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公园改建难点及应对措施探究
——以上海市爱博四村口袋公园改建为例

2024-01-25 07:50孙倩
花卉 2024年2期
关键词:流线口袋绿地

孙倩

(上海垣绿景观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1199)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需求的日益渐增,那些修建已久的公园绿地,其功能和设施等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尤其是对于高楼林立的城市来说,公园有效解决了中心城区人们对绿地的需求,公园就像沙漠中的绿洲,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环境。近年来,国家一直加大力度,积极改建那些功能设施老化的公园绿地,以满足市民的需求。本文通过调研上海市闵行区爱博四村口袋公园改建项目,尝试探究解决公园绿地改造难点的有效措施。

1 口袋公园概念

口袋公园又称为袖珍公园,是指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面积一般在400~10000m2,包括小游园、小微绿地等[1]。在我们都市中经常会见到的街心花园、小区草坪、小游园,甚至居民区内的小型活动场地均可改建为口袋公园。口袋公园正像荒漠中的绿洲,使都市的景观质量在极大程度上获得了提升,也让我们即使在高密度的市中心区生活时,也能感受公园带来的一份惬意。

2 口袋公园的公共政策属性

2.1 空间的公共性

口袋公园在城市绿地分类规划中属游园一类,是精细设计的公共空间,其空间的公共属性是此类空间的社会性本质。口袋公园的诞生就是为了在绿地空间上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其社会意义很大一方面是在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上[2]。

2.2 服务的针对性

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口袋公园具有区域性、因地制宜等特点,首先要对区域内人群进行调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针对性建设。当前专类主题性公园比比皆是,如体育公园、健康公园等,口袋公园的主题针对性比较强。当公园面积足够小时,数量必然增多,要重视使用群体的需求并做好针对性设计与营造[3]。

3 口袋公园改建难点及其对策

3.1 爱博四村口袋公园现状

街边绿地多为公共游憩场所,主要以绿化为主,通常分布在面积在100~30000m2的街道、历史保护区和旧城改造区域,绿化占地比例不低于65%。

此项目率属新虹街道管辖,设计地块西侧为爱博四村南门出入口,西侧边界为爱博四村围墙,南侧为天山西路,东侧为果果幼儿园,北侧为新虹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通过现场调研与资料收集发现该项目存在多方使用的功能冲突,交通流线较为混乱,公园内有效的休闲修砌空间较少,在功能使用与景观观赏等方面都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公园现状如图1 所示。

图1 公园现状

3.1.1 幼儿园的使用流线需求

根据现场调研,幼儿园送儿时段为7:30—8:30,高峰人流时间段在8:00—8:30。幼儿园接儿时段为15:40—16:30,等候、接送幼儿人群以周边居民为主,人群基本为30~35 岁的青年,个别为中老年人。交通方式为步行、电动车、私家车为主,公交车、自行车为少量。果果幼儿园实行分班放学,以避免同一时段大量儿童家长聚集,有条不紊的交通流线秩序,使家长在孩子放学前到达公园指定的等候区排队,根据幼儿园指挥按序到幼儿园大门接走孩子。

3.1.2 为老服务中心的需求

为老服务中心的老年人也是此公园绿地的主要使用群体,部分老人需要以轮椅代行,但现状公园内的道路与园路均采用立侧石,而且路上大量停放的非机动车也阻碍了老人的出行,因此需要进行无障碍设计,使用平侧石以拉平与绿地的标高,成为无障碍流线,方便老人散步。

3.1.3 居民的需求

通过现场调研观察,中青年通勤工作,往往一早离开至傍晚归来,上班的时候将孩子、老人送到幼儿园或为老中心,故使用公园最多的是后两者,而目前公园内缺少遮挡、可休息的区域,现有园路散碎,不够便捷,而最迫切的是需要增添功能设施和闲暇游憩中的趣味性设计。

3.2 改造问题难点与应对措施

本次口袋公园改造目标是将原爱博四村门口的街头绿地改造为文化微公园,打造新虹特色的微空间,使街头绿地更具人文色彩,增设休闲、儿童娱乐、文化学习等服务功能,营造适谊、安全、舒适和健康的公园一角[4],建造对话、共享、共融的市民乐章。

3.2.1 口袋公园存在的问题

(1)利益需求不同及解决策略。爱博四村口袋公园,最初的方案设计是按照幼儿园评星级的需求,既要有环形车道,又不能有高大乔木妨碍了应急疏散等等,绿化局及街道为保障周边居民及接送小孩的家长安全考虑,车行道不能环通。

(2)将车行道环通的方案改为车行道行驶到幼儿园门口结束,以满足消防需求。适当增加点高大乔木,遮挡阳光并供居民纳凉。

(3)天山路路口是非机动车出入口,非机动车道及车行道相交,存在安全隐患,方案最初保留了非机动车出入口,而街道部门及交警希望此口封闭,或不让接送儿童的家长的非机动车在此通行,一切都是为安全考虑。

3.2.2 公园改造应对措施

(1)改造设计理念。项目周边的居民、幼儿园小朋友与家长、托老所老人与工作人员,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当代社会家庭结构,年老与年幼是人一生中所经历的圆环,正如树木的年轮一般,成长累积叠加。老人爱护幼小的生命,孩子向往长大飞翔,一个既能让老年人安乐休闲且便捷的场所;一个可以让孩子们快乐奔跑嬉戏的乐园,这即是本方案年轮公园的设计宗旨。

