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策略刍论

2024-04-03 21:57潘尤惠
成才之路 2024年6期
关键词:革命文化体验意识

潘尤惠

摘要:在对语文教材中的革命文化题材课文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从内容整合、方法运用、活动组织、训练创新等角度展开,引导学生开展互动性研学行动。可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参观学习,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学生对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有更多阅读期待,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革命文化意识和思想。

关键词:小学语文;革命文化;教学策略;体验;意识;思想

中图分类号:G621;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6-0088-04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革命文化单元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编号:FJJKZX22-774)研究成果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革命文化题材课文,这些课文具有革命性和文学性,是教书育人的好素材。教师利用多种辅助手段设計相应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能够创造教学亮点,落实语文要素,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青少年学生对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历史背景等方面展开设计,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演绎、辩论、参观、考察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革命文化意识和思想。

一、整合教材资源,建立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机制

学生对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有不同期待,教师要对学情有全面把握,整合教材内容,引入一些教辅材料,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学生对革命英雄、革命故事、革命遗迹等比较感兴趣,教师在进行材料整合时要有所倾斜[1]。

1.精选教材内容

语文教材以主题单元形式编排,每个学段都有革命文化题材单元,教师要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为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提供支持。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带有故事性,有特殊的历史背景,教师在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的过程中,要对接学生认知基础,还要把握学生兴趣取向,以提升教学设计的适应性。

教师科学合理整合教材内容,对一些课文信息进行提炼处理,能够为学生带来有价值的阅读素材,触动学生心灵。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一文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信息,组织学生观察这些图片,然后设计阅读任务: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情节,看谁讲述得更为准确全面。接受阅读任务后,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学习主动性得到有效调动。在回馈环节,学生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为进行持续调动,教师可利用网络搜集信息,并集中投放,以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

2.引入教辅材料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有自身特点,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不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还要引入教辅材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引入教辅材料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阅读这些材料,提炼有用信息,以辅助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

学生阅读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有选择性,教师需要对学情进行评估,一旦发现学生出现阅读倦怠现象,就要对阅读方式方法进行改进,以便对学生形成触动,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穷人》一文时,教师可提出“列夫·托尔斯泰是怎样一位作家”“课文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文章的主旨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参考教辅材料进行回答。学生接受任务后,势必会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并查阅教辅材料,积极参与到对课文内容的梳理和对课文主旨的归纳中来。

二、创设多媒体情境,理清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程序

教师对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内容进行处理时,要合理利用网络,广泛吸纳革命文化题材内容,创设多媒体情境,对学生感官形成冲击,以顺利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展开探索性学习。

1.合理利用多媒体

学生对直观性学习情境有更多需求,教师精选多媒体手段,推出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影视作品,能够对学生感官进行触动。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大多诞生于战争年代,其内容带有时代性,革命英雄、战斗故事最具代表性,学生对这些内容很感兴趣,教师要做好情境设计,以激发学生学科思维,建立更多教学新起点[2]。

例如,《开国大典》是最为经典的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学生对这一历史场面不是很熟悉,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组织学生结合视频展开阅读讨论,让学生说说观看感想,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展开深入分析。为强化学生感知,教师可播放国庆活动视频,特别是大型阅兵式,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学生有观看经历,进入阅读环节,对课文内容和主旨分析会有更多感悟。教师科学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能给学生带来触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视频内容进行筛选,提升视频容量,而不能将语文课上成多媒体展示课。学生观看多媒体展示后,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研读,使之与多媒体展示内容相互对接,从而产生思想触动。

2.科学借助插图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中都有一些个性化插图,这些插图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效补充。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和互动交流时,可合理利用这些插图,设计一些观察、分析、研讨任务,让学生在图文观察阅读中建立学科认知。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属于特定年代的产物,教师对革命文化题材课文进行阅读设计,合理运用插图推出学习方案,能激活学生感官,使学生感知体验更为丰富。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要充分考虑课文插图,以便进行针对性设计,引导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深度阅读。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这幅插图展示出五壮士的豪情,给人以震撼。在学生观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画面设计、背景安排、色彩应用等角度对插图人物特点进行分析。

三、组织学习活动,强化革命文化教学体验

学生对互动性、展示性、演绎性学习活动有特殊热情,教师不妨对革命文化题材课文进行必要的创编,或推出一些辩论、演绎、竞赛等教学活动,为学生顺利进行互动学习创造条件[3]。

