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探究

2024-03-25 09:41王晓鹤
花卉 2024年2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法律法规物种

王晓鹤

(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陕西 西安 710082)

0 引言

湿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科学和文化价值。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湿地资源遭受了严重破坏和损失,导致生态环境失衡,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1]。因此,探究湿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关系,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湿地资源对生态环境维护的作用

1.1 湿地资源的生态功能

湿地是地球上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十分重要。湿地能够调节水量,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概率;湿地可以吸收并转化大量的污染物质,保持水体清洁;同时湿地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可以提供栖息地和营养基质,支撑着丰富多彩的生物群落。具体而言,湿地可以吸收并蓄积大量的雨水,从而减缓了洪水的发生概率。同时,湿地也可以释放出储存的水分,滋润周围的土地和植被。首先,湿地能够吸附并转化水中的污染物质,如重金属、氮、磷等,从而保持水体的清洁。其次,湿地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其中包括很多珍稀濒危物种。同时,湿地上丰富的植物和微生物也为许多动物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再者,湿地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维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湿地的保护和恢复不仅有助于维护当地生态平衡,还会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湿地资源的生态功能对于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破坏,湿地资源遭受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成为当今社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2 湿地资源的经济价值

湿地资源在经济发展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湿地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可以提供大量优质稻田、渔业、牧业等资源;湿地旅游也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此外,湿地还被广泛利用于生态城市建设、水资源调控、生态补偿等领域。湿地资源在经济发展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5 个方面。

(1)农业生产。湿地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特别是稻田种植、渔业和牧业等方面,可以提供大量的优质农作物和水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

(2)旅游业。由于湿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成为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这不仅提高了当地旅游业的收入,还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3)生态城市建设。湿地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利用湿地进行城市绿化、水资源调控等工作,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还可以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

(4)水资源调控。湿地具有良好的水文功能,可以起到调节水流、滞蓄洪峰等作用。因此,在调控水资源方面,湿地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5)生态补偿。湿地保护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方,其中包括湿地的所有者、政府、企业等。为了保护湿地资源,需要对相关利益方进行补偿,从而促进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湿地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农产品和水产品,还可以成为生态旅游和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是,在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平衡,以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当前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

2.1 法律法规建设不够健全

当前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之一是法律法规建设不够健全。目前国内湿地保护法律规定还比较分散,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款也存在重叠和缺失等问题,整个法律体系并不够完备。虽然国家已经制定了一些保护湿地的法律法规,但是对于违反保护湿地的行为惩罚力度不够强,导致有些人或企业仍然不顾法律法规的约束而进行非法开发、占用和破坏。现阶段我国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监管工作,但是监管机制仍然不够完善,导致湿地遭受各种违法行为的侵害时,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和维护。由于湿地保护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方,其中包括湿地的所有者、政府、企业等,而一些部门和利益方对于湿地资源价值的认识不足,缺乏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理解和关注,甚至存在利益驱动的情况,导致了相关法规的推进难度加大[2]。在当前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中,法律法规建设不够健全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湿地保护法律规定的完善,增加对于违反保护湿地的行为的惩罚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提高各方对湿地资源的价值认识,以保证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长期保护。

2.2 湿地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之间缺乏协调机制

当前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之一是湿地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之间缺乏协调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各部门之间缺乏协作机制。湿地资源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方,包括土地、林业、水利、环境等多个领域,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导致了湿地资源整合难度较大。

(2)湿地开发利用缺乏统一规划。在湿地开发利用过程中,缺乏全局性的规划和指导,各地区将湿地资源用于不同的领域,如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向性的政策,从而导致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混乱和矛盾。

(3)少数利益方对湿地资源存在非法占用行为。由于湿地资源利益巨大,少数利益方往往会通过非法占用等手段获取湿地资源,从而导致湿地资源整合困难,进而影响到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

(4)对于湿地价值认识的局限。在湿地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过程中,一些当地政府和企业仅从经济效益出发考虑,对于湿地资源的生态价值认识不足,缺乏对其重要性和保护意义的深刻理解,从而导致湿地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3]。在当前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中,湿地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之间缺乏协调机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建立统一的湿地资源规划、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加大对非法占用湿地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加对湿地资源的生态价值认识,以促进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长期保护。

