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公园在城市绿地改造中的应用

2024-01-25 07:50刘莉萍
花卉 2024年2期
关键词:口袋绿地绿化

刘莉萍

(上海秦森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435)

0 引言

随着城市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大家对周边环境建设也越来越重视。小区及周边密植的绿化、花坛虽然达到了绿化面积,但林下空间利用率不高,人们只能在绿地外驻足欣赏,无法融入其中。随着街心绿化改造,形成了这种形式多样,小巧玲珑的绿地,它就像我们衣服上的口袋,贴身、便捷、隐秘。大家亲切的称之为口袋公园。口袋公园主要服务于社区,具有一定的活动场地,设施和集中绿地,属于社区级公园。占地面积一般不超过10000m2,小的口袋公园甚至可以是一条过道,一个角落。尽管小,但它满足了人们对宜居的要求,在大楼林立的城市中勾勒出一片片休憩的空间,为人们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和幸福感。口袋公园的出现也是我们城市绿地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转型成精细化绿地的产物。

1 口袋公园的意义

1.1 改善城市大环境和区域小气候

口袋公园跟其他绿地一样,都是以植物种植为主,通过各种植物的搭配,形成一种自然的、舒适的植物搭配群落,各种不同的植物交集,不仅起到美观的观赏效果,还能降低噪音,过滤经过城市上空的气流,起到净化,降低空气温度。它虽小,但与其他公园功能一样。星星点点的零星绿地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它们也是城市的“绿肺”,是环境保护中一种有效的工具[1]。

1.2 增减居民户外接触自然的机会

相比大的公园,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利用率更高。无须特意为去公园而做准备,出门街口、主干道边绿化带就是一个个微缩的公园。坐凳、小广场、健身器材、健身跑道、各种琳琅满目的植物,实现了人们“推窗可见绿,出门即入园”梦想,越来越多的居民更愿意走出家门,加入口袋公园的广场中来锻炼身体,聚会、聊天、跳舞,为人们健身娱乐提供了便利,增强了生活的幸福感。

1.3 最大优化利用土壤资源

口袋公园最大的特点就是见缝插绿。零星的开放空间,经过改造,都可以成为一片绿地。从街角的绿地景观,到楼宇间的小花园,甚至是屋顶立体绿化的组团,社区的健身广场都可以改造成为口袋公园。它不只是对小空地做简单的装饰,更多的要考虑周边居民的需求,在保护原有植物的前提下,对现有地形地貌精雕细琢。将各个疤点变为亮点,星罗密布的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地方。使我们城市绿色空间更具有连续性,生活环境也越来越精致。

1.4 口袋公园的延伸功能

在建造口袋公园的前都会对公园有个定位,确定公园的特色,并根据种植的主要品种、历史典故、美好愿望等将其命名。有些地方甚至向周边居民征集公园名字,聚拢了公园人气,更加激发居民对公园的向往。一些有文化底蕴的地区更是将当地的特色融入其中,使这座公园成为一个能讲述当地历史,承载城市记忆的地方。基于口袋公园的人气,它也成为健康生活理念、文化展示、社区普法的阵地。

2 口袋公园设计布局原则

每一个口袋公园设计前,都应进行前期调研和勘察,了解周围的环境关系和环境特点,场地的人员活动情况,植物状况等。无论场地面积大小,改建的难易程度,设计者都要认真的进行现场踏勘,在此基础上完成设计方案跟规划草图。公园的改造应遵循以下原则。

2.1 合理布局,科学规划

口袋公园一般都是城市零星地块或老旧绿化的改造,有些是防护绿地的改造,在规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原有设施及绿化的处理,适度开发,在确保其防护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布置健身步道,安置休闲座椅、垃圾桶等设施[2]。在涉及树木迁移问题,对于那些年份长久的树木,我们应尽量避免将其迁移,通过设计巧妙地将其保留下来。

