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性

  • 神性、世俗性与自由
    的“妻子”,表达神性与世俗性之间的悖论。他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哲学思考,重新审视女性,在他的笔下,女性不仅是世俗的也是神性的,在此基础上,男性完成对自身的“祛魅”。实际上,他借助女性形象所展现的,是某种超性别的东西,一种关于他者与自由的逻辑,以及自由的悖论。关键词:王威廉;女性;神性;世俗性;自由最好的文学大师,往往会在作品中不断地去探寻同一个主题。正如卡夫卡、博尔赫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他们放弃对混乱现实的追索,转而凝视脚下的深渊,执着地深入那片抽象的存在

    南腔北调 2023年9期2023-10-12

  • 一个完整的人什么样?
    ,体味人性,挖掘神性。你看,兽性、人性、神性,我们通常都是当褒义词、贬义词用,很少能想到这三样东西是并立并存的。什么是獸性?不仅是我们身上的那些本能,它指的还是,我们通过身体去感知世界的能力,通过情绪来和人相处的能力,不通过讲道理、做分析就能发起行动、获得自由的能力。那什么是人性?各种贪嗔痴慢疑,各种妄念,其实也有它的价值。因为这是人在复杂的关系网络中生存,必然会有的。那还有一个神性。过去我们理解神性,就是全知全能全善,好像人是做不到的。但所谓神性,就是创

    视野 2023年13期2023-07-18

  • 论当代中国电影中的乡土叙事
    土电影在人物的“神性”觉醒、生存空间的转移和崇敬死亡的仪式表达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叙事角度和叙事内容。这种呈现所看重的不仅是电影故事和场景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将传统乡土放置在现代文明中反思,使当代乡土叙事更具时代性和社会性。关键词:乡土叙事;当代中国电影;“神性”觉醒;生存空间;生死仪式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9-00-031 乡土与乡土叙事1.1 从乡村到乡土“村”是中国历史上家国一体的重要载体,与本民

    艺术科技 2023年9期2023-06-25

  • 一个完整的人什么样
    ,体味人性,挖掘神性。兽性、人性、神性,我们通常都是当贬义词或褒义词用,很少能想到这三样东西是并立并存的。什么是兽性?不仅是我们身上的那些本能,还是我们通过身体去感知世界的能力,通过情绪来和人相处的能力,不用通过讲道理、做分析就能发起行动、获得自由的能力。那什么是人性?各种贪嗔痴慢疑,各种妄念,其实也有它的价值。因为这是人在复杂的关系网络中生存,必然会产生的。还有神性。过去我们认为神性就是全知全能全善,好像人是做不到的。所谓神性,其实就是创造。创造出一些和

    读者 2023年3期2023-03-21

  • 柏拉图《会饮》中神人关系之思
    多命题。关键词:神性 人性 爱欲 切割在柏拉图的《会饮》中,厄里克希马库斯借斐德若之意,向在场各位提出要依次极力颂扬这位“德高望重、如此了不起的神”。至此開始,“颂爱神”成为《会饮》六篇主要颂辞的行文开端。施特劳斯认为,不同于斐德若、泡塞尼阿斯和厄里克西马库斯以颂神为由鼓吹个人利益、德行和技艺,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主要借此题更多完成了对于神系的关注。作为《会饮》七场发言顺序的中间位,他的讲辞从登场时便带着极强的批判性与启发作用:依我看,人们迄今都还完全没有感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5期2022-05-15

  • 从沈从文的佛经故事改写看“神性”的流变与建构
    孙晴晴摘要:“神性”是组成沈从文作品风格的重要部分,亦贯穿在他两次改编自佛经故事的作品中。20世纪30年代的《月下小景》还涌动着“神性”一贯的蓬勃生命性和热烈活力,将一切至美至善的画卷通过佛经故事展示给读者;40年代的《青色魇》则俨然赋予“神性”以匡扶世风的意义,连同沈从文“抽象的抒情”的写作方式,都成为他在这一时期希望重建民族精魂的手段。但这种思想并非是40年代凭空产生的,早在30年代就已萌芽,并做过一些实验。多年尝试,皆是出自一位人文主义文学家的自觉追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4期2022-05-13

