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语

  • “南腔”还是“北调”?汉语十大方言
    十大方言:官话、晋语、吴语、徽语、湘语、赣语、客家语、闽语、粤语、平话。南北方的汉语方言因各不相同、各有特色,民间又有着“南腔北调”的说法。官话官话是以之为母语的人口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汉语一级方言。古代使用的汉语在周朝称“雅言”,至少明清时已称“官话”,1909 年则定称“国语”。1956 年中国大陆开始称“普通话”,台湾则继续惯称“国语”。如今,中国70%左右的人口以官话为主要使用方言,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和江苏中部、安徽中部、广西北部、湖南西部与北部、

    新传奇 2022年35期2022-09-20

  • 晋语入声前缀构词分析
    王朴轩 摘 要:晋语[k?藜?揲]、[p?藜?揲]等入声前缀的构词模式,可分为词缀或伪词缀形式的虚语素构词与实义构词两类,前者又可分为复音化因素-缀附构词、复音化因素-分音构词两类。实义构词可分为音转构词、现代变音构词等。文章重点考察[k?藜?揲]词头构词下的分音、缀附、音转三类。认为这些形式有规律可循,是晋语一套成体系的构词模式,并简单论述这些构词模式的源流,认为一般缀附构词与分音构词皆源于古汉语单音节词汇的复音化需求,而高度虚化的缀附是后期对一般缀附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06-20

  • 现代汉语方言[i]>[?尢]音变研究综述
    现象,普遍分布于晋语、江淮官话、湘语等方言中,近三十年学界对其音变的研究达到高潮,产生诸多有价值的学术成果。目前对[i]>[?尢]音变的讨论集中于音变范围、音变原因和影响、[?尢]的声学性质等方面,不同方言区的[i]>[?尢]音变也各有特点。【关键词】[i]>[?尢]音变  晋语  舌尖化【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2-0159-04元音高化现象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音变现象,在汉藏语系中,特别是汉语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2期2022-04-27

  • 关中方言的促声阳化现象
    言区[3]及陕北晋语区[4])的鼻化韵母对应着普通话的鼻韵母。一 语料缉“缉鞋口”的“缉”字切韵音系在清母深摄开口三等入声缉韵。通常情况下,关中方言“缉”与“辑积积累,堆积”等字同音,凤翔、千阳等处把“缉鞋口”以及“缉腰带系腰带”的“缉”字阳化如“金[⊂tɕiŋ]”,跟通常读音[⊂ti]不同;凤翔、千阳把古“精”组字分别读作[ti-thisi-]。白水、西安市阎良区分别把“缉”读作[⊂tɕi⊂ti](白水、阎良也把古“精”组字分别读作[ti-thi-si-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4-15

  • 晋语五台片的分音词与合音词探究
    215000)在晋语区内,尤其是在山西中西部以及北部邻近中部的地区,以及陕西北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内,广泛存在一种语言现象,即把一个字分成两个音节来说,或把一些双音节读作一个音节。这些被改读的词被语言学界称作分音词与合音词,与晋语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历史语音演变以及晋语特有的语法现象息息相关。晋语下分8 个片区,其中五台片是分音词合音词广泛出现的地域,因此该文将对晋语五台片的分音词与合音词展开详细分析。晋语五台片行政区划上包括以下市县旗:山西省——忻府区、定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期2022-03-15

  • 晋语上党片入头分音词探究
    430056)晋语上党片是晋语八大片之一,主要分布在山西省东南部的长治、晋城两地。分音词是把一个单音节的“字”按照声韵拆分的规则分读为两个音节的“单纯词”,如:分音词“窟窿”即为“孔”的分音词,取“窟”的声母与“窿”的韵母合为“孔”。经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分音词在晋语、闽语、官话、徽语等汉语方言中普遍存在,并非晋语独有的词汇现象,但晋语入声尾的保留、重叠、“圪”词缀等语法现象的广泛使用使得晋语入头分音词相比于其他汉语方言词而言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李荣先生认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2-03-02

  • 豫北晋语语法研究概述
    75001)豫北晋语的形成,是其特定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历史移民等多方面因素积淀的结果。豫北地区处于太行山与黄河故道相夹地带,自战国时期便隶属同一行政区划河内郡(1)路伟东:《河内郡始置于战国》,《历史地理》1999年第1期。。元朝末年,由于战争、天灾、徭役等原因,中原地区人口锐减,有些地方甚至“十不存一”。根据裴泽仁(1988),明初山西百姓多次移徙豫北,几乎持续了整个有明一代。明季豫北方言基本上是在山西泽潞二州(今山西晋城、长治)方言的基础上,融合原

