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在5G 时代提高借阅量的思考

2024-01-04 01:18◎杨
传播力研究 2023年34期
关键词:书籍图书学院

◎杨 璞

(西安美术学院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065)

高校图书馆作为提供教学科研所需资料、文献资源的保障机构,为了满足全校师生的资料查询需求,每年都需更新购置大量图书[1]。为此,工作人员要搜罗大量信息,并向师生征询采购图书需求。但是,随着时代进步及网络技术发展,高校图书馆图书借阅量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传统图书借阅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这对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挑战。

一、西安美术学院图书馆现状分析

西安美术学院建校于1949 年,其前身为西北人民艺术学院二分部,于1960 年5 月正式定名为西安美术学院。截至2022 年9 月,该学院有教职工796 人,学院现有在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共7 800 余人。学院图书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雁塔校区图书馆有三个专业书库、一个文学库、一个社科库和一个专业阅览室、一个期刊阅览及电子阅览室,提供各类中外文图书借阅。截至2023 年3 月,共有藏书445 308 册书,其中专业一库藏书138 935 本、专业二库藏书68 156 本、专业三库藏书52 540 本、社科库藏书99 371 本、文学库藏书86 360 本。目前,采用M8 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对图书进行采购编目、流通、典藏管理、期刊管理等一体化管理。由于学院是美术类专业院校,J 类(艺术类)专业图书占馆藏资源的比重相当大。这样庞大的专业图书为学院的教学、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么丰富的藏书资料收藏,不只为学院,也为陕西的美术创作队伍和美术作品的提高有过贡献。查看已往图书的借阅记录,不难看出,学院图书馆对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自修以及师生的创作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近5 年来,图书的借阅量逐年下降,即便是早年间的一些热门图书也有些受到冷落,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图书人的重视。

年份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借阅量/册 9.3 万 8.6 万 3.8 万 6 万 3.2 万

上表是根据我馆M8 图书管理系统的借阅量反映出的我馆5 年纸本图书的借阅数据,呈现出借阅量总体上逐年下降。我馆每年都有新书上架,馆藏量不断增加,而图书借阅量却是明显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无论是总数还是种类上,借书量锐减、借阅人次急剧下降、零借次图书比例偏高。这种趋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和研究。图书馆工作应如何扭转目前的窘境,才能更好地为师生的工作、学习提供帮助,扮演好提供知识信息来源的重要角色。

二、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积极改善图书馆服务工作

(一)改变传统服务模式,提高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

传统图书馆“重藏轻用”,本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习惯性思维,这种被动的工作习惯,在以前资讯不够发达、人们以图书馆为提升自己知识结构的“加油站”时,作用比较明显。随着资讯时代到来,人们随时随地用手机等工具就可掌握大量资讯,纸质媒介为社会提高阅读作用逐渐下降,图书馆就渐渐失去了“加油站”的功能[2]。此时,图书馆的工作重心就该有所转变。完善自助化借阅可以把馆员从简单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增添一些新的服务,如预约座位、预约借书、完善公众号服务等。网上预约阅览座位,不仅给读者提供了方便,也便于图书馆的管理,例如当流感季来临时,阅览室可要求提前预约座位,这样可以合理控制人流量,保证读者身体健康。读者可通过公众号搜索、查询书籍信息,按照相关流程通过公众号完成网上预约书籍,并在预约时间取走书籍,既方便读者又保障借阅率。公众号是网络时代与读者沟通最简单、便捷的途径,预约座位、预约借书借书等新型服务都需要公众号这一途径来实现。

(二)积极主动为教学服务

高校图书馆应进一步精准地为教学“量身”服务,通过细化服务来提高图书馆的借阅量,做好教学辅助工作。从我馆十年来的借阅排行榜上可以看出,我馆的传统借阅业务多为画册及与学科紧密关联的书籍。读者借阅多与课堂所授内容相关,如临本、画册等,而提高读者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的社科类、文学类书籍的借阅量较少。