1.设计演绎互动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内容带有故事性,特别适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演绎。学生对这些互动性、合作性、演绎性、展示性、开放性学习活动有特殊兴趣,教师要对活动环境进行评估,设计适合的演绎方案,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到演绎活动环节,在创造性学习中发展学科认知能力。特别是自行改编、自主演绎的方案设计,学生接受度更高,训练效果更为显著。

例如,《小英雄雨来》情节比较集中,篇幅较长,学生阅读有一定困难。为此,教师可先做梳理性提示,并用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段,然后设计演绎活动:选取其中的一个故事情节,进行课本剧创编,自行设计角色和台词,建立演绎团队,准备在课堂上演出。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内容,对选取的故事情节进行创编。对于这样的活动,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欲望,课堂气氛活跃。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深入其中,对学生进行指导,确保演绎活动的顺利展开。

2.组织实地参观

教师要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学生对实地参观比较感兴趣,教师要有整合设计意识,对学生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对当地革命文化遗迹和其他革命教育资源进行梳理,为学生实地参观做好准备。教师也可设计一些亲子活动,让家长带领孩子进行实地参观,开展实践性学习。

例如,在教学《灯光》一文时,教师可对革命英雄事迹进行梳理,讲述英雄故事,内化学生阅读认知。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可深入当地,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学校周边有多座抗日纪念碑、多个解放战争纪念馆、多处革命领袖工作遗址、多处英雄故居,这些都可以成为辅助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参观访问,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四、创新读写训练,促进革命文化教学内化

读写结合是有效的训练方式,在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创新读写训练,以促进革命文化教学内化。要组织学生开展多种读写训练,从课内到课外,从线下到线上,开阔学生阅读视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1.丰富读写形式

教师设计读写训练任务需要有创意设计,读后感、阅读反思、成长日记、课本剧创编、阅读档案、课外阅读笔记等,都是可以选择的形式。学生对这些读写结合训练有新鲜感,参与意识强,训练效果更为突出[4]。革命文化题材课文训练设计有多种选择,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对学生学习兴趣取向进行客观分析,以提升读写设计的针对性,顺利启动学生学习思维。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时,组织形式要呈现时代感,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考虑到学生大多看过这类表现战斗英雄的影视作品,对相关画面的印象比较深刻,教师可让学生先阅读课文,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段。在学生观看后,教师可让学生写观后感。学生大多写过读后感,对观后感比较陌生,教师可选择一些观后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学生学习和模仿,为学生写作提供帮助。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观后感的写作方法,丰富自己的学习体验。教师借助写观后感组织教学,能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收获。

2.推出网络交流

学生对网络化阅读和交流比较感兴趣,在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训练设计过程中,教师可设计一些网络信息搜集、网络阅读、网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展开学习和训练,使学生的感知体验更为直观和丰富[5]。学生有运用网络的渴望,教師抓住学生这一心理进行设计,学生回馈主动,训练效果更为显著。学生开始网络互动后,教师需要跟进指导,以提升训练效果。

例如,《桥》是一篇典型的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其塑造了两个典型人物,他们是一对党员父子,为掩护群众转移,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设计具有典型性,教师可要求学生借助网络搜集课外阅读材料,如鉴赏性文本、课件等。学生对搜集网络素材比较感兴趣,都能够积极参与。为展示搜集成果,调动学生搜集课外阅读材料的积极性,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分享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借助网络进行互动交流。在活动中,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更高,交流气氛更热烈。教师也可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其中,拓展互动交流空间。教师针对学生学习需求设计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五、对接生活实践,丰富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体验

生活中有不少革命文化方面的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有认同感。教师可设计一些生活化革命文化训练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比如,可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访问、采访、调查,内化学生学习认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1.设计对接任务

教师对学生生活体验、认知基础要有清晰判断,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设计更多延伸阅读、生活观察、实地调查、案例解析、对比阅读等活动。要围绕红色教育主题进行训练,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性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教师要了解学校附近教育基地布设情况,对更多红色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学生参与能力,多方协调,创造更多生活化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参观、考查、研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完成认知构建。革命英雄纪念碑、抗战纪念馆、革命战争遗迹、革命领袖故居和活动旧址等,都属于革命文化教育资源范畴,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展开设计和组织,让学生进入实地进行观察体验,教育效果会更好。