2.2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融合周边景色

口袋公园设计时可以采用其他公园内改造成功的元素,但一定要避免“千园一面”。特别是同一地区。“各园各色”可以增加居民新鲜感,激发游览的兴趣。也可以丰富城市的空间,塑造优美的城市形象。

除了植物的配置,在公园营造时我们可以从功能上有所突破。以上海杨浦区四平路街道鞍山四村第三小区为例,在前期调查的时候发现小区人口关系稳定,邻里关系和谐。在公园营造时特地开辟了一块区域用于亲子活动和自然教育。在小区“花友会”的组织下,不定期的组织各种栽植活动,收割活动。这样的区域聚集人气,增进邻里关系,又寓教于乐,一举多得[3]。

2.3 开放,便利,安全

口袋公园具有开放性,入园方便是首先该考虑的因素,因此在设计时要预留居民进出的出入口。出入口位置最好多个,尽量避免折回。

公园在开放时间段是不设看管人员的,因此在设置健身器材、儿童设施时,应充分考虑器材的安全。在设置健身跑道时,也要远离危险区域,避免跑步时出现视野盲区。面积相对较大的口袋公园,应安装路灯,可为晚间锻炼的居民提供锻炼场所。

2.4 面向大众,以人为本

口袋公园是因人们需要而产生的,服务对象以城市居民为主,因此要具有实用性,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使用舒适便利,才是公园存在的意义所在。在功能上,各区域的公园也承载着不用的功能。办公区域绿地大多融合了公园展廊、职工休息、会客厅等功能。有些人流较大的区域甚至可以配备会客餐饮等;而居住区绿地,以周边居民的休闲娱乐为主,一般会配备休息廊亭、健身设施、儿童娱乐设施、健身跑道等。这些配备的功能都是以满足需求为目标,尽可能的简单、实用。

3 口袋公园的施工

相比于常规公园绿地的施工方式,口袋公园的施工更应该偏向精细化。口袋公园像是一个浓缩的园林作品,从园林资源配置到场地布局、植物选择、土方造型都要求精细化。

在土方造微地形时,要严格以施工标准为准绳,按设计规范进行作业。开工前要踏勘现场,深入了解工地的地形地貌,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质保量完成土方改造作业。微地形作业是整个项目基础,决定了后续的施工效果。

土方造型完成后是园路等土建工序的施工。放样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铺砖的路面不得在砖下用碎石铺垫,保证地砖的平稳,最后用拌砂浆的水泥进行填缝。很多口袋公园会设鹅卵石路,在施工时应先用水泥砂浆平铺3cm 左右厚度,在铺2cm 水泥素浆,待水泥素浆稍凝固时,将鹅卵石按照设计图案插入,高度基本一致,长短颜色相互搭配好。如鹅卵石表面有水泥浆,做好后立即用少量清水冲掉,保证鹅卵石的清洁。次日再用草酸液喷洗,使鹅卵石鲜艳,明亮。

最后就是植物栽植作业。在园林工程中,植被栽植作业是整个工程的重心。通过合理的搭配,特别是骨架乔灌木的搭配尤为重要。施工时除了按照图纸进行放样,种植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植物的观赏面、调整植物跟植物间的距离等。在种植地被时,为丰富色彩,可以搭配各种品种,形成鲜明的对比。地被植物种植到边缘时,外围两排植株应进行倒种,这样可以形成自然的圆弧效果,也可以遮挡裸露在外的土壤。在园林景观整体构图上,应呈现出以乔灌为骨架的多层次视觉。

4 口袋公园的管理

各地口袋公园成为一股热潮,不仅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从而使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大大增加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然而,如何让口袋公园维护好原状,持续为居民提供便利,这成了当地管理部门面临的管理课题。相比改造前,人流量大了很多,垃圾处理、设施维修、绿化养护等琐碎的事都需要有专人管理。相对于大型绿地,这里的管理更为精细。如管养不到位,就会沦为改造前的状态,让居民群众失望。

