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高校党建工作新模式探究
——以铜陵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教工第二支部为例

2024-01-10 06:58铜陵学院王悦胡新春王亚平孙子尧刘洋
办公室业务 2023年23期
关键词:教工铜陵支部

文/铜陵学院 王悦 胡新春 王亚平 孙子尧 刘洋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18〕23号)[1]和《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教党〔2018〕25 号)[2]安排和评审工作方案,从2018 年开始,教育部面向全国高校开展“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培育创建工作。

一、党建为核心基层党建工作现状分析

党建工作主要包括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纯洁性等各方面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各级党组织要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把各领域广大群众组织凝聚好。”随着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新部署新要求的提出,高校党支部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党建与科研教学融入不够深入。党建与科研教学融入不够深入的现象非常普遍,由于党员教师既有政治生活和学习,也同时参与教学科研,但是为了职称晋升,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投入占去了大量精力,教师们很难把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与党建工作融合,甚至存在“科研教学为主、党建工作为辅”的错误思想。这种功利性思想极大地阻碍了高等学校教师党支部的发展。

(二)党建与师资建设融入不够深入。近些年,在高校评估工作和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推动下,各高等学校的师资队伍都有较大的变化,引进人才是高校发展的必要途径,但是各高校普遍存在师资数量和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同时建设过程中师资潜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吸收更多优秀的党员教师成为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党建与人才培养融入不够深入。培养人才是高校的重要目标,人才培养工作应该做到因材施教,着眼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工党员是学生党员的榜样,也是所有群众的榜样。目前高校党建往往把学生和教师党员分得很清,没有把党建和人才培养工作有机结合并形成合力,教工支部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没有成为相互支撑且互为动力的有机整体。

(四)党建与服务社会融入不够深入。党建工作在高校师生中不能很好开展,主要表现在党建工作没能从师生的专业出发,没能从社会实践出发,对老师和学生的培养往往局限于学校,没有放眼融入地方,融入整个社会,实践活动是服务社会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拉近师生与社会的距离,增强高校党建工作服务社会的综合能力。

二、教工创新党建的对策

党支部是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2018 年10 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指出:“在高校党支部的建设当中,最核心的任务是在任何条件下,确保监督党的教育方针在末端的贯彻执行,不断夯实在高校教师中以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地位,不断加强价值观上的思想引领,筑牢信念根基,完成高校接力棒的作用,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在支部的正确领导下,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3]

铜陵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隶属于铜陵学院电气学院党委的一个支部,2022 年,该支部获得了铜陵学院校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的殊荣,以“样板支部”建设为抓手,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紧扣教师党建工作特点,支部提出了以党建引领为中心,探索以党建为核心,引领“教学科研”“师资建设”“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四个方面均衡发展,提高七个“有力”能力培养的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如图1,形成了可复制、可模仿、可推广的党建工作模式。

图1 以党建为引领,打造新的基层党组织工作模式

(一)“党建引领工程”推动理论武装与实践指导相融合。任何时候党支部建设都不能放松,党支部作用都不能弱化,应该突出党建统领业务全面化、常态化。教工支部坚持育人先育己,引领学院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组建师生党建、网络思政、就业指导等团队,构筑“教工党支部——支部工作室——学生团队”,不断促进育人能力的提升,组织保障体系。

(二)“业务创新工程”推动队伍建设与成才服务相融合。积极开展育人实践,引领当代青年听党话、跟党走。通过积极开展育人活动,开展校内、院内、班内等宣讲和志愿、感恩活动,开展多种多样、别开生面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讨论活动。

(三)“制度保障工程”推进制度改革与示范创建相融合。完善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制度管理,在加强党支部自身组织建设基础上举足轻重,支部需研究制定出相关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基础性文件,聚焦专业建设,聚焦师生发展现状,保障队伍正向持续发展。

三、以党建为核心,引领科研教学,提升创新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科技、教育、人才放在第五部分进行统筹部署,明确指出这三方面应该有机结合、协同发展,共同塑造出新能量、新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这三大战略共同的目标。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通过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吸收高层次人才提高党员队伍质量,着力打造一支政治思想坚定、业务能力精湛、遇事敢于承担、处事作风正派的现代专业化队伍。

