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养护技术在风景园林绿化中的综合应用

2024-03-25 09:41丁涛
花卉 2024年2期
关键词:节约型树木园林绿化

丁涛

(日照市万平口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日照 276800)

0 引言

在现代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镇化水平在不断上升,生态环境却在逐渐恶化,生态资源面临严峻紧张的形势,建设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节约型园林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应用节约型养护技术实施风景园林绿化建设是构建节约型园林的必要措施。全面提高养护技术的质量与水平,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园林景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提升。

1 节约型养护概念及原则

1.1 节约型养护概念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风景园林绿化建设的大力推动,园林绿化建设已经成为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项目。经济水平是园林绿化建设的基础,园林绿化建设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节约型养护技术是指在运用最少的资源与资金的基础上,开展园林绿化养护工作,推动园林绿化园林建设可持续发展,这是当下园林绿化发展的必然趋势[1]。

1.2 节约型养护技术应用原则

(1)节约型养护技术需要提高园林项目的绿化效果,加强对节约型园林中大量绿色元素的保护力度,及时修补和完善明显受损的园林风景,实现园林风景的持续发展。

(2)运用节约型养护技术在风景园林绿化建设中,要加强对资源应用方面的关注,例如,水资源用于浇水方面、绿色苗木问题防控方面、绿化受损修复方面、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协调规划,助力资源利用率的提高,避免资源浪费情况。

(3)节约型养护技术的循环利用特点要在风景园林绿化中充分体现出来,有效处理园林工程项目产生的绿色垃圾,以回收方式助力废弃物的二次应用,提高废弃物的利用价值,避免其被直接清除。

2 节约型养护技术在风景园林绿化中应用的意义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理念的逐渐成熟,城市建设的目标也逐渐以构建和谐生态文明城市为主。园林绿化是衡量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节约型养护技术在风景园林绿化建设中具有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积极作用,同时,风景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具有长期性与系统性的特点,且涵盖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施工及养护全过程。研究表明,现阶段城市园林绿化养护方案设计并不是以节能为园林绿化养护工程的重点,导致耗能情况十分严重。风景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重点应放到如何运用节约型养护技术方面[2]。在风景园林养护工作进行时,设计规划科学、合理的养护方案,提高养护工作的质量,旨在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达到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高效性,充分利用合理资源,实现低能养护的目标,建设具有更高经济效益的现代化绿色园林。

3 风景园林绿化建设养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养护工作具有盲目性

风景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具有系统性的特点,盲目进行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会导致其工作过程混乱,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养护工作中的资源消耗。养护工作的盲目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对全局缺少统筹规划。合理计算与规划风景园林养护过程中的资源,有利于对资源进行合理的统筹调配,达到节约资源的效果。以往的风景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缺乏科学性发展性的指导思想和统筹规划养护资源的意识,无法有效创设园林绿化建设资源、园林绿化环境及园林绿化设施建设的基本条件,只是能进行单纯的养护。

(2)养护工作中过度关注园林的经济价值,对园林的生态价值与环境价值方面有所忽略导致园林养护工作的本质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不能充分体现其生态价值方面。同时,风景园林绿化工程的系统化特点容易导致过分关注绿化建设而盲目进行生态建设的情况,不仅做不到优化生态环境与养护资源,反而对生态环境与养护资源体系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影响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3]。

3.2 水资源存在浪费情况

在实施风景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中,水资源消耗过大是最严重的问题,因为园林的构成元素主要以植物为主,且园林中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密集,即使植物可以主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但是仍然无法进一步满足生长条件,致使传统的园林养护工作在大量用水的基础上出现资源浪费情况。除此之外,传统浇灌模式主要采用自来水进行直接浇灌,导致植物无法在短期内吸收全部水分,造成水资源浪费,且自来水喷洒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资源。

