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剧

  • 德保南路壮剧韦艳芬演员口述史
    的传统文化,南路壮剧便是其中之一。但是目前受到政府重视度低、现代文化浪潮的冲击,以及表演模式陈旧、观念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南路壮剧在剧本创作、表演、传承等方面都面临着危机。南路壮剧老演员韦艳芬是现今少数健在且仍保存着古壮字剧本《宝葫芦》的第一批到北京参加演出的演员,现通过访谈、口述的形式,收集其当时前往北京演出的口述资料,并由此对口述史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必要性进行思考。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土地和丰富的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广西壮族自治区是

    文化产业 2023年24期2023-09-06

  • 壮戏一响 悠悠回荡 富宁壮剧的非遗魅力
    歌词,壮家儿女用壮剧唱出时代新风尚。壮乡的山水如画,壮乡的民族热情,壮乡的壮剧久负盛名。如果来到文山,不妨花点时间,到云南壮族文化发源地之一的富宁县看一看,听一听富宁壮剧,这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被多位专家誉为“代表少数民族戏曲的一座高峰”。云南壮剧的根在文山,它是根植于文山壮族生活和民族文化之上的戏剧,是文山壮族人民创造的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剧种。云南壮剧有富宁县壮剧、广南县沙戏和文山市乐西土戏三个分支。其中,最早的一支是富宁壮剧,形成于清代道光年

    云南画报 2023年4期2023-05-26

  • 近十年壮剧研究综述
    黎月新[摘 要]壮剧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得到持续发展与广泛关注。经过梳理发现,近十年的壮剧研究主要从文学、音乐学、社会学等方面探讨壮剧的文化特色、社会功能以及如何对壮剧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等问题。[关键词]壮剧;壮剧研究;学术成果壮剧又被称为“壮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在其民间文学、歌舞和说唱技艺等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独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根据方言、唱腔、表演风格、伴奏乐器及地域环境的不同,壮剧可分为广西的北路壮剧

    歌海 2022年2期2022-06-20

  •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非遗”壮剧海外传播状况研究
    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剧在东南亚国家的传播及本地传承现状,从而提升以壮剧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海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关键词:一带一路;壮剧;传播状况;东南亚国家1.壮剧在海外国家的传播情况1.1壮剧在泰国的传播情况“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原则,已经被各个国家与地区奉为发展合作的主题。而广西壮族地区和泰国地区都源自于“百越”,在社会关系和地缘关系上有着血脉相连的基础。因此,广西抓住机遇,积极主动与泰国进行文化交流合作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5期2022-04-22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路径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剧,植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沃土,深受人们喜爱。壮剧内蕴的思想内容丰富,涉及个人、社会、国家等多个层面,不仅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载体。在阐释壮剧真善美内容的基础上,探索壮剧内蕴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实现壮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路径,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载体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视角。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它不仅是一个文化宝库,也是一个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宝库。广西壮剧是国

    新西部 2021年8期2021-09-08

  • 云南戏曲音乐程式化轨迹 ——壮剧的形成与发展
    的发展时期。云南壮剧是清朝道光年间产生的,清朝光绪年间它趋于完整,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戏剧体系。壮族是云南的主要少数之一,云南壮剧分布在富宁县、广南县等村寨,曾经出现过140多个戏班的鼎盛日期。由于分布在不同的地域,以及受其他戏剧剧种的影响,各个地区的壮剧有着不同腔调、不同声音风格,如富宁土戏、广南沙戏、文山乐西土戏等。它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在祖国戏曲花园中大放异彩。戏曲剧种都会经历一个从形成、繁盛、衰退、重生、低迷、发展的阶段,云南壮剧也不例外。可以看出它从

    河北画报 2021年12期2021-09-01

  • 取其精华,薪火相传:泰国孔剧的保护对发扬壮剧的借鉴意义*
    验 ,对我们发扬壮剧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泰国孔剧的保护与传承(一)泰国孔剧概述孔剧是泰国的国粹,剧本取材于泰国史诗《拉玛坚》,主要讲述的是十面魔王抢走了拉玛的妻子悉达,拉玛在兄弟和神猴的帮助下,击毙恶魔,最终救回悉达的故事。在过去,所有演员都要佩戴不同颜色和图案的面具表演,身上披金挂银,以此来表明各自的身份,经过不断地发展演变,拉玛和悉达等角色渐渐丢弃了面具,目前只有雄性恶魔、猴子等动物佩戴面具表演,因此孔剧也叫“假面舞剧”。由于大多数演员佩戴面具

