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华为职业认证体系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24-04-09 07:57邵翠曾德生陈晓丹庞双龙温志峰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2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校企合作

邵翠 曾德生 陈晓丹 庞双龙 温志峰

[摘 要]随着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的持续繁荣发展,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革命中,主动对接产业需求,以华为职业认证体系为核心,推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探索实施校企双元协同育人模式的改革,校企合作共建专业、联合培养教学团队、开发基于华为职业认证体系课程,同步建设对应的教学资源和实训环境,并建立长效反馈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并向ICT行业需求和职业标准靠拢,为粤港澳大湾区ICT行业建设及经济建设输送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其次详细阐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改革实施路径。

[关键词]华为职业认证体系;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02.07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4)02-0221-03

0     引 言

随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华为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在全球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ICT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存在强烈的人才资源依赖性,而ICT生态的持续繁荣又扩大了人才需求的缺口。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体,迫切希望通过校企合作将ICT新技术引入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中,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对ICT人才的需求,促进ICT产业经济的持续繁荣发展[1-2]。

1     研究背景

2022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提出鼓励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并明确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健全多元办学格局,鼓励职业学校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公共实训基地,协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创新学院)位于东莞市,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广州腾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科)开展校企合作,于2017年成立华为ICT学院,2018年共同建立华为全球首家全云化ICT学院,并建设华为数通与云计算两个方向的全云化实训室,将华为领先的技术与优质的服务引入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中,立足于培养高素质ICT技能型人才,以服务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2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改革实施路径

2.1   改革思路

创新学院在本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遵循“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宗旨,根据调查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的结果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并引入华为ICT职业认证体系,进一步分解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人才培养标准并制定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大纲制定专业课程体系,细化具体课程内容,以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形成成果导向式的学生评价方式,最后根据学生反馈,将华为ICT职业认证体系作为保障,实时改进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及教学方法,全过程由校企合作共同参与,形成协同育人模式,从整体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2   校企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学院位于东莞,立足于为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合作企业,通过调查东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对ICT技能人才的需求,研究国内外关于企业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文献,探索华为职业认证体系对本专业的适用性,同时结合本校已毕业的第一届华为ICT学院毕业生的考证及就业情况进行分析,优化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基于华为职业认证体系的课程体系[3]。

该课程体系基于教学规律,采用分层、分段的方式构建。①在第1学期完成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在第2、3学期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第4~6学期完成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拓展课程。②结合华为认证体系的要求,将HCIA、HCIP职业认证内容融入专业核心课程,将HCIE职业认证大纲融入专业拓展课程中。毕业生在毕业前需考取HCIP中级证书,对HCIE高级证书则无强制性要求[4]。

2.3   校企协同,共建专业教学资源

创新学院和华为、腾科三方合作,利用已建成的全云化华为ICT学院的优质资源,在重组的专业课程体系基础上,逐步实施联合教学课程资源开发计划和教材开发计划,共同开发本专业教学资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优势,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编写图文并茂、理实一体,以项目化为导向的高等学校应用型特色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微课版)》《Linux应用基础项目化教程(RHEL 8.2/CentOS 8.2)》《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已投入使用,并得到了本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二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华为职业认证体系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等,并建设基于华为全云化的实训平台,以满足本专业的华为职业认证体系相关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利用该实训平台,学生可以进行课程内容的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复习与反馈,教师可以实现课前任务布置、课中的实验演示、课后的教学效果评价等,同时还可以实时地掌握学生的实验进度与效果,及时进行课程答疑。

三是校企協同,共同实现本专业课程内容改革。校企双方根据知识内容的难易程度,结合本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中的部分难以理解的理实一体课程内容以知识点的形式进一步细化,制作成微课和精品课,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及掌握课程内容;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技术技能训练型课程中,并将该类课程设计成以项目化为导向的成果课,引导学生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实现企业真实项目的演练,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与实操能力,提前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学院一直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四有”标准为纲领,打造知识扎实、技术精湛、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战略[5]。在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过程中,校企双方从多个方面共同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通过“走出去”战略,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相关培训,并获得华为认证讲师资格。创新学院每年都会委派骨干教师参加国培、省培项目,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执教能力。自华为ICT学院成立以来,每年都会派遣骨干教师到华为参加师资培训,参培教师在华为培训期间完成相应的师资培训课程,并通过华为职业认证考试(如HCIA、HCIP、HCIE)及华为讲师认证的实验和试讲环节的考核后,方可取得华为认证讲师证书(HCAI证书)。截至目前,委派至华为培训中心参培的教师均已获得华为讲师认证资格。

