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和保养措施的实施与效果研究

2024-01-31 09:28孙念军袁梦镯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江苏徐州22101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22期
关键词:维修保养仪器医疗

孙念军 袁梦镯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江苏 徐州 221010)

内容提要:伴随着目前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疾病的检出率与治疗率有着显著的上升,早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为各类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提供了相应的保障。而早期的疾病诊断主要依赖于血液检查、影像学等检查手段。且目前对于一家医院医疗水平的判断,主要是取决于是否配备有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而无论是大型的综合性医院也好,还是小型的社区医院也罢,很多医疗护理操作都非常依赖医疗设备。由此,对于各类型的医院而言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会大大限制医院的医疗护理工作顺利实施。尤其是在影像学设备中,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大医院更为积极采购更加先进的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的设备各项零件就更为精细,对于设备所处的环境要求也相对较高。而随着临床对于设备的应用,设备的故障也显示出来,除了医院的经济层面受到影响,更主要的是对于患者的诊断受到一定的阻碍,由此可见对于设备维修管理和日常的保养维护,对于医院而言是极其重要的。考虑到目前很多基层医院并未开展合理的管理方案,更没有专人负责,由此影响到医院安全和高效的运转。那么怎样提升日常仪器保养的效果,从而达到更好地降低维修保养的成本。为获得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和保养措施的实施与效果,本文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案,现做如下综述。

医疗设备是保障医疗服务有序健康开展中较为重要的基础,也是目前针对于在临床的诊断与治疗上,开展相关服务并获得实施的重要前提[1]。而上述诊疗计划顺利开展前提,以确保仪器的性能,而由此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从而获得保障医院开展有序的医疗服务技术与功能,是重要前提。保障临床上各项设备的工作性能,则是保障医疗工作质量的重中之重。尤其是针对于大型的诊疗设备,在这其中就以影像学诊疗设备为主要开展的诊疗项目之一。考虑到仪器精准度较高,各项零件较为精密,对于诊疗环境要求亦较高。一旦出现相关事故,对于医院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且有可能造成潜在的损失,主要是包括了患者的流失问题[2]。因此如何保证医疗设备的性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医疗工作,保障相关设备可以在接诊的时间段,保障其顺利的运行,所开展有效的日常保养与维护管理,则是在目前设备管理中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由此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关注医疗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工作。基于上述情况,本文筛选国内、外针对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和保养措施的实施与效果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与总结,为临床人员对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和保养措施的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向。

1.医疗设备开展维护保养和管理的重要价值

由于医疗设备都是相对较为精密的仪器,在针对于患者的诊断上,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由此,为了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营,就需要维持医疗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并且保证设备所获得检测的相关数据具有较高的精准度,由此而开展定期的保养和相关的维护工作,则是目前针对于临床诊疗可以保障在日常工作中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问题就是管理[3]。考虑到目前的各大医院的竞争也较为激烈,而由此引发的各医院的经营时间均在逐渐增加,尤其是大型的医院开展急诊诊疗,影像学科室中的大型设备几乎是24h运转,而伴随着各部门的就诊数量上升,也导致了在治疗上所使用的医疗器械使用频率更加频繁,仪器产生相关的磨损以及老化等问题的出现。严重者可能诱发诊断结果的不准确,从而产生漏诊与误诊的几率。或者是仪器损坏无法正常的运转,对于医院而言,其损失是较为严重的。而判断以及决定医疗企业是否可长远发展,在医疗系统中,对于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无疑是对于此问题的重点所在。因此医院对于医疗设备的维修与管理能力,是决定于医院是否能获得长远发展的重点问题[4]。由于维护与保养两项工作是属于较为矛盾的个体,其既紧密相连而又各自独立。其中前者属于仪器已经出现故障的状态,必须以更换以及修复已磨损严重机械零件进行相关的维修,才能获得恢复设备运行性能的结果。而后者,则是针对于日常仪器的相关维护,及时地检查出小的问题,在仪器尚可使用的前提下,解决一些小的麻烦,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支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而针对于医院管理中,需要较好地完成上述的两项工作,从而保障仪器在院内医疗设备的功能状态。

