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就一定要努力去追,万一真的实现了呢?

2024-03-21 02:52安红
现代家长 2024年3期
关键词:文昌火箭航天

安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毕业生杨昊,从2020年开始扛着摄影机“追火箭”,还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创立了青年航天摄影组织SpaceLens云上天镜,拍摄的火箭发射视频,可媲美电影大片

父亲为他买的杂志上,一幅月球影像图让他心里有了一个关于航天的梦想

1999年,杨昊出生在贵州贵阳。那里地理和气候条件独特,杨昊从小就经常躺在屋顶看星星。云贵广地区时常有航天器残骸坠落,杨昊经常听到哪里“又掉下了卫星,像流星”这样的消息,但从未见过。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两天后,航天员翟志刚实现了我国首次太空行走。那一年,杨昊9岁,在电视上看到航天员出舱时的画面,异常兴奋。

不久,爸爸为他买了一册《中国国家天文》杂志整年的合订本。那本杂志的12月刊上,刊登了嫦娥一号卫星发回的第一幅月球影像图。那幅图让杨昊感到震撼:“我们经常形容月亮像玉盘、像明镜,感觉它是光滑的,没想到它表面竟然坑坑洼洼,環形山、月海……对我来说,这简直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从那以后,杨昊心里就有了一个关于航天的梦想。

整个中学期间,杨昊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关注着中国航天。因为寄宿,他找不到更多了解航天信息的机会,学校每晚固定的看新闻环节,成了他获取航天资讯的首要途径。天宫对接、嫦娥落月、长七首飞、长五首飞……这些瞬间都让他激动不已。课余时间,他找来大量关于航天航空的图书阅读,并拿起摄影机,开始学习摄影。

2020年,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上学的杨昊,偶然看到一条关于“追火箭”的视频日志。视频中,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展翅升空,场面震撼人心。画面中,来自四面八方的火箭爱好者汇聚一堂,手持摄影设备,争相记录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透过屏幕,杨昊就能感受到现场人们满含热泪、欢欣鼓舞的真实情感。那一刻,他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亲临火箭发射现场,用自己的摄影设备捕捉这壮观的景象。

2020年11月,“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为了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杨昊买了机票,带着摄影设备,只身前往海南文昌。凌晨4:30下了飞机,他匆匆踏上海滩时,感到所有的疲惫瞬间消散。与他一同守候的,有来自各地的游客,也有和他一样专程而来的航天爱好者。大家共同凝望着耸立的火箭,满怀期待。

随着人群中一声惊呼,火光划破夜空,轰鸣声响彻天地,火箭直冲云霄。当火箭的尾焰最后消失时,海滩上突然有人唱起了《歌唱祖国》。听到歌声的那一刻,杨昊不禁泪流满面:“家国情怀、民族力量从来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真切地存在于每一个国人的血脉之中……航天代表一个国家高精尖的科技,是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是国家强大的象征,但它也不是遥不可及的,火箭搭载的各种卫星载荷,早已以气象、导航等方式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国航天一次次创造的奇迹,让我强烈感受到国泰民安的自豪和继往开来的责任!”

从2008年到2020年,杨昊终于实现了梦想,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几乎是在颤抖中操作着摄影机拍摄下画面的。那天,他在视频日志中写道:“如果你问我梦想和现实的距离有多远,我会告诉你是12年。”

“不管收入多少,都配去追求梦想,无非是各有各的追法而已。”

有了这次体验,杨昊发现“追火箭”会上瘾。回到学校后,他跟同学们分享他的感受,仍难掩激动。受他感染,很多同学开始关注中国航天,并表示下次也要去看火箭发射。慢慢地,他们形成了一个小社群,听到发射消息时,就会在线上讨论。

后来,由杨昊牵头,他们共同创立了青年航天摄影组织SpaceLens云上天镜。2021年4月29日,组织成立之际,杨昊和团队再次踏足文昌,开启了中国空间站建造的系列拍摄工作。之后,杨昊多次去文昌,还曾深入大漠腹地拍摄。拍得多了,他的摄影水平也有了很大进步。

