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解酒中药的机制研究述评 *

2024-01-20 09:46薛亦倩李岩琪戴永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微粒体乙醛脱氢酶

薛亦倩 李岩琪 戴永娜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天津 301617)

我国的酒文化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酒者,能益人,亦能损人”。酒作为药物,能够疏通经脉、行气活血、蠲痹散结、温阳祛寒,故被称为“百药之长”。酒还能杀虫祛邪、辟恶逐秽。《博物志》中记载:“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饮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这充分说明了“酒势辟恶,胜于作食之效也”。但饮酒过量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根据中医古代文献记载,过度饮酒可以造成“酒悖”“酒疽”“酒痔”“酒风脚”等病证。根据现代医学,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系统损害,如酒精性肝病、酒精性痴呆、急性胰腺炎等。

中医有关解酒药物的记载始于《神农本草经》,其中明确写出具有解酒毒作用的中药水萍、腐婢2 味。宋朝《证类本草》明确记载具有解酒功效的药物有30 种。明朝《本草纲目》中解酒药约计107种。除解酒药物外,中医古书中还记载了许多解酒方。宋朝《太平圣惠方》将解酒方分为6 类,共计42 首。明朝《普济方》有“解酒毒”专论,收录了百余首解酒方。可以说,中药在解酒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中药的现代研究[1]发现,解酒中药主要从抑制乙醇在胃肠的吸收和加速乙醇及其代谢产物的清除两个方面发挥解酒作用。目前对单味解酒中药的研究以葛根、葛花、枳椇子为主。

文章梳理、分析了具有解酒效果的中药的解酒机制和对器官保护机制,以期为解酒中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和新思路。

1 中药的解酒作用机制

1.1 中药可减少乙醇在胃肠的吸收 人体对乙醇的吸收是通过生物膜,特别是通过胃肠黏膜的扩散进行,约25%的乙醇通过胃扩散吸收,其余75%左右的乙醇由小肠吸收[2]。

乙醇通过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黏膜下血管内皮,导致胃黏膜急性或慢性损伤[3]。同时,由于乙醇对胃肠道黏膜的损害,各种营养物质吸收出现障碍,胃肠道营养流失,导致营养不良[4]。此外,乙醇被吸收后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进入各器官,如肝、脑、心等。减少乙醇在胃肠的吸收,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其对各器官的损害。因此,加强乙醇在消化道的首过消除、提高物质交换率、抑制消化道对乙醇的吸收、促进胃蠕动等,都是解酒的重要环节。

中药可作用于上述途径,通过对胃肠道的作用达到解酒的目的。现代学者[5]发现,葛根中的葛根素通过抑制消化道对乙醇的吸收,加强了乙醇在胃肠道的首过消除。葛花通过保护胃黏膜并抑制消化道对乙醇的吸收,降低酒后血中乙醇浓度,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6]。枳椇子是另外一种重要的解酒中药,可通过提高一氧化氮(NO)水平舒张小肠血管平滑肌,增加小肠黏膜血流量,提高小肠的物质交换速率,从而增强小肠运动功能,使小肠对乙醇的吸收减少、进入血液循环的乙醇减少;同时枳椇子可通过加快胃肠运动,促进乙醇的胃肠排空,达到解酒的目的[7]。陆齐天等[8]发现,鸡内金通过加强乙醇在胃肠道的首过效应,延缓和抑制消化道对乙醇的吸收,降低血中乙醇浓度,从而起到解酒作用。此外,薛铁所[9]的研究表明,鸡内金中的胃泌素(GAS)可以起到加快胃肠蠕动的作用,促进乙醇的胃排空,起到解酒的作用。可见,中药可在解酒的重要环节中起到关键作用。

1.2 中药可加速乙醇的代谢 乙醇被吸收后,90%经肝脏代谢,被氧化为乙醛,后进一步被氧化为乙酸。乙酸除一部分被肝脏利用外,大部分入血后在心肾等处参与三羧酸循环,最终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见图1。

图1 乙醇在肝脏中的代谢过程化学式

1.2.1 乙醇脱氢酶途径 乙醇脱氢酶途径是人体乙醇代谢的主要途径。乙醇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被氧化成乙醛和水,再在乙醛脱氢酶作用下被氧化成乙酸。大量饮酒时,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体内的辅酶Ⅰ被大量还原成还原型辅酶Ⅰ,产生大量氢离子;还原型辅酶Ⅰ与辅酶Ⅰ比值升高,三羧酸循环受到影响,细胞新陈代谢受到严重干扰,导致高乳酸血症、低血糖、高脂血症和脂肪肝[10]。通过增强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加速乙醇以及其代谢物的代谢速率,降低血清乙醇浓度,可达到解酒的目的;同时可以有效预防高乳酸血症、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

1.2.2 微粒体乙醇氧化酶途径 微粒体乙醇氧化酶途径是长期饮酒者代谢乙醇的主要途径。乙醇通过微粒体乙醇氧化酶途径,在细胞色素P450 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乙醛,再在乙醛脱氢酶的参与下被氧化成乙酸。过量饮酒时,体内乙醇浓度过高,微粒体乙醇氧化酶途径过度运转,细胞色素P450酶耗损过多,造成体内代谢废物的累积,从而引起肝脏损伤。另外,细胞色素P450 酶作用时,会产生大量活性中间体,如超氧离子、过氧化氢、羟自由基等,进一步导致肝细胞脂质膜过氧化及肝细胞损伤[11]。通过加强微粒体乙醇氧化酶途径中细胞色素P450 酶的活性,使乙醇的代谢速率加快,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并能有效预防肝脏等器官的损伤。