(2)提升交通流线便捷性。根据幼儿园家长接送儿童的流向,我们采用分流策略,在公园内部道路中设置临时非机动车停车位,并作标示引导,家长即停即走。避免地形堆坡与树木种植,预留视线观察通道,在幼儿园流线上设置了可以避雨的廊架,方便在雨雪天气家长给孩子穿戴雨衣。由于周边儿童与老年人为主要使用群体,为方便托老所部分老人的轮椅代行,在公园内的道路与原路均采用平侧石,拉平标高,成为无障碍流线,方便老人散步。

(3)打造通透并有层次感的绿化休闲空间。在有限场地内进行竖向空间的延伸设计,将空间进行分割与组合,巧妙地营造出富有层次变化的绿化休闲场所,将坡地围合出相对静谧的空间,而开敞的草坪用于聚集人群,便于组织活动。本项目周边儿童与老人居多,在设计时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配置丰富的植物品种,保证四季的观赏效果。灌木与草坪在下层植物空间里营造出层次分明的景观效果,镶嵌花境设计,打造更为生动的休闲氛围,结合铺装设计植物知识的标示,让小知识融入日常生活。

(4)公园配套设计。优先考虑在不干扰居民晚间休息的前提下做亮化设计,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光线,避免出现治安盲区,用低亮度的灯光对整个公园进行关键点覆盖。对公园的特色区域采用节能灯带进行点亮勾勒,突出公园特色。公园内安置可以无线充电的座椅点位,更好的方便居民的现代化电子生活。导示设计时将重点解决人流流线的引导与疏导问题,充分利用地面的平面导示,减少在公园内树立不必要的构筑物。在公园主要入口以及非机动车临时停车场设置竖向的导示装置,对托老所与幼儿园做出指引。

(5)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时段的使用需求,功能合理性分配。在有限的空间内需要满足多样的使用需求,功能区错峰时段交替应用,并在空间构建时将老人与儿童的使用空间进行单独分割并做相邻设计,呈现8 个功能分区:①老人休闲区。露天的休息长凳区,供老人们晴天晒太阳以及看护孩子的家长休息。②百草植物区。种植百草植物,配合树池铺装与装置,传播植物小知识。③户外活动区。大草坪供孩子们奔跑,可以作为演出、集会、野餐等用途。④长廊广场区。有遮挡的休息区,雨天老人们可以在廊下休息,家长接送孩子可以在廊下等候排队,为孩子穿雨衣等。⑤家长等候区。接儿童放学时,家长按照班级排队等候的区域。⑥胶囊式停车区域。家长即停即走,幼儿园上下学时临时设置的非机动车位。⑦公园标志年轮的标志雕塑。⑧健身步道。串联各个功能分区,可以在树林中悠闲散步。

4 爱博四村口袋公园改造效益

把城市的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口袋公园,赋予公园更多的文化内涵,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底蕴和城市特色。“口袋公园”既改善了市容环境、生态环境,又是大公园的有益补充,是市民小憩、聚会、运动和与人沟通的好去处[5]。图2 为爱博四村口袋公园改造后实景。

图2 爱博四村口袋公园改造后实景

(1)合理规划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交通流线,提高了居民日常出行的便捷性,应幼儿园上下学需要,养老院出入以及公交车站台上下车等候等需求,采取分区设计,互不干扰,规避了安全隐患,有限场地内进行竖向空间的延伸设计,因地制宜地营造出富有变化的流线空间。

(2)完善了社区功能、提升环境品质。打造一片地域特色明显、四季景致变换、活动内容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的街心花园,为城市提供一处景致优雅、功能完备的公共绿地,为周边居民创造了闲暇时的活动空间,为工作的人们提供了工作小憩的宁静场所,更为城市中心沉浸在紧张工作的都市人提供一处享受自然惬意及健康活力的绿肺之地,使用另一种方式承担着与中心公园功能相同的角色。

(3)引入城市文化、激发城市活力。充分挖掘场地存在的文化特色,将场地原有文化存留并引申,成为公共绿地的亮点。结合绿地系统的特质,完善上海市生态网络体系,为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人群提供户外活动、健身养身的场所,激发城市活力。

(4)复育自然生境、创造生态核心。为上海市的生态空间网络提供高质量的景观环境。在生态性较强,环境质量较高的带状绿地,使用更少的笔触来改变现状,保留住场地中的绿色,处理好使用者与生态的关系,建立联系都市生态核心的廊道,打造生态可持续环境基底。

5 结语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市中心的建设密度逐渐增大,导致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同时,我国早就提出了“坚决不能让发展触碰农地红线”的要求,因此城市在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大规模的造绿显然不现实,不论是发展思路还是发展方向上都要有所转变。家门口的口袋公园是典型的社交空间,有效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满足了人们内心的精神需求,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城市居民生活的幸福感、满意度得到提升。城市居民也会更加努力地支持城市多元化的繁荣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不仅对城市生态修复、城市功能修复、人文环境营造与建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来看,也是一个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流线口袋绿地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浪漫口袋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几何映射
神秘烟口袋
借口袋
任意夹角交叉封闭边界内平面流线计算及应用
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
走进绿地
会喝酒的大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