2.3 湿地的脆弱性较强

由于湿地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因此一旦遭受到过度开发、污染和破坏等人为干扰,就会引起生态系统崩溃,从而影响到当地甚至全球的生态环境。湿地作为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而这些生物的生存往往依赖于特定的湿地环境。一旦湿地环境发生变化,就会直接影响到湿地中的生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从而导致生态失衡。湿地作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水流调节区,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一旦湿地被过度开发或者受到其他形式的干扰,就会引起水文系统紊乱,从而影响到地区的水资源调控和生态环境。湿地常常处于水位高、地势低的地理位置,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如洪灾、滑坡等。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就会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加剧湿地的脆弱性。湿地的脆弱性较强是当前湿地保护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湿地保护工作,从政策层面推动湿地生态修复,增加对湿地环境的保护力度,提高公众意识和科普教育,以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4 公众对湿地的保护意识不强

当前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公众对于湿地保护的意识不强,许多人对湿地的自然和生态价值知之甚少,缺乏对湿地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认为湿地只是一片沼泽荒地或者可以用来填海造地的土地等。由于缺乏对湿地价值的认识和理解,很多人对湿地保护并不在意,甚至存在对湿地开发利用的支持。部分公众虽然了解湿地的重要性,但缺乏行动力和参与意愿,缺乏积极参与湿地保护工作的动力。在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公众参与度较低,往往没有得到足够的信息公开和参与机会,导致公众对于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决策缺乏信任和认可[4]。公众对于湿地保护的意识不强是当前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之一。我们应该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湿地保护意识,同时加强公众参与湿地保护决策的机会和途径,提高公众参与湿地保护行动的积极性和意愿。

3 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有效策略

3.1 建立健全湿地保护与生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湿地保护与生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是实现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具体包括以下3 点。

(1)制定专门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明确湿地的分类、保护标准、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内容,落实湿地保护责任,加强对湿地的监管和保护。

(2)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湿地生态保护机制,提高湿地资源利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加大对违法开发和污染湿地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动湿地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3)促进湿地保护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将湿地保护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加强湿地保护与其他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领域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湿地保护与生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是实现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的一个关键策略,有助于推动湿地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促进可持续发展。

3.2 构建湿地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的协调机制

构建湿地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的协调机制是实现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的又一重要策略。首先,地方生态保护部门需要加强规划引领,建立完善的湿地资源利用规划和管理体系,明确湿地利用的范围、方式和条件,推动湿地利用与保护协调发展。政府部门应该牵头引导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优化湿地生态旅游、农业、渔业等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湿地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全面推广科学技术,加强湿地资源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湿地资源利用的智能化水平,实现湿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政府引导,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湿地资源利用,规范湿地经济行为,保障湿地环境的稳定和良性发展[5]。相关保护部门需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湿地资源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分享,促进各类湿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湿地资源利用的智能化水平和效率。构建湿地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的协调机制是实现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策略,有助于实现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3.3 增强湿地的生态多样性

增强湿地的生态多样性是实现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以下是一些有效措施。

(1)恢复湿地原有的生态系统,保障湿地物种的多样性。对受损的湿地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加强湿地物种的保护,促进湿地生态多样性的提高。

(2)保护湿地特有物种,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湿地作为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很多湿地物种都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因此应该加强对湿地特有物种的保护,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3)加强湿地野生动植物监测和保护,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加强长期的生态监测和调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问题,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障湿地生态多样性的发展。

(4)促进湿地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加强湿地生态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掌握湿地生态系统的规律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和管理策略,促进湿地生态多样性的提高。增强湿地的生态多样性是实现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策略,有助于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能力,推进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4 拓宽宣传渠道

拓宽宣传渠道,提高公众的湿地与生态保护意识是实现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抖音等,在线推广湿地保护知识,及时发布湿地保护案例和信息,引导公众关注和参与湿地保护。

4 结语

综上所述,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湿地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促进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持续改善。这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等各方共同努力,加强沟通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湿地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法律法规物种
吃光入侵物种真的是解决之道吗?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电咖再造新物种
海外房屋出租市场法律法规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