  • 好奇害死牛
    其超越人类能力的神性力量,宽容地给予主人公陈华封机会和引导,让他醒悟后及时弥补过错,进而成功自我救赎。故事里还巧妙地融入了“华封三祝”的故事,暗示只要人性向善,是比获得神的帮助更美好的事。关键词:《聊斋志异》;蒲松龄;《牛痛》;华封三祝;神性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志码:A前言 《牛痛》是《聊斋志异》里的一篇劝善故事,虽然篇幅短小,情节和人物形象却充满转折。故事讲述主人公陈华封因好奇的查看,意外开启了古怪客人脑后的“潘多拉之盒”,把会导致

    蒲松龄研究 2022年1期2022-04-27

  • “牧歌”文化生态中神性人物的民间化过渡
    人公,成为沈从文神性人物塑造的丰碑。野性、血气的神话书写和“阿波罗神”式的人物形象逐渐让位于自然滋养出的民间化神祇,实现了“牧歌”文化生态背景下神性塑造模式的成功突破。而在这一过渡背后,也渗透着作者对于自己充满伤痕的过去和湘西文化未来的关怀与思考。关键词:沈从文 《边城》 神性 民间化1934年4月19日,沈从文带着新婚的幸福感与丧母的隐痛完成了《边城》的写作,他在题记中还写道:“对于农人与兵士,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这点感情在我一切作品中,随处都可以看出。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11期2021-11-30

  • 浅析《庄子》中人性与神性的辩证关系
    得道之人所具有的神性特征,最后论证《庄子》中人性与神性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从而对庄子于人性的研究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关键词】《庄子》;人性;神性;天人合一;去主体性;辩证关系【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5-0026-03战国中期,各国之间纷争不断,时局动荡,以周礼为根本制度的政治格局已经逐步瓦解,社会陷入一片无秩序的混乱当中,人的基本生存权利难以保障,面对如此

    今古文创 2021年15期2021-09-10

  • 从《桤木王》中的火意象看魔性与神性
    性,并在结尾得到神性的救赎。小说中的火意象与魔性、神性之间存在不可忽视的联系。本文从意象构建的角度切入,为研究小说中的魔性、神性主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关键词:《桤木王》;火意象;魔性;神性中图分类号:I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7-0016-02《桤木王》是法国新寓言派作家米歇尔·图尼埃的代表作之一,出版于1970年,同年获得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小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叙述了主人公迪弗热的童年回忆、战前作为汽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7期2021-08-17

  • 世俗“神性”与社会“消炎片”
    创作有一种世俗的神性之美。这是一种“精神治疗”。这种美,是一种强健、坚韧的生命力,神话到了任何力量也打不倒、摧不垮,在万般屈辱中仍能曲折地存活、生长。他对这一切的信念上升为形同宗教般虔诚的信仰;他对故乡山水奇境的赞美,对人世间人性“圣境”的挚爱和追求,都透露着一种神性的光辉。他的胸怀有如圣徒,“凡是蠢人做出的事我不知道什么叫吓怕的”,即使做冤死鬼,心里想到的仍是“会麻烦别人”……而这也是因为沈从文先生所写的原本就是世俗的神话。以个别取代一般,以局部代替整体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1年5期2021-08-05

  • 黑暗中的“神性”光辉
    美但是又都具有“神性”光环,本文将主要分析影片中的几个主要角色身上不同的“神性”光辉。【关键词】人性;神性光辉;现实主义【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9-0096-02一、影片简介电影的开头就是一群衣衫褴褛的东南亚偷渡客,在一个蛇头的带领下坐上了来到韩国的集装箱,但是当集装箱打开的时候,里面的偷渡客仅存一人,其余人全部死亡,原来是唯一活下来的偷渡客孟瑟带有致命性

    今古文创 2021年9期2021-05-05

  • 向死而生:雪莱在《阿多尼》中对死亡的转换
    亡领域转化为美、神性与永恒的希望之境。肉身腐化,但精神永驻。这样的死亡阐释,对于生者而言,不仅是对面对所爱之人离世时所遭受的悲痛与绝望的缓解、是抚慰创伤的灵药,也是一种攻克面对自身死亡的恐懼与迷茫的方式,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关键词:死亡;美;神性;永恒;绝对精神雪莱视想象力为诗人的决定性特征,他将诗定义为“想象的表现”(2)。想象力可以看作是雪莱转化感受、概念的工具,而诗则是转换不同领域的载体。永恒即生命的无限存在,黑格尔提出“我们可以把无限的生命叫做精神”

