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2024-03-25 09:41王旭明
花卉 2024年2期
关键词:栖息地群落公园

王旭明

(乌鲁木齐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0 引言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是人口在逐渐增多,建设面积也在不断增加,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肆无忌惮地破坏,这也是为什么湿地会遭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所以,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加强城市湿地的保护与修复,以此建造美好城市。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名称

乌鲁木齐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2022 年第二批中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湿地等生态保护——湿地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1.2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乌鲁木齐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新疆乌鲁木齐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西部,主要为柴窝堡湖及其周围的湿地、林地、草地。范围北起兰新铁路南侧现状道路,南抵湖岸向外300m 至建设兵团所属地域的北侧,西起柴窝堡湖湖岸外延200m,东临柴窝堡古墓。地理坐标东经87°50′49″~87°56′43″,北纬43°28′23″~43°32′26″,规划总面积4509.56hm2,其中湿地面积3300.10hm2,湿地率73.18%。

1.3 湿地公园基本情况

1.3.1 自然地理条件

达坂城区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为乌鲁木齐市下辖区,是乌鲁木齐市面积最大的县级区。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段,乌鲁木齐的南郊,西临大湾乡和托里乡,东南与吐鲁番市、托克逊县交界,北接芦草沟乡和阜康市、吉木萨尔县,南面为天山山脉中段天格尔山。距乌鲁木齐市区86km,是联系南北疆和区内外的咽喉之地,素有乌鲁木齐“东大门”之称。

1.3.2 柴窝堡湖国家湿地植物资源

在中国,群落是一个中等水平的分类单元。通过对柴窝堡湖湿地主要群落20 个群落的观测和分析,发现在20 个群落中,芦苇群落的重要性最大,其次是布顿大麦、长叶碱毛袁、盘花乳莞、海韭菜、密穗苔草样系、细叶沼柳、棱叶灯心草、多枝怪柳、拂子茅样系、水麦冬、盐角草等,而水葱、盐穗术、茵草、香蒲、单鳞苞褶莽、长芒棒头草、草本植物和准噶尔大戟草类的重要性都很低。湖泊中各方向上的主要植物群落种类也各不相同。在湖泊的北部,有芦苇群落,布顿大麦群落,细叶沼柳等群落;而在湖东、南两岸,则仅分布着一种多枝的怪柳群。

2 效益分析

2.1 生态效益

一般情况下,湿地中所包含的资源都是比较多,这些资源对于人类的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要对其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此外,湿地在生态环境中还具有这很多功能,如控制洪水等。柴窝堡湖湿地,是乌鲁木齐地区水资源的“肾”,也是调节生态的重要枢纽,周边100 多km2的湿地内,生活着大量的野生动物,其中包括黑鹳、玉带海雕、白尾海雕等国家一级保护生物。从常年的动态监测来看,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这片湿地正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引来了更多的水鸟[1]。

2.2 经济效益

在湿地中,物种的丰富性是不可估量的,这对于人类来说就是一个天然的基因库,能够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不论是他其中所包含的濒危物种亦或者是湿地生态系统都对自然科学研究有着重要影响,还是在教育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积极对湿地进行修复,对于工业生产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都有着较大的有利影响。并且对当地的湿地生态环境进行积极保护也能够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2]。总的来说,对湿地进行保护不仅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也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现阶段随着柴窝堡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风景变得越来越优美,就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从而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在经济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2.3 社会效益

在目前,湿地保护属于公益事业,并且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开展湿地保护工作的过程中,也能够有效的促进与其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样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能够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其次,在进行湿地保护工作的同时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些环境较好的放松场所,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也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在柴窝堡胡湿地开展大面积的围填圈圩区及沉陷地的治理,将极大地改善南四湖的缓冲带、湖滨带及湖泊景观,增强其生态服务功能,提升其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其旅游价值[3]。同时,对本地的投资环境也有很大的改善,这对于吸引外资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就可以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就业岗位,留住年轻人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3 当前湿地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

3.1 湿地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柴窝堡湖湿地属于周围农业以及居民生活的水源涵养地,当地人畜及农业用水,均来自湿地及地下水源,水源单一,另外当地水利设施不完备,使地下水取用过度,导致水质、供水能力下降和湿地盐碱化加重。目前,在湿地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这就导致湿地的供水能力大大下降。例如,补水来源单一,导致很多湿地出现干涸的现象;过度取用地下水等,这些都对湿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2 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严重

由于湿地保护意识比较缺乏,导致很多湿地被工程建设占用,湿地规模出现了不断减少的趋势,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也变得非常有限,所以野生动植物的物种正在减少甚至灭绝,出现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另外,有些湿地由于被污染得太过严重,所以其实际功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湿地公园,由于周边工业区、居民区和农业用地的存在,会对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降雨还会携带多种污染物,如微生物,重金属等,对湿地的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由于农业生产的影响,还会向湿地水中排放化肥、农药和养殖废弃物等有害物质。它们不仅会引起水体的污染,而且还会对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3.3 湿地生态功能恢复缓慢

在湿地修复工作中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湿地生态功能恢复缓慢。因为湿地生态系统容易受到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容易被打破,而且一旦被打破,就很难再得到修复,这主要是因为湿地所拥有的特殊水文条件。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或节律是影响其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3.4 湿地保护宣传不到位