    殷都学刊 2022年4期2022-02-09

  • 河北晋语阳原话指示代词语法音变现象
    摘  要:河北省晋语区阳原县化稍营方言指示代词存在多种读音形式,不同的读音形式对应不同的语法意义。它属于二分系统,其中,近指用“这”,远指用“那”。“这”有三种读音,分别是这1[???32]、这2[??213]、这3[t???213];“那”也有三种读音,分别是那1[n??32]、那2[n?213]、那3[nai213]。“这1”作主语时,通常代替较近的人或事物;“这2”作主语时,只能代替较近的事物而不可代人。“这2”作宾语时,既可以指称事物、原因,也可以

    现代语文 2021年8期2021-11-28

  • 晋语上党片日母字的读音类型及演变
    红娟摘  要:对晋语上党片78个方言点的日母字读音进行了考察,并根据上党片日母的读音特点,将其划分为“儿系字”和“日系字”两类。其中,“儿系字”的读音类型有三种,分别是[?r]型、[??]型、[??]型;“日系字”的读音类型有七种,分别是[?]型、[?]型、[z]型、[?]型、[?]/[z]或[?]/[z]型、[?]/[?]或[z]/[?]型、[l]/[?]型。在这一基础上,对古日母读音在上党片方言中的演变路径进行了分析。关键词:晋语;上党片;日母字;类型

    现代语文 2021年8期2021-11-28

  • 中古入声字在山西晋语区新老派方言中的归调比较
    中古入声字在山西晋语区新派方言和老派方言中舒化情况的调查,从入声舒化后的调类归属方面,对山西晋语区新老派方言的入声舒化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描写、分析及比较。与老派方言相比,新派方言中入声舒化字的数量大大增加,甚至达到老派方言入声舒化字数量的6倍左右,这与普通话的强势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新老派方言入声舒化的归调规律表现一致的方言中,其差异主要体现在每类声母入声舒化后归调的舒化字数和占比的不同;在新老派方言入声舒化的归调规律表现不一致的方言中,新派方言入声

    现代语文 2021年7期2021-11-21

  • 晋语长治小片与中原官话绛州小片交界地带方言的音变扩散途径
    方言为中心,选取晋语长治小片与中原官话绛州小片交界地带8个方言点的语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5个典型的语音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求在外因驱动下交界地带方言的音变波扩散途径。研究发现,不同的音变有着不同的扩散途径,但总的来说是中原官话的扩散势力要强于晋语。关键词:晋语;中原官话;交界方言;音变扩散晋语长治小片包括山西东南部的长治市、长治县、长子县等14个市县,中原官话绛州小片包括山西南部的新绛县、绛县、垣曲县等10个市县,沁水县则处于上述两个小片交界地带。沁水方

    现代语文 2021年7期2021-11-21

  • 小话山西方言
    严谨一点称之为“晋语”,它分布在山西、河北、内蒙古、河南、陕西共5个省区174个市县,覆盖人口4570万。或许还是不够严谨,在山西省方言分布图中,山西方言区主要由晋语区、冀鲁官话区和中原官话区三部分组成。其中,晋语区分布面积最广,成为了山西方言的代表,而我们今天说的山西方言,主要就是晋语。著名语言学家李荣曾说:“山西的方言跟山西的煤炭一样,是无穷无尽的宝藏,亟待开发。”作为中国北方地区唯一一个非官话方言,晋语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的汉语十大方言之一,其余九

    文化产业 2021年30期2021-11-10

  • 语言接触视角下的赤城方言研究
    北赤城县方言作为晋语边缘区的语言特点,从语言接触角度,探究赤城晋语所受到的民族语言的影响所呈现的特点。关键词:晋语;河北赤城方言;语言接触1.前言关于晋语的研究,近年越来越多,而主要研究分为三个方面。一个是对晋语的源发地山西及其周边地区语言本体的研究,而此类研究则重在系统地完善晋语语言体系。如张雅楠(2020)对晋语不同方言入声的比较,范璐瑶(2016)的对长治方言的“圪”词语研究等,此类研究着重完善晋语中心区,即山西及周边地区的晋语语言体系,宏观上的概括

    科技研究 2021年9期2021-07-19

  • 陕西府谷东部方言音系调查研究
    娟 黄冬丽一、晋语问题及研究现状20 世纪80 年代,著名语言学家李荣在《官话方言的分区》中第一次提出要把晋语从北方官话中独立出来,并给晋语的定义是“山西省及毗邻地区有入声的方言”。由此可见,入声这个特点是划分晋语的主要依据。但是这一观点一经提出就在学术界引起了一系列对晋语划分标准的讨论,这些讨论持续二十多年之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晋语研究的热潮,并使人们对晋语的认识逐渐加深。关于晋语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晋语划分的标准,也就是入声的问题,即古入声字今大多