在追逐梦想的路上,资金一直是杨昊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他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选择留在南京发展。除了全职工作外,他还积极参与摄影和翻译方面的兼职活动,以增加收入。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仅仅工作半年,公司遭遇困境,他的收入大受影响。

平时,杨昊精打细算,严格控制生活成本,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花费,以省下钱来“追火箭”。他曾以每月500元的价格在南京租住一间隔断房,某天深夜惊讶地发现墙壁上出现了很大的裂缝。现在回想起来,他还很庆幸当时那堵墙只是裂开而不是倒塌。

杨昊虽然对自己的生活很苛刻,但在摄影器材上,花起钱来却毫不吝啬。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他投在摄影上的钱仍有四五万元,大多是靠打工和省吃俭用攒下来的。

团队其他成员的情况,大多跟杨昊差不多,靠自己的能力“追火箭”。他们的摄影设备各不相同,有的高达十多万元,有的则在万元以下。大家通过不同的方式积累资金,有的依靠本职工作逐渐积攒,有的通过兼职拍摄人像照片赚取更多收入。当然,也有一些人家里经济条件较好,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拍摄过程中,摄影设备并非决定性因素,昂贵的长焦镜头,能捕捉到火箭尾焰的特写画面,而设备焦距不够的成员则负责拍摄火箭升空的宏观场景。有些因故无法亲临现场的成员,会将自己的昂贵设备借给伙伴使用,镜头到场也算自己到场了。最终,他们把拍到的不同焦段的画面巧妙地剪辑在一起,形成一部完整的火箭发射视频,可媲美电影大片。这种团结与协作,是他们完成火箭发射视频的重要保障。

有发射任务时,杨昊和团队会在文昌龙楼镇租一间月租500元左右的一居室,作为拍摄火箭的小据点。这样,两三天“追火箭”的成本,他们基本能控制在千元以内。

目前,杨昊靠拍片获得的收入并不稳定,好的话一个月有三四千元,差的时候可能只有一两千元。有人说杨昊和小伙伴的收入不足以支撑他们的梦,让他们现实一点儿,但他们很坚定。杨昊说:“不管收入多少,都配去追求梦想,无非是各有各的追法而已。”

“当我朝着目标努力的时候,那些从未遇到过的风景和人都在朝我走来,我喜欢这种感觉。”

在过去几年里,杨昊和团队成功完成了包括“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在内的多项发射拍摄任务。他们的作品曾亮相于《中国日报》《航空知识》等权威媒体。他们还与《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以及国家航天局等重要机构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在拍摄天舟二号和天舟三号发射期间,杨昊以直播导演的身份,与《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等媒体携手合作,他负责的直播板块在全平台的播放量超过千万。

最令杨昊难忘的,是天舟三号发射时,他应邀和一群大凉山的孩子一起进入内场观摩。那一次,杨利伟也去了现场。看到自己心中的英雄,杨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望着天空充满好奇的眼睛,他又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如今,作为一家面向年轻人的航空航天泛科普自媒体,SpaceLens云上天镜已经汇聚了50多位优秀航天摄影师,在发射、科普、直播、文创等领域开展创作。杨昊身兼数职,不仅是摄影师和直播导演,还负责创意策划和账号运营等工作。

一次次“追火箭”的经历以及后续影响,让杨昊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记录下更多火箭发射的画面,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航天,从而热爱航天科技。他说,这才是他“追火箭”的意义:“当我朝着目标努力的时候,那些从未遇到过的风景和人都在朝我走来,我喜欢这种感觉。我想告诉大家,有梦想就一定要努力去追,万一真的实现了呢?”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文昌火箭航天
文昌发射场暮色
核雕收藏有什么窍门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神像与游走:文昌出巡非遗口述史系列之十一
逐梦航天日
透视奇妙的火箭
深空探测,未来将在这里启航——走进文昌航天发射中心
超酷的火箭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