3.3 虫害防治效率低

虫害问题是影响植物健康的主要因素,也是园林建设与养护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传统的园林养护工作中通常借助化学手段防治虫害问题,即使用农药进行虫害防治。这样虽然可以在短期内解决虫害问题,但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甚至可以渗透到土壤中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威胁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除此之外,一直使用农药进行防治工作会让害虫逐渐产生抗药性,即使后期增加喷洒剂量,也很难再进行有效防治。

4 节约型养护技术在风景园林绿化建设中的应用

4.1 优化园林植物品种,降低成本

园林绿化建设应当遵循自然规律。不能在实施绿化建设的过程中打破树木原有的生态平衡模式,需要优先开发和利用本土的园林植物。坚持因地适宜的原则[4],建设自然植物群落,因为本土植物可以很大程度上适应原生态环境,与种植其他植物品种相比还具有成本低、易成活,养护技术节约型的特点,更有助打造带有自然和谐风貌的绿化建设。坚持生物多样性指导理念,对本土植物品种进行优化选择,鼓励引进适合当地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且具有节水耐寒特点的新型植物品种,丰富园林绿化景观内容,例如,20 世纪90 年代时流行种植草坪,然而草坪种植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废料资源与较高的养护成本,所以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逐渐用麦冬、常春蔓、三叶草、鸢尾等植物取代了老化型草坪,这样在丰富园林风景效果的同时也减少了管理成本。

4.2 延长树木生长周期,提高种植存活率

最大的节约是延长树木的生长周期,园林绿化的养护工作需要针对不同城市绿化植物生长条件的恶化情况,规划改善其生长因素,合理制定相关措施,运用透气透水管、监测土壤状态等科学性方法,有效实施养护工作,保障树木健康生长,提高树木的种植存活率,较大程度达到绿化规划的效果。不断研究如何保障树木移栽的水分含量平衡,在树木挖掘、运输、种植的过程中减少根部的受损程度与水分流失,合理修建树冠,采取一定的遮阴措施,喷洒叶面,减少树木水分蒸发造成的伤害。

4.3 合理灌溉,节约水资源

4.3.1 规划灌溉时间

合理规划灌溉方案,夏季灌溉工作时间为早晚,冬季则可改为中午前后。秋冬和早春,秋末和冬初则加大灌溉工作力度,有利于保障树木过冬能力,有效防止早春干旱的情况;早春灌溉工作可助力新梢与叶片的生长速度减少树木开花结果需要的时间。生长期灌溉分为花前灌溉、花后灌溉与花芽分化期灌溉3 种模式。不同树木生长周期的灌溉力度不同,夏季树木生长旺盛[5],新植树木、小苗、灌木根系较浅,抗旱水平较低,树叶水分蒸发量大,需要加大灌溉力度。在树冠投影的垂直线下开设灌溉水沟,保证沟底角度平坦,有效实现均匀灌溉。灌溉工作实施的基本要求是其水量适度且区域分布均匀,出现漏水情况时要立即用土填补。再继续灌溉工作。水渗透后及时采取封沟中耕的方式切断土壤毛细管,有效减少水分蒸发。

合理设计灌溉时间与灌溉操作,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

4.3.2 借助现代科技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如收集雨水技术、水资源再生技术,最大程度上收集地面径流,加强地下水渗入和土壤水渗入的补给,在风景园林养护工作中节约水资源。在喷灌、滴管技术与自动灌溉系统的基础上,运用灵活多变的喷灌形式;利用高射喷头灌溉乔木区、利用低射喷头灌溉灌木区、利用地埋式喷头灌溉地被植物与草坪;同时在管道不变开挖的地区设计接口,安装胶皮管使其延伸到灌溉区域,充分利用移动喷灌的方式实施灌溉工作;利用滴管技术灌溉开花的植物区域,保障花期植物的水分充足,保护花朵不会因水量过大受到破坏。现代灌溉技术运用方式简单,可以节约水资源与人力资源,保障植物生长旺盛。