学生对革命英雄最为崇拜,教师可结合革命文化教育主题展开设计,让学生自然接受教学内容,增强其学习感知和体验。例如,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时,教师可组织学生阅读文本,介绍李大钊事迹,并对文本创作背景进行梳理,展示一些图文信息,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到文本研学环节。为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在家长陪同下,到当地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并对参观情况进行记录,形成参观日记,准备在班级内展示。学生有阅读文本的经历,对革命英雄人物的事迹进行搜集,能为后续实地参观作铺垫。经过一番操作,学生有了实践经历,参观日记记录了活动过程,获得不少参观体验。在交流环节,学生日记展示评价活动进展顺利,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具体介绍,对参观学习进行总结,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先期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为学生规划清晰的学习路径,能为实地参观、写参观日记作铺垫。学生都渴望参与实践性活动,教师如果不能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可与家长协调,为学生创造实地参观学习的条件。学生有实地参观的体验,有书面阅读的感知,教师要求学生写日记,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研讨,能为学生带来更多知识内化的机会。革命文化教育无处不在,教师需要做好对接设计,让学生自然进入到学习环节中。

2.组织生活活动

学生对生活化学习活动比较向往,教师可结合教学资源展开对应设计,组织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传承红色基因。生活观察、信息搜集、素材整合、课外阅读、红色基地参观、革命圣地访问、先进人物采访等,都带有生活化气息,与教学内容高度对接。教师可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组织学生融入生活情境之中,展开多种形式的探索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文本基础上,对革命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发掘,做好对接思考和讨论,主动接受革命文化的洗礼。学生在生活中有多种渠道接受革命文化教育,教师要做好规划,主动引导,科学设计,优化组织,结合红色教育资源展开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革命文化认知的内化。

教师有意识地进行生活对接,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研学实践的机会,满足学生延伸训练的需求。例如,在教学《为人民服务》一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对毛主席的教导进行深度解析,深入理解其丰富的内涵。为促进学生学习认知的内化,教师可推出实践活动任务: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人物,深入到生活之中,通过采访、调查,找到这些模范人物,对其进行采访,梳理其典型事迹,并撰写采访报告,准备参与集体研讨活动。学生对采访特别感兴趣,但缺少经验和胆量。为此,教师可传授一些采访方法,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教师也可要求学生对熟悉的人进行了解,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进行操作,学习实践顺利推进。学生对身边人进行采访,撰写调查报告,这无疑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历练。毛主席针对为人民服务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先期进行阅读和研究,能为后续生活化实践活动的展开提供理论依据。生活化学习活动方式很多,教师精选任务,设定采访角度,其适合性更高,训练效果更为突出。

六、结语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师对这些课文进行合理整合,创设相应的多媒体学习情境,推出更多互动性活动方案,延伸阅读设计,布设读写任务,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思考和互动交流的机会,促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对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中的英雄、故事、场景等有更多期待,教师从内容整合、活动组织、训练创新、实践延伸等角度展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使学生进入到研学核心。

参考文献:

[1]刘军.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革命文化选文的教学策略[J].黑龙江教育,2022(10):18-19.

[2]程国芹.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策略浅探[J].现代教学,2022(22):47-49.

[3]马丽娅.语文课程中革命文化的基因式传承:载体、契机与路径[J].基础教育课程,2022(24):4-9.

[4]徐梅枝.“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革命文化内容的教学探析[J].新课程研究,2022(33):117-119.

[5]付步雄.立足价值本位落实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探索[J].湖北教育,2022(07):63-64.

Discuss on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Revolutionary Culture Theme Texts in Chinese Textbooks

Pan Youhui

(Heping Primary School, Pucheng County, Nanp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Pucheng 353400, China)

Abstract: When designing the teaching of revolutionary culture themed texts in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s, teachers can guide students to carry out interactive learning ac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ntent integration, method application, activity organization, and training innovation. Students can be encouraged to conduct on-site observation and visit for learning, creating more practical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them. Students have more reading expectations for revolutionary culture themed texts, and teachers should grasp this psychology of students to carry out teaching activities, enhance their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cultivate their revolutionary culture awareness and thinking.

Key words: primaryschoolChineselanguage;revolutionaryculture;teachingstrategies;experience;consciousness;thought

猜你喜欢
革命文化体验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红色革命文化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推动策略分析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