    名家名作 2021年2期2021-03-10

  • 晋语怀仁话中的“一圪蛋”
    要:“圪”字词是晋语区别于其他方言的一大重要特征,具有较强的内部一致性和能产性,一直都是晋语研究的重点。因其能产性而产生的“圪蛋”一词,在晋语各方言片的使用频率、使用范围以及读音意义上都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以大包片怀仁方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圪蛋”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了“一圪蛋”一词在怀仁方言中特殊的音义匹配的用法。关键词:一圪蛋 怀仁 晋语一.怀仁话中的“一圪蛋”研究“一圪蛋”这一词在怀仁方言中出现的频率是极高的,这一词的容量也是相当丰富的。在晋语大包片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3期2020-04-22

  • 晋语区怀仁话中“圪蛋”类词的研究
    要:“圪”字词是晋语区别于其他方言的一大重要特征,具有较强的内部一致性和能产性,一直都是晋语研究的重点。因其能产性而产生的“圪蛋”一词,在晋语各方言片的使用频率、使用范围以及读音意义上都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以“圪蛋”一词使用频率较高的大包片中的怀仁方言为依据,采用穷尽的方法,对“圪蛋”类词进行分类,具体研究了“圪蛋”一词在怀仁一点的音与义,以及用法。关键词:圪蛋;怀仁;晋语;一圪蛋作者简介:郝明,山西省怀仁市人,现就读于南通大学文学院,攻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期2020-03-17

  • 晋语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策略分析
    】方言 旅游业 晋语晋语,作为晋语使用民众生活与交流的通行语言,也是地区之间民众寻求情感认同的一项文化内容,承担着对家乡的归属认同感。如今在相声、小品、电视剧等语言类节目中,出现了诸多采用方言的艺术表达方式,有利于方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新媒体时代,方言与智能应用终端密切结合而产生的方言文化类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标志着方言文化进入了数字化传播的新阶段。一、方言文化类软件市场宏观分析(一)目标用户市场目前用户主要定位于:1.在山西省各大旅游景点旅行,因不懂方

    文化产业 2020年8期2020-01-02

  • 山西高平方言补语探析
    要:高平方言属于晋语的上党片区,是晋语的小分支之一。从语义角度出发,将高平方言补语划分为七类,分别是结果补语、情态补语、趋向补语、程度补语、可能补语、数量补语、时地补语。通过方言内部的对比和与普通话的对比,归纳各类补语的构成形式和表义特征,可以发现高平方言补语的表达形式具有灵活性。关键词:高平方言;补语;晋语;普通话高平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临陵川县,西接沁水县,南接晋城市郊区,西北与长子县为邻,东北相接长治县。现辖8镇、14乡、3个街道办事处。据《中国语

    现代语文 2019年6期2019-10-06

  • 三论晋语语音研究在汉语音韵学中的重要价值
    5年,李荣先生将晋语从官话中分立出来并将其独立为汉语十大方言区之一,此后30余年来,晋语研究持续升温,高潮迭现,新见频出,尤其是晋语语音研究一直是晋语研究的热点。扼塞的地理地貌,封闭的语言环境,稳定的人口因素,显现出晋语语音与周边官话的明显不同,形成了晋语语音与官话语音的非同步发展。通过几十年来对晋语语音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晋语语音比北方其他方言更为古老,特点更为突出。晋语语音研究的大量成果对确立晋语在北方官话中的地位、揭示晋语在北方官话中的突出特点有着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05-20

  • 基于语料库的晋语词缀“圪”的构词
    要: “圪”是晋语里最典型的一个词缀,且构词能力极强。作为虚语素,它可以做前缀、中缀、后缀和实义动词、名词、介词等构成一个新的具有整体意义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和量词。利用语料库工具对这些“圪”缀词做定量统计,并用语料库语言学相关理论做定性分析,描写出“圪”缀的构词理据,进一步揭示在“圪”缀构成的词汇中“圪”作前缀最能产、构成词类最多、新词以双音节为主的语言现象。关键词: 语料库 晋语 “圪”缀 构词一、语料库研究思路“圪”缀词的使用遍及山西、陕西、河南、

    文教资料 2018年22期2018-12-04

  • 再论晋语语音研究在汉语音韵学中的重要价值
    06)本文是《论晋语语音研究在汉语音韵学中的重要价值》[1]的续篇。上文提出,近百年来的晋语语音研究不仅为汉语音韵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语音材料,而且引领了汉语语音史研究的发展方向,挖掘出北方官话的若干细节。我们将在上文基础上继续挖掘、探讨晋语语音研究在汉语音韵学中的重要价值。本文提出晋语语音研究的实践不仅为汉语音韵学、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提供了关键的文献依据和重要的音变线索,而且提供了可贵的方法论依据。下面逐一论述。一 晋语语音史研究的实践为汉语音韵学研究提供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10-11

