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探究

2024-01-15 07:35刘祖应
职业 2023年22期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质量提升技工院校

刘祖应

■摘 要:高质量发展需要人力资源作支撑,高技能人才是人力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是时代赋予技工院校的光荣使命。本文立足高质量发展大背景,分析当前中西部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的形势、机遇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路径。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质量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十四五”期间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此大背景下,技工院校应顺势而为,抢抓机遇,踔厉奋发,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担当新使命,彰显新作为。

一、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的形势与机遇

(一)政策机遇

近年来,党和国家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认定、使用、评价、管理方面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如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各地也配套出台了系列利好政策,从技能人才队伍怎么建设、怎么使用、如何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二)产业发展机遇

随着新业态新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飞速崛起以及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产业发展结构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生着变化。从量的方面来看,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从质的需求来看,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超过26%,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约为30%。但是,高技能人才分配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东部地区以广东为例,该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85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31万人,占比34.11%。中西部地区如广西,技能人才总量789.1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76.41万人,占比22.36%;湖南技能人才总量56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约155万人,占比27.68%。中西部地区高技能人才总量以及占技能人才的比例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远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的水平。在产业发展驱动下,高技能人才培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三)技工院校发展机遇

近年来,国家改革创新的各项举措和实践成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技工院校顺应时代潮流而生,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形成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全国各地各层次技工院校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内涵建设,紧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建强师资队伍、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提高软硬件水平、以赛促教促学促建促研、实施技能培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谋求创新发展。

二、中西部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一)弘扬工匠精神、崇尚一技之长的氛围不浓

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可程度在无形中影响着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十分重要。目前,社会上存在重视学历、轻视技能的现象,一些家长只是被动地送孩子就读技工院校,部分学生对学技能同样能够成就事业奉献家国的信心不足,社会上还有不少人对技能人才持有偏见。职业认可度不高、社会认可度低,不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因此,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加大崇尚劳动、崇尚技能的宣传力度,让家长送孩子读技工院校感到舒心,让学生在技工院校学习有成才信心,只有这样,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才能得到大幅提升。

(二)师资队伍有待提质

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高低关系到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当前技工院校教师编制不足、企业行业专家比例不够、教师教研教改意识不强、教师培训制度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影响了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师资数量相对不足,教师数量远没有达到师生比的要求,一体化教师总量不足。师资培训覆盖面不广,培训内容也有待拓展。

(三)特色建设成效不明显

专业是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载体,专业开设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办学特色,专业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随着新设备、新知识、新工艺的不断发展,专业建设的成效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更直接、更深入的影响。中西部技工院校受财力等方面的限制,专业建设步伐相对滞后。目前,中西部技工院校在專业建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专业设置调研不够充分和深入,对企业需求和市场状况把握不准确,专业与产业的对接、在校技能学习与生产岗位的衔接存在较大差距,造成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不高。二是围绕专业建设开展的教研教改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需要加大力度。三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建在促进工科类专业建设方面成效明显,但由于财经商贸服务类等专业如现代物流、会计电算化等开展竞赛较少,以赛促教、以赛促建的效果和成果转化不明显。

(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深

坚持就业导向,推进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可以有效提高高技能人才的职业适应性、生涯发展力。目前,各地都在积极推动技工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存在校企双方用力不均、合作程度不深的问题:一是技工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不够紧密,目前出现了“用工荒”、结构性矛盾突出、本地就业率较低、稳定率不高等问题。二是技工教育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不够紧密,企业积极性不高,校企联合进行招生招工,共同提出培养计划、制定课程标准和研究教学定位、教师队伍培养、建立实习平台、开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还停留在较浅层次。此外,毕业生证书等级与能力等级不匹配,企业用工待遇与技工等级不匹配也反映出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五)高级工、预备技师层次人才培养规模小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各地系列利好政策的发布实施,特别是随着强化就业导向、落实技工院校毕业生待遇、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等政策的落地,虽然技工院校招生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是目前大部分技工院校高级工、预备技师层次培养规模仍然较小,技工院校生源大部分仍为初中毕业生,因培养周期长,有些高级工专业学生入学时人数较多,但随着就读时间的推移,到第四年、第五年能够坚持完成学习任务,顺利毕业的学生人数较入学时大幅减少,生源稳定率不高。预备技师班在招生时即面临班级人数少的现实问题。

