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对鸡法氏囊和腺胃组织结构的影响及防控措施

2024-01-10 05:30高玉林
家禽科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腺胃法氏囊滤泡

高玉林

(临夏现代职业学院,甘肃 临夏 73110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主要引起雏鸡的一种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严重损害鸡法氏囊和腺胃组织结构,其中作为中枢免疫器官的法氏囊受损后,影响B淋巴细胞的产生,进而影响鸡的免疫力,使鸡感染疫病,并造成鸡群感染其它疫病的机率增加,使鸡群死亡率升高,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IBDV对法氏囊和腺胃等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进行阐述,并针对该病提出具体的防控措施,以期在养殖过程中为养殖户防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提供帮助。

1 流行特点

1.1 病原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是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于双股RNA病毒科中的禽双股RNA病毒属。该病毒无囊膜,直径约为60 nm,其基因组由两个片段组成,片段A(3.2 kb)和片段B(2.7 kb),大小为5.9 kb,有外壳,呈20面对称。病毒在胞浆内组装并蓄积,但病毒颗粒如何释放尚不清楚,半数左右的成熟病毒颗粒处于细胞结合状态。该病毒在60 ℃ 30 min内保持稳定,在pH为3~9的酸碱环境或经乙醚或氯仿处理依然可以存活。

1.2 传染源

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为传染源。

1.3 传播途径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可以随着病鸡的粪便排出,污染环境中的饲料、饮水等,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眼结膜等感染健康鸡;另外,通过直接接触养殖场的饲养设备和器具、人员及昆虫等携带的病毒感染;还可以通过蛋垂直传播感染。

1.4 易感动物

该病只感染鸡,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鸡均可感染,且肉鸡比蛋鸡更容易感染。

1.5 流行特征

该病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病,2~15周的小鸡常发生,其中3~6周龄发病较多,4周龄最易感染。发病后2~3 d波及60%以上的鸡,3~4 d是死亡高峰期,一般病程为7 ~8 d。

2 临床症状

鸡感染后,早期临床症状出现部分鸡啄自己肛门的现象,且病鸡怕冷,精神不振;部分鸡出现颈部羽毛逆立,缩颈,嗜睡;喜欢蹲伏及侧卧。随着病程发展,病鸡的采食量减少或废绝,体温升高至43 ℃,并排出带有白色粘液的粪便,泄殖腔周围的羽毛几乎被粪便污染。病情严重的鸡出现脱水,爪子干燥无光,后期卧地不起或虚脱死亡。

3 剖解病变

3.1 法氏囊

法氏囊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靶器官,位于鸡的泄殖腔后上方,囊壁充满淋巴组织。法氏囊的大小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性成熟后的鸡法氏囊会逐渐消失,若鸡感染了该病毒,会对鸡法氏囊产生严重影响,出现不同的病理变化:法氏囊出现水肿,体积及重量都有所变化,且颜色苍白,黏膜皱褶消失;法氏囊充血、出血严重,呈红色山楂样;法氏囊萎缩,质地变硬,黏膜上有黄白色干酪样的坏死灶,且在坏死灶周围出现红色炎症反应带。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后,鸡法氏囊受损,引起免疫功能下降,特别对处在生长阶段的鸡群,因其体内的各个器官都还没有发育完善,对致病菌/毒抵抗力较弱,若法氏囊发生病变则会严重影响鸡的免疫功能。

3.2 腺胃

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对其腺胃组织影响也比较严重。解剖后可以看到腺胃、肌胃乳头边缘出血,交界处伴有出血点或出血带,或出现腺胃乳头呈点状或环状出血[1]。

3.3 其它组织器官

肾脏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肾小管和输尿管有白色尿酸盐结晶;有的病鸡骨骼肌,特别是胸肌和腿部肌肉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脾脏肿胀,伴有坏死点,肝肺等器官也出现出血和坏死;肠粘膜伴有出血斑,盲肠扁桃体出现肿胀和出血症状。

4 病理组织学观察

4.1 法氏囊

取发病典型的鸡法氏囊组织,用福尔马林固定,常规5μm石蜡切片,苏木紫-伊红染色,并用曼氏法进行包涵体染色,可以看到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淋巴细胞滤泡中心呈红染嗜伊红的玻璃样变化,周围有增生网状细胞且排列成栅栏状,坏死部位被细胞碎片、异嗜性白细胞等所取代,淋巴滤泡间质增宽;出血严重的,被膜下或是滤泡间有大量红细胞[2];法氏囊萎缩的,可见上皮增生,单层变多层,淋巴滤泡缩小且伴有结缔组织增生,或出现大量异嗜性白细胞浸润现象。