    大众文艺 2020年19期2021-01-28

  • 一个壮族族群岛的壮剧传入与创新
    纪80年代,北路壮剧传承人闭克坚到香维屯传戏,并以此地著名风景点创作武剧《三打三川洞》等剧本。近年,香维屯壮族以当地真实人物创作《岑王老山下的爱情故事》等壮剧,并积极排练,参加会演,完成了从学习到创新的转变。壮剧艺术成为香维屯壮族维持族群边界的新民俗。[关键词]壮剧;闭克坚;族群岛关于族群岛的研究,周耀明以贵州屯堡人为例,从生活、信仰、社交研究其文化策略。章卫玲探讨广西兴业县山心镇的壮族群群岛形成过程。王晖研究桂西环岑王老山族群岛现象。吴和培、罗志发、黄家

    歌海 2021年5期2021-01-01

  • 壮族艺术文化教育实践之壮剧在语文课堂上大放异彩
    壮族艺术文化中的壮剧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也拥有独特的魅力与生命力。壮族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除了平时的耳濡目染外,更需要教育的支持,所以学校甚至是语文课堂就成为传播和发扬壮族艺术文化的重要场所。极具壮族特色的壮剧至今仍凸显极强的生命力,作为一名民族学校的语文教师在传承和发扬壮族文化艺术上也拥有独特的责任和使命。关键词:壮族艺术文化;传承和发扬;语文课堂;壮剧  责任和使命民族艺术文化是我国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所衍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5期2020-07-09

  • 壮剧的育人价值传承探析
    摘    要: 壮剧作为独具特色的壮民族文化瑰宝,具有朴实的教育资源和朴素的教育功能。继承和弘扬壮剧蕴含的育人价值内容和精神内涵,需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的积极作用,形成传承发展壮剧文化的合力,促使壮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育人工作文化内涵。关键词: 壮剧    育人功能    价值传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壮

    文教资料 2020年8期2020-05-25

  • 戏曲专业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剧本人物形象的方法探究
    物形象的原则,以壮剧《醉酒英雄》为例,从环境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方面论述分析人物形象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与戏曲专业的有机融合。【关键词】语文教学 戏曲专业 人物形象 理解分析 壮剧《醉酒英雄》【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B-0123-02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阅读与欣赏、语文综合实践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思维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1期2020-05-11

  • 历史·地域·民族
    地方戏曲剧种——壮剧的艺术形式,以1929年发生在广西的百色起义为素材,讴歌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牺牲的广西壮乡人民,开启了本土革命历史题材的探索。该剧展现了邓斌(邓小平)、李明瑞、韦拔群等革命先烈以及韦阿婆、阿花、阿龙等壮族百姓在历史洪流中的抉择。全剧以三个基点,即历史事件——百色起义,地域特色——壮剧艺术、民俗文化,民族共同体——壮族与中华民族、广西革命与中国革命,构建了壮剧《百色起义》的文化标签。【关键词】 百色起义;壮剧;呀哈嗨;壮族婚俗;民族共识[中

    艺苑 2020年6期2020-03-12

  • 基于美学视域的广西壮剧活态传承研究
    73170)广西壮剧作为国家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取材于广大壮族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实践,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艺术传统,充分表现出鲜明的地域风格和民族文化色彩,在挖掘少数民族戏剧的美学价值及其历史研究价值层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伴随着多元文化的强势冲击,基于美学基础上的广西壮剧面临着艺术形态的创新问题,更应当意识到广西壮剧的审美精神和戏曲表演者的“活态传承”的重要性。本文正是从戏曲艺术的美学视角出发,对广西的传承价值、传承危机进行适当分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9期2020-02-26

  • 浅谈富宁壮剧代表作品的文化特点
    富宁“土戏”又称壮剧壮剧是云南省四大少数民族剧种之一,富宁是壮剧的主要发源地。大力宣扬党发展民族民间艺术的方针政策,鼓励各土戏班重新恢复活动,为富宁壮剧的保护提供坚实的基础。多年来,我县排演的壮剧剧目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多次参加国家、省、州内各类比赛和演出,并荣获多项大奖。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大量的资料查询能大致获悉已有壮剧文献在研究综述、历史发展、板式体系、唱腔研究和器乐编配等方面的立体研究成果。关键词:壮剧

    人物画报 2020年4期2020-01-05

  • 壮剧小戏见证云南壮剧发展历程
    陈茂兵(文山州壮剧团,云南 富宁 663400)从孕育到形成再到今天的发展,云南壮剧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这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云南壮剧民间艺人始终不断地学习、借鉴、创作、排练和演出了一大批优秀剧目,有连演几天几夜的连台大本戏,也有大型的单本戏,还有大量的小戏剧目。这些在不同发展阶段排练演出的大量剧目和一大批壮剧小戏,共同见证了云南壮剧的发展历程。一、云南壮剧孕育期到形成时的早期壮剧小戏不管是传统深厚的四大声腔剧种,还是近现代出现的剧种,无论是地方剧种还是

