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与介休的历史演变

2024-01-23 02:45原家敏
文史月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永利

◇ 原家敏

介休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汾河东西向横过境北,绵山屹立境南,周边与平遥、灵石、汾阳、孝义、沁源等县市接壤。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介休撤县建市。总人口43.6万,总面积744平方公里。

介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素有“三贤故里、清明寒食文化之乡、琉璃之城、文化名邦”之称。

介休和邬县沿革

在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介休(界休)与邬县长期并存,曾多次有过废除和复置的过程。查阅相关资料:春秋晋顷公分祁氏之田为七县设,邬县是其一;在秦代始设介休(早期又称:界休),两者相距近300年。北齐天保年间废邬县,邬县存续约1000多年(其间曾有废除、合并、复置)。

邬城、邬县区域与邬城店的相关历史信息

通过查找相关的资料信息,使我对古邑邬县、邬城及邬城店有了新的认识。复旦大学著名教授安介生先生在《介休历史乡土地理研究》载:在今天介休市境内最早设置的县级政区,应该是邬县。“邬”作为地名,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为晋大夫之封邑。清代学者高士奇所著《春秋地名考略》卷五中较全面地梳理了邬县的沿革状况:

邬:昭(公)二十八年(前514),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司马弥牟为邬大夫……杜注:七县,邬、祁、平陵、梗阳、涂水、马首、盂也;三县:铜鞮、平阳、杨氏也。邬,太原邬县。臣谨按:《汉(书)地里(理)志》:太原郡有邬县,为司马弥牟邑。《水经注》:侯甲水又西合婴侯之水,径邬县故城南,即司马弥牟邑也。俗亦曰虑水。又西北入邬陂。《史记》:曹参从韩信,击赵相夏说于邬东,大破之。又围赵别将于邬城中。汉邬县,晋、后魏因之,北齐废。今故址在介休县东北二十七里。《志》云:邬城历隋唐至宋,始圮于水。城北接文水,东接祁县境,县东北有邬城泊,合中都水,注于汾河,或谓之蒿泽。隋汉王谅拒杨素于蒿泽,即此。

据《汉书·地理志》,当时“太原郡”下辖21县,邬县为其中之一。其下释文云:“邬,九泽在北,是为昭余祁,并州薮。晋大夫司马弥牟邑。”据此可知,邬县县治北临“九泽”,其最突出的地理景观标识,即为“九泽”,又称为“昭余祁”。古今学者关于邬县沿革的考订并无多大异议。从春秋时期至南北朝,邬县设置的时间相当长,而其归属也较为单一,即均归属于太原郡。如《续汉书·郡国志》记载:太原郡下辖16城(县),邬城是其中之一县。《晋书·地理志》记载:“太原国”下辖13县,邬县也为其中之一。清代学者程廷祚《春秋识小录》卷六记云:“邬,在今汾州府介休县东北二十七里。”可以看出,从秦汉至两晋,晋中地区政区设置的格局是相当稳定的,而邬县隶属于太原郡的政区层级隶属关系也是十分明确的。如北齐魏收所撰《魏书·地形志》记载:“太原郡”下领十县,邬县也是其中之一。旧志:故邬城,在县东北二十七里,今为邬城店……

笔者在邬城店实地考察看到,邬城店一带地势平坦广阔,又有河沟围绕,确有建立县治之条件。不过,其村地势较低,村内地面水源均由洪山水而来。据当地村中居民讲述,在20世纪50-60年代,低洼之地尚多有水塘。在近二三十年间,低洼之地已被排干,陆续建为村民住宅地,而其村之田地则处于地势较高的位置,整个地貌具有明显的拾级而上的特征。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古今研究者关于邬城县最终被兼并问题的讨论。顾祖禹曾经引据地方志指出:“故邬城,历隋、唐至宋,始圮于水,城北接文水,东接祁县境。”可见,邬城之废弃,主要为水所浸。

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崇宁先生提供的《山西志辑要卷四》中载:古迹邬城,县东二十里今邬城店。《左传》:司马弥牟为邬大夫。汉置太原郡,有邬县。《魏书·地形志》:介休有邬城。

据《山西省历史地图集》载:公元前514年,晋公族大夫祁盈因家臣祁胜与邬臧通室,将二人捕杀,六卿以顷公之命诛祁盈及羊舌食我全家。代韩起执政的魏舒把祁氏的采邑分为七县,把羊舌氏采邑分为三县。以司马弥牟为邬大夫(今介休东北的邬城店)……

