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区博物馆藏铜镜集珍

2024-01-03 04:39谢萌萌黄山区博物馆安徽黄山245700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2期
关键词:黄山区铜镜铭文

谢萌萌(黄山区博物馆,安徽 黄山 245700)

黄山区博物馆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常设有“黄山区历史文物精品陈列”和“黄山区明清木雕陈列”等。黄山区博物馆藏有历代铜镜78枚,其中,三级文物以上有21枚,占总数的26.9%。

青铜镜最早发现于距今4000年的齐家文化,历经商周、春秋战国,至汉唐时期达到高峰,在宋元至明清之后逐渐衰微,是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久、铸造数量最多的铜器之一。商周时期,铜镜最早是作祭祀礼器用,但镜背装饰语言丰富,镜面平滑光泽,已经具备基本的照容功能。到了战国时期,随着礼乐制度衰落,青铜礼器的铸造数量逐渐减少,而日常生活的实用物品逐渐增多,这一时期的铜镜种类多样,数量和纹饰的类型增加,铸造技艺精巧成熟。随着汉代手工业的发展和金属铸造工艺的不断进步,商周时期青铜器逐渐摆脱作为礼器的意义,从庙堂之上走进寻常百姓家,所以这一时期的铜镜已经开始商品化、平民化。我国铜镜发展历史悠久,主要包括萌芽时期、流行时期、巅峰时期、中衰时期、兴盛时期和繁荣时期,也包括商周、春秋战国、汉、三国魏晋、隋唐、五代十国宋金元等重要节点。我国铜镜发展最重要的三个时期是战国、两汉和隋唐,并且不管从流行程度、艺术水平,还是铸造工艺来说,这三个时期在铜器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黄山区博物馆馆藏铜镜多为宋代和明代所制,这些铜镜制作极其精美,镜背纹饰丰富,大多带有所在工坊的铭文,例如“宫家包换”“湖州薛怀泉”“湖州薛造”等内容,这些商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考古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一、本馆所藏宋代镜

宋代铜镜不同于其他朝代铜镜,其有专属的名称。为了避讳宋太祖祖父的名讳,当时的镜子都被称为“照子”。宋代铜镜摒弃了汉、唐以来的奢华和繁缛之风,更加注重镜子的实用性,以纤细秀丽风格为主。其质地轻薄,纹饰简洁大方,充分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气息。宋代铜镜特点众多,线条流畅柔美,手法高超,采用浅雕技术,纹饰虚实错落有致、明暗结合,给人一种精巧细致的感觉,深受当时民众喜爱。宋代被后世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时代,商贸发达,作为货币的铜钱流通需求量极大,但宋代铜矿产量非常少,这就造成极为严重的铜荒。为了保障军事和经济资源,政府出台了十分严格的“禁铜令”,令中明确禁止民间自制铜镜,违背者犯连坐罪,同时采取了民铸官监的政策。宋代铜镜原材料的缺乏使当时铜镜的质量明显低于前朝。

本馆内收藏的宋代镜主要包括四种。

(一)宋·四神乳钉纹镜

宋·四神乳钉纹镜,圆形,圆形钮,内圈饰乳钉,乳钉镶嵌四神。其中,纹饰的内容多半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被称为“四神”。宋代道教兴盛,而四神在古代又叫作四象、四方、天之四灵。“四象”一词典出《易·系辞》:“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汉代文献《礼记》《淮南子》及《史记》中均有关于四神的记载。《礼记》说:“如鸟之翔,如蛇之毒,龙腾虎奋,无能敌此四物。”“四神”最早应属于远古人类对星宿崇拜的产物,融入了五行和方位,以不同颜色代表:东方青色为木,西方白色为金,南方赤色为火,北方黑色为水,中央黄色为土。《三辅黄图》称,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大灵兽镇守东西南北四宫,辟邪恶、调阴阳,为四方之神。这四神深受传统五行观念影响,象征着当时人们希望四时平安、四方平安,祈求阴阳调和的希望(图1)。