4.2 腺胃组织

可以看到腺胃黏膜出血,上皮坏死脱落,腺胃结缔组织出血,腺小管间结缔组织出血。

4.3 神经系统

可以观察到大脑的软脑膜下血管扩张、充血,脑实质中神经元细胞肿胀,核淡染,部分在毛细血管周围有淋巴样细胞包围,状如袖套;小脑的软脑膜充血,能看到浦金野氏细胞的轮廓不清楚、核染色不匀等现象。

4.4 其它组织

脾脏:脾淋巴滤泡的生发中心坏死,有红染的玻璃样物质,有时可见鞘动脉纤维素样变性,周围网状内皮细胞出现增生,脾髓有异暗性白细胞浸润。胸腺:皮质萎缩,滤泡结构模糊不清,大部分淋巴细胞坏死、消失不见。肾脏:肾小球细胞核数量增多,肾小管上皮细胞大部分变性、坏死,肾小管管腔内有嗜酸性均质状管型,并混杂有红细胞和异嗜性白细胞。胃肠道:粘膜出血,肠绒毛和腺上皮坏死、脱落,固有层存在异嗜性白细胞浸润,肠腺之间的淋巴细胞及网状细胞增生。

5 治疗方案

5.1 西医治疗

临床上在鸡群感染初期常采用肌肉注射高免血清注射液或高免卵黄抗体进行治疗;对病情严重的,则可以进行多次肌肉注射高免卵黄抗体,治疗效果往往取决于高免卵黄抗体水平的高低。同时,在日常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抗菌药、黄芪多糖等抗应激和防止继发细菌感染[3]。

5.2 中草药治疗

中草药治疗该病已越来越成为研究热点[4]。临床可选用中药散剂或汤剂治疗。中药散剂速效管囊散(主要成分为大青叶、麻黄、石膏、知母、桑寄生等),用水调成块状膏,每公斤体重0.5 g直接喂给病鸡,3次/d ,连喂2~3 d,对传染性法氏囊治愈率较高。此外,有研究选用蒲公英、 大青叶、板蓝根各200 g和双花、黄芩、甘草各100 g以及藿香、生石膏各50 g加水煎煮的中药汤剂治疗,供300~500只鸡饮用(用药前停水),1次/d,连续饮用3~4 d,治愈率在98%以上;或选用黄连、生地、大青叶、白头翁、白术各150 g,黄芪300 g,加水煎煮后灌服,1 d1次,连续服用3 d,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预防措施

6.1 加强饲养管理

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是重中之重,首先要保持养殖场内的环境卫生,避免鸡群的生活及活动空间内有污染,定期对鸡舍进行打扫和清除,防止粪便过多堆积;其次,制定严格的消毒灭菌制度,对养殖场的内外充分消毒,重视带鸡消毒和饮水消毒,减少疫病传播风险,还要完善养殖场地进出制度,减少人员及车辆进出,并对进场人员、车辆和物品等按要求严格消毒,以避免外来病原进场造成损失。

6.2 严格引种管理

大型养鸡场尽量做到自繁自养,减少疫病传播风险,若需引种,应避免从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养殖场或地区引种;其次,引种前,要对种鸡场进行了解,最好能对引进的鸡种进行病原检测,确保鸡苗不携带病原,引入后先隔离观察,再次进行检疫,确认没有疾病才进行合群混养。

6.3 强化免疫制度

预防接种是养鸡场控制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有效措施。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疫苗主要为活疫苗和灭活苗。活疫苗接种时最好使用琼扩试验检测母源抗体水平,以确定对免疫时所用的疫苗类型及首次免疫时间。中等毒力的活苗一般接种对象是母源抗体较高的鸡群,如进口MB株;母源抗体水平较低的雏鸡群或一般接种弱毒苗,如B87株或克隆B87株。不常发生法氏囊的鸡场或地区接种程序,建议2周龄饮水免疫,4周龄弱毒疫苗饮水加强免疫。

7 结语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生后会对鸡法氏囊及腺胃组织造成严重损伤,造成鸡群死亡率升高,给养殖场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该病没有特效化学药物治疗,给幼龄鸡和种鸡按程序免疫接种,能够有效减少本病的发生。一旦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要及时处理病鸡,彻底消毒环境和圈舍、用具,并及时给鸡群注射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

猜你喜欢
腺胃法氏囊滤泡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vlimid combined with Rituximab in the treatment of follicular lymphoma: A meta-analysis
超声诊断甲状腺滤泡型肿瘤的研究进展
浅析家禽发生腺胃炎和肌胃糜烂的原因
鸡传染性腺胃肌胃炎的诊断和治疗
高频甲状腺超声对滤泡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控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声像图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例肉鸡腺胃肌胃炎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