    文山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1-02

  • 壮剧数据库建设研究
    【摘要】壮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但是,由于保护的技术和方法的滞后,壮剧面临失传的危险。文章通过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三方面探讨壮剧数据库的建设研究,以期促进壮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关键词】壮剧;数据库;建设【作者简介】农雅琪(1982-),女,壮族,广西靖西人,广西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壮英对比研究。【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一般项目《壮族

    校园英语·中旬 2019年12期2019-12-23

  • 浅谈云南富宁壮剧的唱腔特点
    富宁“土戏”又称壮剧壮剧是云南省四大少数民族剧种之一,富宁是壮剧的主要发源地。大力宣扬党发展民族民间艺术的方针政策,鼓励各土戏班重新恢复活动,为富宁壮剧的保护提供坚实的基础。多年来,我县排演的壮剧剧目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多次参加国家、省、州内各类比赛和演出,并荣获多项大奖。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大量的资料查询能大致获悉已有壮剧文献在研究综述、历史发展、板式体系、唱腔研究和器乐编配等方面的立体研究成果。关键词:壮剧

    青年生活 2019年36期2019-09-10

  • 百年壮剧 壮乡大地上的艺术瑰宝
    情趣。壮戏又称“壮剧”,旧时壮族自称“布托”,意即“土著者”“本地人”,把壮戏称为“昌托”,即“土戏”,以别于汉族剧种。壮剧是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其发展经历了几番沉浮:乾隆年间形成演出班社,光绪年间北路壮剧达到鼎盛阶段,但随后便很快衰落。新中国时期,壮剧又慢慢兴起,不断发展壮大。2006年5月20日,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剧的不同流派由于地域环境、方言土语、音乐唱腔、表演风格及伴奏乐器的差异,壮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2019年5期2019-06-11

  • 壮剧《牵云崖》“一赶二”的创作分析
    广西戏剧院创排的壮剧《牵云崖》以全新的表现手法来展示壮族传说,运用了京剧传统戏中“一赶二”——“一人分饰两角”的表演形式来演绎,在推动壮剧这一地方剧种的发展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该剧的编剧、导演、演员、唱腔、音乐、化妆造型、舞美灯光等都做了缜密的创作设计,使戏剧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关键词]壮剧;《牵云崖》;一赶二;创作分析;戏剧发展广西戏剧院创排的壮剧《牵云崖》,根据壮族流传很广的民间传说创作,讲述了蛇郎和一对孪生姐妹俏来、达莲之间的爱情纠葛。壮剧《牵云

    歌海 2019年1期2019-06-11

  • 壮锦在壮剧舞台服装设计中的融合
    一种精神的体现。壮剧舞台服装是服务于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和剧情,舞台服装的设计不仅仅要符合剧情,还要和人物的性格相关,是生活的提炼,是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的组合和升华。[1-4]壮锦的引入很大程度上完善了这一方面,让壮剧舞台服装的内容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也影响了壮剧舞台服装设计的方向,让壮剧舞台服装设计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子。1 壮剧舞台服装设计的要素1.1 壮剧舞台服装设计和剧本相结合壮剧舞台服装有着特定的空间和规定的情景。设计师在设计之前要对剧本进行阅读研究,倾

    纺织报告 2019年4期2019-03-26

  • 广西壮剧艺术融合发展研究
    【摘 要】广西壮剧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具有强大的艺术综合性,独特鲜明的民族性,以及灵活的包容性和广泛的群众性等特征,主要由师公戏、南路壮剧和北路壮剧融合发展而成,既以祭祀仪式在乡村广泛流传,也以独特的壮族艺术剧种登上国家大雅艺术的舞台,成为经典的民间艺术之一。本文从壮剧的生成形态、内容主体、展演方式以及传播模式分析壮剧的发展历程和艺术融合发展道路,对壮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作了探索并提出建议。【关键词】壮剧;艺术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民族研究 2018年5期2018-12-06

  • 南路壮剧生存危机及发展对策研究 ——以广西靖西市、德保县为例
    33000)南路壮剧是广西壮族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桂西壮语南部方言区的德保、靖西、那坡、天等、大新等县以及越南北部一带。因德保和靖西是南路壮剧的两大发源地,且使用当地方言和民间曲调演唱,故名“南路壮剧”,也称为“德靖壮剧”。2016年,壮剧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数百年来,南路壮剧一方面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满足了当地壮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一朵别具风韵的民族艺术之花,另一方面又因生动反映壮族人民的人文风貌、审美追求而具有文学、美学、音乐学、

    社科纵横 2018年5期2018-04-01

  • 探索有效发挥云南壮剧保护的主体职责
    护职责。一、云南壮剧保护单位的变迁过程云南壮剧分布在文山州的三个县区,各自称为“富宁土戏”“广南沙戏”和“文山乐西土戏”。1961年,成立了“文山州壮剧团”,团址设在富宁,是少有的驻县州级单位;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专业剧团与民间戏班互通有无、自成体系而并行发展,并相继进入壮剧排演的繁荣时期。2008年,文山州文化馆整合三县壮剧资源,立项为“壮剧”项目申报,并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文山州文化馆成为保护三县壮剧的职责单位;2012

