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与维护

2024-01-31 09:28柯建财颜旭东吴炜枫福建省泉州市正骨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22期
关键词:医疗器械器械信息化

柯建财 颜旭东 吴炜枫 福建省泉州市正骨医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内容提要:医疗器械作为医院发展中的主要设备,更是促进医院向着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实现对各种器械的有效管理,是现阶段我国医院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医院管理的要求,再加上医疗器械种类多,并且在功能作用上也存在差异性。基于此,需要分析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的要点,实现信息化管理与维修,确保医疗器械在后续临床诊治中应用的安全性。

现如今,各种新的医疗器械,在临床诊治中已得到有效应用,要想实现对多种多样医疗器械的有效管理,确保其应用的安全性,要重视医疗器械的定期维护与管理。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与维修[1]。

1.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与维护的重要性

实现对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与维护,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延长医疗器械的应用寿命。由于医院中的大部分医疗器械,其价格都非常昂贵,若频繁出现小故障,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维护,会降低设备的应用效果。因此,实现对医疗器械的定期维护,不仅可以及时解决其在运行中的故障,还能够确保其安全运行,从而进一步延长器械的应用寿命。

2.管理与维护中的问题

2.1 信息管理意识不强

当前,医院在对大型医疗器械进行管理时,建设了信息管理系统,但大部分管理与维护人员,并不重视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定期维护与管理意识薄弱[2]。特别是国内,还缺乏健全的医疗器械信息管理机制,有关信息管理的指导较少,这会降低管理的效果。

2.2 管理与维护问题

虽然我国的大多数医院,都已经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医疗器械的管理机制与系统,还是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比较薄弱的部分。尽管一些零配件与设备的出入库管理机制已完善,但受到设备的折旧、成本等因素影响,对于效益的分析等内容,还要人工手动完成。在医院中,进行HIS和电子病历等相关对接工作的时候,现有的医疗器械管理系统,并不能实现自动化采集与统计,更不能对全院的科室器械信息等,进行有效整合与处理[3]。

2.3 缺乏信息人才

在开展医疗器械信息管理工作时,除了要有健全的管理系统,还要安排一些专业的信息化人才,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效果。所以说在管理中,还要注意对专业管理人员的分配[4,5]。然而,目前在医疗器械管理等方面,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若缺乏此类人才,会降低管理效果,导致其不能及时对系统中的信息进行有效处理。

3.医院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与维护方法

3.1 健全信息化管理机制

一些医院在发展中,并没有结合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信息化管理方案进行完善,通常只是简单对器械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与记录,会影响医疗器械管理数据获取的效果,导致信息获取不够完善,影响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效果。

基于此,要对现有的医疗器械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实现对设备采购、操作和维修等内容的综合性管理,及时统计、保存与查询数据信息,确保医疗器械等相关信息,获取的准确性。

在此基础上,对医院在发展中的医疗器械动态情况,进行全面掌握,然后及时反馈,以便工作人员对医疗设备的成本和收入等内容,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同时,还要对不同的医疗设备,进行编号管理,建设数据库,以便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在最短时间中,了解设备中的参数,对数据资料进行整合,为后续维修等工作的开展提供条件。

3.2 完善信息化维修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器械的维护效果,要在基础制度入手,实现信息化维修与管理,对现有维修制度,进行优化与创新,加强对设备的有效管理,完善的维修制度,能够进一步确保医疗器械运行的安全性,主要内容要在以下方面入手:

①提升管理与维护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保证其拥有丰富操作经验,及时发现设备运行中的问题,实现有效维修;②对于不同种类或是不同领域的设备,需要注意对检修时间的制定,结合设备维护中的要点,定期维修设备,提高其应用质量;③健全设备报废流程,结合维修手册中的相关内容,对设备的维护流程,进行合理划分,以便医疗器械的维护与检修,能够更加有序进行。

3.3 信息化管理和维护中的要点

①气体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如高压动力气体,或者是介质气体等,部分是麻醉气体。比如,消毒柜,主要是存储有毒的气体,在应用时一定要小心,避免其泄漏。临床中所应用的呼吸机,一般要高压氧舱,注意对氧气泄漏的预防[6]。在应用高压氧舱时,不仅要控制氧气的压力与浓度,还要严禁在仓中点火。

注意质控管理软件的应用,实现对相关信息数据的自动化整合与存储。若发现了异常的数据,除了要立即维修,还要整理好正确的数据信息,确保此类仪器运行的安全性[7]。

②医疗机械在应用,还存在很多光源,但在应用光源时,要重视激光对人体的影响,加强防护效果,一定要当心激光对医生与患者皮肤的影响,避免激光直射。在应用激光时,要结合相关要求,佩戴防护镜。在对光学仪器进行维护与管理时,还要注意对能量的测试。

③重视水的安全性。在治疗中,一定要重视血透机用水的安全性,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有效维修,重视水质与水的压力,减少其对血透设备的影响。一定要及时更换水处理系统中的填料,如活性炭等。在消毒时,除了要彻底冲洗,还需要定期检测水质,借助信息技术对血透用水情况进行综合性监控,最好在系统的出水口建设自动采样点,然后将其及时送医院的生化流水线进行检测,重点检查钙、氯离子和内毒素等情况,实现对化学参数值的分析,然后将相关的数据,及时上传到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为日后的管理提供条件[8]。

3.4 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提高信息化维护和管理效果

对于人才的建设,首先需要对现有的人才思想和技术,进行综合性培养,强化其技术水平,帮助维护与管理人员更加快速适应目前智能化发展情况。

当然,还要积极与高校医疗器械专业进行联系,保证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结合医院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丰富人才培养的内容,制定合理的培养要求,为其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此外,还要对人才职业的规划,进行科学调整与优化,主要在物质和精神层面,提高工作人员对岗位的预期,为后续医院的发展提供充足人才。