学院借阅需求多的学生多为美术类绘画专业学生,美术专业课堂上需要临本、画册,专业一库的书籍充当了这一重要角色,起到课堂以外学生学习的辅助作用。由于课程的集中性,使用同一类型或同一画家的某一张作品为临本时,就会出现很多读者借不到临本的情况。开课时,借阅高峰需求量很大,馆藏的库本数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量,而课程结束后大多束之高阁。我们可利用我馆已购的电子图库列举学生关注的画家的同一风格、同一传承的画家作品,引导学生分散借阅书籍,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也推介了馆藏图书。

将服务课堂教学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应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如果馆员每学期提前联系借阅“大户”的院系(如中国画系),获得本学期课堂需要的资料明细,盘点库里的画册、临本后,可根据院系的需要回馈相关资料讯息,方便教师在向学生推荐临本时对馆藏临本有所掌握,不至于出现学生借阅时的“挤兑”情况,并及时采购新书或者整理现有的电子资源,以满足课堂教学。通过和相应的“大客户”院系密切协作,可提高借阅量。其次,可根据近期大量借出的书籍提供“周边”推荐,最大限度地挖掘已有“大客户”的需求。如某画家的画册最近借阅量大,可在微信公众号上推荐与其相关的画家或者理论性书籍,丰富读者选择空间,以提高借阅量。利用社会活动,可通过阅读打卡有奖或将阅读量、借阅量等记录加入学生考评,在对学生进行评优时有所加分,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阅读之中,营造书香校园,以提高图书的借阅量。这一举措可与学校相关部门进一步探讨[3]。

(三)改进排架模式,简化方便读者找书

精准排架,可以使读者更快、精准地找到相应的画册、书籍。美术类书籍的开本、薄厚、质地各有不同,对排架上的罗列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可根据读者的需求,使传统的排架模式更具人性化。首先,可将同类书籍排到一个区域。传统的排架法是按索书号排序,而索书号是按《中图法》排序。相同的内容会有地域的区分,例如同是油画,国内油画画册多为J223,而国外多为J233,这样读者会觉得排序很“乱”。其次,可以根据借阅量,集中把高借阅量的书籍排放到方便查找的区域。最后,可以将书籍定位到架号、排号,当读者搜索图书时,可以搜索到书籍的架号、排号及所在的位置,更方便读者自助找书,这样更人性化的服务有利于提高图书的借阅量。

(四)盘活资源,发挥更大效能

借还系统储存了大量的读者信息与数据,可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出读者的需求和兴趣所在,有针对性地采购并开展阅读推广推送,及时向读者介绍库存图书的资讯,以方便其选阅。可将我馆已购买的图库进行细化整理,根据各个专业课程进度,有针对性地向师生推荐,用大量的数字图库讯息来补充纸质读书不足,以达到服务教学的效果[4]。

学院文学、社科类书籍借阅量比较低,中文图书版本老化问题突出,有些作品册数不全,有上无下的情况难免影响阅读及借阅量。借阅量低,导致新书采购的量也较少,形成了恶性循环。针对本馆中文图书陈旧严重、部分类目更新不及时、数量增加不稳定等现象,应大力更新文学方面书籍,开展剔旧工作,将一些年代久远、残存不全、知识过于老化的图书剔除,清理空间引入版本好的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并将更新的情况通过公众号及时向全院师生推送,以吸引学生积极借阅,便于文学类书籍借阅流通。引导读者将抽出不借的图书放回原处,或放到明显的闲置区域,尽量不乱放,以免造成错架、乱架现象,影响书籍循环借阅,也从侧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是学校各部门的责任,图书馆应向相关教研室建议,在推荐借阅资料的同时,也要强调借阅规则,勿乱放书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顺应时代,转变服务模式