    神州·下旬刊 2020年5期2020-10-21

  • 浮士德形象刍议
    阐释与归纳,考量神性与魔性发挥的诱因,折射出欧洲近代西方人的精神发展历程,为悲剧性的论调提供佐证。关键词:神性 魔性 悲剧一.前言歌德是一位青年得志的作家,27岁那年,一部《少年维特之烦恼》,令他闻名海外。歌德高寿,作品颇多,在诗歌、游记、书信、自传评论等题材都有所建树。然而若是没有《浮士德》的出版,歌德还不能位列世界名家,这样的一部精品杰作,造就了歌德,使之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浮士德》共有122111行,功能并非献技表演,更偏重于供读者阅读。主人公Fa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8期2020-09-06

  • 从人到神,一场献给自然的祭祀
    。关键词:人性 神性 美好 自然一条历经生死坎坷的道路,一回惊心动魄的穿越,一场从人性到神性的祭祀。当陈启文一行人跨越历史长河,徜徉在人类幻觉被埋葬的最深处时,邂逅了大唐文成公主这位以一人之力换来整个民族无恙的女性。抛开历史,站在被死亡裹挟着的共和盆地之上,一层又一层的风沙埋葬的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人类与大自然的角逐中,过度的伤害必然要以最真诚的祭献弥补。从“生命守护者”老人桑杰到死在沙漠上的漂亮女人,再到 “更尕海的守望者”郭增鸿,作者给予大量笔墨描写其

    参花(上) 2020年8期2020-07-17

  • 神性之旋律
    恩的神学对于谢林神性自然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谢林早期自然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影响。在早期自然哲学的相关著作中,谢林的自然观已经深刻体现出基督教虔敬派色彩,从而形成了一种神性自然观,体现了一种自然的神性之美。结合谢林早期相关著作及其书信与诗歌,可以探究其自然观对虔敬主义神学的内在整合,进一步阐释谢林对于自然的灵性思辨与审美体验。关键词:谢林;早期自然观;神性;虔敬派意蕴为了展开对于谢林早期神性自然观的探索,本文首先引用和谢林同时期的伟大诗人荷尔德林的

    美与时代·下 2020年4期2020-07-14

  • 文学“神性”的回归
    无不蕴涵“完全的神性”,是“绝对同一”的最高典范。它既是世界的存在方式,又是世界自我表现的符号媒介,同时还是人类理解世界的最高形式。(1)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让人类对理性失去希望,科学、理性不是万能的。现代主义作家们坚持反传统和反理性,注重艺术家的自我感受、直觉、自我表现。后现代主义者站在掘墓者的立场对传统哲学理论的一切价值和内涵进行解构,对科学进行批判。二十世纪成了神话全面复兴的时代,神话在文学中重新播种。二、“神性”生命世界“神话的思维符号很大程度上靠

    北方文学 2020年6期2020-06-19

  • “杀戮”“艺术”“神学”的多重奏
    也有体现到他的精神性和偏执的维度。本文主要以《此房是我造》为例,从其声画的运用和故事内容的选择,旨在浅析拉斯冯提尔对于杀戮、艺术、神学等元素在影片中的灵活糅合与运用。关键词:拉斯冯提尔;此房是我造;神性 ;罪恶作者简介:杜汨(2000.6-),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戏剧影视。[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2--01在《此房是我造》中是在描写一位连环杀手,自称“诡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2期2020-05-26

  • 《青藏辞典》:发现日常中的神性
    发现了“日常中的神性”的存在痕迹。关键词:格绒追美 《青藏辞典》 景观 神性一如果《青藏辞典》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汇入当时先锋小说的大潮,也许会是文坛的座上之宾。但它抵达文学现场的时候,先锋小说所绽放的烟花业已冷却。从2015年8月出版,到2016年夏天笔者采访它的作者格绒追美,一年多过去,《青藏辞典》几乎没有引起任何反响。评论家的暂时失语或许和《青藏辞典》的文本形式不无关系。作为一个号称“长篇小说”的文本,《青藏辞典》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情节,没有一个