三、中西部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思考

(一)积极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浓厚氛围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中,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良好风尚,有助于从思想上消除社会对技工教育的偏见,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发展的信心,激发广大青年就读技工院校的热情。可通过面向社会开办校园开放日、职业体验周、研学活动等,让大家直观体验劳动教育、感悟劳动精神,深入了解职业教育的价值;通过宣讲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讲述技能竞赛获奖选手的成长、成才故事,增强技工院校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他们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严格教师的选用,加强对已聘任教师的教育管理,持续抓好教师“传、帮、带、引”作用发挥,实施“青蓝结对”,促进专业教师岗位适应力、职业发展力不断提升。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有效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水平。统筹用好、盘活事业编制资源,按照技工院校教师配置标准配备教师。设立产业导师特聘岗,选聘企业的能工巧匠充实师资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鼓励技工院校选用一批竞赛成绩优异、综合素质好的、临近毕业的学生组建助教队伍,表现优异的助教毕业后优先留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这样既能够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通用素质水平,又可以弥补教师数量不足的缺陷。加强师资培训,实行定期分批轮训制,严格落实教师下企业实践研修的制度。遴选和建设涵盖各类别教师的培训基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构建省、市、校三级技工院校师资培训网络,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专兼结合的教育教学管理团队,建设一支有实践、懂管理、敢创新的复合型领军人才和工学一体化专任教师队伍。合理制定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充分提高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特色办学,提升内涵建设水平、社会适应力和服务发展力

全面推行“三全育人”模式,发挥思政课教师、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党员以及各科专任教师、管理服务人员的作用,深化全员育人;分阶段、分层次制订计划,将德育教育贯穿学生在校学习、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全过程;实施“五育”并举,做到线上线下教育引导相结合,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育人。全面落实课程思政教育,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四史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增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加强活动育人,常态化实施诵读经典、社团活动、课外实践、举办技能节等活动,发挥学生会、团委、文学社、特色兴趣小组等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让学生在组织和参与各项活动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全面锻炼。以技能竞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大平台,开展多层次、多类别、常态化的师生竞赛活动,在技能竞赛中提升创新创造能力,深化以赛促教、促学、促建、促研,提升育人质量。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论文评比、教学竞赛等方式,保持强劲发展动力。坚定走好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之路,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四)深化交流合作,加强校企、校校、跨区、跨国合作交流

每年定期开展企业调研,开展校企合作,动态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创设条件,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共商培养目标、共商培养计划、共享师资与设备、共同培养对口高技能人才。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注重将新科技、新工艺、新思路融入学校课程教学,采用活页型教学资源等多种方法,对学校教学工作页进行动态更新,以此拓展教育链与产业链。企业可以灵活安排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能工巧匠参与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如定期派人来校参与实习教学,讲授职业生涯指导课程,开展企业文化宣讲,动态了解学生的阶段情况,全面培养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推动校企合作办学走深、走实,促进技工院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紧密衔接,实现技能人才的高效就业、创业。加强校校合作和跨区、跨国院校交流。推动中西部地区之间、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技工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整合教育资源、产业发展资源,推动形成“一校一品”发展格局;组建院校联盟,定期开展交流、合作、竞赛、教学研究等活动,形成教育合力。积极探索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中西部地区与国外有关院校互学、互鉴经验做法,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技能人才。

(五)实施多元办学,增强办学的灵活性、实用性、针对性

在办好学制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培训助力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作用,广泛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退役军人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充分发挥学校师资、场地、设备优势,组织在校内集中开展技能提升培训,选派优秀师资团队进行指导,有效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开展进企培训,通过调研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和培训需求,联合校企师资,主动入企办班,实施“入企即入校”,提高培訓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开展下乡培训,助力乡村振兴,根据当地产业需求和地方特色优势,送教上门,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开展订单培训,根据用工单位需求,定向培养技能人才,解决用工问题。

参考文献

[1]何珺子,谭永生.我国高技能人才政策:体系框架、基本特征与完善建议[J].今日科苑,2022(12).

[2]蔡文伯,贺薇宇.高技能人才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高校教育管,2023(7).

(作者单位:湖南娄底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高技能人才质量提升技工院校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浅谈初中的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的研究与实践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如何提升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