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研究

2024-03-25 09:41刘润萍
花卉 2024年2期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管理工作

刘润萍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河北张家口 075700)

0 引言

自然保护区,一直以来被理解为地球之肺,在人类生存的环境中处于重要地位。然而因为人为因素以及自然环境变化因素,增加了自然保护区管理难度。为了更好地管理自然保护区,相关人员应该总结与归纳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问题,通过科学的方法突破自然保护区管理困境,全面搭建完整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解决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问题,需要树立与时俱进的保护思想,开展针对性监督管理任务,不仅促进城市经济水平提升,还要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建设。

1 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价值

自然保护区,基于广义的视角,其代表着受到法律充分保护的自然区域,涉及保护区自身、风景名胜区。基于狭义的视角,代表着科学分析生态系统保护而划定的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中有大量的动植物,给这些动植物生存与发展提供场所[1]。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使得珍稀野生动物植物资源被有机保护,还能够加快科技文化事业的创新脚步,体现出自然保护区的重点价值。

(1)促进物种多样性,自然保护区之中需要营造优质的栖息环境,就是野生动物以及野生植物栖息的关键场所,特别是濒危的物种。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物种多样性的发展,使得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得到优质的生存环境,凸显遗传多样性,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研究的基本需求。

(2)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利用自然保护区直接规避人文环境对生态系统产生的破坏,全方位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以及野生植物资源,加快人和自然环境的友好相处。建设自然保护区,这是国家长久建设的基本条件,相关人员能够规划利用自然资源,有助于生态文明的发展。

(3)提供科研创新的条件,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直接促进了科学分析、科学教育和科学推广,能够注意生态环境产生保护作用,尊重物种的多样性发展[2]。在自然保护区中开展一系列的研究活动,特别是科研,全方位掌握保护区的土壤气象特点和地理地质特点,直接分析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类型以及相关的消长趋势。

2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我国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工作,国家已经投入较多资源作为支撑,目前为止取得了一定成效。自然保护区减少了资源破坏的现象,较多野生动植物资源都能够得到充分保护,体现出生态系统建设的平衡性[3]。因为野生动植物资源是珍贵的,因此早些年有非法捕猎的现象或者非法乱砍树木的现象,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促进物种的进一步繁衍。并且自然保护区促进群众的保护意识有所加强,利用多样化科普推广活动,完善动植物展示栏、旅游景区,体现宣传推广活动的特色。再者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相关讲座开展,在社会范围内打造优质气氛,每一个群众都能够更多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价值。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之后,逐步修复森林资源、草原资源以及珍稀动植物资源,设定与此相关的办公用房和景区,直接凸显自然保护区的作用,便捷化落实野生动植物的资源保护。

然而,在管理工作的开展中,依旧要处理相关问题。

2.1 管理机构有待健全

现阶段自然保护区相关的管理模式不够先进,更多关注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淡化附近城镇居民的生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居民不能充分投入自然保护区建设中,甚至觉得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自己不存在任何关系,相关滞后性的思想观念,阻碍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体现出权责不能完全落实的情况,安全防范设施也不够健全,专业人才数量不足,造成管理模式体现出随意性[4]。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和本地区的环保局以及林业局有工作内容交叉的情况,没有动态交流与沟通,会引发多种矛盾,不利于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效果。因为自然保护区管理单位比较多,没能对这些单位进行标准化的管理,阻碍了自然保护区的长久发展。

2.2 管理经费不足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任务,势必要增加资金投入。现阶段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有资金不足问题,不能切合实际落实保护区管理单位的工作职责,降低了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国家即便已经意识到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可是在具体的财政预算阶段,投入的资金数量不足,不能满足自然保护区先进管理的需求,降低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效率。

2.3 自然保护区与政府以及社区之间的关系协调力度不够

影响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质量,其中保护区和政府以及社区的关系协调力度不够是基本问题,主要是自然保护区没有和这些组织体系进行有效交流,彼此之间无法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形成统一意见,引发管理矛盾[5]。部分居民觉得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会影响自己原来的生活,对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持有不支持的态度,影响着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另外,管理部门的工作者没有全面推广和宣传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群众加入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积极性不强,直接降低了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效率。

3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相关措施

3.1 完善管理机制,大力推广管理工作

针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因为体现出权责不够清晰以及权责不够明确的问题,要想加快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相关人员应该完善管理机制,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协同管理,构建多部门一同管理的体系。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阶段,贯彻持续发展和建设的战略,整体上研究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密切融合经济与自然保护区的效益,正面处理管理机制相关问题,明确行之有效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方案。并且转变管理职责不明确的困境,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者需要采取定编定岗的原则,具体确定保护区的管理职责,凸显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规范性[6]。设定完整的人才引进体系,吸引具备较高素质与较强能力的人才,参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实践,巩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团队,确保多个管理项目能够标准化实现。对管理工作者开展整体考核项目,关联工作者的晋升以及奖励等多个方面,树立工作者责任意识和良好的工作态度,激发工作者主动性,从本质上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管理自然保护区,开展相关宣传和推广工作,应该设定多元化的保护机制,创新推广方案。政府单位应该组建优秀的人才团队,提供切实可行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利用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以及政策支持,全方位保障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以及天然林保护模块有机统筹,让工作者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工作能力,便于后续环境保护工作的真正落实。动态调整国立自然保护区的计划,使得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进行。

