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愈汤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临床观察 *

2024-02-05 12:30姚鹏博张子硕艾进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隐性内科证候

姚鹏博 张子硕 艾进伟

(1.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河南 郑州 450003;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病科,河南 郑州 450003)

股骨转子间骨折(IFF)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老年人常常因合并骨质疏松症导致低能量的损伤即会造成IFF,摔倒占其病因的78.64%[1]。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IFF 患者数量逐年增多[2]。在临床工作中,老年IFF 患者的治疗方案主要有保守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牵引,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在1 年内的病死率高达30%~40%[3];手术治疗尽管面临着麻醉及相关风险,但是有利于患者早期坐起及下床活动,降低了病死率。因此,美国医师学会发布指南[4]建议:除非合并严重的内科疾病、手术禁忌,否则均建议行手术治疗该病。在内植物方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由于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的优势,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种类型IFF 的治疗。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尽管PFNA 手术切口小、出血少,但骨折术后血红蛋白(Hb)仍有大幅度下降,且常常超过预期。Smith 等[5]的研究认为有“隐性出血”的存在,Foss 等[6]的研究认为PFNA 围手术期的隐性出血是引起贫血的主要原因。围手术期贫血会导致组织缺氧,增加术区感染几率,不利于患者康复。现代医学常常用异体输血的方法来解决,但是异体输血又面临着可能导致患者感染、发热以及我国目前血源紧张的情况。

为解决IFF 围手术期的失血问题,很多学者参与研究并获得了一些成果,比如用氨甲环酸减少围手术期的失血[7]、铁剂促进术后血液的生成[8]等。中医药历史悠久,从中医理论来讲,“气能摄血,气能生血”,补气养血法既可以减少出血的发生,也能促进血液的生成。对于防治IFF 术后的隐性失血,陈洪雨[9]用八珍汤加减、邓海峰等[10]用当归补血汤,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古籍、查阅文献,笔者提出了新的课题,拟探讨圣愈汤对老年IFF 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病科2021 年1 月—2021 年12 月住院治疗的66 例老年IF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 例;其中对照组脱落病例4 例、观察组脱落病例3 例,故对照组29例、观察组30例纳入研究。对照组男9例,女20例;平均年龄(77.66±1.63)岁;平均身高(165.10±5.60)cm;平均体质量(65.93±6.31)kg;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4.46±1.70)kg/m2;平均血容量(4126.86±546.20)mL;平均Hb(123.21±13.52)g/L;平均红细胞比容(Hct)(36.99±3.90)%;无内科疾病4 例,合并1种内科疾病18 例,合并2 种及以上内科疾病7 例。观察组男8 例,女22 例;平均年龄(77.57±1.61)岁;平均身高(163.90±5.70)cm;平均体质量(66.77±5.96)kg;平均BMI(25.00±1.94)kg/m2;平均血容量(4107.83±503.80)mL;平均Hb(122.93±11.57)g/L;平均Hct(37.09±3.20)%;无内科疾病3 例,合并1 种内科疾病19例,合并2 种及以上的8 例。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过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1)符合IFF 诊断标准[11],年龄≥75岁并≤80岁;(2)单侧肢体、新鲜、闭合性IFF,骨折分型为Evans-JensenⅢ型;(3)无绝对麻醉、手术禁忌症;(4)患者对该研究完全知情,可以良好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1)病理性骨折者;(2)精神疾病患者或有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者;(3)过敏性体质或对研究药物过敏者;(4)凝血功能异常或者有消化道出血病史者。

1.4 脱落标准(1)入院后48 h 内未手术,围手术期输血治疗或单日补液量大于2000 mL,影响计算结果者;(2)术后转科治疗,无法按计划观察记录相关指标者;(3)术后病情变化,或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不适宜继续观察者。

1.5 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在入院后48 h内行手术,均采用PFNA内固定,均由科室某主任医师主刀完成;住院期间由同一组护士护理,使用器械、药品供应厂家一致。

1.5.1 对照组(1)术前:患者入院后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多学科会诊;尽快控制内科病情,评估手术风险,尽早实施手术;告知患者IFF 诊疗方案及预后,告知患者及家属该研究的方法与意义并取得患者的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授权委托书等;麻醉方案优先考虑椎管内麻醉,手术方案选择PFNA 内固定。(2)手术日:术前禁食水,留置尿管;术前应用抗生素。手术经过:麻醉显效后,患者仰卧位,手法整复后将患肢固定于牵引床上;常规消毒,铺巾固定;从大转子顶点上方4 cm处切开长约3 cm切口,逐层分离直至触及大转子尖,取导针置入髓腔;透视见导针位置满意后,取主钉连接手柄,沿导针置入髓腔;再次透视见深度合适后,从螺旋刀片定位处切开,钻孔并置入螺旋刀片,透视确保螺旋刀片位置良好;于远端螺钉定位处切开,钻孔后置入螺钉;透视见骨折断端及内固定位置满意后,安装尾帽;生理盐水冲洗,放置负压引流瓶,清点器械敷料无误后逐层缝合、包扎固定,术后由麻醉师及巡回护士送回病房。(3)术后:术后予常规抗感染、消肿、止痛、抗凝等治疗;48 h 内拔除引流装置;Hb<80 g/L 可考虑给予输血治疗,Hb<70 g/L 必须给予输血治疗;饮食上给予足够的热量,保证营养均衡;定期换药,早期观察纱布渗出血量以及切口愈合情况,若无异常情况,在术后12~14 d 拆线;术后积极预防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DVT)等并发症,指导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告知陪护家属相关注意事项。