  • 晋语“□ʨhia(ɑ/ᴀ)”本字为“生”
    冯 蒸马冬梅考晋语“□ʨhia(ɑ/ᴀ)”本字为“生”冯 蒸1,马冬梅1,2(1.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文学院,北京 100089;2.中北大学 附属学校,太原 030051)晋语,□ʨhia(ɑ/ᴀ)的意思为生(孩子)、抱(孩子)、收养。从音义考察,本字应是“生”。晋语生母字“双霜爽捎产”白读ʦh,梗开二白读ia (ɑ/ᴀ)。生母字白读+梗开二白读,“生” ʨhia(ɑ/ᴀ)。“生母”为清声母,ʨhia(ɑ/ᴀ)读阴平或平声。考本字;生;白

    语言研究 2018年2期2018-05-28

  • 晋方言词汇研究调查
    从李荣先生提出把晋语从官话分立出来后,晋语方言词汇研究渐受关注,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体现在研究内容的深入和研究方法的创新。目前,晋语方言词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系统描写(语音、词义、构词等)、特征词研究、词语考释研究、称谓词研究、固定短语研究、方言词汇与其他学科交叉关系研究等,主要的研究方法有:描写法、比较法、田野调查法、文献分析法、例举法等。关键词:晋语方言;历史历史回顾国内最早记载晋语的著作是西汉扬雄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论述也较为详尽,但

    北方文学 2018年8期2018-04-22

  • 河南林州方言入声字读音及其历史层次
    收喉塞尾[-]的晋语特点;又有清、次浊入归阴平,全浊入读阳平的中原官话特点。具体表现为促声、舒声和舒促两读三种读音。林州方言共有声母24个,分别是:p、p'、m、f、v、t、t‘、n、l、ts、ts‘、s、tʂ、tʂ‘、ʂ、、t、t‘、、、k、k‘、x、;韵母37个,分别为、、i、u、y、、a、ia、ua、ya、、uo、ie、ye、ai、uai、ei、uei、、i、u、u、iu、u、iu、、i、o、y、a、ia、ua、a、、u、y、ie;声调5个,即阴平4

    殷都学刊 2018年1期2018-04-08

  • 晋东南晋语词汇差异比较
    6011)晋东南晋语的分布区域与晋语上党片方言一致,分布在长治、长治县、屯留、长子、黎城、潞城、平顺、壶关、沁县、武乡、沁源、襄垣、晋城、高平、陵川、阳城等县市。近些年,随着调查和研究的深入,山西晋语词汇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出现了一批方言词典、方言词汇研究的著作和论文,如《太原方言词典》(沈明,1994)、《忻州方言词典》(温端政,张光明,1995)、《山西方言志丛书》(温端政主编,1985-1999)、《山西重点方言研究丛书》(乔全生主编,1999)、《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3-29

  • 晋语五台片方言研究综述
    荣先生第一次提出晋语,1986年,侯精一先生划分出晋语五台片。晋语五台片涉及秦晋蒙三省区29个县(旗)、市,29个县市的方言,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研究文章发表。30多年来,五台片方言研究一直处零散状态,缺乏系统性整理和归纳。本文初步对秦晋蒙三省区29个县市方言研究文章进行了分析探讨。关键词:方言 晋语 五台片 内蒙古西部 陕北 晋北一、晋语五台片方言发展脉络西汉末年,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前18年)在《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中对汉语方言首次进行了调

    现代语文 2017年10期2017-12-03

  • 晋语语音研究在汉语音韵学中的重要价值
    030006)论晋语语音研究在汉语音韵学中的重要价值乔全生,周怡帆(山西大学 语言科学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6)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晋语语音研究在汉语音韵学中的重要价值:一、晋语语音研究为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音变材料;二、晋语语音史研究模式引领了汉语方言语音史研究的发展方向;三、晋语语音史研究挖掘出北方官话语音史中的若干细节。晋语;语音研究;汉语音韵学;共时研究;历时研究晋语指山西省及其毗连地区有入声的方言[1]。山西南部地区入声消失,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11-28

  • 山西方言中入声演变情况综述
    ,以供参考。山西晋语;入声调;入声韵入声是我国古代汉语的四声之一,平仄调中三个仄调之一。入声韵尾由三种不同的塞音韵尾[-p][-t][-k]构成,读音短而急促,一发即收。入声字音是无声除阻音,是有成阻和持阻阶段的,但最后是没有爆发的塞音。正如“平声者哀而妄,上声者厉而举,去声者清而远,入声者直而促”①。入声在汉语方言中的保留情况各不相同,在粤语、闽南语、客家话等方言中中保留完整的入声韵尾[-p][-t][-k];在大部分赣语中保留两种韵尾[-t][-k];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4期2017-07-24

  • 内蒙古西部方言歇后语反映的地域文化
    内蒙古西部方言 晋语 歇后语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关于歇后语,《现代汉语词典》(6版)的解释为: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半部分像谜语,后半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于全有《關于歇后语的内涵及特点问题》一文概括歇后语的特点为:意义的后实性;风格的口语性;结构的双合性。在书写中,歇后语两小句之间常用破折号分隔。内蒙古西部方言存在大量的歇后语,研究程度还不够,所见的内蒙古歇后语资料主要是地方文化学者,在编纂内蒙古地方志资料、方言资料过程中对

