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技工院校教育管理的新思考

2024-01-15 07:49杨勇
职业 2023年22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育管理人才培养

杨勇

■摘 要: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为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挑战。在新形势下,各院校有必要探究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重点探究技工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并提出几点完善建议,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教育管理

技工教育作为职业教育核心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技术工人的重要任务,在教育管理中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能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技工院校要与时俱进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推进教学改革。

一、工学结合概述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特指学习与工作结合,提倡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劳动,关注生产劳动和教育的融合。“工”特指劳动和企业环境,简单来说是学生到工厂实践。“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对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简单来说即在校学习。对于技工院校而言,探究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来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无缝衔接的模式。从某种程度上说,工匠精神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目标一致,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遵守职业道德准则,梳理职业生涯方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知行合一,成为德技兼修的技能人才,所以工匠精神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致的目标。

二、技工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不精准。据调查,部分技工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忽略了工匠精神的培养,教育理念陈旧,技工院校过于关注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美育、职业素养和德育的培养,背离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要求。

第二,企业参与不够深入。据调查,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因企业参与意愿不强,出现了“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因为一些企业在技工院校办学价值上认识不到位或者忽略了工匠精神的培育,所以无法主动地参与人才培养,导致技工院校在教学中缺少企业核心的生产理念和文化价值观,技工院校课程内容缺少创新力和生命力,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影响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

第三,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技工院校不仅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学生基本素养、职业道德和德育素质的培养。部分技工院校存在重视技能课程,忽略道德素养培养的问题,课程搭配不够合理,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以核心课程为主,未能将第二课堂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学生提供的课外活动不够丰富,文化环境氛围不够浓厚,未能将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技工院校教育管理新思考

(一)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渗透工匠精神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发现,工匠精神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工匠精神的内涵之一就是爱岗敬业,高技能人才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技工院校要基于学生的职业技能来落实培养目标,将关注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特别是工匠精神上,要在职业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构筑健全的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学生的各种行为,技工院校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严格规范的制度约束,能让学生按章行事,改掉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以便其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约束自己。同时技工院校在课程规划和设计上也要体现工匠精神,比如关注学生需求,在实践课程上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感受動手的行动之美,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同时教师也要发挥自身的引路人作用,在备课、课堂教学和课下评估各环节,坚持精益求精的原则,为学生树立典范,让学生成为具备工匠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二)基于工学结合模式构建德能学分体系

技工院校可以将职业素养学分分为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两部分,其中必修学分为32个学分,选修学分为4个学分,共计36个学分。技工院校必修学分不可替代,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学习兴趣选择至少一个模块进行选修,最终累计达到4个学分即可。同时技工院校也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在线学习获取对应的学分。总的来说,大力推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对接学业与就业,保障学生今后的就业质量。

(三)优化人才培育目标

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技工院校要结合课程内容,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以数控机床专业为例,可以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规范,使学生具备职业道德,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维护技术、数控加工工艺,懂零件生产、管理,德技双修,具备理想信念的技能人才。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可以将总目标分为三个阶段性目标,即学徒工的培养,实习工的培养,熟练工的培养。在培养学徒工期间,针对生产现场进行6S管理,学徒工要懂得如何维护设备,自身技能水准要达到钳工初级水平。在培养实习工阶段,实习工要规范工作态度和行为,能掌握一定加工理论知识,自身加工设计水准要符合标准,能绘制计算机图纸,在机床维护保养上要实施有效的策略,同时在零件加工上要精益求精。在培养熟练工阶段,对熟练工工作态度和行为做出规范要求,要求熟练工掌握加工设计、机床维护、产品控制等方面技能,职业道德水平较高,工作一丝不苟且具备创新能力,属于复合型技能人才。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技工院校要改革传统的专业公共课结构,坚持选修结合必修、课外结合课内的原则,在教学课程设置和规划中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道德。同时也要补充课堂知识,可以为学生设置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锻炼为人处世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为后续的就业提供保障。比如可以举办文化艺术节活动,也可以举办摄影比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能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同时参加各种比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在精益求精的基础上培养工匠精神。

(四)加强校企合作力度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技工院校要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学生通过实习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结合工作任务,完成工作目标,锻炼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同时在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中,学生也能发现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在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生产和成本意识。

同时,可以设立孵化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技工院校要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做好专业发展调研工作,以企业需求为核心,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出调整,做好课程的规划。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要主动地加入人才培育方案规划和设计中,比如可以设立项目孵化基地,利用学校资源推进企业的创新发展,同时为学生实践提供场所。与此同时,企业也可以设置学生工位,开展顶岗实习和订单式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可派专业人员指导学生实践,并在教学内容中添加企业创新的技术成果,通过此种方式来推进技术和知识的更新。在新形势下,技工院校要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引进的门槛。技工院校也可邀请高技能人才来校为学生授课,这些高技能人才能结合企业现实的问题为学生进行集中讲解,向学生提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提前了解生产实际问题,结合自身学习情况进行反思。

四、结束语

技工院校是培养大国工匠的主要基地,培养职业道德良好、能吃苦、会创新的德技双修的技能人才是技工院校教育的核心目的。技工院校要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做好课程体系的规划和设计,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还要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融合企业的先进理念和文化资源,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茁苗,何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

[2]黄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29).

[3]王丹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育管理的创新思路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6).

(作者单位: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教育管理人才培养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