4.4 合理规划修剪工作,保障树木观赏性

修剪工作过于频繁,对树木来说也是一种不小的伤害。频繁的修剪树木为大量真菌和细菌的传染创造了条件。所以,需要合理规划修剪工作。常规的修剪方式以剪去分枝或分枝重截的方式追求枝丛旺盛、密集的生长效果。但因为遮阴需求的减少或树木根部受损等其他原因必须修剪树木的大部分枝杈,以达到良好的修剪效果实现节省人力资源的目的。修剪时以嫩枝或分枝的根基部分为主。因为乃至与分枝的根基部位营养充足,愈合容易,且不会留下修剪痕迹,影响植物观感。通过人为保留枝条、疏剪枝条、短截枝条对树木整体进行修剪整形工作,培养树木美观形态,保障树木的艺术性与观赏性。

4.5 合理防治虫害,保护植物生长

风景园林养护中的虫害防治工作应结合生态平衡、社会安全、具体效果与经济效益多方面进行考虑,放宽防治指标,控制有害生物的活动范围,在做好植物检疫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养护管理,拓展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途径,合理规划化学农药的使用,协调全面防治策略。在实施药物防治的基础上,定期清理枯枝落叶[6]、坚持清洁工作,排除水渍,严重时,在修剪后进行喷药工作。除此之外,在丰富植物类型、合理规划树种、健全园林生态结构的基础上,培育或引进园林害虫的天敌,借助太阳能诱虫灯等物理设备实施防治工作,选择用量少效率高的生物药剂,改变传统大范围喷药模式,针对局部区域施药,有效防治虫害,保护植物生长过程。

4.6 合理利用废弃物品,避免资源浪费

绿化养护工作会产生一些废弃物品,例如玻璃、废纸、包装袋、枯枝落叶等。清洁人员常常会把这些废弃物品当做垃圾处理,这样无疑造成了资源浪费现象,不利于节约型养护技术的应用。合理利用这些废弃物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施肥工作的频率,例如,通过高温发酵堆肥技术,处理枯叶垃圾,使其可以不断分解为养分被植物吸收,保障肥料资源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除此之外,可以借鉴其他园林养护工作中构建的绿化垃圾循环系统,将枯萎、修剪等各种方式产生的枝叶资源用于建设园林景观的过程中,例如,可以将枯叶作为园林栅栏设计的主要材料,避免资源浪费。

4.7 加强人员培训,保障养护技术的应用

节约型养护技术,在运用科学技术手段的同时,还需加强培训养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培训主要有两个目标,即工作人员可以熟练操作应用养护技术并深入了解养护知识。

(1)引导养护人员明确认知养护工作的整体操作流程,深入剖析当下园林养护技术坚持节约环保理念,减少养护工作的盲目性,避免修剪工作、施肥工作、灌溉工作的盲目实施,最大化园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2)培训需有阶段性,培训时邀请一些著名的技术专家在现场进行演示,演示修剪、修复、防虫、灌溉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法,再鼓励员工上台操作,进行针对性纠错。

4.8 健全考核制度,落实节约理念

除了严格把控具体的养护技术应用环节,园林建设单位还需建立健全养护工作考核体系,完善考核制度,规划考核方案,严格要求操作水平。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以防治虫害与修剪等操作技术为主,所以需要贯穿落实技术考核工作。考核时间应在培训活动结束之后,且具有统一的考核标准,适当运用奖惩机制,考核内容为绿化养护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操作行为、工作方法等。依据考核结果实施奖励与惩罚,有助于养护工作人员将节约理念贯彻落实工作全程。

5 结语

综上所述,节约型养护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主要分为灌溉、修剪、防虫、修复、培训人员与健全考核制度等,可以有效改变传统的园林绿化养护工作造成的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等情况。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实施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需要园林管理者合理规划养护技术的运用环节,加强对养护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健全操作考核制度,发挥废弃物的利用价值,实现节能、环保、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猜你喜欢
节约型树木园林绿化
树木之最
辨认树木
论园林绿化种植与养护管理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树木也睡觉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探讨
论豆科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实施节约型园林绿化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生态节约型园林抚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