    文山学院学报 2018年2期2018-03-07

  • 壮剧的本质内涵及传承发展
    摘    要: 壮剧作为民间传统民族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成为国家确定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壮民族地区广大同胞的喜爱,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分析壮剧的发展起源,阐述壮剧的本质内涵与发展趋势,提出传承发展壮剧的设想,以期进一步繁荣壮剧文化,展示民间壮剧的特色与魅力。关键词: 壮剧    本质内涵    传承发展壮剧作为壮民族地区极富民族传统艺术风格的剧种,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富含特色的民族

    文教资料 2018年33期2018-02-16

  • 壮剧艺术中悲壮凝重的历史呈现
    作演出的新编历史壮剧《冯子材》的成功献映,是广西优秀艺术家与全国一流艺术家合作的成果。全剧创作除题材、事件、人物、人文背景具有历史规定性外,它的呈现方式、结构原则都按照戏剧的独特规律进行艺术化呈现。编剧没有对历史进行全景式观照,而是将焦点投向人物设置和人物关系,有机交织成为戏剧冲突,每个人物都有明确的戏剧使命。个性丰富的人物角色奠定了全剧悲壮凝重的历史格调。而该剧中表现戏曲的程式化、节奏化、虚拟化、写意性特征方面的弱化,使得该剧有“话剧加唱”之感。【关键词

    戏剧之家 2017年24期2018-01-10

  • 壮剧传统剧目特色研究
    摘要:壮剧是壮族人民的戏剧剧种,因流行地区的文化环境不同,有广西壮剧和云南壮剧壮剧传统剧目数量众多、取材广泛,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深厚的艺术魅力,对壮剧传统剧目进行保护、开发、研究有助于壮剧的传承与发展。关键词:壮剧 剧目 取材 思想 艺术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6-0024-03壮剧又叫“壮戏”,是由壮族民间文学、歌舞和说唱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壮族人民的戏剧剧种。由于地域环境、

    艺术评鉴 2017年17期2017-09-20

  • 大象无形铸英魂
    摘要】 新编历史壮剧《冯子材》是广西戏剧院历时两年打造的大型舞台剧。该剧以1885年的镇南关大捷为题材,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情节虚构和补充,通过虚实互衬、有意无意结合、有形与无形相扣等手法,塑造了清朝名将冯子材、壮族女首领青凤、下属九命猫、冯老夫人、孙女灵儿等人物形象,歌颂了爱国军官和壮乡儿女保家卫国、宁死不屈的精神,展现了该剧独特的美学思想。【关键词】 壮剧《冯子材》;大象无形;镇南关战役;美学[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镇南关大捷是中

    艺苑 2017年2期2017-06-08

  • 壮剧《冯子材》的艺术亮点
    全婕[摘 要]壮剧《冯子材》的故事内容主要反映了广西提督冯子材70岁挂帅出征,带领跟随了他几十年的老亲兵“九命猫”亲赴前线,并与壮族女首领青凤联手共抗强敌,与气势汹汹的法军展开了生死搏杀……该剧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唱腔, 音乐素材取材于壮族民间音乐,并借鉴西洋戏剧的创作经验进行创作,总体既有时代特点又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征。[关键词]壮剧;冯子材;艺术亮点壮剧《冯子材》是近年来广西壮剧中的一部诚意之作,它的艺术亮点体现在题材、音乐、表演等诸多方面,正是这

    歌海 2017年2期2017-05-30

  • 20世纪末叶壮剧音乐研究回顾和展望
    特的表演形式——壮剧,将本民族的方言、音乐、舞美、历史甚至朴实乐观的性格全部融合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在历史的发展中壮剧曾一度面临失传,但通过对20世纪末叶的书籍、期刊、论文等分别进行梳理,不难发现经过了无数“台师”、音乐工作者以及政府的努力,壮剧也达到了曾经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并获得学界的高度关注。[关键词]壮剧;音乐;回顾壮剧是将壮族人民生活搬上舞台的戏剧,从其独有的语言、歌曲、舞蹈、祭拜到文化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民族风格特性,并用壮剧这种戏剧

    歌海 2017年1期2017-05-30

  • 云南壮剧音乐在不断探索中传承和发展 ——云南壮剧音乐初探(之十五)
    63099)云南壮剧音乐在不断探索中传承和发展 ——云南壮剧音乐初探(之十五)许六军(文山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多声腔少数民族剧种——云南壮剧一代又一代的艺人们对壮剧音乐的多声腔共融、结构体式、融入民歌、衬字衬词以及乐器和器乐进行不断的探索,使云南壮剧音乐不断得到丰富和变化,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得到传承和发展。云南壮剧音乐;不断探索;传承和发展《云南壮剧志》载:“‘哎咿呀’是云南壮剧最古老的腔调,……形成于清乾隆和嘉庆年间。”“光绪年间,是云南壮剧