《山西历史地名录》载:邬县,春秋时晋邬邑。《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晋“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司马弥牟为邬大夫”。汉置邬县,属太原郡,晋末废,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复置,北齐时废,故治在今介休县东北二十七里,今为邬城店。

介休市博物馆提供的资料信息:邬城店(上古传说故事)为晋中最古老的地区,也是介休最早开始出现城市的地方,邬城位于介休东北部,所处地域多系邬泽河谷,系春秋时邬大夫的封地。宋朝末,邬城北面的水泽退缩,成为村落。民间历有“先有邬城店,后有介休县”的说法。《介休县志》载,“邬城在县东三十里,司马弥牟邬大夫时故城,今称邬城店”。邬城为县邑,始设于公元前514年,废于北齐天保年间,可谓千年古邑。

根据1989年版第三期《山西地图》地图资料显示,春秋时期邬、中都等相互的关系和区域位置,邬位于现在的介休与平遥的中间偏左位置,东北部有中都、郜、祁、平陵等地,而南部区域有彘、小亩、吕、霍等地,但是均距邬地较远,中间有广阔的区域空间。

《山西地图》春秋图(局部)

通过太原盆地周代湖泊、城邑、民族分布图及太原盆地昭余祁薮与文湖变迁及湮塞示意图中有关邬城泊、邬邑位置和区域的信息分析:介休、邬县和邬城店位置相互关系的信息,邬位于介休东北方向,邬城店(邬)区域位于邬城泊以南。这样再一次印证了邬城店北部、东北部存在大片盐碱地的缘由,而邬城店南土地盐碱程度相对弱一些,这也是北临邬城泊区域,水源消失后存在的基本特征。

《水经注·汾水》文章晋中篇记载:邬县古城,学界普遍认为即为今介休市连福镇邬城店村。附近有邬城店东周遗址,抑或与之相关。《介休市地名志》中在因战争或特殊历史时期得名、来历不凡的地名中记载:邬城店,春秋时期,邬县县治在邬城店;秦武安君曾屯兵邬城;隋仁寿四年,汉王任命赵子开率将众十万拒杨素于邬城泊蒿泽……

在邬县发生过战争

《雁门关志》中载:西汉勾注塞周边战事:汉高祖三年(前204年)九月,韩信、曹参军于此大败代王军队。

西汉勾注塞周边战事 《雁门关志》

有关方足布“邬”币的信息

“邬”方足布 币文解释

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馆馆藏邬币,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张颔先生著《古币文编》有关“邬”币的信息。

张颔先生“邬”币拓印手稿

邬城店的历史遗存和文物古迹

邬城店村坐落于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连福镇(2000年介休市乡镇合并前归属东湖龙乡辖区),地处三晋腹地,海拔747米,地势平坦,村中间狭长的街道东西走向,自古就是一条官道,是历史上京陕官商的重要通道。邬城店村东邻张兰古镇,东南邻东杨屯村、西杨屯村、东武屯村、西武屯村,西南邻南王里村、北王里村,西邻沙堡村、北邻董村、霍村、田岳堡村。相距介休市城区14公里,距介休东站6.5公里,交通便利。

邬城店历史悠久,民间历有“先有邬城店,后有介休县”的说法。旧官道北有始建于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规模宏大的永利寺遗址,村中有西方庵、古戏台楼、双龙铁旗杆等古迹。邬城店村也是全国各地邬姓氏的祖望地。

从邬城店旧东城门向东沿着官道走约500米,是一座烽火台,也称二里半铺,设有驿站。再向东走3公里就是张兰古镇(古称张南堡),也是当时唯一官道所在。官道沿路南边有一个很大的水库,并伴有一条长长的河,源源不断的河水由东向西流入邬城店村,也是村民灌溉农田的主要水源。沿着河水由东向西进入村东城门,城门阁楼上供奉有文昌爷(当地人称文章爷)。南城门上面供奉红孩儿,西城门上面供奉财神爷,北城门上面供奉真武爷,每个旧城门的阁楼上都供奉有神像。可惜城墙已多处坍塌,现在仅在村西北角处有部分城墙的影子。