    文学教育 2020年2期2020-04-17

  • 科技之害与“诗意地栖居”
    ”的美学思想以对神性的探索为凝聚点,其存在论所蕴含的神性是此在的“人”生存的法则依据。但是,现代科学和技术对神性的驱逐,以及人对自身定位的模糊和对神性的遗忘,合力使神性隐而不彰。因此,他欲重构“天地人神”四方一体世界体系,以其所蕴生的“命运”神性,召唤一种更高意义上衡量“人与他者”关系的神性尺度。“诗意地栖居”便是他解救“人”的危难处境所寻求的道路,这样的道路是通过艺术(本质是诗歌)来聆听命运的神性之声而实现的。但海德格尔思想中的乌托邦色彩与宗教神秘性合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11-19

  • 浅谈《最后的晚餐》中“人性光辉”的显现
    ,在绘画领域中“神性”的逐渐衰弱和“人性”的诞生,探究作品间体现出的绘画内容与形式的发展和演变。关键词:中世纪;文艺复兴;神性;人性;达芬奇一、绪论相信绝大部分人都听说过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但要知道的是,名为《最后的晚餐》的画作不只有一副,不同时期的不同画师们都曾尝试去表达这一宗教的主题。而在本文中,我将选取从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的若干幅画作进行对比,并且用图像比较的方法来对这些同一主题的画作进行分析。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中这样形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艺术大观 2019年13期2019-09-28

  • 土地中长出的“神性”教育
    文_肯特•纳尔本【美】第安人相信的是“万物有灵论”他们在古代对天文、地理、数学、医学都有深切的认识,他们能用数学的方式去准确地计算一年十二月的月历,以及太阳神的祭祀日子。印第安人曾创造出伟大的文明,并且在天文和数学上有很高的造诣,这与他们所信的“万物有灵论”——崇敬自然、尊重土地的想法密不可分。《帕哈萨帕之歌》用记叙对话的方式呈现了一位印第安老人丹对过去的回忆。本文摘录于此书,以一位印第安老人的身份讲述他们所受到的教育以及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土地是我们的一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3期2019-08-02

  • 游弋在鬼气和神性之间
    尊贵、闪耀着的“神性”。关键词:湘西特色;鬼气;神性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独具魅力的作家,有人说他的作品是一曲曲清远、哀婉的田园牧歌,也有人说他勾勒了湘西情绪的艺术灵魂,他作品的滋味如同流不尽的沅水让人回味悠长。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诗意柔美的文字,也可以领略到粗犷、悲凉、弥漫着的“鬼气”和圣洁、尊贵、闪耀着的“神性”。一、死亡描写中弥漫的悲凉“鬼气”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动荡、饥荒、战乱、死亡无处不在,一向被人们认为营造乌托邦式美好及原始的湘西

    北方文学 2019年20期2019-07-15

  • 不断追求“完美”的视界
    】《春》;人性;神性;和谐【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开端,时代需要有新的激情和活力来建构起新的社会运行模式,当时的思想文化领域就处于这种蓬勃的创造浪潮之中。在经历了中世纪之后的文艺复兴时代,人性的张扬和人的心灵境界的追求是文艺复兴巨匠们不约而同的目标。但神性的光环不可能在文艺复兴到来之后就彻底消失了,而自然的不断被发现又使得人在对自我的关照中,找到了另一个“对象”。怎样对待神性、人性和和人的自然感性和它们之间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期2019-06-11

  • 论程颢仁学视域下的“万物一体”
    理 仁体 诚敬 神性中图分类号:B2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8)03-30-36程颢的“万物一体”论在先秦儒家及宋明儒学那里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但从他的《识仁篇》来看,其“万物一体”说最直接的源头活水还是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及张载的《订顽》。相较往圣先贤,程颢的突出贡献不仅在于明确提出了“万物一体”的思想主张,而且还分别从本体、工夫、境界三个层面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其“万物一体”论。一、“万物一体”说的源头活水及研究现