图1 宋·四神乳钉纹镜

(二)宋·云龙纹镜

宋·云龙纹镜,圆形镜背,鞍形钮、内圈反折,背部图案为神龙云中穿行遨游。单龙,四爪,龙身云气环绕,龙嘴大张,露齿,吐舌,龙角似鹿角。龙身鳞片似鱼鳞呈圆圈状,刻画细腻,栩栩如生。与唐代流行的单龙镜相反,宋代的龙纹镜可以分为双龙和单龙。黄山区博物馆收藏的龙纹镜十分稀有,弥补了宋代单龙文镜的空白(图2)。

图2 宋·云龙纹镜

图3 宋·八瓣葵花镜

图4 宋·昭明铭连孤纹镜

图5 明·指日高升镜

图6 明·长命富贵镜

图7 明湖州薛怀泉镜

图8 明宫家包换铜镜

(三)宋·八瓣葵花镜

宋·八瓣葵花镜,八瓣葵花型,镜径16.5厘米,镜背有长方框,内两列真书铭文:“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宋室南渡后,以湖州为主的两浙铸镜手工业十分发达,出现了在镜背素底上标有铸镜字号的商标铭文镜。当时的湖州制镜产业非常发达,产品远销全国各地,甚至进入了周边的朝鲜、日本市场。在这类字号商标铭文镜中,最为流行的就是湖州镜。湖州镜中,有铸家名号的,又以石家镜为多。石家镜中,有铸家排行的,尤以“念”家铭镜最为精美。从镜铭中见到的主要有石家、石二郎、石三、石十郎、石十三郎等石姓作坊,李家、徐家、蒋家等所作铜镜。此外,也有“杭州真石大叔青铜照子”“杭州钟家青铜照子今在越州清道桥下岸向西开张”“越州徐家铜照子”“越州戴宗青铜照子”等有铸造地铭文的铜镜出土。这面八瓣葵花铜镜的铭文明确标示了铜镜生产及销售店铺和店铺主人,说明此镜铺已具有商业交易的性质,产品也具有广告宣传的作用。杭州在建炎三年(1129年)升为临安府,越州在绍兴元年(1131年)升为绍兴府。此镜铭文中铸有杭州及越州升府前的旧名,应该在两宋相交时期(图三)。

(四)宋·昭明铭连弧纹镜

宋·昭明铭连弧纹镜,圆形,柿蒂纹钮座。钮座外饰凸弦纹和内向八连弧纹,连弧纹间饰短弧线纹。外圈纹饰为两周短斜线纹间饰篆书铭文,宽平素缘。铭文“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字之间用“而”字间隔。在昭明铭文之上有铭带圈两字“吕造”。昭明镜是典型的汉代铜镜,但宋代崇尚古物,在徽宗时期达到顶峰,仿古之风盛行。文人士大夫在两宋时期属于社会的精英阶层,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的审美趣味直接影响市民阶层流行文化的兴衰。宋代“复礼”和金石学的兴起,使得一些文人士大夫在民间搜寻古物,在墓葬中以陪葬有序列的仿古青铜器为“礼”,同时也促进了仿古青铜镜的出现。“上仿制以崇古,下便伪造以图利。”在这种思想观念影响之下,制造商们利用崇古心理,仿造了很多的汉唐铜镜。相比其他朝代,宋代仿制的铜镜都多出很多。

二、本馆所藏明代铜镜

明朝建立后,随着经济和手工业的繁荣以及采矿业和冶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传统工匠制度的改革,铜镜铸造业在经历了宋辽金元的低谷后迎来了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铜镜的铸造技艺自晚唐五代以来由翻砂法逐渐取代了范铸法后,其艺术性已无法达到唐代之前的高度,但铸镜成本也大大降低,使之能真正深入民间。受到这种技术的影响,铜镜逐渐拥有除生活必备品之外的功能,还可以用于馈赠、祈福、辟邪。明代已经出现了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当时的文人雅士对铜器的需求很大。明代文人推崇典雅,讲究在赏玩高品位的器物中寻求古趣、雅趣和乐趣。在本馆的铜镜藏品中,明代数量占比最多。其中,浙江湖州的薛家造镜极为精致。谢肇淛在《西吴枝乘》中云:“镜亦以吴兴为良,范金固不殊,其水清冽,能发光也,最知名者薛氏。”此外,《翥声遗诗》中明人陆贤《西吴竹枝词》自注云:“案:薛,杭人也,而家于湖州。”黄山区博物馆所藏的这批明代铜镜也多为湖州所造,多以采用铜翻砂铸造后再在镜面镀锡工艺铸造,如以下藏品。