在目前,有关湿地生态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仍然有待完善。因为这方面工作的缺失就导致人民群众并没有很强烈的湿地生态保护意识,对于其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没有透彻的认识。并且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有一部分人都对湿地进行不合理的开垦,从而使湿地面积在大幅度下降,这不仅会使湿地的生态功能受到影响同时也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

4 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4.1 保护与修复结合,优化湿地保护

在现阶段,如果想要湿地生态保护工作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就必须对生态环境监测加以重视,观测到动植物种类及数量的变化,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性,以便最大程度针对性的加以保护[4]。但是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因地制宜原则,将湿地环境重建作为工作的重点,尽可能地进行植被恢复,从而使湿地生态环境被最大限度地优化。还必须严格控制农业活动,限制肥料和杀虫剂的使用,并采取处理畜牧废弃物的措施。此外,必须加强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的控制与控制。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水质标准。将湿地系统中的灌木林以及水生植物作为生态截污带,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实际的湿地情况采用合理的种植方式以及品种,从而达到减少污染物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目的。其中乔灌木林主要是采用立体配置方式,并且不能超过50m 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4.2 丰富生态结构和动植物种类和数量

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湿地植物作为最重要的一部分,发挥着非常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净化、吸收污染物物质等,这主要是因为它在保证湿地资源不会受到破坏的前提下,能够使湿地功能得到有效强化,并且也能够为湿地生态环境中的动物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以及更多的食物,同时这也使城市的美观性得到有效提升[5]。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在做好原有栖息地保护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对于新的湿地生物栖息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湿地中动植物对于生存以及繁殖的要求。所以,首先相关的工作人员对湿地动物的栖息地进行选择时,要对可能会影响湿地植物生长的一切外界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以采取在湿地核心区域营造缓冲区的方式,建设新的湿地栖息地,并将这一栖息地进行充分的利用;其次,生态系统是否超负荷运行对于湿地生态系统也发挥着深远影响。因为当湿地生态处在不超负荷运行的情况时,对于湿地中生物栖息地生态结构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其自身所具备的自我修复能力就能够满足。但是一旦出现超负荷运行的问题时,它所具备的自我修复能力就不能够满足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要求。因此,为了能够保证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作能够进展得更加顺利,相关部门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人工干预的方式,加快湿地栖息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恢复速度。

4.3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湿地保护意识

为了能够使湿地保护工作开展得更顺利,相关的政府组织需要发挥积极作用,强化社会全员的湿地保护意识,使其认识到湿地所发挥的重要性,并且在这种全体都参与的情况下能够保证该项工作开展得更顺利。此外要加大宣传教育,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方式,以此来达到更好地宣传效果。因为这不仅能够帮助人民群众对于湿地生态环境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湿地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以此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要对互联网中的平台进行充分地利用,而且也可以在保护的湿地范围内多增加一些保护标语,并且也可以开展一些座谈会,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湿地保护工作成效。

4.4 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如果想要更好地保护湿地,就必须在现有保护措施的基础上,根据湿地被破坏的程度分别制定相应的有效措施,以此来使湿地环境的多样化得到保障。此外也可以在确保农民能够获得足够经济的前提下,实行退耕还湿的措施,使农民有计划退出保护区被开垦的湿地。同时在保证湿地生态环境安全的基础上,也要对湿地的可持续性发展提高重视。这样能够对湿地进行充分的利用以此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并且这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也有着重要作用。具体到实际的湿地生态保护中,可以对一些破坏比较严重的湿地,实行宜退则退,宜封则封的措施。此外也可以采用人工辅助的方式,以此来获得更好的效果。

5 预期成效

5.1 能力建设成效

通过本次湿地公园的科普宣教设施的提升改造,可以更好地普及湿地科学知识,传播湿地修复和保护技术,促进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地湿保护能力得以显著提升。通过本次方案实施,将会显著提升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能力,使湿地动植物保护、管理和建设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现代化、信息化,更好地维护自然和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建成集湿地保护、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知名湿地公园,成为自治区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示范。

5.2 社会成效

当游客来到湿地旅游时,除了能够观看到很好的湿地景观也能够感受到浓厚的湿地文化,以此来丰富每一位游客的湿地知识,帮助他们认识到湿地在生态环境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高其保护湿地的意识,同时也能够很好的满足他们向往大自然的需求。这样不仅能够帮助湿地保护工作更好的开展,也能够促进当地形成湿地文化。

6 结语

综上所述,湿地在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对湿地保护重视起来,通过加强宣传力度以及广泛科普,在丰富人们群众保护湿地知识、提高湿地保护意识的同时,也帮助他们理解到了湿地生态文化更深层次的含义,从而让每一个人都形成保护湿地环境是一种光荣形成以及是一种责任的意识。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对柴窝堡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湿地水生态安全及珍稀鸟类的栖息地具有重要的作用。项目的实施虽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其客观上会带动周边旅游服务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变,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栖息地群落公园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合成微生物群落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在公园里玩
BEAN SCENES
抵达栖息地
一见如故
春季和夏季巢湖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动态分析
长期施用复合微生物肥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