    贵州文史丛刊 2018年3期2018-11-07

  • 论《凤子》“对话性”与沈从文的“人生观重造”
    现了作者有关自然神性的思考。这部作品处处充斥着冲突——青年人与老年人人生观的冲突,城乡爱情观的冲突,有关神性自然与科学观念的冲突......但归根结底还是两种文明——乡间文明与都市文明的冲突和碰撞。来到城市的乡下人璇着与曾经去过乡下的城里人——老年绅士,二人在年轻时皆受到一种爱欲的折磨,但最终俩人都在对镇筸这个湘西边陲小镇乡情民俗的经验中明白了“神”之存在如故,获得了某种人生智慧,展现了沈从文有关“人生观重造”的主题。关键词:《凤子》 对话性 神性 自然沈

    文学教育 2018年9期2018-09-10

  • 佛教的神性与理性反思的光芒
    性别的神》中佛教神性的描写与藏族信仰的藏传佛教密切相关,小说一方面写出了神性事象,另一方面也做了理性的思考,有一定的启智作用。关键词:佛教 神性 理性藏族作为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宗教即生活,生活即宗教。念经、转塔、祈福;转世、轮回、来世、因果等等,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的惯常。因此,在藏族作家的笔下,对佛教的描写是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作为反映藏族生活的“百科全书”,小说《无性别的神》自然而然写到佛教的仪轨、仪礼,民众的信奉、尊崇,佛教对藏民族性格和心理的

    西藏文学 2018年3期2018-08-11

  • 湘西文化影响下沈从文对“神性”观念的建构
    诸多与神相关的“神性”观念,例如蛊术、哭嫁、赶尸等。在当代文学史中,沈从文用质朴的语言描摹出湘西文化顽强的生命力,专注地建构着“人神合一”的“神性”观念。这种生命的神性既体现在自然生命之中,也表现在人与神的完美结合。沈从文通过对湘西古老文化中巫文化的追寻,试图寻找出当代民族文化衰落的原因以及拯救人性堕落的方法。关键词:湘西文化;沈从文;“神性”观念[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02沈从文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5期2018-07-28

  • “从皈依中见到神”
    化追求与思索。“神性”是沈从文极力推崇和书写的艺术精神,也是沈从文小说生命意识范畴的一个重要支柱。通过对“神性”生命的抒写,阐释其小说的神性之美,挖掘其对理想“人性”的建构。关键词:沈从文;小说作品;神性;美作者简介:朱建宏(1979-),男,甘肃临泽人,河西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7-0-03沈从文,湖南凤凰人,学名沈岳焕,字崇文,有璇若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7期2018-07-27

  • 1980年代乡土小说的神性复魅与祛魅
    启示下重新接续起神性叙事,使得乡土小说的神性色彩得以复魅。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在反思文革历史及“文学是人学”的创作理念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文革时期风行一时的人的神性光芒却开始消退。关键词:乡土小说;神性;复魅;祛魅中图分类号: 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8)04-0183-09中国古代正统文人在儒家文化引导下颇为重视史学传统,鄙视和厌弃怪力乱神之谈,但中国古代小说从六朝志怪到明清白话在远古神话和佛道文化影响下却一

    社会科学 2018年4期2018-04-30

  • 从认识论角度浅谈对龙文化的认识
    物性),主观性(神性)及古往今来龙被赋予的人性。关键词:龙文化;认识论;物性;神性;人性;经济价值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认识是由物质——意识——实践的不断发展地过程;认为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过程。诚然,华夏先民在对龙的认识上,必然是经过了由实物到意识再到实践这样的过程的。这就驳斥了那些认为龙是先民们臆造的,是不存在的观点。一切认识都是据实出发的,对于龙这种生物,我们可以通过文献记载,考古发现

    山东青年 2017年12期2018-04-25

  • 论海子的神性写作
    语境之下,海子的神性写作赋予了现代汉语新诗以新的形式。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探讨海子的神性创作,分析其诗歌中的神性和人性以及在上世纪80年代诗歌进行重新书写所应具有的重大意义。【关键词】海子诗歌;神性:人性:受难一、神性写作与海子在中国当代诗坛,海子常常被评价为“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和“我们祖国给世界文学奉献的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诗人”。在海子写诗的初期,受朦胧诗人影响很大,海子诗涉及的主题很多,包括爱情、生命等等,其中特别深刻的是海子对生命存在的那种椎心泣

