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要确保“下情上达”

2024-04-09 11:59罗玉亮
决策 2024年3期
关键词:兰花调研渠道

罗玉亮

当前,各地都在大兴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下情上达”。如何确保“下情上达”?笔者认为,解决好“通、畅、除、勤”四个字是关键。

“渠道”要通

无论是“上情下达”,还是“下情上达”,都是需要“达”的“渠道”。

对于“上情下达”而言,由于我们党的组织架构,可以做到如同江河顺流而下,势不可擋。但是,对于“下情上达”而言,没有很好的“渠道”,要能够“达”,却是很难的。很多时候,“下情”不是被“过滤网”过滤了,就是被“隔离墙”隔开了。

一项决策要能顺利贯彻并执行下去,“下情”能够及时“上达”才是关键,不然,不是“胎死腹中”就是“虎头蛇尾”。而调查研究就是要建立“下情上达”的渠道。

前不久,有关部门出台“城市禁止电动车带人上路”的政策。这一政策从表面看,有益于城市交通治理;但从深层看,却给很多百姓及家庭带来了出行的困扰,尤其是接送孩子的不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下情”?根本的原因在于少数决策者忘记了百姓生活的疾苦与不易,没有深入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

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开通了群众网上反映、群众留言信箱、群众微信反映平台、市长热线等“渠道”收集民意。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渠道”往往都如同“涓涓细流”或“散落的雨滴”,并没有多大作用。“热线”不热,“平台”不平,“死网”“死信箱”都很常见。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根本的原因在于一些领导的思想与意识,没有真正把群众的“小事”看作“大事”,甚至认为群众没有大局观、全局观。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听不到原汁原味的群众语言,那才是可怕的。“渠道”要通,才能让原汁原味的“下情上达”。

“水流”要畅

无论是“上情下达”,还是“下情上达”,都是需要“达”的迅速及时。如同“水流”,没有阻隔。

对于“上情下达”而言,由于上下的落差很大,往往很快很畅,有时我们还能感受到如同洪水一般下来,层层传达不过夜。但是,对于“下情上达”而言,却如同“南水北调”工程一般,需要翻山,需要过河,需要爬坡,需要过一道道提水闸门。有时不知道在哪个环节就掉下,杳无音信了。

有人说:我们各级政府都有制度,对于群众来信来访规定几个工作日必须答复。“水流”都没有了,如何能够“喝到水”?

再看看那些平台,有的登录时需要填写10多个问题,个人还要身份证、手机号、家庭住址等等,非常繁锁;有的还根据内容,后台就给你一个“审核没有通过”;有的却显示内容仅本人可见;还有的给领导的信件却告诉你“已转相关处室,请电话联系某某号”等等。

领导信箱、群众来信应当是领导干部日常调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领导本人就不能直接查看,还要设立个“拦水坝”?

人们都知道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故事,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红军面对几十万的国民党追兵和300米宽,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差点无法过江的险境。就在毛泽东主席和所有红军没有办法的时候,一个战士的一个信息挽救了红军。战士听说一个老人知道过江的办法,层层报告给了一筹莫展的主席,主席才知道上游有一个很少有人知道的铁索桥。

假如这样的一个“下情”没有能够及时快速到“达”主席那里,结果可想而知。

“淤泥”要除

“上情下达”也好,“下情上达”也好,“渠道”里面的淤泥不除,必然要影响信息的传递。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失去了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就如同一个“关在笼子中的鸟”,或者说就是一个瞎子、聋子。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不论什么方针政策,只有基层群众才知道,什么政策是好的,什么政策是不好的,什么政策是需要完善的。因此,领导干部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时调查研究,处处留心“下情”。

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在晚间浏览网页,还“键对键”的同群众交流。但是,我们有少数领导干部却常常满足于“忙碌”在决策层面,满足于权力的威严,不在乎群众的看法是不是满意。既不去“面对面”,更不愿意去“键对键”,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

要能够畅通“下情上达”的言路,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中必须要学会清除“淤泥”,就是要允许百姓说话,甚至是过激的话。

读过党史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延安时期,清涧县一位农夫在山梁上用铁犁耕田,被雷电劈死了,他的妻子伍兰花在灵堂一边大哭,一边用恶语咒言大骂毛主席和共产党。当地把伍兰花抓了起来,还准备判死刑,毛主席知道后立即叫停,还把伍兰花请到自己家中,毛主席详细听取了伍兰花家由于征公粮负担过重而遭遇的困难,向伍兰花鞠躬道歉,并令清涧县和边区政府重新检讨粮食政策。

群众就是群众,在心中有怨的时候,说了几句“不该说的话”,要允许人家说,而不能“上纲是线”,否则,就难以畅通“下情上达”的言路。

习仲勋曾经多次在不同场合指出:“人民群众讲话,讲错了不要紧,只要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顺耳的话,刺耳的话都应该听,只有这样才能集思广益,才能生动活泼,热气腾腾。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

“看护”要勤

无论是“上情下达”,还是“下情上达”,对于每一个“看护”者来说,都应当要做到尽职尽责,这个“看护者”指的就是我们各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在面对群众时,要做到“四勤”:即脑勤、眼勤、手勤、腿勤。

尤其是在基层调研时,如果不能够做到这四个勤,调研的“河道”上就会出现许多“飘浮物”。譬如“跑马式”调研,“赏花式”调研,“布景式”调研,不仅得不到应有的效果,还造成了不应有的“民怨”。

一些领导干部在调研时,往往把“下情”不是丢失在“最初的一公里”,就是丢失在“最后一公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做到这“四个勤”。除了责任心外,更重要的就是作风问题。中央提出要进行大调研,有的地方领导干部不是亲自下去调研,而是要下面层层上报“调研材料”,“坐收渔利”;有的把调研的问卷放在APP工作群里面,“满山去放羊”;有的仅仅采取电话问询的方式,“隔空打牛”。为什么会这样?根本原因是一些部门和干部从心里就没有想过要去了解这个“下情”,还能“上达”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对待“下情上达”问题,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到脑勤、眼勤、手勤、腿勤。只有脑勤了,想到的都是人民,想到的都是如何解决问题;只有眼勤了,看到的才是百姓的难处;只有手勤了,才会记录下百姓的真实生活;只有腿勤了,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真正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上情”需要“下达”,“下情”也需要“上达”,只有两者形成闭环,才会将“一坛死水”变成“一坛活水”。

(作者为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理事,安徽省全椒县委组织部原副部长)

猜你喜欢
兰花调研渠道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兰花
兰花鉴赏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我爱你兰花
寂寞的兰花
渠道
渠道与内容应当辩证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