2.针对于医院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及管理措施

2.1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与维修流程的修订

制度是规范工作行为能力的基石,是确保工作正常、顺畅开展的不可或缺的守则。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仅是工作行为的基本准则,更是保障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尤其在重点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其重要性更是不可忽视。医院的实际情况是制定管理制度的基础,必须充分考虑医疗设备的实际工作状态以及既往的维修记录。这些因素不仅反映了设备的使用状况和维修需求,也为制度的制定提供了具体的依据和参考。只有基于这些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真正符合医院需要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这样的制度不仅有利于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还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维修成本、增强医疗工作的安全性。因此,制度的制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需要充分了解实际情况,科学规划,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让制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医院的各项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首先,针对于目前现有的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进行更好的完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明确我国针对于仪器管理的规章制度,参考他院的管理章程,并且查阅既往本院仪器维修的相关记录等。同时,一切对于设备的相关管理制度工作统一完善,包括日常的使用、检修、采购、报废等,实现运营过程制度化,规范化、个体化[5]。并明确专人接受设备所开展的相关针对性的维修、保养等相关的对于仪器的维修性工作。需要设立并明确专人专管,并所需要规定开展的具体职责,从而可以达到更为理想的管理效果,对于检修和保养工作质量促进性的提升效果。因此需要对于在此岗位上工作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对于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如检查设备运行情况进行详细的规定,完善工作记录等。针对于普通常规性的仪器出现了仪器使用的相关故障后,首先应当自行在院内解决,即由医院内部的维修人员进行先行处理,在进行检查后明确其相关的问题,如果是在内部可以进行维修者,根据仪器维修上的具体情况,可以在院内进行维修。但是如果是相对较为复杂、仪器较为精密者,则需要对于其故障进行小组分析,以明确仪器维修的价值,对于维修费的评估。对仪器开展评估,如果符合申请设备可以报废的相关要求,则将申请采购新的设备,以减少仪器维修、保养的相关费用。如果在设备小组的判定下,此仪器是一种可以接受维修的情况,而且在对所维修的费用在分析上,是可接受的范围内,由维修人员与设备管理科或者是医务科,以确定本仪器的详细维修方案,遇到对于在维修的过程中,发生的相关不能解决的维修问题,则可以通过联系设备厂家的相关技术人员,并且进行仔细的咨询后,进一步的确定需要开展的维修方案,并且明确维修的费用[6]。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设备开展相关的维修之前,需要确认此仪器是否是在仪器的保修期,如是在保修期内的仪器,要及时地联系设备生产的厂家,并及时地与厂家沟通,并将设备移交厂家修理,办好交接手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维修所产生的一系列费用的问题。针对超保修期的仪器,维修费用由医院设备科负责协商,争取协调一个双方都满意的维修价格。其次,做好医疗设备管理统筹,提升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避免医疗资源浪费。

2.2 通过医院的具体情况,打造更为专业的医疗设备,组建健全的维修保养队伍

设备检修是一种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工作,由于医院所使用的仪器均为精密度较高且价格相对较为昂贵的仪器类型,因此在维修的过程中,其主要可以涉及到专业性学科是相对较多的。由此需要技术人员更为熟练的掌握对于在设备上所使用的方法。首先,对传统管理经验,摒弃落后方法[7]。检修人员深入了解设备原理,才能保障设备正常使用。按照维修需求与质量控制结合综合控制指标,设置任务、评估实际、效果记录,如发生问题或相关故障,必须建立更为专业的医疗设备维修和保养的专业性队伍,并且需要定期的开展针对于维修上的相关培训,以达到保障所有人员同时掌握专业的设备技术和医学知识的效果。重点可以对全面维护、重点维护等方面进行较为集中的整理[8]。在一方面分析中,获得并且减少针对于在目前的资源消耗率,另一方面,也可进行预防式的维修管理,以达到更佳的确保仪器使用性能与功能发挥更好的作用,从而获得提升医疗服务品质的结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定期组织医院的工作人员参加由医疗设备公司主办的讲座。在这些讲座中,工作人员可以学习到新设备的操作方法、保养技巧以及维修方法,从而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开展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技巧,进而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和质量。

2.3 制定科学、符合实际情况的医疗设备维修保养措施

为了确保医院运行的顺利进行,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9]。这不仅关乎设备的正常运行,也直接影响到医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建立内部维修保养中心成为了必要之举。一般而言,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较长,如果单纯依赖厂家进行维修保养,将会增加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即使在设备仍在保修期内,有些问题可能仍然需要厂家来解决,这样才能获得更高的性价比。然而,对于日常的保养以及超出保修期的仪器使用,最经济高效的方法是组织一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内部维修保养中心。这个中心主要负责院内医疗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包括开展定期的日常保养和检查。他们需要检查各种隐患、障碍以及精度等相关问题,确保设备各项性能指标均达标[10]。此外,他们还需要规定日常保养的具体工作内容,例如对设备的表面和内部进行清洁完善,更换配件、调整日常精度以及检查故障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设备故障的风险,从而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以上措施,医院可以更好地保障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内部维修保养中心的存在也可以为医院节省大量的维修费用,使医院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小结

医疗设备是医院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因此,医疗设备的管理质量对于医院的整体运营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有效的设备管理,才能确保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为了提升医疗设备的管理质量,需要针对医院的具体情况开展维修保养和管理工作。这包括对设备的日常检查、定期维护、故障排查与修复等方面进行全面而细致的管理。在实施维修保养和管理工作过程中,认真筛选管理问题,细化流程和保养步骤,保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可靠,防止因操作不当或保养不及时导致的设备故障或损坏。及时更新管理方案是保证医疗设备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的医疗设备不断涌现,因此需要及时更新管理方案,以适应新的设备和新的环境。通过及时更新管理方案,可以确保医疗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维修保养仪器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清洁工程——汽车维修保养新理念(下)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拖拉机维修保养10忌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谈煤矿机电设备维修保养和修旧利废工作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露天采矿挖掘机的维修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