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沙门氏菌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2024-01-10 05:30冯武举
家禽科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种鹅养鹅鹅群

冯武举

(鲁山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河南 鲁山 467300)

沙门氏菌病具有较强的感染性,不但能感染家禽,还会使肉、奶、蛋等畜产品受到间接污染而使人类发生食物中毒,是世界公认的食源性感染病原之一。鹅感染沙门氏菌后,若未能及时治疗,将为鹅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在养殖过程中,应明确该病症的成因,及时发现病症表现,采取科学的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减少饲养损失。

1 病症成因

1.1 饲养环境不卫生

一些中小型养鹅场,受资金紧张影响,又想快速投产,多采用钢架结构的简易大棚养鹅,但这种饲养方式最大的弊端是透气性差,潮湿难以控制;而且鹅饲养场地面大多为泥地,未经水泥硬化,遇上阴天,加上棚内通风不好,地面潮湿,尤其雨天更是泥泞。潮湿大是养鹅的大忌。

大棚养鹅在管理上相对粗放,如日常清理粪便不及时、饲喂用具长时间不清洗消毒、带鹅消毒和饮水消毒基本没有、消毒卫生制度不完善等,舍内普遍存在脏乱差情况,容易滋生细菌,导致染病几率增加;养殖场主为增加经济效益,饲养密度一般较大,而饲养场地面积有限,造成鹅活动空间拥挤、空气污浊,环境进一步恶化,导致鹅体质下降,感染沙门氏菌的机会大大增加。

1.2 种蛋与种雏带菌

许多养殖户的种鹅没有接种过沙门氏菌疫苗,加上养殖场地与鹅活动场所的环境卫生不达标,导致种鹅在产蛋期间所产种蛋受到粪便与脏物污染,若种蛋没有彻底清洁消毒就入库,且在入孵之前也没有再经过一次消毒,很有可能因种蛋不洁而发生垂直感染,将病菌传播到雏鹅身上。另外,孵化器、孵化室以及运送雏鹅的塑料筐、车辆等没有经过严格消毒,很容易造成雏鹅感染。部分养殖户从外地采购雏苗,没有对采购地进行流行病调查,在运输期间也未严格彻底消毒,导致沙门氏菌在场内交叉感染。

1.3 免疫程序不完善

种鹅在产前未严格遵循免疫程序接种疫苗,部分饲养场会对鹅群进行小鹅瘟、流感等疫苗免疫接种,但很少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细菌类进行免疫,因免疫接种不及时、免疫程序不完善,导致疾病发生。

2 流行病学

2.1 临床特点

该病潜伏期较长,通常为10~20 d。按照病情不同,可分成三种类型,即急性、亚急性、隐性。其中,急性病症在3周龄内的雏鹅群体中多发,普遍在出壳数日后死亡,且死亡率逐渐提升,到1~3周龄达到最高峰。主要临床特点: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甚至绝食,卧地不动,双眼流出黏性物,腹泻、粪便中带有黄绿色气泡;雏鹅通常张嘴呼吸,嗜睡,羽毛蓬松,严重时体温提升到42℃,后期可能产生神经症状,如抽搐、颤抖等,病程持续2~5 d死亡。亚急性多发于4周龄的雏鹅群体中,主要表现为粪便细软,病情加重时下痢带血;羽毛凌乱、关节肿胀等,一般死亡率较低,但若受到细菌性疾病感染,死亡率会增加。隐性多发于成年鹅群体中,症状不明显,但粪便中带有病菌,对孵化率产生不良影响,也会导致疾病流行[1]。

2.2 传播途径

该病多通过水平、垂直两种形式传播。对于种鹅而言,多经呼吸道、消化道进行传播扩散,使整个鹅群都感染。部分种鹅患病后,会通过种蛋传染,使鹅胚在孵出前死亡,即便雏鹅能够顺利出壳,也会在短期内死亡。此外,该病还可通过饲养环境传播,如饲料、养殖工具、饮用水中携带病菌,可能感染其它健康鹅。

3 防治措施

3.1 做好种蛋消毒工作

首先,饲养者应保持产蛋箱清洁卫生,每天及时收检种蛋,分类、消毒后入库存放;若发现种蛋蛋壳表面沾满粪便等污物,不可将其作为种蛋;种鹅场要经常消毒,种蛋收集人员和设备也要提前进行全面消毒,避免种蛋受到二次污染。存储期间,应将存储场所的温度调整到10~15℃之间,各个蛋之间预留一定距离,以免相互接触污染,保存时长不超过7 d;其次,正式入孵前,再次对种蛋进行1次全面消毒,可选用浓度为40%的20 mL/m3甲醛与40 g/m3高锰酸钾进行熏蒸消毒,保持熏蒸温度21℃以上,时间不少于20 min;最后,确保孵化室、孵化设备、运送雏鹅的用具干净并已严格消毒,以降低细菌感染概率。

3.2 加强生物安全防控

不管投资规模大小,养鹅场场区布局和鹅舍建设都要服从生物安全防控要求,配置完备的消毒卫生设施,如消毒池、更衣室、熏蒸消毒室等,这是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的基础,而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不断补充、强化和落实到位才是充分发挥生物安全体系的最大保障。场内物品专用,严禁出场;场外物资进场需要经过严格消毒才能进场,闲杂人员、场外车辆或用具禁止进入生产区内。对于必须进入的车辆,应停在入口的消毒池中彻底消毒才可进入,入场人员更换衣物、鞋底踩消毒毯消毒。养殖人员应每天清扫鹅舍和运动场,定期将清理的粪便与其它杂物从污水管道及时运输到生产区外,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及时更换垫料,勤清洗、消毒料槽和水槽,利用3%~4%的福尔马林溶液对鹅舍进行消毒,每隔3 d消毒一次,选用低毒高效的消毒剂杀虫、灭鼠以及用遮挡网等防范野鸟的危害,避免疾病大范围传播[2]。

3.3 科学接种与治疗

应及时给鹅群接种沙门氏菌疫苗。饲养时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将疑似患病鹅从鹅群内挑出、隔离,并用0.1%百毒杀溶液对鹅舍全面消毒。对于已经患病的鹅,及时给予科学治疗。上午服用四逆汤,用法是四逆汤500 mL与300 L水混合后供鹅自由饮用;下午服用恩诺沙星饮水,将100 g恩诺沙星与150 L水混匀后饮水;白头翁散500 g与200 kg饲料混合后,全天喂食,连续服用5 d。

猜你喜欢
种鹅养鹅鹅群
探讨提高种鹅养殖效益的几项措施
被鹅追
夏季五招提高种鹅繁殖性能
鹅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提高种鹅受精率的几项关键措施
林下养鹅的特点和生态养殖技术
红糖水防止鹅中暑
养鹅失误失败教训100例
农村养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种鹅的选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