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鸡支原体的防控

2024-01-10 05:30张妹陈小娇蔡晓庆陈文平
家禽科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种蛋活疫苗病原

张妹,陈小娇,蔡晓庆,陈文平

(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1206)

禽支原体病(Avian mycoplasmosis,AM)是由禽支原体引起家禽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包括鸡毒支原体、滑液囊支原体和火鸡支原体三种。感染鸡的主要为鸡毒支原体和滑液囊支原体。

2015年之前国内蛋鸡群普遍检测鸡支原体抗体阳性,但临床基本没有发病现象。随着国外一些地区禽流感的暴发,国内开始了持续的封关政策,导致种源进口受阻,而为了满足市场供应,种鸡场采取持续换羽的方式,导致很多疾病包括滑液囊支原体、沙门氏菌、大肝大脾疾病等问题频发。2015~2017年,发生滑液囊支原体的群体主要以进口品种为主,国内自育品种显示出明显优势,但随着疾病频发,国内大环境严重污染,国有品种陆续也有发病现象,但发病日龄相对晚、发病率低。目前不同品种鸡场都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鸡群总体发病率有所降低。

鸡支原体既可以垂直传播,又有很强的水平传播能力,在实际生产中难于控制。从控制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两方面以及结合鸡支原体的发病规律和流行特点,制定该病的防控方案,并做好鸡群健康状况跟踪,掌握鸡群感染情况。

1 垂直传播控制

防控鸡支原体要从源头做起,种鸡场要做好种鸡的净化,养殖户要选择不携带鸡支原体的纯净雏鸡。有资料显示,净化鸡支原体的方法包括三种,分别是种蛋高温处理、鸡支原体疫苗免疫以及种蛋药物注射和浸泡。

1.1 种蛋高温处理

种蛋高温处理主要是入孵前对种蛋进行热处理,作为阻断种蛋内鸡支原体垂直传播的一种净化方法。Yoder氏将未孵化的种蛋在14 h内连续升温到45.6~46.9℃,能杀死卵内的霉形体,但会导致鸡胚孵化率下降10%左右;宁宜宝等[1]对Yoder氏连续升温方法作了改进,改为恒温(45 ℃14 h)的方法处理入孵前的鸡蛋,可以将鸡蛋中95%以上的霉形体杀死。因此,可以利用支原体对温度敏感的特性进行支原体净化研究。但由于受精蛋入孵前经过热处理,对受精蛋影响较大,死胚增多,进而影响孵化率。因此高温孵化净化鸡支原体,要结合影响孵化率的因素,调整各个环节的控制要点,保证既能杀灭鸡支原体的同时,还要找出对孵化指标影响最小的处理条件。

由于鸡支原体属于条件性疾病,在饲养过程中还要配合完备的生物安全体系以及良好的饲养管理,能有效地维持净化效果,确保种鸡的纯净性,避免商品雏鸡发生垂直感染。

1.2 鸡支原体疫苗免疫

疫苗免疫是防控众多疾病最常用的一种手段。鸡支原体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和活疫苗,灭活疫苗主要是通过疫苗中强毒来置换场区野毒,活疫苗主要是通过提前占位防止感染,经过多次免疫清除场区环境中的野毒,然后配合生物安全逐步取消免疫,最终通过替换和阻断从而实现净化。一般推荐一次活疫苗、两次灭活疫苗的免疫程序,免疫后通过跟踪鸡群的病原、抗体的情况,评估鸡群的净化效果。

1.3 药物防控

药物是防治鸡支原体感染和降低垂直传播的常用方法。药物净化鸡支原体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入孵前对种蛋实施药物浸泡;另一种是入孵前将鸡支原体敏感药物注射到胚内。两种方法均是在孵化阶段完成对鸡胚内部鸡支原体的抑制或杀灭。净化药物可选择大环内脂类、喹诺酮类等敏感药物,但不同菌株对抗生素敏感性存在差异,最好对本场分离的支原体做药敏试验,选用高敏药物进行净化。在这个过程中,种蛋的浸泡温度、胚内注射时间等因素直接影响孵化结果及杀灭效果。

2 水平传播控制

2.1 坚持全进全出,做好空场管理

空场的目标是消灭病原微生物,保证纵向隔离效果,彻底切断批次之间的交叉感染,最大限度降低场区中病原微生物含量,确保鸡群健康。

因鸡支原体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比较短,所以采取全进全出的方法是预防鸡支原体感染的最好办法之一。适当延长空舍时间,切实做好空舍冲洗、整理、消毒,通过感官检查和微生物检查双重达标,能够实现切断疾病纵向传播的目的。

2.2 落实生物安全,避免病原传入

生物安全是切断横向隔离的重要措施,也是切断与外界隔离的有效途径,亦是减少病源传播、维持抗体高度的重要保障。切断各种传播途径,确保鸡群在任何环境下不受病毒的侵袭;严格制定并落实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制定合理的消毒程序,切断生产区和生活区交叉感染,并做好人、车、物的分流管理;加强人员防疫意识,提升员工能力,落实操作标准是降低病源微生物含量的基础,能有效阻断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繁殖,从而保障鸡群健康;关注鸡群症状,及时发现疑似症状,每天剖检死鸡,做好记录统计,及时分析是否有感染的可能;病、弱鸡要及时淘汰,死鸡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可能存在的病原扩散;严格把控外界流入场区变量,通过相对隔离与叠加消毒的方式方法,将病原拒之门外。

2.3 保证鸡群体质,提升抵抗力

病原微生物是鸡群发病的主要原因,而体质虚弱则是助推或加重疾病发生的另一因素。当鸡群处于亚健康状态时,会影响鸡群均匀有效抗体的产生,因此提升鸡群体质是防控疾病的基础保障。

打造健康的鸡群体质就要从日常管理入手。保证饲料营养均衡,维持饮水及用具的清洁,保持光照稳定;同时为了减少免疫接种、环境变化等因素对鸡群的影响,在饲养过程中可添加维生素、微生态制剂等,可有效提高鸡群的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

2.4 做好环境控制,减少鸡群应激

鸡支原体临床发病和发病程度与应激因素有关。转群、免疫、开产等因素都会造成鸡群应激,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尽量避免应激,尤其是多因素的应激叠加,特别是在育雏、育成阶段。

育雏期保证锅炉设定合理、舍内温度稳定,制定适宜脱温程序以及合理通风,确保雏鸡不发生条件性疾病;育成期通风设定合理,全程无呼吸道病发生,外界温度不稳时期设定合理预案,使鸡群平稳度过,不发生条件性疾病,尤其是冬春季节注意保证夜间通风量,防止通风量过小。

3 鸡群健康状态跟踪

及时跟踪鸡群感染情况,判定鸡群健康状态,每间隔两周采集鸡群的咽喉拭子、血清样本,分别检测病原和抗体。当发现疑似症状和剖检后对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根据检测结果评估鸡群鸡支原体感染情况,适时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

4 小结

防控鸡支原体,首先要保证源头雏鸡无鸡支原体;其次,在饲养过程中严格落实生物安全,做好隔离消毒,避免鸡群发生水平感染。同时定期做好抗体跟踪监测,实时掌握鸡群感染状态,适时做好预防性投药。

猜你喜欢
种蛋活疫苗病原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日粮添加虾青素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种蛋贮存前加热提高种蛋孵化率
鸭黄病毒灭活疫苗的制备与免疫效力研究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种蛋在贮存前加热可以提高孵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