据老人们讲,他们小时候常在城门上玩耍。从东城门进村不远处,与南城门方向过来的路口交叉点不远处,有一个很大的院子——饮水店,坐南向北,是官道来往客商喂马、饮水、停留、歇脚之处。可以堆放草料、停放车马、骆驼,院边放着一排排石头水槽,供牲口饮水。院子东面是一长排的草棚房子,是圈牛、马吃草料和休息之用;西面是一排平房,方便客商留宿、歇脚。院主人叫原培泉,本村人,世代居住于此。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道路变迁,院主人才从饮水店搬到村里新房子。从此,饮水店逐渐自然消亡。至今,村里老人们口口相传,村东外官道边有一块很大的地方叫骆驼场,是来往客商停留饲养牲口和大批货物存放的地方。现在村东面还有骆驼场、苜蓿地的遗迹。

据本村多位老人讲,20世纪50年代,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旧称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邬城店村周围插了好多旗子,进行大面积勘探测量,遗憾没有找到相关的照片和文字信息。

在村西北方向、官道北面的不远处,穿过铁路,有一处规模宏大的寺庙——永利寺(旧版县志和当地人均称:邬城寺)。重要的几次大修复在《介休县志》及介休政协《文史资料》中均有记载。

据《介休县志》古迹考中记载:永利寺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春三月,邬城西官路北创建永利寺。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僧法宝主持修葺邬城店永利寺。大德六年,严褫(元代乡贡进士,王里村人)书《永利寺造像题名记》。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邬城店永利寺毁于火灾。明正德九年(1514年)重修,夏,邬城店重修永利寺正殿五间,妆金佛像,悬塑千佛。左观音殿,右地藏殿,中水陆天王殿。

在地方学者任兆琮先生所著的《介休历史记事》中有关邬城店永利寺修缮的信息:

也有介休乡土文化爱好者曹锦先生提供的嘉庆七年九月《曹氏宗谱》记载中也可见到永利寺修复的信息:……引年时值邬城永利寺庙貌倾圮,鲁乃倡为都纠首,仗义疏财,补敝起废,正统二年兴工……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邬城店永利寺毁于火灾。正统二年(1437年)—景泰元年(1450年)修缮过。明正德九年(1514年),重修。

《介休碑刻资料》(1991年)关于邬城店永利寺碑文记载:重修邬城永利寺妆严功德碑记:碑在东湖龙邬城店村西北,铁路以北,田岳堡东南地。距铁路约五百米左右。永利寺遗址田地里。建于明正德九年(1514年)青龙正属甲戊季夏吉日立石。碑上部完好下部风化,字迹不清,碑文楷书。规格:高225cm,宽93cm,厚18cm。

碑文:

重修邬城永利寺妆严功德碑记

介休县古冀州地也考之县志与舆胜览合焉东三十五里地名邬城宋大观元年春正月吉日……为乡民香火院……元大德(成宗)僧福暨门徒海谦见其圣像雨淋残缺又重修饰而增益……改元为洪武元年遭玄空回禄之灾……成化二年又修,正德六年复修。

大明正德九年立石。修造住持觉登门徒首僧

据老人们讲,永利寺原供奉一巨型铁佛,高约5米,重达10吨,遍体铸满经文,可谓铁佛之最,可惜20世纪60年代遭拆毁。好多的石碑和古建构建被损毁、丢失,有的碎块丢弃在田间地头。

介休三大晋商之一 —— 冀氏祖居地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冀氏家谱》记载:宋时经坟于店上邬城东启户千余家至清初营葬盈满坟塚累累……宋朝时由邬迁北辛武村……

介休北辛武是南氏祖居地,大清宣统元年(1909年)八月《南氏宗谱》载:祖籍陕西渭南,自元季有荣公者,因就商抵晋之邬城……邬城南两茔……

邬姓氏文化的探究

邬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群体,目前总人口110余万,据诸多《邬氏宗谱》资料记载,邬姓的起源主要出自祁姓。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臧的封地在邬邑(今山西省介休市以邬城店为中心的周边区域),其后世子孙有部分以邑名为姓,遂改邬姓,尊邬臧(祁臧)为得姓始祖,世代相传至今,史称邬氏正宗。

邬城店村永利寺遗址及残损构件(图一)

还有记载出自姬姓,春秋时期晋顷公姬弃疾灭了祁氏势力之后,分祁氏之田为七县,委派司马弥牟(姓姫,司马是官名)为邬邑大夫,后来,司马弥牟的后裔子孙中有一部分人则以先祖受职之地名为姓氏,称邬氏。

邬姓部分族谱信息:

江西丰城《鹤岭邬氏族谱》序:汉季介休人晓成公为颖川令,博学忠茂,克绍先业,因定所居彰晋国之封大弥牟之姓,以传与公毂公光照太原。是以子孙振兴……(大元泰定三年丙寅春)

《邬氏族谱》中记载:周姬姓也……弥牟为晋国司马之官,有伐戎功劳,于顷公十一年食采邑于邬,其城在汾州府介休县东北二十七里,以地考之弥牟古坟犹有存焉,与郭林宗坟相近,松柏荫然。又□读春秋《左传·鲁昭公二十八年》弥牟为邬大夫。此事,斑斑可考也……

《邬氏族谱》中记载:邬氏族迁徙,繁衍分布的特点:在宋朝以前,从黄河流域迁向长江流域,大都属于升官就职的迁居……到了唐代时期,我族人在江西和浙江形成了两大繁衍、聚居中心,当今全国各地的邬氏分支始祖,大部分是经过江西播迁出去,可以这样说:邬姓胞衣地山西太原介休县,是邬氏之根,发迹地河南颖川和集散地江西,是邬氏族发展之主干,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是枝节,邬氏族这棵大树,枝繁叶茂……

《海宁州志稿》载:唐邬府君墓志铭:府君讳□厥先太原人。晋既丧乱,迁于江南。府君即有唐故侍御史元□之次孙。……宗墓众广,茔垅栉比。海昌之里,马牧之墟。唐德宗贞元十五年……

《邬氏太原宗谱》序:晋国姬姓也,平公出自周文王……图号晋,晋平公族炳有伐戎勋,食邑于邬,生子昭,昭生子臧及弥牟,尽忠事主始以邬为姓……我山西太原乃族姓之先,若恭彝为秦咸阳令、章美为汉渔阳守,远祖起自弥牟,近宗绍于单公,文武德泽及人者绵以长,而后世不可以不振兴也。族人有因仕宦到颖川者,有至江西者,有迁湖广者,诚不一人要以介休为祖地子象为宗功,考诸前编俟之来许修德懋功方兴未艾焉。(大宋熙宁戊申岁夏月 惠和训仪氏撰)

广东邬氏族(谷政公支)修谱序:我邬氏原系高阳氏之后,周时司马弥牟之裔也。于昭公二十八年封司马弥牟为晋大夫(即今山西太原府汾州介休县邬城),臧食采于邬因氏焉,此太原郡之所由来尚矣。(明嘉靖三年甲申岁十三世孙促鸾敬录)

《广东邬氏族谱》序:谱言祖居介休自晓成公为颖川太守,遂家临颖焉,蒙天降祥闻人辈出,以故时人皆行销颖川邬氏,及宋始迁江西之丰城县,户口日增家声弥振矣…… (成化公第30代孙贵祥敬撰)

至今2600多年的古邑邬城、邬县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历史信息,有与之相关的古邬市,也是邬姓氏的胞衣地,也是介休区域最早建置的古县,对研究邬与介休的历史演变有特殊的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是研究地方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邬城店发现有大量的新石器时代、东周绳纹陶片(充分说明2600多年前即有人类居住),还是介休三大晋商之一冀氏的祖居地,还有始建于宋大观元年(1107年)规模宏大的永利寺等历史信息。

介休“邬城、邬县、邬氏”文化研究得到了介休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的重视和关注。2018年11月30日,介休市政协到邬城店村进行有关“邬城、邬县历史文化”调研,进一步了解邬城、邬县的相关信息,推动了地方文史的研究。于2019年10月19日,在介休举行了“邬城、邬县、邬氏”文化研讨会,邀请到了来自复旦大学、香港、广西、河南、四川、重庆、内蒙古、浙江、江西等地和省内的专家、学者和文化界人士100多人参会,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激发了对地方史的研究热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境内唯一留存至今的名字“邬城店”,成为留在古邑邬城、邬县身上抹不掉的胎记,有其特殊的历史渊源。因资料所限,有待专家、学者能够找到更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信息,探寻古邑邬城、邬县、邬氏文化的历史。

猜你喜欢
永利
Effect of the magnetization parameter on electron acceleration during relativistic magnetic reconnection in ultra-intense laser-produced plasma
白象:打造有骨气的民族品牌
科技兴邦 创新强国
创新的回声往届两会提案议案回访
奋进的声音
深圳市永利种业有限公司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诗经
毕永利教授简介
Investigation on pulsed discharge mode in SF6-C2H6 mix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