(2)通过“引进来”战略,聘请企业精英参与职业规划与实践教学。聘请行业与企业专家为学生开展行业发展趋势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以便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更清晰的认知;利用学校在师资引进方面的政策,引进企业高级工程师及技术骨干参与技术技能型课程的教学设计,并负责该类型的课程教学,将企业真实的项目及企业教师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引入技术技能型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受益匪浅。

(3)校企双方师资互助,共同提升专业课程教师的执教能力,优化教师队伍。对于学校的中青年教师,由骨干教师和企业教师进行重点帮扶和培养,在课程建设、实训能力、学术等方面进行定期培训,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校企双方共同科研,校企师资定期进行专业建设与学术讨论,助力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5   考核方式评价改进

课程考核评价是评判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专业知识的把控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理实一体和纯实践性课程居多,仅仅依靠传统的、单一的考核方式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失偏颇,因此在实际考核时,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实践能力为切入点,采用全过程性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评价改革。

一是依托实训平台数据,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考核。通过对实训平台上学生的学习数据的统计及实验结果的评判,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如考勤、课程作业、阶段性测验,课程作品、课程论文等进行综合评价。

二是以项目化为导向,分比例进行课程考核。在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过程中,以项目化为导向重构课程内容,并以项目化进行切分,划分各实验项目的占比。实际考核时,实践内容考核部分是将学生各实训内容考核结果按所占比例进行叠加统计,理论部分考核则在期末进行统一闭卷笔试,最终的考核结果则由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各占一定比例累计得出。

对于与华为职业认证体系对应的课程,免于理论考试,仅考核实践教学过程。华为职业认证体系的教学大纲、认证标准等配套成熟,得到ICT行业的广泛认可,因此涉及华为职业认证体系相关的课程考核,采用学分置换的形式,实现职业认证结果与相关课程学习成果的认定和转换,对于该部分课程,免于期末理论考试,仅采用过程评价的方式考查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实现职业认证与课程内容的互融互通、相互转换。

2.6   改革成效评价

自创新学院华为ICT学院成立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企业合作,积极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提出基于华为职业认证体系的课程体系构建,在此基础上重构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向华为职业体系认证靠拢,开发基于华为认证体系的教学资源,共培养8名华为认证讲师,同时吸纳企业兼职教师4名,1名教师获镇级优秀教师,多名教师获校级优秀教师,共同打造了一支兢兢业业、团结友爱的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师资团队整体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都得到较大的提升,为提升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以来,校企双方共建实训室两间,开发全云化实训平台100余套,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先进舒适的实训环境,共服务本专业学生900余人。教学团队成员共申报华为职业认证体系相关的省级、校级相关科研课题10余项,开发本专业教材3本,发表论文10余篇,开发微课精品课程资源6门,为提升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扎实的理论依据与优质的教学资源。

自改革以来,在技能竞赛方面,校企双方导师共指导本专业学生参加省级竞赛获一等奖1名并成功入围国赛,二、三等奖若干名。在学生考证与就业方面,学生考证获取率在97%以上,主要集中在工信部颁发的网络管理工程师、信息安全工程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工信部共同颁发的网络工程师以及华为HCIA/HCIP/HCIE认证工程师,从近3年的就业数据来看,持有华为职业认证证书的学生就业起薪普遍高于未持有该证的学生,且在企业内部晋升得更快。

由本次改革的成效与结果可以看出,基于华为职业认证体系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不仅提升了专业内涵建设,而且为学生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就业竞争力,人才培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3     结束语

创新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校企协同育人方面不断探索,推进人才培养与ICT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虽取得了部分成效,但还存在些许问题,如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协同互动不够。在后续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学院应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合作,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以华为职业认证体系为指引,建立长效反馈机制,根据学生反馈与ICT市场发展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向ICT行业需求和职业标准靠拢,提升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为东莞地区及粤港澳大湾区输送更优质的ICT复合型人才,助力于ICT产业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建蕊,赵航.基于华为ICT认证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探索[J].科技与创新,2020(20):156-157.

[2]吕朝伟.校企协同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24):123-125.

[3]李明富,刘引涛.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探索[J].教育与职业,2022(24):70-73.

[4]曾德生,庞双龙,陈晓丹,等.1+X证书背景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4):1-7,13.

[5]李云松,卢珊,张国锋.高职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有效途径研究[J].职业技术,2021(10):72-76.

[收稿日期]2023-06-14

[基金项目]2022年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华为职业认证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實践”(2022GXJK692);广东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计算机应用技术”(GSPZYQ2021046);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容器技术在SDN数据中心中的应用研究”(2021KTSCX356);2021年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质量工程项目“全云化华为ICT产业学院”(CXCYXY20210102);2021—2022学年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科研项目“基于容器云的高校实训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2022TSYB05)。

[作者简介]邵翠(1988— ),女,湖北黄冈人,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网络技术、云计算、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