    文教资料 2017年10期2017-06-24

  • 晋语“圪”词语研究
    的语气。关键词:晋语;“圪”;结构类型;构词语素;构形语素;语气词作者简介:范璐瑶,女,山西省长治市人,辽宁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2一、引言晋语指的是山西省及其毗连地区有入声的方言。“圪”是晋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字,其构词能力很强,产生了大量的圪词语。它在晋语中的读音比较一致,在入声不分阴阳的方言里,多读为入声[k??],如忻州、大同等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5期2017-04-26

  • 晋语文献中的形义错配现象及本字考*
    100872)晋语文献中的形义错配现象及本字考*王冬梅1,2(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文法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2.中国人民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2)形义错配即形义不匹配,学术著作中记录的晋语词,受时间影响,缺乏考证,用字往往会有形义错配现象。该文结合形义错配的成因、分析原则及解决方法,考证了《内蒙古现代汉语方言》以及《忻州方言词典》中的部分晋语词语,如“裂着”“哭累泡弹”“圪都”“戳火”“灰猴”“二衣子”等词语,解释这些文献中“形、义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3-09

  • 晋语和普通话在张家口地区的消长研究
    曲 金 杨少青晋语和普通话在张家口地区的消长研究○常丽娟 曲 金 杨少青摘 要:作为十大方言区之一晋方言从官话中分出已有20年,张家口人学说普通话难是不争的事实,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张家口人越来越认识到普及普通话的必要性。但是在汉语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的晋方言以及晋方言所承载的晋文化已经或正在消失,因此研究晋方言的起源与普通话的消长对了解晋文化、汉民族文化均有着积极的意义。关键词:晋语 张家口 普通话 消长一、晋方言区的形成(一)晋语的含义晋语是在

    现代语文 2016年7期2016-09-29

  • 晋语和普通话在张家口地区的消长研究
    的意义。关键词:晋语 张家口 普通话 消长一、晋方言区的形成(一)晋语的含义晋语是在本质上是一种混合型的语言,以西路口音和方言为主,并有北方游牧民族的语言文化沉淀的渗入。1986的《汉语方言地图集》首次把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李荣先生提出的中国第十大汉语方言“晋语”列入,从此晋语从“官话”中脱离出来。《中国语言地图集》指出:“晋语指山西省及其毗邻地区有入声的方言”。晋语的“晋”是指古代的晋国,晋语的范围和古代晋国的版图也大致相同。(二)晋语的分布区晋方言的分布区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3期2016-05-30

  • 论长治方言中的提顿词“佬”
    提顿词 佬山西晋语中有大量的话题结构,而“提顿词”是使晋语大量的话题结构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笔者采用“提顿词”(徐烈炯、刘丹青,1998)这个术语而不是“话题标记”。是因为郭校珍[1](2008)认为:“所谓‘提顿词,‘提表示提示话题,暗含了它对于话题成立的至关重要的作用,‘顿表示停顿,反映了晋语中‘佬‘来等词在语流中的实际的作用。”“佬”“来”是晋语中广泛使用的提顿词,“来”的读音大体相似,而“佬”的读音根据所在地区的不同而不相同。在上党片中“佬”的长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9期2016-05-14

  • 河北磁县话中“叫”字的句法功能分析
    端。磁县方言属于晋语邯新片中的磁漳小片。在磁县话中“叫”字可以作动词、形容词(只局限于说个别雄性家畜)和介词使用。作介词时,既可表示被动关系也可表处置关系,但主要还是用于引出施事主语或动作行为主体,是磁县方言被动句式的标记。此外,“叫”字在本地方言中还有一些固定的句式用法。关键词:晋语;磁县话;“叫”字句;句法功能;处置;被动磁县位于河北省最南部,是河北省的南大门,东与临漳县和成安县交界,北与邯郸县、峰峰矿区和武安市毗邻,西与涉县接壤,南与河南省安阳县隔漳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14

  • 论长治方言中的提顿词“佬”
    提顿词 佬山西晋语中有大量的话题结构,而“提顿词”是使晋语大量的话题结构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笔者采用“提顿词”(徐烈炯、刘丹青,1998)这个术语而不是“话题标记”。是因为郭校珍[1](2008)认为:“所谓‘提顿词’,‘提’表示提示话题,暗含了它对于话题成立的至关重要的作用,‘顿’表示停顿,反映了晋语中‘佬’‘来’等词在语流中的实际的作用。”“佬”“来”是晋语中广泛使用的提顿词,“来”的读音大体相似,而“佬”的读音根据所在地区的不同而不相同。在上党片中