    活力 2018年19期2018-01-16

  • 当代武侠小说侠隐结局的人类学考察
    隐;死亡;大侠;神性;权力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77(2017)4-0116-08熟知武侠者对“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想必不会陌生。语出《神雕侠侣》郭靖之口。郭靖算得上人们阅赏武侠文本时较为典型的大侠形象,不仅武功卓绝,且具备超越古侠的“为国为民”情怀。武艺超群、为国为民,这些所谓超越之态俨然已成当下武侠之常态,若无这些也难称大侠。当古侠被注入奇技神功和兼济天下的道德担当之后,古侠也正式蜕变为今之大侠,原本出路多元的古

    华文文学 2017年4期2017-09-06

  • 信仰食物:祭品的神性“营养”
    信仰食物;祭品;神性;饮食文化;饮食人类学中图分类号:C9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91(2017)03-0037-08作者简介: 吴秋林(1955-),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特聘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学、宗教人类学。湖南 吉首416000信仰食物是祭品,以及包含了信仰精神和观念的食物。这样的食物在日常状态下就是食物,但在经历了某些仪式过程之后,就可以成为信仰食物,并且反过来表达信仰的精神和观念,此时,它们与日常食物有着明显的界线。在体制

    民族学刊 2017年3期2017-07-20

  • 陶瓷“神性”的美学分析
    学角度分析陶瓷的神性,致力于从陶瓷文化内涵和工艺内涵中寻找赋予陶瓷神性的根源,希望能够进一步剖析陶瓷文化,拓展我国传统文化研究深度。关键词:陶瓷文化;神性;美学分析前言:陶瓷是我国古代中的重要装饰器物,被各大文豪画家赋予了灵动的特性,又经过精湛的陶瓷工艺塑造出形态万千的婀娜姿态,因此陶瓷的美学地位不容忽视。作为一门专业学科,陶瓷美学对陶瓷的艺术审美研究极为广泛,其中以美学为出发点,感受陶瓷 “神性”塑造成为众多学者的关注热点。“上天之在,无声无臭,其体则谓

    神州·中旬刊 2017年3期2017-06-28

  • 《莎乐美》中的伦理道德观
    伦理道德 人性 神性 情与理一.伦理道德概念“道德”(moral)和“伦理”(ethics)是意义相近的一对词。我们可以从词源来理解它们的内涵:“伦理”源自希腊文的ethos一词,“道德”源自拉丁文的mores一词,两个词所表示的都是“习惯”或“风俗”的意思。个体或群体的伦理或道德不仅仅在于他们习惯上或风俗中的所作所为,而且在于他们思想中认为什么是合适的、正当的行为。柏拉图指出,文学“摹仿德行”[1]。文学作品是形象的社会舆论。文字学作品中的伦理道德内容也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12期2017-01-09

  • 沈从文笔下湘西形象的集体无意识解读
    文 湘西 人性 神性 悲哀集体无意识不像个体无意识那样依赖个体经验而存在,它不是一个人的心理财富,而是由遗传保留的无数同类型经验在心理最深层积淀的人类普遍性精神。在艺术创作方面,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中积淀着的原始意向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一个象征的作品,其根源只能在集体无意识领域中找到,它使人看到或听到人类的原始意向。而艺术家就承担着在艺术创作中还原体现在人类历史深处的集体无意识的重任。沈从文创造了两大类湘西形象:一类是青山绿水的自然形象,一类是在不变的自然中世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10期2016-11-14

  • 乡村医生:谋生职业之上的“神性
    ”,还是要有点“神性”除了上述三位,我还大致调查一下其他乡医。总体来看,该镇乡医的现状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一些乡医不再以救死扶伤为己任,而是处处想着怎么能赚钱和多赚钱,且有的赚钱途径明显不合法。一些胆大无良的乡医就很有钱;而坚守医德和政策规章的乡医连养家糊口都困难,有的人干了一辈子,穷了一辈子。由此,就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导致人心浮躁,难以安心和专心给病人看病。对此,用一位朱姓乡医的话说是“该镇多数乡医都在坑国家害人民”。二是该镇乡医全