    文山学院学报 2017年5期2017-03-11

  • 从非遗保护角度初探云南壮剧传承动力 ——以富宁土戏为例
    保护角度初探云南壮剧传承动力 ——以富宁土戏为例黄学巧(富宁县文化馆,云南 富宁 663400)从非遗保护视角出发,探索在传统的自然传承方式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如何做好云南壮剧的传承发展。从戏班层面、政府、文化部门层面和社会关注度层面来探讨构建云南壮剧有序的传承动力。云南壮剧;传承动力;内部驱动力;外部驱动力;驱动力互动云南壮剧产生于清乾隆至嘉庆年间,距今有200多年历史。它综合了壮族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和民间宗教习俗等多种传统文化形式,具

    文山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3-11

  • 闭克坚传承壮剧情况调查
    99)闭克坚传承壮剧情况调查黄寿恒(田林县文化馆,广西 百色 533399)通过对闭克坚艺师传承壮剧的人文环境、具体经历、主要特点、传承活动等情况的调查,发现存在武戏难传、校园难进等问题,呼吁政府层面切实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人;壮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传承壮剧的人文环境(一)文化传统广西百色市田林县是文化部评定的“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壮剧)之乡”,这里的壮族民众爱看戏、爱演戏,在婚嫁喜庆、节日歌圩时,总要演出壮剧。据该县文

    文山学院学报 2017年5期2017-03-11

  • 富宁壮剧保护传承与发展之我见
    谢晓岑我县壮剧历史悠久,其保护传承与发展情况却令人担忧,本人通过深入我县部分乡镇调查,并借助周边县市广西田林、靖西等地区对壮剧传承保护与发展的先进经验进行学习,现对我县壮剧的发展与保护提出个人的一些见解一、富宁壮剧简介富宁壮剧昔名“土戏”,壮语称“降朵”,诞生于清初,已有三百年历史。有“哎咿呀”、“哎的呶”、“乖嗨列”、“依嗬海”四大声腔(亦称四大流派)。主要流传在花甲、剥隘、归朝、那能、洞波等十一个乡镇。其中,剥隘镇的索伍村、者宁村是富宁壮戏的发源地,至

    未来英才 2016年20期2017-01-03

  • 广西壮剧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2200 )广西壮剧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孙 婷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532200 )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剧是广西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壮剧逐渐形成南路壮剧、北路壮剧以及师公戏三大类,它们各自形成了完整的艺术形态和程式行当。广西壮剧;形成;发展本文系2016年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科研项目的阶段成果,项目名称:《广西壮剧状况调查与发展策略》,项目编号:2016BS003。广西壮剧包括南路壮剧、北路壮剧以及师公戏等。壮剧来源于广大人民

    大众文艺 2016年22期2016-07-13

  • 壮剧来啦
    小xiǎo朋pénɡ友you们men喜xǐ欢huɑn壮zhuànɡ剧jù吗mɑ?近jìn日rì,广ɡuǎnɡ西xī戏xì剧jù院yuàn的de叔shū叔shu阿ā姨yí们men带dài着zhe非fēi物wù质zhì文wén化huà遗yí产chǎn“桂ɡuì风fēnɡ壮zhuànɡ韵yùn”来lái到dào南nán宁nínɡ市shì青qīnɡ少shào年nián活huó动dònɡ中zhōnɡ心xīn,给ɡěi小xiǎo朋pénɡ友you们men奉fènɡ上s

    学苑创造·A版 2016年7期2016-07-06

  • 广西田林县北路壮剧传承工作现状观察
    )广西田林县北路壮剧传承工作现状观察■张迎春(广西艺术学院,南宁,530022)北路壮剧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在田林县的传承工作现状,此前尚未见系统研究。通过调研可知,目前尚未卸任的北路壮剧国家级传承人闭克坚以极大的热情和持续的努力,在表演、教学、创编、撰著方面均卓有成就,还通过严格的考察确定了未来第十一代传承人的人选。另外,自然传承人群体和村镇业余剧团的存在,也为这门民间艺术的存续和发展提供着喜人的动力。但是,这些参与者的热情尚不足以全面繁

    音乐传播 2016年4期2016-04-03

  • 一曲壮歌颂英雄——壮剧《冯子材》主要人物艺术形象分析
    曲壮歌颂英雄——壮剧《冯子材》主要人物艺术形象分析●罗艳[摘要]新编大型历史壮剧《冯子材》以中法战争镇南关大捷为背景,表现了爱国名将冯子材及其部属保家卫国、抵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该剧入选了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并获得了第九届广西戏剧展演“桂花剧目金奖”。剧中冯子材、青凤、九命猫等几个主要人物都塑造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讴歌了百年前广西边关共赴国难的英雄群体,弘扬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关键词]壮剧《冯子材》;主要人物;艺术