    现代语文 2016年25期2016-03-03

  • 晋语看三晋儒释道文化
    王丽滨从晋语看三晋儒释道文化王丽滨三晋大地因其地理特点与历史传统形成了独特的三晋文化,在历史演变中融合了儒释道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以晋语为切入点,分析方言俗语中反映出的儒释道精神,以及儒释道文化对晋语的深远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促进了汉语词汇的发展,有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晋语;方言;儒释道;三晋文化位于今天山西省境内的晋国,曾经是东亚的超级大国,连续存在了700多年,霸业跨越了11代国君,因战国时期分裂为韩、赵、魏,所以称为“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3期2016-02-11

  • 豫北晋语声母的特点
    00074)豫北晋语指分布于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有入声的方言,即晋语邯新片获济小片。该片方言处于晋语和中原官话接触的前沿地带,东侧、南面为中原官话郑开片、洛嵩片,西侧为中原官话汾河片,北面为晋语上党片以及晋语邯新片磁漳小片。[1]豫北晋语具体包括安阳市、安阳县、林州、汤阴、鹤壁、淇县、卫辉、新乡市、新乡县、延津、辉县、获嘉、焦作、沁阳、修武、博爱、武陟、温县和济源等19市县。总面积约为16,309平方公里,使用人口约为1140万。在系统调查豫北晋语19市县5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12-05

  • 西北方言入声韵带i介音现象
    北部十六县市属于晋语区,不在讨论之列。“入声韵带i介音”指曾开一(德韵)入、梗开二(陌麦韵)入今读齐齿呼。1 德陌麦三韵带-i介音在西北方言的分布在西北方言中,德陌麦三韵带-i介音现象主要分布在兰银官话的银吴片和河西片,以及中原官话陇中片的民和、乐都两县。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曾摄德韵和梗摄陌韵、麦韵字今韵母合流。银吴片存在明显的异读,有两个或三个不同层次;金城片、河西片以及民和、乐都两县入声字的今韵母基本上没有异读现象。见表1(兰银官话材料来自张燕来,[1]5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10-26

  • 内蒙古晋语中的“来”
    0062)内蒙古晋语中的“来”高洁茹(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内蒙古晋语晋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晋语的共性特征,又有自身独特之处。内蒙古晋语中的“来”包含丰富的用法,可以分别做趋向动词、句末语气词、句中提顿词和时间助词。内蒙古晋语 趋向动词 句末语气词 句中提顿词 时间助词内蒙古自治区方言包括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和晋语。通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的语言主要为晋语,学术上称该地区的晋语方言为“内蒙古晋语”。内蒙古晋语分布于内蒙古39个市

    文教资料 2015年10期2015-03-21

  • 《国语》阙笔讳字考辨 ——以宋刻宋元递修本《补音》《国语》单见阙笔讳字为对象
    ,注文作“”,《晋语四》页五正文字作“”。递修本《国语》“”字左从“人”,作“”形或“”形,闵齐伋本同,金李本、张一鲲本字则作“”。《说文·肉部》云:“胤,子孙相承续也。从肉从八,象其长也。从玄,象重累也。”[1]正篆作“”,古文作“”。依《说文》,则“玄”“肉”二形之外为“八”字之分,非“人”字与“乚”字。“厶”则“玄”字之省。《玉篇》楷书字形作“”,正与递修本阙笔字同。则递修本“胤”字阙笔者唯《周语中》《晋语四》正文与《周语下》注文共3见,其他5见俱不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3-19

  • 晋语入声研究的新角度
    中国内地方言学“晋语”一说的提出最早见于李荣[1]。他认为,晋语指的是“山西及其毗连地区有入声的方言”。从微观角度来看,入声是晋语区别于其他北方方言最显著的特征,也是晋语得以从北方方言中独立出来的一个重要标准。从宏观上来看,这一标准也很有效。侯精一曾指出:“用这条标准划出来的晋语,从地理分布上来看也是非常合适的。这一大片相连的地区,东边到太行山,西边和南边(中间有一个过渡区)临黄河,北边一直延伸到古老的阴山山脉。这是一个相当封闭的地理环境。巍峨的太行山和古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5期2014-08-04

  • 陕北晋语与山西晋语反复问句比较
    10100)陕北晋语与山西晋语反复问句比较马晓琴(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中文系,陕西西安 710100)晋语的句法很丰富,反复问句是晋语重要的疑问表达方式。陕北晋语和山西晋语的反复问句都有“不”系,此外,陕北晋语还有“没”系和“嫑”系是山西晋语所没有的。陕北晋语的反复问句类型及体貌意义都比山西晋语丰富,显示了它们语法的一致性和差异性。陕北晋语;山西晋语;反复问句;比较晋语指山西省及其毗连地区有入声的方言。根据古四声在今音的演变,晋语可以分为八个片。陕北榆林市和延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2014-04-11