3.2 多途径增加管理资金,促进保护区管理运作

现阶段要想处理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资金匮乏的困境,不仅自然保护区能够跟随时代的发展而革新,相关人员应该探索本地区经济发展趋势,从多个途径增加自然保护区管理资金,促进保护区的规范管理,切合实际凸显自然保护区的运用效能。地区政府要加大力度进行重点管理,与相关单位互相交流,掌握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需求,提供大量资金作为支持。健全现有的法律规定,引导社会力量进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更多筹集资金。以产权投入的模式吸引企业的目光和个体的目光,共同制定自然保护区管理方案,通过科学的措施调整保护区实际环境,特别是发挥退耕还林的作用。

3.3 打造社区共同管理基本模式,提供管理保障

自然保护区的协同管理,应该打造社区共同管理基本模式,逐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社区共同管理需要相关人员动态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体现社区居民的监管权力,便于生态环境的持续建设,对于物种多样性发展起到保护作用[7]。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开展,群众要重点支持,保护区附近居民都应该掌握自然保护区建立的意义,懂得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够对动植物生存和自我生存带来积极影响。激发广大居民的主动性,拓展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队伍,以免出现自然保护区和社会居民生活的矛盾。一些部门可以通过多样化方法进行自然保护区宣传,每一个群众都能够分析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作用,自然而然地提高居民对自然保护区管理意识,便于保护区的持续化建设。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给本地区居民带来一定的就业机会,管理部门需要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中,对于这些居民提供就业安排,促进生态旅游行业的建设,全方位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资源。对当地区居民开展一系列培训活动,提高生态旅游行业的经济水平。基于此,嗯社区共同管理的关键点是需要居民加入自然保护区管理实践中,群众和保护区管理单位要构建合作关系,利用附近自然环境资源,在整体规划的过程中落实社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有机协调。

3.4 设定生态补偿方案,优化管理体系

在自然保护区管理实践中,相关人员要设定生态补偿方案。①适当提升自然保护区中,生态效益的补偿条件,围绕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具体问题,延伸保护区域范围,把重点保护区和普通保护区之前的补偿标准拉开距离。②创设自然保护区持续化经营的体系,包含租赁核心区缓冲林的保护区管理方案,促进生态补偿能够对生态环境起到较强的保护作用,对经济和生态效益两者的关系进行协同调整。③完善生态资源利用补偿方案,加大力度研发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工作,得到相关单位批准的前提下,提供生态补偿费用。研究与开发的生态资源,对应环境成本要按照税务的形式进行体现,作用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中,然而一旦有生态补偿方案不协调的情况,应该对实施者进行处罚。

3.5 合理保护开发与科研,强化管理水平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每一个人都要重视开发区与资源的利用,切合实际体现自然保护区特殊的生态资源优势、观光资源特点,促进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能够持续开展。后续的发展中,自然保护区管理要协调绿色环保产业,构建比较完整的绿色生态园区,科学划分保护区相关模块,有核心区域、外围区域和缓冲区域,核心区不要有人类活动、外围区设定一些观光项目,比如摄影活动或者野营活动。缓冲区安设观鸟平台,自然保护区还要进行推广和宣传,形成科学的生态旅游服务体系,给观光游客带来实时解说服务。利用生态保护教育基地开展课外学习指导服务,设计一系列社会公益服务岗位,优化家庭公益服务,确保更多的市民能够进行保护区管理。除此之外,重视科研探索,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中应该及时体现资源作用,切合实际进行科学研究,落实生态环境维护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8]。工作者进行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情况分析,制定日常监督计划,动态评估自然保护区中,水文和植被的覆盖过程,若有异常情况需要把信息反馈给主管单位。每一个区域的科研单位以及高校都应该和保护区衔接,搭建学校与保护区域互相合作的桥梁,给科研工作提供更多条件,落实合作共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计相关课题,申请资金支持,探索国际交流与沟通的方法,吸取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先进经验,凸显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平衡的协调运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自然保护区是国家长时间建设的一个重点场所,可以珍稀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巨大条件支持。政府单位要充分支持和鼓励,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机制,宣传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价值和注意要点,促进国家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和谐发展。在有效地进行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前提下,通过完善管理机制,大力推广管理工作、多途径增加管理资金,促进保护区管理运作、打造社区共同管理基本模式,提供管理保障等方式,有望于实现环境、人文等多个要素协调管理,最大化加强国家综合实力。

猜你喜欢
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管理工作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涉及各类保护区的项目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