(一)明·指日高升镜

明·指日高升镜,圆形,穿孔小圆钮,背内有圈,圈内铭“指日高升”方框四字,出自明朝程登吉《幼学琼林·文臣》:“指日高升,预贺官僚。”明代的薛家造铜镜,一般使用“仰”“思”等作字,不同于本馆收藏的宋代薛家造铜镜以兄弟排名为名的特征,更加雅致。

(二)明·长命富贵镜

明·长命富贵镜,圆形,镜背有穿孔圆钮,两圈弦纹,四颗乳钉,镶嵌铭文“长命富贵”。在明代大量出现吉语作为主题的铜镜,改变了过去以花鸟走兽为主题纹饰的特点。明代铜镜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鲜明特点。以楷书大字分上下右左而列的吉祥铭文镜是明代铜镜的首创。本馆内收藏本题材的铜镜还包括“福禄寿喜”铜镜等。

(三)明·湖州薛怀泉镜

明·湖州薛怀泉镜,圆形,穿孔圆钮,素面无纹,镜面镜背平整如砥,厚实无缘。唯平顶钮的钮面饰有阳文楷书“湖州薛怀泉”。湖州在南宋时确立了全国铜镜生产中心的地位,至明代时继续维持了这个地位,只是湖州的镜业霸主由石家变为薛家。薛家镜在很长的时期里,经过数代镜匠大师的努力,以饼式镜体和饼式印钮为主要形制,制作了一大批素镜。这些素镜无任何图饰,不事浮华,以素雅大方的体态立足社会,改变了历代审美传统。这些素面镜又以圆形镜为主,其他形制的铜镜已很少铸造,镜钮的形式也开始多样化,在当时十分流行这种不同于宋镜商标铭记的平顶圆柱形钮铜镜。这种铜镜叫作印章钮铜镜,在明代多用作广告宣传。

(四)明·宫家包换镜

明·宫家包换镜,圆形,镜背穿孔小圆钮,镜面素面,背部有长方形竖印纹,铭文为“宫家包换青镜”。这面铜镜最大的特点在于铭文的内容,意思为明代宫姓家族制造。明代私人制镜业十分发达,并且各家族会在成品上雕刻商标字号,相当于后世的商业宣传方法。

本馆收藏的明式镜要比宋代厚重很多,有一些镜不仅厚重而且体积较大。原因是明代对西南铜矿的大力开发及生产技术的更新,并从日本进口铜矿,所以明代铜矿单从供应量上已经超过了两宋。明代铜镜主要是仿战国、汉、唐铜镜的形制,或以素面和以铭文为题材较多,并出现了纯商业徽记的铭文镜。它们的形制大多缺少创新,纹饰简单,以实用为主①。

铜镜尽管历史悠久,但在明清时期走向了没落。随着西方玻璃镜的传入,铜镜逐渐退出中国民众的生活,拥有长达四千年历史的中国铜镜,在清代走向尾声。本馆内收藏的文物多为三级文物,并且造型精美,不逊于一些著名的文物。我国古代铜镜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其形态、制造工艺、铭文、花纹都与所处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除此之外,在鉴赏过程中,也为我们研究所处时代的手工业发展水平和历史背景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和特殊的视角。

注释

①黄山志编纂委员会:《黄山志》,黄山书社,1988 年。

猜你喜欢
黄山区铜镜铭文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
黄山市黄山区政府英文版网站上线
黄山市黄山区国家储备林建设培育的技术模型构建探讨
辽宋金铜镜辨识举例
黄山地区花菜高产栽培技术
夔膚簠铭文读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