  • 内蒙古晋语凉城话中的儿化现象分析
    来看,凉城话属于晋语区。有儿化是各地方言普遍都有的语音现象,当然晋语也不例外,本文就凉城话中的儿化音的韵母情况作了分析,并总结了儿化的作用。关键词:凉城话;儿化Abstract: Liangcheng county belongs to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city from Wulanchabu, dialect, Liangcheng dialect belongs to the area of J

    卷宗 2014年12期2014-04-02

  • 陕北方言准黏着成分“圪”k3和“达”ta°
    近30年来,关于晋语“圪”字的研究一直不断,学界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成果丰硕。概括之,有三种观点:1.“圪”字为表音字;2.“圪”字为前缀,表示附加性的词汇意义;3.“圪”字既为表音字,又具有副词性,表示某种语法意义。2001年,笔者曾以陕北方言“圪”字的使用情况为依据,并参考《平遥方言简志》(侯精一,1982年)、《大同方言志》(马文忠、梁述中,1986年)、《获嘉方言的表音字词头》(贺巍,1980年)等,撰文《晋语词汇双音化的一种方式:加“圪”》,认为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6期2014-03-06

  • 陕北方言准黏着成分“圪”k3和“达”ta°
    近30年来,关于晋语“圪”字的研究一直不断,学界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成果丰硕。概括之,有三种观点:1.“圪”字为表音字;2.“圪”字为前缀,表示附加性的词汇意义;3.“圪”字既为表音字,又具有副词性,表示某种语法意义。2001年,笔者曾以陕北方言“圪”字的使用情况为依据,并参考《平遥方言简志》(侯精一,1982年)、《大同方言志》(马文忠、梁述中,1986年)、《获嘉方言的表音字词头》(贺巍,1980年)等,撰文《晋语词汇双音化的一种方式:加“圪”》,认为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6期2014-03-06

  • 晋东南晋语的去声二分现象
    )本文中的晋东南晋语①指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有入声的方言,分布在长治、长治县、屯留、长子、黎城、潞城、平顺、壶关、沁县、武乡、沁源、襄垣、晋城、高平、陵川、阳城、沁水城关以东共17个县市,我们共调查了上述17个县市共50个方言点,一般为乡镇所在地。行文时,具体方言点的乡镇名后不加“乡、镇”字样,一律在右下角标注所属县市。如:韩北武乡,指武乡县韩北乡。一、晋东南晋语去声分阴阳现象在山西晋语中,去声分阴阳的现象仅分布在晋东南晋语的黄崖洞黎城、东阳关黎城、黎城、辛安

    长治学院学报 2014年3期2014-03-05

  • 试论先秦汉语同义词的共时类型和历史层次 ——以《国语》同义词为例*①
    声,军事集焉。(晋语五)/b.在舆有旅贲之规,位宁有官师之典(楚语上)/c.是行也,以藩为军,攀辇即利而舍,候遮捍卫不行。(晋语八)2.动词性的,如:遁-退-竣(2)a.及城濮之役,晋将遁矣,王孙启与于军事。(楚语上)/b.秦伯使公子絷如师,师退,次于郇。(晋语四)/c.有司已于事而竣。(齐语)3.形容词性的,如:宣-遍(3)a.宣所以教施也,惠所以和民也。(周语中)/b.吾闻之,惠难遍也,施难报也。(晋语二)4.副词性的,如:备-俱-杂(4)a.上作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3期2013-08-22

  • 河北晋语区方言的儿化读音研究
    ,还有一部分属于晋语的方言,共涉及35个县市。它们分别属于张呼片和邯新片,具体情况如下:张呼片包括张家口、张北、康保、沽源、尚义、阳原、怀安、万全、宣化、崇礼、怀来、涿鹿、赤城、灵寿、平山、鹿泉、元氏、赞皇等18个县市,邯新片包括邯郸市、邯郸县、涉县、武安、磁县、永年、沙河、肥乡、鸡泽、曲周(东里汀以西)、广平(城关以西)、成安、临漳、魏县(棘针寨以西)、临城(城关以西)、内丘(城关以西)、邢台县西部地区等17个县市。为了全面了解河北省晋语区方言中“儿”与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3年2期2013-04-11

  • 晋语“圪”头词研究综述
    中,圪头词被列为晋语语法特色之一进行了重点论述。近几十年来,学者们对晋语“圪”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相关的论文大量产生。本文将在这些论文的基础上从七个方面对其进行梳理。一、读音:圪的读音在山西省晋语区的八大方言片中比较一致,多为入声,声母为[k],韵母多为央元音加喉塞音[藜揲]。主要差异在声调:在入声分阴阳的地方读阳入,在入声不分阴阳的地方读入声。在河北方言的晋语区声母多数情况下读k,韵母多数情况下读藜或以藜为主要原音。在语流音变中,“圪”的声调有时会变成