1.2.3 中药的干预作用 中药可作用于上述途径,通过加强机体对酒精的代谢以解酒。现代学者[12]发现,葛根能够通过提高乙醇脱氢酶的活性,加快乙醇在体内的代谢速度,达到解酒的目的。葛花,一种重要解酒中药,可保护乙醇脱氢酶的酶活性,并激活微粒体乙醇氧化酶途径,加速乙醇及其代谢产物的消除速率,以达到解酒的目的[13]。梁璐璐等[14]研究发现,蜂蜜能够提高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加速乙醇代谢,从而起到解酒作用。黄颖等[15]研究发现,刺梨可通过增强肝脏中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加速乙醇代谢,具有较好的解酒作用。除此以外,已有研究[16,17]证明,五味子通过诱导微粒体乙醇氧化酶途径中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增强,加速乙醇的代谢,发挥解酒的作用。可见,中药可以通过增强乙醇在肝脏的代谢速率而起到解酒的作用。

2 中药的保护机制

2.1 中药的抗氧化作用 乙醇在体内分解为乙醛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氧化酶可有效清除体内具有毒性的自由基。长期大量饮酒,SOD 无法及时清除体内由乙醇代谢产生的自由基,导致细胞内自由基的产生和消除失衡,脂质、蛋白质以及DNA 过氧化,细胞无法维持正常功能活动,进而导致心肌细胞凋亡甚至坏死,影响心脏功能[18]。同时,活性氧的生成是脂肪肝发展为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的关键[19,20]。除此以外,活性氧、脂质过氧化物(LPO)等还会刺激肝脏Kupffer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促进肝细胞损伤或死亡[21]。活性氧的积累和氧化应激,通过促进癌症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促进结直肠癌等相关肿瘤的进展[22]。增强对自由基的清除,可提高抗氧化酶的活力,从而预防酒精对人体造成损害。

中药可通过抗氧化作用保护人体各器官。李化强等[23]研究表明,葛根粗多糖和精制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亚硝酸盐具有清除作用。此外,还有多个研究[24,25]证实,葛根多糖及葛根总黄酮具有清除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的能力,能够减少酒精性心脏病的发生。另一种解酒中药葛花的有效成分葛花总黄酮,能够清除细胞内的活性氧和自由基,达到抗氧化的作用[26],从而保护心、脑、肝等器官。除此以外,枳椇子中的化学成分如黄酮、皂苷等,能提高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力,有利于清除酒后体内产生的过量自由基,阻止过氧化脂质的形成,保护肝脏[27,28]。蒲昭和[29]的研究表明,白茅根能够清除羟自由基,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少酒精中毒对肝、脑造成的损伤。

2.2 中药的肝脏损伤保护作用 长期过量饮酒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导致酒精性肝病。近年来我国酒精性肝病发病人数逐年攀升,故保护肝脏成为解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需求。朱良等[30]对小鼠急性醉酒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橄榄中的有效成分总黄酮不仅能降低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血清中三酰甘油(TG)含量,还能升高谷胱甘肽(GSH)含量,对抗急性酒精中毒引起的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以保护肝脏。黄颖等[15]发现,刺梨能够提高肝脏SOD 活力和GSH 含量,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减轻乙醇对肝脏的损害;还能降低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力,抑制肝脏肿大,具有良好的护肝作用。黄士兰等[31]对相思藤水提取物进行研究,发现其能够降低小鼠模型的血清ALT、AST 活性,降低肝组织中MDA含量,提高SOD 活性,对酒精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除此以外,季红等[32]发现,葛根中的葛根素能使醉酒小鼠血清中ALT、AST 水平下降,对肝脏损伤具有修复保护功能。

3 展望

酒精进入人体后,被胃肠吸收,经肝脏代谢,直至转换为对人体毒性小的物质,继而被排出体外。目前各种解酒中药结合现代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解酒中药的相关研究大多局限于对解酒作用的证明,对其解酒机制、作用成分研究较少;且大多数解酒中药的相关研究局限于葛根、葛花、枳椇子,缺乏对其他解酒中药的研究。因此,除了对目前有效的中药进行解酒机制的深入研究外,扩大解酒中药的挖掘范围也是今后的工作方向之一。

有研究[33,34]证明,酒的吸收速率在不同人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比如东方人种中,约40%为ALDH2 基因突变者,而ALDH2是分解乙醛的关键酶,直接影响人体对乙醛的清除率,其活性的低下甚至丧失可导致饮酒者对酒精敏感,出现严重的醉酒症状。因此,挖掘相关中药,并对中药通过ALDH2相关途径进行解酒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是中药解酒的可能方向之一。

猜你喜欢
微粒体乙醛脱氢酶
人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基因克隆与表达的实验研究
石斛碱在体外肝微粒体代谢的种属差异研究
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2种成分的测定及其代谢
厚朴提取物HK-1在5个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代谢
乙醇脱氢酶的克隆表达及酶活优化
UPLC-MS/MS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中26-OH-PD的含量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浆乳酸脱氢酶的动态测定及价值
对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实验的改进
p53和γ-H2AX作为乙醛引起DNA损伤早期生物标记物的实验研究
急性白血病患者乳酸脱氢酶水平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