识,先做好产品品牌,再做好企业品牌。积极组织经营主体开展并参加全方位、多规格的宣传活动,形成区域品牌、产品品牌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高原集群竞争力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日本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