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家校合作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思考

2024-04-22 12:27成岱
求知导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经典诵读家校合作小学语文

摘 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着,必浚其源泉。”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小学语文教师要组织开展经典诵读主题教育活动,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品德、浸润学生心灵。家校合作旨在密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通过家庭引导以及学校指导为学生营造优质学习环境,是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重要力量。分析家校合作推进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意义,结合具体课例探究实践策略,旨在落实经典诵读教育改革,培养时代新人。

关键词:家校合作;小学语文;经典诵读

作者简介:成岱(1980—),男,甘肃省陇南市成县西关小学。

中华经典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以精练的语言、深刻的寓意、和谐的音韵,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之后,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目标。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人,在家校合作推进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学校指导,家校合力,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诵读氛围,借助经典诵读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学校要加强家校合作力度,通过多种形式的经典诵读活动提升教育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家校合作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内容十分丰富,是学生接触、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中华传统经典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和智慧积淀,包含待人接物的方法、为人处世的哲理等。学校要引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发挥经典诵读的育人作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学生内心,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学校的力量是有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需要借助家庭的力量,通过家长协助为学生构建良好环境,通过家庭教育活动以及学校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树立文化自信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面对国际上的不可控因素,传统文化力量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因此要加大经典诵读教育活动开展的力度,促使学生在经典诵读活动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正确文化观念,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1]。在家校合作模式下,家长从家庭视角完成传统文化知识的输出,通过家校合力帮助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的全面认识,促进学生民族认同感以及責任感的形成,增强传统文化在新一代青年中的影响,促使新一代青少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二、家校合作推进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校的经典诵读教学工作仍需优化

在开展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校的引导工作效果直接影响活动质量,影响学生正确文化观念的形成。但当前阶段的小学语文经典诵读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校不能长期稳定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经典诵读活动形式单一;学校引进经典诵读书目较少;经典诵读没有纳入语文教学范围;等等。从这些问题来看,学校需要进一步增强引导能力,为经典诵读进校园提供稳定支持,以提升经典诵读教学效果。

(二)家校合作不到位

正确文化观念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学生需要在学校的系统教学以及引导下进行持续性学习,需要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得到熏陶与感染。教育事业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也需要家庭的配合和社会的支持。在开展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家庭也要发挥引导与辅助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学校并没有与家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没有发挥家长的教育功能。部分家庭没有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采用的经典诵读教学方式缺乏科学性,不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与提升。

三、家校合作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经典诵读的策略

(一)认识经典,点燃火种

国学经典彰显中国智慧。在中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具有先进思想的文学著作,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2]。国学经典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比如《诗经》《论语》《孟子》等。在进行家校合作推进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学校首先要发动全校师生以及学生家长认识国学经典,可以通过“经典诵读知多少”的活动点燃诵读的火种。

在活动中,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国学经典,认识经典诵读的意义,学习诵读的方法等。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交流活动,通过分享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还可以组织专题讲座活动,邀请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以及家长代表分享自己在经典诵读活动中产生的感悟、积累的学习经验等。

在专题讲座中,家长、教师和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列举受国学影响成为有用之才的名人以及具体事例,阐述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方法等。在全体参与、共同学习、合作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家长和学生都能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度学习,点燃经典诵读的激情。

(二)传授方法,事半功倍

家校合作推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活动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参与,由于家长缺乏专业指导的经验,因此教师要向家长传授国学经典诵读方法,增强家长指导学生诵读的能力[3]。学生是国学经典诵读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诵读的方法,通过具体指导提升学生的自主诵读能力,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和家长辅导负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是十分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搭建情境,提供经典诵读学习资源,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国学经典,深入分析与感悟。比如在小学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笔下的云南独特的校园环境,分析文章中描写的校园与自己生活的校园有什么不同,作者通过对小学的描写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等。借助情境创设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可以将经典诵读方法录制成微课视频发送给家长,促使家长掌握指导学生诵读的方法。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主要有“诵读五步法”以及“七步循环法”。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轻扣诗歌大门”为例,教师选择《诗经》指导家长掌握诵读方法。在活动中学生需要完成听读、跟读、齐读和自读任务[4]。首先,家长要选择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古诗词合集,然后为学生播放录音,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字词进行學习,在完成三遍听读之后小声跟读。在跟读环节,学生要准确把握每个字的发音以及节奏、韵律等。然后家长与学生齐读,发现对方诵读中存在的发音问题,互相纠正。最后学生进行自读,在自读中模仿录音的发音和语调,调整自己的语速、情感等,并完成背诵。