    歌海 2016年1期2016-03-28

  • 广西壮剧的唱腔音乐特点*
    ●孙婷广西壮剧的唱腔音乐特点*●孙婷广西壮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壮剧的音乐特色体现在多样的壮剧类型、独特的唱腔发音、典型的方言特征以及鲜明的艺术特色等方面。广西壮剧有壮师剧、南路壮剧和北路壮剧之分,由于壮剧种类的不同,其唱腔类型、特点以及唱法等特征也各有不同。广西壮剧;唱腔音乐;特点壮剧属于戏曲的一种,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中,它是其中最为独特的类型之一,主要根据壮族歌舞特点、民间文学的文化涵养以及说唱艺术不断发展、形成。在我

    歌海 2016年6期2016-03-17

  • 壮剧文化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实践探析
    541004)壮剧文化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实践探析王凯1申良云2(1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航空旅游学院;2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后勤管理处,广西桂林541004)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生活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壮剧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壮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强大的教育功能,已成为壮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壮剧文化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实践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

    文教资料 2016年3期2016-03-16

  • 广西壮剧的保护与继承研究
    32200)广西壮剧的保护与继承研究孙 婷(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广西 崇左 532200)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剧的兴衰与发展对传统艺术文化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壮剧存在曲调单一、观众老龄化、发展缓慢等状况,不利于壮剧的发展与继承。因此,应采取对剧种进行保存、传承人延续、文化生态环境保护、地方高校资源整合以及社会文化创新等方法来保护和继承壮剧。广西壮剧;保护;继承;艺术特征受地方风俗、语言、音乐唱腔以及表演方式等的影响,壮剧主要分为北路壮剧

    戏剧之家 2016年24期2016-02-24

  • 地方高校介入云南壮剧民间传承群体开展社会保护教育的个案服务实践 ——边疆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之四)
    地方高校介入云南壮剧民间传承群体开展社会保护教育的个案服务实践 ——边疆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之四)李 萍,许六军(文山学院 民族研究所,云南 文山 663099)作为具有科研优势和服务优势的地方公共教育机构,地方高校在服务地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保护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文山学院民族研究所国家级科研课题为依托,对地方高校介入云南壮剧民间土戏传承者群体开展的校外社会教育服务过程实践进行探索研究,以便通过社会教育服务方案设计和服务

    文山学院学报 2015年2期2015-08-17

  • 《太平春》传承信息研究
    字古籍。它将北路壮剧看家唱腔正调的历史追溯到了1681年。它夹带着两个剧情梗概。三个文本为梳理壮剧发展史和师传谱系提供了丰富的线索。关键词:唱本;《太平春》;壮剧;艺师一、《太平春》文本概况《太平春》是广西百色市田林县壮剧艺师闭克坚先生收藏的一册文献。20.1cm ×13.2cm大小,线装本,纱纸材质。扉页写“岑黄班合書 (央白平調)太平春(唱部) 大清康熙二十年編立 黄福祥抄本 民國元年記”。正文共十首,每首都有标题,依次是:《亥問魯》《問喜事》《問蘭麼

    文山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3-09

  • 教育社会学视角下地方高校与云南壮剧教育传承的关系研究 ——边疆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之三)
    下地方高校与云南壮剧教育传承的关系研究 ——边疆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之三)李萍(文山学院民族研究所,云南 文山 663000)针对云南壮剧的传承困境问题,地方高校可通过整合校内外各类科研和教育资源,为教育传承云南壮剧建设一个集科研、校内外教育为一体的服务平台,使地方高校在参与云南壮剧教育传承保护服务实践过程中互动生成一种共存、共建和共生共赢的关系,为地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传承和难保护的社会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双向互动关系而获得共赢

    文山学院学报 2014年5期2014-03-21

  • 数字化技术是传承和保护云南壮剧的有效手段
    是传承和保护云南壮剧的有效手段汤 克(富宁县少数民族语言电影译制中心,云南 富宁 663400 )如何传承和保护云南壮剧已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云南壮剧的传统传承和保护手段存在诸多风险和弊端,而数字化技术是云南壮剧传承和保护的有效手段,只有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技术,高清晰、高保真记录壮剧资料、制作数字光盘、多渠道传播和宣传云南壮剧,把传统的传承和保护手段与数字化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加有效地传承和保护云南壮剧。云南壮剧;传承和保护;数字化;有效手段云南壮