(一)积极建立学院的数字资源库

构建我馆的虚拟空间。虚拟空间可为读者提供知识平台,使读者摆脱空间、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网站等平台获取所需的资源。

由于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迅猛发展,人们获取信息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电子资源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数据更新的速度快,相比于纸质图书,读者在线获取电子资源更加快捷,影响了纸质图书的使用。随着4G、5G 技术的应用和移动设备的发展,APP、网站、公众号、视频号、自媒体的普及,使得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选择需要的电子信息,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获取信息的方法也日渐简单,慢慢习惯于利用手机碎片化浏览。面对时代向我们发出的挑战,当代图书馆人应该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图书馆可积极开展推荐阅读传统图书工作,将推荐专业工具书和专业必读书目引入教学活动环节,嵌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第二课堂”作用。面对时代发展,今后图书馆的工作应改善优化传统服务,积极保证图书阅读量、借阅量;适应时代并跟上时代潮流,进行数字化改造,打造我馆的数字资源库,增强线上的文献服务工作[5]。

扩充电子书规模,逐渐实现馆藏数字化。经过三年抗疫,远程教育得到了一定发展,电子书以快捷性、便利性,在阅读上充当了重要角色。我馆应推介已购电子书的质量优和数量大的优势,以满足师生的需要。由于知识产权、版权等种种问题,不可贸然将公开出版物电子化,所以需要我们寻找一些机构,例如,国内的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解决必备书目的电子化问题。应当清楚数字化阅览在特殊时期的重要性,所以必须加大努力在这方面投入,以全方位、无障碍的电子数据库供师生阅读,为培养学生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引进多种形式数字资源,加强与其他机构合作,实现社会艺术资源共享

美术教育是多维度的,当我们建立了自己的资源库后,就可同其他机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为师生提供更多的电子资源。

学院有深厚的美术教育底蕴,有很多“名师”、优秀画家,但是本学院教师的作品在馆藏中较少。可以积极收入学院教师的作品,建立数据图库,在学院每年各类毕业展及其他展览上,也可收录其部分作品进电子数据库,以供后期读者浏览、学习。这项工作若做得好,还可同相关学校交流数据,达到资源共享。

(三)新时代馆员角色转变及业务水平提升

高校图书馆的传统工作主要分为事务性和专业性两类。事务性工作主要包括图书借还、图书上架、整架、倒架移库、阅览室管理等;专业性工作主要包括采购图书、图书编目、阅读推广、参考咨询、读者教育与辅导、文献传递等知识性工作。然而,这些工作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的图书馆服务,5G 时代对高校图书馆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与传统的流通服务相比,都发生了较大改变,服务模式、服务手段、服务内容都要革新。所以,馆员要有意识地积极学习,更新知识,在工作实践中积极发现问题、乐于分析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探索新环境下的服务读者新模式。美术专业院校图书馆应拥有一批具有较强专业水平和理论水平的工作人员,以提供较好的专业阅览服务,所有人员要善于学习、增强服务意识,以满足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发展。时代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培养建立起一支包括交流员、学科馆员、数据馆员、大数据分析专家、技术维护管理员等各类专家人才在内的新型人才队伍。

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纸质图书受到电子图书冲击,图书馆纸质借阅量大幅度下降已经成了共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人应该思考如何发挥图书馆的作用。5G 时代,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电子资源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发现世界的新途径。在信息技术改变社会面貌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当打破时空、时间限制,积极主动地向社会提供阅读服务,更有责任向社会提供专业性与精准性服务,以最大限度满足读者专业方面的服务需求。所以,我们必须转变工作观念,在5G 时代建造有自身特色的电子资源库,积极做好传统、创新双重服务,以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为提高社会大众文化水平服务,将更好、更便捷的阅读体验带给师生和社会,为民族的伟大复兴筑牢文化基础,发挥出图书人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书籍图书学院
鲁迅与“书籍代购”
初等教育学院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班里有个图书角
学院掠影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