(三)合作诵读,彼此滋养

在掌握科学高效的诵读方法之后,学生还需要通过诵读实践活动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外化,使经典诵读成为一种习惯,伴随终身。

1.亲子诵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识的汉字有限,在诵读的过程中容易因为阅读障碍转移注意力或者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进行经典诵读教学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激发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参与经典诵读的热情。

在诵读活动中,家长要做好带头示范,让学生跟着自己诵读,逐步培养诵读兴趣,通过不断的引导与示范提升学生独立诵读的能力。

2.同伴诵读

孤独的诵读学习容易让学生出现退却情绪,不利于经典诵读活动的长远发展。学校与家长可以借助微信或者钉钉等平台将学生组织到一起,坚持每天完成诵读打卡,或组织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学校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以年级为单位,在语文教师的组织下有计划地进行诵读活动[5]。

学生每天将自己的诵读音频或者视频发送到钉钉群或者微信群进行打卡,并接受语文教师的指导与纠正。教师可以为学生录制标准的诵读模板,带头打卡;也要对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反馈,表扬表现优异的学生,提出改进建议。每个月教师统计学生的诵读打卡情况,评出诵读标兵。在良性竞争氛围中,学生齐头并进,你追我赶。在坚持诵读的过程中,学生互相陪伴,彼此打气,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先进文化观念,端正品行态度。

3.诵读沙龙

在学校组织开展的经典诵读教育活动中,学生和家长会遇到一些诵读问题,因此学校要组织亲子进行诵读沙龙活动,在活动中分享近期诵读的国学经典内容,探讨诵读的方法,共同解决诵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和家长还可以分享在一段时间的诵读之后自己有哪些变化,进行现场诵读等。

(四)诵读社团,打造特色

学校开设诵读社团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认识传统文化,了解国学经典。同时,在语文教师的专业指导下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丰富多样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形成正确文化观念。

1.培养诵读的兴趣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始。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了解传统文化,参与经典诵读的动力,能帮助学生在诵读活动中收获知识与能力,获得愉快体验。在学校诵读社团活动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讲述经典圣贤故事,欣赏教材中的经典名句。

故事对学生具有天然的吸引力,《论语》《诗经》等国学经典中有记载相关历史人物以及事件,学生通过阅读国学经典可以认识圣贤人物,激发诵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为中国发展建设做出贡献的人,比如鲁迅、朱自清、毛泽东、周恩来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书籍、互联网等搜集与他们有关的内容,分享他们的故事,从他们身上学习优秀品质,获得积极影响。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围绕小学语文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以及国学经典的分析,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了解国学经典内容,分析其中的精神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诵读常识的指导

诵读常识的指导是学生正本清源,开展诵读活动的前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种类多样,内容丰富。在诵读社团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开展飞花令活动;对学生进行诵读五步法、七步循环法诵读方法的指导;点评学生的诵读表现,通过科学评价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

3.树立榜样,互相激励

在诵读社团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竞争活动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如在“我是优秀诵读者”活动的激励下,每个学生都积极展示自己的诵读能力,并且在互相点评的过程中发现他人的优点,看到自己的不足,向其他优秀的学生讨教,提升自己的诵读能力。教师将学生评选出的优秀诵读者照片张贴在社团宣传栏上,借助榜样激励学生坚持诵读学习。

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引导学生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品味中华文化,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是当前义务阶段教育教学的一大重点。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学校要重视发挥家庭的力量,增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念。学校要纠正家长错误的观念,促使家长认识到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借助家校合作推进经典诵读活动开展,通过良好诵读氛围的营造提升学生诵读能力,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经典诵读在家校合作模式下成为亲子沟通情感的重要方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拓宽学生视野,沉淀学生气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提升。

[参考文献]

李淑忠,于爱玲.浅析利用家校合作推进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9):149-151.

张爱云.浅谈利用家校合作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J].当代家庭教育,2022(27):29-32.

张婷.开展家校合作推进经典诵读[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2(1):34-36.

巢秀珍.让经典诵读根植于家校合作[J].新课程研究,2020(19):24-27.

吴雪玲.开展家校合作 推进经典诵读[J].甘肃教育,2019(9):38.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家校合作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唤醒、发掘、传达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