从管理上来看,只有规划者、建设者、使用者、管理者协同机制,合力创造,才能打造出适合人生活的和工作的城市空间环境,共管共创能使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市民有归属感,才能打造和睦家园。在这样的理念下,有些社区的口袋公园,组织了社区志愿者,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参与公园的营造中,实现了社区睦邻友好,使社区居民对空间产生情感,产生内在的参与动力,形成了口袋公园可持续的生命力[4]。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管理方式是社会团体或企业的认养,甚至是出资改建。特别是一些在当地有影响力的企业,下文案例二就是由当地企业参与与政府部门共建的。这样的方式是一种双赢模式,不仅宣传和树立了企业在当地的形象,也美化了家门口的环境。

除了体验角的设置,公园还可以营造各种服务,比如露天电影,园艺交流会、一米菜园、公共农事等公益活动。让社区民众以共建共享的方式来管理和维护好公园,让公园发挥社区生态修复和融合社区的作用。

5 口袋公园案例介绍

5.1 西泗塘阳泉路公园

该绿地位于静安区彭浦新村,原来是一片河道边绿化,河道边上绿植茂密,水杉、柳树还有其他灌木已形成密植效果。绿化带内园路较少,无活动空间,休闲设施等。林下空间未开发利用,浓密的绿化带将河道与马路间隔开来,很少有人会注意到绿化带的另一边的景观。随着河道整治加强,周边的绿地也开始做相应的调整。首先打开背景林,对部分植物进行调整,银杏、玉兰、海棠、观赏草这些季相明显的植物使整个公园四季特色鲜明,沿着西泗塘一条健身步道穿梭在绿道中,特色廊亭、座椅不仅为人们提供休栖场所,更是提升了整个绿地的观赏效果。河面上采用了生态浮床,水生植物被固定在种植篮内,通过浮床,将水中的植物景观连成一体,与陆生植物相协调,形成了多层次的自然景观。浮床技术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水生植物固定不稳,汛期涨潮等问题。河道的加入也成了整个公园的特色,站在亲水品台上,一眼望去,河道两侧的美人蕉、菖蒲、再力花等琳琅满目,热闹非凡。这里形成了一个具有水体验空间的口袋公园[5],也成了这个地区的人气聚集地。

5.2 月浦月园口袋公园

位于宝山区月浦镇庆安四村居委会下辖的宝莲湖、翡翠园和新月福邸3 个居民小区交界处的月园,原来是一块丛林茂密的绿化,丛林深处是一个建筑垃圾堆放场所。由于人口密,装修量大,这个建筑垃圾堆放量也大,很多拾荒者来这里敲打碎块,扬起的粉尘和敲到的噪音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垃圾堆放场状况如图1所示。垃圾堆放场边上的绿地里,原来种植了香樟、红叶李、棕榈等植物,林下的地被已经稀稀拉拉的被杂草吞噬。绿化里有一条小道,但由于周边绿化过于密集,树下常年不见阳光,小道总是湿漉漉的,青苔、杂草也很多,几乎没有人会进入绿化带里面来。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这个小花园是连接各个小区的中心位置,如果充分利用起来,将大为提升的周边社区环境。在征求了周边居民需求与意见之后,政府决定拆掉垃圾堆放点,把这里的空间打开,和周边绿化连接起来。2022 年7 月项目改造完成,一个集健身、娱乐和休闲的花园呈现在居民面前。目前旺盛的人气,也充分肯定了这个口袋公园的改造是成功的。月园改造后的现状如图2 所示。

图1 月园改建前的垃圾堆放场

图2 月园改造后的现状

6 结语

口袋公园的出现,为社区营造树立了一个典范,园林工作者们把一片片废地打造成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空间。它们以公共使用空间的形式存在,达到了持续性美好环境和建设稳定的社区关系的目的。本文阐述了口袋公园建设初期的功能定位、设计规划、绿化配置,又对后期维护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希望能为园林工作者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口袋绿地绿化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浪漫口袋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神秘烟口袋
借口袋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
走进绿地
会喝酒的大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