1.5.2 观察组自患者入院起,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每日口服圣愈汤1剂(手术日除外)。圣愈汤组方:熟地黄20 g,白芍15 g,川芎8 g,人参15 g,当归15 g,黄芪18 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持续治疗14 d左右(自入院起至术后12 d)。

1.6 观察指标检查并记录患者入院时、手术前2 h、术后第1 天、术后第3 天、术后第5 天,术后第12 天的Hb及Hct。

隐性失血量的计算[12]:采用Gross 计算方程进行估算。具体步骤:(1)血容量的计算[13]:男性血容量=0.3669×身高3+0.03219×体质量+0.6041,女性血容量=0.3561×身高3+0.03308×体质量+0.1833(血容量单位为L,身高单位为m,体质量单位为kg)。(2)红细胞丢失量的计算[14]:红细胞丢失量=血容量×(术前Hct-术后Hct)。(3)总失血量的计算:总失血量=红细胞丢失量/平均Hct。(4)隐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中显性失血量-术后显性失血量。

中医气血亏虚证候积分[15]: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及中医证候积分量表,主症按照轻、中、重度分别赋值2、4、6 分,次症按照轻、中、重度分别赋值1、2、3分。评估时间:入院时、术后1 d、术后12 d。

统计2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以上指标由同一观察者评估、记录。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ˉ±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若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老年IFF 围手术期患者不同阶段隐性失血量比较比较2组在入院至术前、术前至术后1 d、术后1~3 d、术后3~5 d、入院至术后3 d等阶段的隐形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比较2 组入院至术后12 d、术前至术后3 d这2个阶段的隐形失血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老年IFF围手术期患者不同阶段隐形失血量比较(±s,mL)

表1 2组老年IFF围手术期患者不同阶段隐形失血量比较(±s,mL)

注:术后3~5 d,隐性失血量为负数,表明Hct已回升。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P值术前至术后3 d 760.59±367.90 578.71±117.69 0.0126例数29 30入院至术前607.73±339.42 663.25±102.05 0.3950术前至术后1 d 516.61±356.97 403.83±81.43 0.0972术后1~3 d 246.86±221.70 176.25±140.39 0.1479术后3~5 d-118.18±235.43-136.34±78.21 0.6903入院至术后3 d 1368.29±508.91 1241.96±116.05 0.1905入院至术后12 d 547.51±326.09 318.84±100.04 0.0005

2.2 2组老年IFF围手术期患者不同阶段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比较2组术前、术后1 d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比较术后12 d的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老年IFF围手术期患者不同阶段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表2 2组老年IFF围手术期患者不同阶段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P值例数29 30术前11.38±1.68 11.47±1.59 0.8380术后1 d 22.38±3.54 21.37±2.61 0.2149术后12 d 9.17±2.85 7.37±2.59 0.0137

2.3 2 组老年IFF 围手术期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研究期间,2 组均未出现切口感染、DVT、脑梗死、急性心梗、肺栓塞等并发症;观察组在口服圣愈汤期间,无过敏反应,无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肝肾功能正常。

3 讨论

IFF 为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由于PFNA 手术方式切口小、出血少的外在表象,临床医师常常会忽略隐性失血的存在。本研究表明,在入院后至术前不满48 h内,平均出血量对照组为(607.73±339.42)mL、观察组为(663.25±102.05)mL,说明在骨折手术进行之前就已经有大量隐性出血的发生;在手术日至术后1 d,2 组患者隐性失血量分别为(516.61±356.97)mL 和(403.83±81.43)mL,可见在PFNA 切口小、创伤小的背后仍有大量隐性出血的发生,这才是患者术后Hb 迅速下降的重要原因;在术后1~3 d,除了引流的少量出血外,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又分别增加了(246.86±221.70)mL 和(176.25±140.39)mL的隐性出血,说明在术后出血和造血的动态平衡中,出血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在术后3~5 d,2组隐性失血的计算结果分别为(-118.18±235.43)mL 和(-136.34±78.21)mL,说明患者在术后3~5 d 的时间段里,造血功能处于主导地位,大多数患者的Hb 正在逐步回升;在术后5~12 d,Hb 的回升更加明显。从中医证候而言,2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并不明显,但术后第12天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的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神疲、气短、乏力等气血亏虚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研究表明,圣愈汤可以减少老年IFF 患者围手术期的隐性失血量,改善气血亏虚症状,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且安全性良好。

在研究期间,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B 型钠尿肽(BNP)等指标,若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或转科治疗,以保证受试者身体安全。

总之,老年IFF 围手术期有大量隐性失血的发生,这是不容临床医师忽视的问题。圣愈汤可以减少围手术期隐性出血,改善患者气血亏虚的各种症状,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隐性内科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PBL与CTM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初探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