    文山学院学报 2014年4期2014-03-20

  • 云南壮剧研究者的文化自觉行为及方式研究
    、个人层面:云南壮剧的研究者及其研究行为(一)云南壮剧研究者及其多重身份云南壮剧的研究,既有个人的参与,也有单位组织的参与。研究者的身份,既有单一的身份者,也有多重身份者,且大多数研究者同时集多种身份角色于一身。1.根据其所属职业、民族、籍贯、年龄及其与云南壮剧研究相关程度的不同,而划分为以下五种类属。第一类,职业强关联的研究者和职业弱关联的研究者。强关联的研究者,一是国家级、省级和州级研究机构的研究者,如中国文化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曲

    文山学院学报 2013年2期2013-08-29

  • 浅析传承人在富宁壮剧发展和传承中的作用
    63400)富宁壮剧是当地壮族民间传统戏剧,是云南壮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壮剧传承人在长期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中,融入本地民歌和地方方言,逐渐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哎咿呀〕腔调、〔哎的呶〕腔调、〔乖嗨列〕腔调、〔依嗬海〕腔调和〔壮剧皮黄〕等壮剧音乐系统。在壮剧漫长艰难的发展历史中,传承人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壮剧的兴衰和发展与传承人息息相关。本文的壮剧传承人是指被国家命名或虽没有被命名但为壮剧发展和传承付出心血的所有人。在这多元文化共存、以经济为主的

    文山学院学报 2013年4期2013-03-19

  •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非遗”传承的内在动力——以云南壮剧为例
    、时尚的。以云南壮剧为例,在2008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云南壮剧史》结语中有这样的记载:“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云南壮剧业余班社的演出活动锐减,很多班社纷纷停止了活动。”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1.青年人外出打工,戏班缺乏演员;2.老艺人大多去世,剧目失传;3.服装和乐器严重破损;4.缺乏必要的开支经费。”“专业的文山州壮剧团同样如此,演员青黄不接的现象严重存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进团并且在艺术上有了一定造诣的老演员,有的调离到外地,有的已经退休,有

    文山学院学报 2013年2期2013-03-19

  • 广西三种壮剧之比较
    650304)壮剧是壮族的主要戏剧剧种,是对壮族戏曲形式的一种统一称谓。壮剧历史悠久,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清代就有壮剧的陆续形成与发展。2006年,国家将壮剧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壮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视。本文将广西现存的三种壮剧进行综合比较,以为纵深研究引玉之砖。一、广西壮剧分述广西壮剧按流行地区的方言及由之形成的戏剧特征划分,存在着北路、南路和壮师剧共三类壮剧。三种壮剧的流传地域、覆盖面及发展态势不相同,表演水平也呈不平衡状态。其音

    文山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3-19

  • 专业壮剧团形成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角色扮演及其社会责任探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壮剧保护研究(之三)
    3000 )专业壮剧团形成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角色扮演及其社会责任探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壮剧保护研究(之三)李 萍(文山学院 民族研究所,云南 文山 663000 )云南省文山州壮剧团的成立,是云南壮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文章综合采用二次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通过对文山州壮剧团从“酝酿→成立→初步发展→中断→恢复发展→兴旺发展→人才断代与传承功能分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保护发展→改制发展”的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其发展过程具有曲

    文山学院学报 2012年2期2012-08-08

  • 云南壮剧的传承困境与遗产地教育传承保护模式的对策构想——边疆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之一)
    00 )一、云南壮剧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及其传承模式的困境问题基于云南壮剧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可将云南壮剧分为民间壮剧和专业壮剧。[1]首先,从组织的性质看,民间壮剧土戏班社属于非正式的民间组织,业余社团,其成员招募主要面向遗产地社区居民;而专业壮剧团则属于正式的国有文艺院团单位,作为专业组织,其成员招募则需通过制度化的进人程序方能确定能否加入。其次,从行为的性质看,民间壮剧土戏班社组织的活动属于民间行为,而专业壮剧团组织的活动则属于政府的官方行为。因此,

    文山学院学报 2012年5期2012-03-20

  • 云南壮剧民间土戏形成与发展过程的二次文献分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壮剧保护研究(之二)
    的界定(一)云南壮剧与云南壮剧民间土戏云南壮剧是一个统一的名称,其范畴包括文山乐西土戏、广南沙戏、富宁土戏、文山州壮剧团的新壮剧(以云南壮剧各分支音乐为基础并广为吸收壮族民间音乐创作或设计)和广南县文工队的新沙戏(以沙戏音乐为基础并广为吸收广南壮族民间音乐创作或设计)。[1](P14-15)这里基于云南壮剧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将云南壮剧分为民间壮剧和专业壮剧,前者特指富宁土戏、广南沙戏和文山乐西土戏三个分支范畴,后者特指文山州壮剧团的新壮剧和广南县文工队