    文教资料 2012年27期2012-08-15

  • 《国语》不定代词“或”与“莫”
    之冢嗣其替乎?(晋语四)例(4)“或”前的“将”为时间副词,可译为“将要”。例(5)“或”前的“必”为语气副词,可译为“一定”。2.作主谓短语中的主语。共3见。如:(6)畎亩之人或在社稷,由欲靖民也。(周语下)(7)鼓人或请以城叛,穆子不受。(晋语九)例(6)中,“畎亩之人”是主语,“或在社稷”是谓语,“或”作谓语中的主语。例(7)中,“鼓人”是主语,“或请以城叛”是谓语,“或”作谓语中的主语。作小句主语的“或”和作主谓短语中主语的“或”之间有相通之处,作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2期2012-04-02

  • 栾氏、狐氏、庆氏族属、世系暨作家群体事略考* ——春秋时期晋国世族作家群体与文学创作研究之二
    桓叔。”《国语·晋语六》韦《注》:“栾黡,栾书之子桓子。”④韦昭注,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校点:《国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校点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黄丕烈刻士礼居仿宋刻明道本,1998年,第414页。《晋语七》韦《注》同。桓二年《左传》杜《注》:“靖侯,桓叔之高祖父。言得贵宠,公孙为傅相。”文十二年《左传》杜《注》:“(栾盾)栾枝子。”宣十七年《左传》杜《注》:“栾京庐,郤克之介。”成十三年《左传》杜《注》:“栾鍼,栾书子。”成十五年《左传》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2期2012-01-23

  • 辉县方言入声研究
    时带有中原官话和晋语的特点,而且在语音的发展趋势上也深受二者的影响,辉县方言中的变韵和入声便是豫晋方言综合作用的结果。深入调查和研究辉县方言,有助于揭示过渡地带方言的语音发展规律,为汉语方言分区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同时也可以为正处于发展变化中的辉县方言保留现实的方言资料。一、汉语入声的演变历程现代语音学认为,声调是一个独立的语音要素,其具体表现形式是音高的升降变化。传统语音学没有赋予声调独立的地位,而是从“韵”的角度来研究声调,从而造成了“四声”在本质上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6期2011-12-17

  • 西汉与现代河北方言分区的对比
    。侯精一把河北的晋语区分为两片:张呼片和邯新片,张呼片18县市,分布在张家口和石家庄,邯新片17县市,分布在邯郸和邢台[4]。贺巍把河北的大名、魏县中东部归为中原官话区[5]。《中国语言地图集》把河北方言分为四区七片。四区是北京官话区、北方官话区、中原官话区和晋语区。北京官话区是怀承片;北方官话区分为保唐片、石济片和沧惠片;中原官话区是郑曹片。晋语区分为邯新片和张呼片[6]。《河北省志·方言志》把河北省的方言分为四区九片。四区是北京官话区、冀鲁官话区、中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6期2011-03-19

  • 晋语圪头词研究综述
    有丰富的圪头词是晋语方言的一大特色,这一特色历来备受晋语研究者的重视,对其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对晋语圪头词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梳理,将其归纳为读音和用字、性质鉴定、结构类型等七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粗浅建议和看法。关键词:晋语 圪头词 前缀 晋语研究 方言特色圪头词是指含有构词成分“圪”,且“圪”为第一音节的词语。圪头词是晋语方言的一大特色。在侯精一所提出的晋语的五个特点,以及后来经过补充提出的十个特点中,都有表音词缀“圪”

    现代语文 2009年10期2009-06-13

  • 博爱方言的代词
    法特点。关键词:晋语,博爱方言;代词中图分类号:H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09)01—0069—05博爱县属河南省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面和山西的晋城接壤,东、南、西三面分别与河南省的焦作市区、武陟县、温县、沁阳市相邻。博爱县与和它相邻的各县市均属于晋语邯新片中的获济小片。一、人称代词(一)博爱方言的人称代词分类(见表1):(二)“我、你、他”的用法表单数的人称代词“我、你、他”可以单独做主语、宾语。做主、宾语的功能与北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1期2009-06-08

  • 张北话正反问句“VO一不-VO”变式的语用因素及语义功能浅析
    摘要:张北话属于晋语张呼片。处于晋语区到官话区的过渡地带,其方言的许多方面都显示出晋语向官话过渡的特点。本文以张北话中比较有特点的正反疑问句“VO-不一VO”的变式为研究对象,浅析其语用因素及语义功能方面的特点,以期管窥过渡区方言。关键词:张北话;正反疑问句;“VO-不-VO”的变式张北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张家口市境内,张北县可以看作是从晋语向官话的过渡地区:张北话属于晋语张呼片,处于晋语区到官话区的过渡地带。张北话正处在晋语和普通话两种势力的共同作用中。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11期2009-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