    南风窗 2016年21期2016-11-02

  • 论金东里《等身佛》中的人性与神性
    等身佛》 人性 神性金东里(1913—1995)本名为金始钟,是韩国内首屈一指的小说家、诗人。从1934年开始,金东里便发表了诗歌《白鹭》,随后又于1935年发表了小说《花郎的后裔》,从此便开始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他的一生创作颇丰,发表过的小说包括《沙盘上的十字架》、《巫女图》、《实存舞》等,此外还有诗集《岩石》,随笔集《自然和人生》,评论集《文学和人》。金东里曾韩国艺术院奖、三一文化奖,并多次被推举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金东里的早期作品充满了神秘虚无的色

    文学教育 2016年12期2016-09-10

  • 浅谈“新神话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奇幻;现代性;神性;超然新神话主义的特征与当下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并且体现了诸多鲜明的时代要素,如虚拟影像的泛滥,多媒体交互技术的应用,以及各种传媒推动下多种价值观的拼贴重组等等。宗教曾是人们获得心醉神迷狂喜状态的一个最传统的方式,而当科技的理性让我们渐渐远离宗教的狂热,在神话被驱逐之前这些“心醉神迷”的状态都是属于神话世界的,也是神话的力量让人类从世俗的世界里超脱出来,走进属于心灵的圣域。因此,当社会生活的压力不断挑战现代人的心理底线,当冰冷物欲的介入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4期2016-05-30

  • 神性的转向
    可以发现不同时期神性的表现。本文将从审美的角度分析两者关于神性的体验,借此论述从《山海经》到《离骚》的神性转向。下文将从非主体性与主体性、外化与内化、空间化与历史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关键词】神性;《山海经》;《离骚》;非主体性与主体性;外化与内化;空间化与历史化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261-02一、前言《山海经》舛驳杂沓,但《山海经》当中的神话元素已然扎根于我们的文化,因此本文只讨论此书的文化层

    戏剧之家 2016年7期2016-05-10

  • 历史与神话的交融
    史”。这是一个在神性和人性交织下有争议的人物,促使我们对人性、信仰与命运进行反思。关键词:英雄形象;神实主义;神性;人性作者简介:于晓君(1988-),女,山东烟台人,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2-0-02电影《香水》讲述了一个对气味具有敏锐捕捉力的人——格雷诺耶, 这个具有多面性格的人,视香味为他今生唯一所求。追寻香味误杀少女后,香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期2016-05-09

  • 论史铁生作品所体现的神性思悟
    铁生作品所体现的神性思悟葛嵩(亳州学院,安徽亳州236800)摘要:史铁生由于自身的残缺,陷入自我价值丧失的危机。他把自己对人生的思悟由个体延伸到社会,认识到人生的虚无和荒谬。面对价值观念的断裂和缺失,史铁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努力挖掘深入思考,试图找到一条重建之路。史铁生通过对人性的探寻,看到人性中的神性品质,并在神性思考的过程中,悟到了生活的真谛,重新确立了自我价值。关键词:史铁生;神性;思悟和救赎;生命在中国当代作家行列中,史铁生可以说是特立独行。一方

    巢湖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3-29

  • 从《看虹摘星录》《七色魇》看沈从文思想的变化
    魇;爱欲;自然;神性一20世纪40年代初,沈从文的《看虹摘星录》一经出版,就引起批评者严厉的责备和否定。许杰在《上官碧的〈看虹录〉》一文中评价道:“说穿了只是肉体的赞美,肉体的赞美而已。”[1]1948年,郭沫若撰《斥反动文艺》一文,批判沈从文的《看虹摘星录》:“作文字上的裸体画,甚至写文字上的春宫。”[2]289孙陵在《沈从文〈看虹摘星〉(节选)》中说:“完全是摹拟劳伦斯的,文字再美又有何用?几位对他要好的朋友,都为了这篇小说向他表示关心的谴责。他诚恳地