重视对养护人员的培养,提高检修技术水平,注意对新技术与高科技的全面掌握。同时,还要帮助其形成良好的爱岗敬业意识,强化其职责道德意识,提高维护人员的专业水平,让其在培训中学习更多的技术。

3.5 注意信息化平台设计,构建健全管理信息系统

分析当前我国医院发展情况,实现信息化管理,对现有的设备维护机制进行完善,还要建设信息系统平台,在此平台上实现对设备的维护。

主要是对医疗设备的采购、签订合同和验收等相关流程,以及其中所涉及的表单与数据进行整合,实现对库房管理体系的完善。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器械的出入库、盘存等内容进行综合性控制。注意管理模块的设计,对于设备中所应用的基本数据与备注等,进行综合性的记录,健全管理数据库,控制好器械的质量,做好日常检查工作,重视维修的内容,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积极整合与分析,及时发现设备在运行中的故障,从而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处理。

3.6 医疗器械管理中的规范

医院除了要对医疗器械进行维修,还要注意对设备的验收、安装、计划和维修等具体的管理内容,实现对节约资源的整合,提高效益,通过信息化管理,在提高管理质量的同时,保证维护与管理的规范性。对医疗机械的维修和采购,是当前设备管理中的主要部分,所以说在进行信息化管理中,需要建设一个完善与统一的系统,保证相关管理流程的规范性。

这就需要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将维护与管理信息等,都要纳入系统中,然后进行自动与规范化的整合。采购、维修和调试等相关信息录入后,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其修改,即便是在平时,也可以随时查阅,掌握设备维修情况,实现对设备巡检的有效记录。由于医疗器械在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比较多,要想延长其寿命,需要进行信息化管理,注意医疗器械的流动情况,为日后采购与维修等工作提供依据。其次,各科室间,还要积极建设协作平台,借助信息化管理方式,让各科室可以了解设备运行情况,积极参与到信息化的管理中,在提高管理效果的同时,制定合理的维修方案。

同时,不同科室之间,还要实现对资源共享,采购完医疗器械后,整合相关数据信息,如生产厂家、保质期等。确保医院中的每个科室都可以真正参与到设备的采购与维修等工作中,对其中的不足进行有效改进,提高整体的管理效果。

注意对医疗器械的“零库存”管理。对其进行信息化的管理,能够强化科室的“零库存”概念,在对管理系统进行建设时,需要提前分析与了解医院医疗器械管理的实际情况。当然,在对设备进行采购的时候,还需要根据医院发展的现状,选择器械,进而满足临床诊治的要求。

3.7 注意信息化管理中的难点

各大医院在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时,由于医疗器械的种类多,管理难度大,需要了解其中的难点,注意对不同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确保设备在运行中的安全性。对于用于支持、维持生命的设备,除了要定期维修,还需要结合医疗器械的具体结构特征,或者是医疗器械使用形式等,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与维修。此外,在信息化管理中,医院和科室中的管理标准与方式,要实现统一,结合安全性与分类目录中的要求,进行综合性管理,除了要符合国家规范化中的管理要求,还要促进不同管理内容的有效结合,确保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9]。

3.8 健全预防维护体系

一直以来,医疗器械都是临床工作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应用次数非常频繁,各类医疗器械的性质以及应用情况等,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密切监测医疗器械在应用的实际状态,在提高器械应用质量与效果的同时,确保设备的完好性,提高医疗工作的质量。然而,相关器械在应用中,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其出现磨损,或者是电子故障等多种问题。在此情况下,医院要结合医疗器械的实际管理情况,健全现有维护机制,实现对防控体系的完善。对于预防体系的建设,主要是由定期以及日常维护这两部分内容所组成的,其中日常维护不仅是保证设备运行的关键,更加减少意外事故发生的主要环节。

这就需要安排一些专门的维修与管理人员,对各项器械的实际运行情况,对周围的环境条件进行全面观察,强化自身的注意力。例如,器械运行的安全状态,会受到其潮湿状况的影响,需要定期对设备存储环境进行优化,做好日常检修工作。定期维护主要是对医疗器械进行全面性检查,及时处理磨损等情况,进而实现对医疗器械质量的有效控制,排查其在应用中的潜在故障隐患。

建设维护档案,进行综合性管理与登记,注意对重点维护信息的有效储存。对于医疗器械的购置,在这之前要制定购入方案,一般要求厂家要提供全部的维修信息与资料。同时,要加强对医院维护人员的综合性培训,让其在工作中掌握更多的修技术。购入完医疗器械后,除了要进行常规性检查,还要将每次维修、检查与使用时间等数据,录入到信息化系统中,从而对其进行自动化管理。

建设专门信息查询系统,以便管理与维修人员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查询,建设电子维修机制,借助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对接相关的管理信息,完善医院中现有的医疗器械管理系统,根据所对接的信息,实现对医疗器械应用情况的全面监督,及时发现其在应用中的问题,主要从器械的购入到报废,进行全角度的监管,进行终身追踪,不断提升信息化维护的水平。

由此可见,实现对医院中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和维护,能够健全现有的管理体系,提高设备的维护水平,确保各种医疗器械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通过完善预防维护机制、信息化平台设计以及提高专业人员综合素质等措施,实现对医疗器械的现代化管理,强化维护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各大医院的诊疗水平。

猜你喜欢
医疗器械器械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简介
外来器械实行集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健身器械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常用医疗器械原理与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