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 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证候诊断及疗效评价中应用现状的可视化分析

2024-03-13 03:17李智鹏谭伟丽赵翰韬田俊强韦
中国医药导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发文证候聚类

魏 斌 焦 扬 曹 芳 李智鹏 谭伟丽 赵翰韬 田俊强韦 婉

1.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北京 100078;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热病科,北京 100078;3.优莎娜健康公司研发部,得克萨斯州 84120

人体是一个天然的红外辐射源,不断向外散发波长为8~10 mm 的红外线。当人体处于疾病状态时相应区域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会发生改变,显示出与正常组织不同的温度变化[1]。而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infrared thermography,IRT)可以通过光学系统、光电转换系统及计算机处理系统将人体病理状态下的热源信息转换成温度分布图像,展现出人体组织的功能性变化[2]。作为一项非介入的医学影像技术,IRT 在中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中医病证诊断和疗效评估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3-4]。本研究运用CiteSpace 对IRT 在证候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可视化分析,为IRT 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网数据库。选择主题检索,检索式为:(“红外热”OR“热成像”OR“红外成像”)AND(“证候”OR“证型”OR“辨证”OR“疗效”)。检索范围为建库至2022 年10 月。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IRT 在证候诊断和疗效评价中应用的相关研究;②临床试验;③中文期刊。排除标准:①重复发表的文献;②缺少关键题录信息。

1.3 研究方法

将纳入文献以RefWorks 格式导出,保存及转化后导入CiteSpace 5.7.R5,分别生成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知识图谱,并基于普莱斯定律寻找核心作者,揭示研究领域的现状及热点[5-7]。参数设置:时间跨度为1990—2022 年,以1 年为时间切片,提取对象数量为前50,采用关键路径法和精简时间分区网络法优化网络路径。聚类分析时采用对数似然算法(likelihood rate,LLR),若Q 值(Modularity)>0.3 代表聚类结果显著,S 值(mean silhouette)>0.5 代表聚类合理[8]。

2 结果

2.1 年发文量分析

共检索文献811 篇,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人工筛选后,最终纳入文献220 篇。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1990—2013 年发展较平缓,2014—2018 年发文量显著上升,2019 年发文量有所下降,2020 年后发文量再次增加。见图1。

图1 年发文量情况

2.2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本研究共涉及作者783 名,其中王平发文量最多(9 篇),见表1。根据普莱斯定律计算可知核心作者有138 名(发文量≥2 篇),核心发文量(366 篇)占总发文量(1 009 篇)的36.3%,小于普莱斯定律规定的50%,表明该领域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团队。主要核心作者间形成多个研究团队,其中周晓玲团队合作最紧密,然而各团队之间无合作关系,研究力量分散。见图2。

表1 发文量≥5 篇作者列表

图2 作者合作图谱

2.3 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纳入文献中共包含研究机构193 所,发文量最多的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3 篇)。见表2。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范围最广泛,是该领域机构合作网络的中心,其余大部分机构间仍以小范围合作态势为主,且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见图3。

表2 发文量≥5 篇机构列表

图3 机构合作图谱

2.4 关键词分析

2.4.1 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分析 该领域共出现关键词529 个,连线1 384 条,形成12 个聚类标签,其中Q 值为0.705 7,S 值为0.914 1,表明该网络社团结构清晰,聚类结果可靠。其中聚类#1、#8 为证候研究,聚类#3、#5、#6、#9 为疗效评价研究,聚类#2、#4、#7、#11为病种研究。见图4。

图4 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图谱

2.4.2 关键词时区分析 IRT 在该领域的应用开始于1990 年舌温与证候的相关性研究,成为中医证候客观化早期研究的重要载体。2002 年以后IRT 在中医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迅速发展,迸发出“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关节炎”“疼痛”等研究热点。关键词时区图见图5。

图5 关键词时区图

2.4.3 关键词突现分析 根据关键词突现结果,见图6。IRT 在证候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最早,“舌温”是早期关注重点。此后,IRT 在疗效评价中应用研究逐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方向,研究热点由“推拿手法”“颈椎病”过渡到“针灸疗法”“疼痛”等,相关细分研究一直延续至今。期间出现“女性盆腔炎”“痛经”等热点,但整体生命周期较短。

图6 关键词突现图

3 讨论

3.1 发文趋势、作者及机构分析

根据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IRT 在证候诊断及疗效评价中应用研究的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2014 年以后相关学者对该领域的关注度显著增加。分析作者共现图谱可知,核心作者间形成多个研究团队,但彼此缺乏合作,研究力量分散。机构合作网络表明,北京中医药大学是该领域合作的中心,但大多数机构仍以区域性合作模式为主。

3.2 IRT 在证候诊断研究中热点分析

人体舌温与证候相关性研究是早期研究重点。随着IRT 在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涵盖八纲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等,并形成以病证结合下不同辨证分型的红外热像图特征为热点的研究模式[9-17]。然而对于无明显寒热性质的证候,其红外热图特征不具有规律性,使IRT 在证候鉴别上存在局限性[18-19]。

3.3 IRT 在疗效评价研究中热点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IRT 在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是中医领域的主要热点和前沿。其中针刺疗法治疗疼痛类疾病的效果分析备受关注,相关细分研究一直延续至今。根据临床观察结果,针刺干预后膝骨关节炎患者患侧皮肤温度显著高于干预前,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20-21]。针刺产生的温热作用可以松解粘连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病灶炎症吸收,加速受损组织的修复[22]。除膝骨关节炎外,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效果观察也得到相同结果[23-26]。疼痛是患者的主观感受,尚无客观评价指标,而IRT 能直接显示人体组织的区域热值变化,客观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因此,IRT 作为中医疗效的评价指标之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IRT 在证候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缺乏稳定的研究团队,跨地域科研合作较少。应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挖掘和发展前沿领域,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发文证候聚类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
自适应确定K-means算法的聚类数:以遥感图像聚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