    文山学院学报 2012年1期2012-01-26

  • 浅谈云南壮剧生角形象的民族性特征
    吴雪锋(文山州壮剧团,云南 富宁 663400)“角色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戏曲表演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根据戏曲演员所扮演人物的性别和性格所划分的角色类型而形成了戏曲的角色体制。无论是传统深厚的古老剧种还是清代繁荣发展的地方戏曲或少数民族戏曲,随着剧种不断的发展和变化都会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角色体制,云南壮剧也不例外。一、云南壮剧的生角形象云南壮剧属于多声腔少数民族剧种,含有富宁土戏、广南沙戏和文山乐西土戏三个分支。又由于这三个分支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

    文山学院学报 2012年1期2012-01-26

  • 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式保护背景下广西壮剧孵化研究
    式保护背景下广西壮剧孵化研究赵巧艳1,2(1.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经济管理系,广西桂林541006; 2.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式保护流行的背景分析,以实地调查资料为根据,剖析了壮剧开发式保护的主要措施、成效以及不足,提出在壮剧开发式保护中引入孵化理论的观点,并分析了孵化理论提升壮剧开发式保护效率和效果的机理。最后,详细探讨了壮剧孵化体系构建的基本要素、模式选择、运行流程,以及具体的构建与实施策略。非

    文山学院学报 2011年5期2011-09-07

  • 论云南壮剧发展的制约因素
    63000)云南壮剧是云南壮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来的戏曲剧种,有富宁土戏、广南沙戏和文山乐西土戏三个分支。主要产生和流行于云南省文山州的富宁、广南两县的壮族村寨和文山市的乐西村。云南壮剧是壮族人民生活中极为重要的文化生活元素,在流行地区的壮族人民心目中十分神圣,壮剧老艺人在乡村倍受尊重,在一年一度的 “陇端街”上,必有壮剧的演出,各乡镇间相互比赛、学习,形成了 “陇端必有戏,无戏不陇端”的民俗。在近 200年的悠悠岁月中,壮剧在壮族的群众文化生活

    文山学院学报 2011年2期2011-08-15

  • 云南壮剧音乐中〔壮剧皮黄〕的音乐形态——云南壮剧音乐初探(之九)
    63000)云南壮剧是一个多声腔少数民族剧种,其音乐由本土型的〔哎依呀〕、〔哎的呶〕、〔乐西戏调〕以及共融型的〔乖嗨咧〕、〔依嗬嗨〕、〔沙戏腔调〕和〔壮剧皮黄〕等七个腔调组成。本文讨论的就是共融型的〔壮剧皮黄〕。一、〔壮剧皮黄〕的形成在对富宁土戏戏班和广南沙戏戏班的田野调查中,我们会看到,演员们在演唱时,除了演唱富宁土戏的几种腔调和广南沙戏腔调以外,还会根据演出剧目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剧本的要求,经常穿插演唱一些诸如【西隆调】(注:“隆”有时记为“

    文山学院学报 2011年4期2011-01-27

  • 政府行为及政策导向的二次文献分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壮剧保护研究(之一)
    朴清编著的《云南壮剧史》,是云南省傣、壮、白、彝四个民族剧种公开出版发行的第一部民族戏曲剧种史,它填补了云南省民族戏曲剧种无史书的空白。该书以翔实的史料记述了云南壮剧的产生、流行和发展的历史,对于今后开展云南壮剧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可鉴的蓝本。二次文献,即利用别人的原始文献所编写或产生出的新的文献资料[1](P147)。本文以《云南壮剧史》为研究对象,运用二次文献资料分析法对云南壮剧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不同历史时期政府的行为及政策导向已经成为

    文山学院学报 2011年5期2011-01-26

  • 云南壮剧研究概览
    63000)云南壮剧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戏曲剧种,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最早的一支诞生在清道光年间,到了光绪年间,它所有的分支 (包括广南沙戏和文山乐西土戏)便已经全部形成了;说它年轻,是因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所流布的地区地处偏僻,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使它在艺术上的发育成长还处于不大健全和成熟的阶段。正因为不大健全和成熟,也就存在着极大的可塑性,留下了可以继续发展的广阔空间。也许正因为看到了这一点,许多青睐云南壮剧、热望云南壮剧得以继续发展的有心人一直在孜

    文山学院学报 2010年4期2010-08-15

  • 浅谈壮族民歌与壮剧音乐的互渗和融合——云南壮剧音乐初探 (之六)
    000)对于云南壮剧音乐的声腔性质及归属,笔者曾在《多声腔少数民族剧种——云南壮剧》一文中,提出了“云南壮剧是以本土腔为主要特征,融合其他剧种声腔的多声腔少数民族剧种”的定位。之所以对云南壮剧提出这样的定位,是基于冯光钰先生①从声腔传播流变的角度和传播特点提出了 “本土腔”的概念并对戏曲声腔的分类将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本土腔并列成五大声腔系统的观点而提出的。冯先生还把本土腔分为从本土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剧种;在本土民间歌舞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剧种;

    文山学院学报 2010年3期201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