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胰岛素注射有学问

2024-01-15 15:47张文慧杨进
健康博览 2024年1期
关键词:皮下脂肪糖友小王

张文慧 杨进

小王是一位有着10年病史的1 型糖尿病患者,入院查体时,主管护士发现小王的脐周有两个突出的“大包”,摸上去比旁边没有注射过胰岛素的区域更硬。

原来,小王在患病后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她总是习惯性地在脐周这两个区域进行注射。那这两个“大包”与打胰岛素有关吗?会对她的血糖控制有什么影响吗?

目前,糖尿病患者在家使用的胰岛素注射药物均需皮下注射。通过特定的注射装置,把药物注入皮下脂肪组织中,根据不同的起效时间及作用特点,在一定时间内发挥降糖作用。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的常见部位主要包括脐周2.5厘米以外的双侧腹部、双侧大腿前外侧的上1/3、双侧臀部外上侧、上臂外侧的中1/3,这些部位都可以进行皮下注射。

由于操作方便,腹部是很多糖友最常选择的注射部位。简单地讲,就是把拳头放在肚脐上,一拳以外的双侧腹部都可以进行皮下注射。

糖尿病患者最常用的注射工具为有针注射笔、无针注射器、胰岛素泵,可以根据个体情况和糖尿病专科医生、护士讨论后选择使用。

大部分使用有针注射笔的患者需要使用注射针头,目前可选择的针头长度最短为4 毫米,最长为8毫米。但总体而言,针头越短安全性越高。中国成人皮肤的平均厚度约为2 毫米左右,虽然不同部位皮下脂肪厚度有很大差异,大多数成人选择4 毫米、5 毫米针头均可以垂直注射,在脂肪较少的部位则需捏皮注射。对于幼童及非常瘦的成人,建议选择4 毫米针头,并需捏皮注射。

胰岛素在不同部位吸收速度是有差异的。总体而言,腹部最快,是注射基础胰岛素的首选部位。短效胰岛素宜首选腹部进行注射。对于含有一定比例短效胰岛素的预混胰岛素,如果在早餐前,首选腹部注射;如在晚餐前,推荐选择臀部或大腿进行注射,以减少夜间低血糖发生的风险。而超短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受体激动剂)的吸收不受注射部位的影响,因此可在上述范围内选择任一部位进行皮下注射。

●皮下脂肪增生

注射部位的皮下组织出现增厚和硬化样改变,主要与胰岛素使用时间长、不轮换注射部位、重复使用注射针头有关。开头提到的糖友小王,肚脐周围的“大包”就是典型的皮下脂肪增生。如果注射部位出现脂肪增生,应立即停止在相应部位进行注射。否则脂肪组织增生会使得胰岛素在皮下组织中的分布不均匀,可能导致一些区域的胰岛素吸收减缓,而其他区域的吸收相对较快。脂肪增生一般会在停止注射后缓解或消退。

如果繼续在脂肪增生部位进行注射,虽然可能会使该部位的神经末梢逐渐适应(即对刺激变得不敏感),使得局部的疼痛感减轻,但注射的胰岛素不能正常吸收,导致不明原因的血糖波动。曾有糖友发现自己血糖居高不下,擅自增加胰岛素剂量,导致后续严重低血糖的发生。

●脂肪萎缩

脂肪细胞缺失,造成皮肤不同程度凹陷,主要与局部免疫反应相关。如果注射部位出现了凹陷,请立即停止在凹陷处注射,更换注射部位,并尽快到内分泌科就诊。如继续在凹陷处注射,不仅会加重局部的免疫反应,造成更多的脂肪细胞缺失,还可能把胰岛素注入肌肉层,造成胰岛素吸收过快、注射痛等问题,进而造成血糖波动。

●疼痛

注射降糖药物大多数不会有明显的锐痛,但如果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锐痛,可能与以下几个常见的因素相关:针头过长或未正确捏皮导致针尖伤及筋膜、肌肉(偶尔出现一次,无需过度担心);重复使用针头;对注射存在恐惧心理。因此,掌握正确的注射技能,选择更小更细的针头,避免重复使用针头,克服自我注射的恐惧感,都有助于减轻疼痛。

●出血和瘀血

皮下注射的针头常较小,注射完毕后按压10 秒钟左右,大部分糖友不会出现皮肤出血或瘀血的情况。极少数情况下,针头刺破皮下血管,可能会导致少量出血。此时,延长按压时间直至不出血即可。

如果正在服用抗凝药物或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则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延长按压时间。

规范的降糖药物注射技术是药物疗效的关键。选择适宜的注射装置,在正确的部位进行注射,并规律进行注射部位的轮换,不仅可以避免注射相关并发症,减少血糖波动,还可以使糖尿病治疗更加有效。

编辑/朱秋悦

猜你喜欢
皮下脂肪糖友小王
糖友常按腕骨穴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减肥
“糖友”该怎样选主食
基于PACS探讨皮下脂肪含量与脂肪肝的相关性
糖友睡眠不好,怎么办
麻辣烫
借钱
Lattice Boltzmann model for shallow water in curvilinear coordinate grid*
患者皮下脂肪厚度与丙泊酚麻醉应用剂量相关性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