(一)党建引领促进教育教学。党建工作是高校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力量和重要抓手。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铜陵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专业建设各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取得四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自动化工程实训实验中心列为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自动化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自动化工程实习(实训)中心为安徽省实验示范中心。

(二)教学科研相辅提高能力。支部一直坚持教学科研并重协同发展的原则,党员带头积极参加和开展各类各级教学和科研活动,实现教学和科研的良性循环。出台了相应的奖励办法,助力教师能力培养质量提升。其中,支部老师指导学生参加西门子大赛并多次获得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三)课程思政建设提高觉悟。支部老师主持高校思政能力提升计划(名师工作室)一项,入选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审专家,入选铜陵市社科专家,研究成果《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研究》被铜陵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采用。

四、以党建为核心,引领师资建设,增强教学本领

(一)师资建设取得重大进步。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优秀学术团队、学科(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支部入选省教学名师一名,获得安徽省高校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多次;多名教师被评为省级“教坛新秀”和“教学名师”。

(二)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支部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再教育问题,除了培养骨干教师,学院定期开展教育培训,积极利用线上线下平台交流学习教学方法,鼓励在职教师读博深造,与新加坡、菲律宾、美国等多所高校合作进行教师访学工程。

五、以党建为核心,引领人才培养,打造复合人才

支部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进行深化改革,提出“专业+互联网”方式培养复合型人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度发展和应用,新时代复合型人才需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另一方面,老师必须通过广泛的教学研究和深度的产教融合提升自我,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支部通过各类各级学生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科研项目等方式与学生共同参与建设互动的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效果良好。

(一)积极推动学生升学。支部对学生考研非常重视,党员老师和学生结对,从专业指导、思想鼓励、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学生。近五年来考研录取率一直稳步上升,学生考研蔚然成风。

(二)积极培育创新人才。支部高度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操能力的培养,建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活动中心”,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各级创新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获得第八届全国大学物理实验创新竞赛两个三等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本科组三等奖等。

六、以党建为核心,引领服务社会,促进协同育人

支部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着力打造合作共赢、资源共享、模式共建、人才共育的党建工作新局面,为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精准服务。

(一)共赢的校地协同。近三年来,支部与铜陵市委政研室、铜陵市直机关工委、铜陵市发展改革委、铜陵市委党校深度合作,并与铜陵市人民小学共建了教师创客工作室。2021 年,教工支部老师,被选派赴铜陵市组织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被“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信感谢,并被校官网以《学校“四送一服”工作受到高度赞誉》进行报道。

(二)发展的校企合作。支部大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极配合学院开展多种多样的校企合作,“华为班”“蓝盾班”“安徽电信班”等特色班都是与企业深度合作的结晶,其中安徽省蓝盾光电子实习就业基地是铜陵学院重点建设的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三)服务社会显成效。通过党建引领工程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增添活力,让双创意识扎根在学生心中,探索支部党建工作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共同发展。2020 年,组织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宣讲团”,赴安庆市太湖县等地进行理论宣讲;2021 年,组建“退铺渔民调研团”,前往铜陵大通镇开展以“关注长江治理,守护绿水青山”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撰写的调研报告被评为安徽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

七、总结与展望

支部以“样板支部”培育创建为动力,勇于改革创新,努力争创先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全面推动电气工程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各项工作落实。通过党建核心引领作用,突出支部发展的战斗堡垒作用,凸显支部优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进一步着力于样板支部的打造,着力于建设出在方式方法、体制机制、经验举措上形成可视化、能复制、广传播的特色育人品牌支部。

猜你喜欢
教工铜陵支部
福建教育学院教工及校友美术作品展
支部联建润“甘泉”
福建教育学院教工及校友美术作品展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亲亲的鸟
其实冬天不可怕
健康体检数据分析肥胖及相关疾病——以中央民族大学退休教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