    新乡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3-01

  • 西方早期风景画中神性与诗性的精神内涵
    期风景画创作中,神性与诗性为早期风景画创作提供了精神的依托,也成为早期画家对风景画探索的动力。本文试图从神性与诗性的角度,通过对西方人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的分析来解读早期风景画的再现与造境问题,并利用一种回归到西方早期风景画所处的历史年代的角度,去重新体验风景画创作的精神内涵。关键词:神性;诗性;基督教;风景画中图分类号:J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221-02在西方人的心灵深处蕴藏着丰富的神秘体验,这种神秘体验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7期2015-11-13

  • 鸟意象在安徒生童话中的文学特质
    童话 人性追求 神性 智性 诗性载体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鸟常常充当信息载体和媒介的角色,那么,在19世纪欧洲文人的笔下,“鸟”意象又呈现怎样的文学特质呢?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童话作品中的“鸟”意象在揭示主题、塑造形象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安徒生作品增添了许多情趣和诗意。《拇指姑娘》、《幸运的套鞋》、《野天鹅》、《夜莺》、《丑小鸭》、《鹳雀》等文本中描绘了一系列各有特色的鸟形象。一.鸟的形象特质,体现作家对美好人性(圣洁灵魂)

    文学教育 2014年12期2014-12-01

  • 东皇太一神性多样性解读的成因探析
    对“东皇太一”的神性多样性解读的成因,并且根据这些原因,提出我见,以供参考。关键词:东皇太一 神性 多样性 成因“东皇太一”是《九歌》中神性最难考证的一个神,有天神说、伏羲说、太阳神说、大火星说等对东皇太一神性的解读。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东皇太一”神性多样性解读的成因。一.名称可解读的多样性“东皇太一”这个词具有丰富的可解读性是导致引发对“东皇太一”的神性出现各种解说的重要原因。从语言文字出发,可以有“东、皇、太、一”、“东皇、太一”、“东皇太一”三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6期2014-09-30

  • 论华兹华斯自然诗中的花鸟意象
    然的态度和对自然神性的理解。关键词:华兹华斯 花鸟意象 自然 神性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先行者,他的大部分诗作都是对田园生活的描述和对自然的咏赞。艺术评论家罗斯金称他为那个时代英国诗坛上的风景画家。他曾说“又和花鸟做伴可真欢畅”[1],可见他对自然的热爱和皈依感。而在其作品中,“花”与“鸟”也成为了他吟咏大自然时经常使用的两个意象。本文将用“花”、“鸟”这两个意象,从造化的钟灵、精神的皈依、上帝的使者这三方面简析华兹华斯花鸟意象的深层意蕴。一.造化的钟灵

    文学教育 2014年5期2014-06-30

  • 心性与神性——中国古典与西方古典美的差异和交融
    苏小松摘要:性与神性分别是中西方古典美的典型特征。中国古典美的心性讲究的是内在于己的自然天性的舒展自如;西方古典美的神性追求的是外在于己的文明理性的节制约束。二者交融,就使中西方古典美在互彰互补彼此的差异遗憾之后,在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中开辟出崭新的天地。关键词:心性;神性;中国古典美;西方古典美;文明理性;自然天性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3-0065-02古典生活的迷人魅力在于她是在历史长期发展中,由无数

    学理论·下 2010年11期2010-12-21

  • 高贵的单纯,静穆的求索
    性转向探索人性、神性,思考个体“小我”向人类“大我”的超越。从这一小说创作主题的转变中,我们不仅能窥见作家自身写作意识与创作视角的变化,也能透过林湄审视整个新移民作家的文学创作。关键词:女性;男权;宗教;神性Abstract:Novels written by the New Immigrant writer Lin Mei are featured by the marginal writers unique perspective. In her ea

    华文文学 2009年4期2009-09-30

  • 《红字》中“人性”与“神性”的抗争
    就是“人性”与“神性”之间的斗争。关键词:《红字》 人性 神性霍桑1804年7月4日出生在马萨诸塞的塞勒姆镇,该镇是清教徒势力猖獗之地。他的家庭曾是名门望族,几代祖先都是狂热的清教徒。据说他的五世祖是审判1692年声名狼藉的塞勒姆驱巫案的三大法官之一。这一事件在霍桑幼年的心灵上留下了很深的伤痕,同时对清教疯狂迫害异己的行为与案例忿忿不平。他通过文章来揭露清教社会的黑暗。霍桑是一位世界观相当复杂的作家,他选择爱情悲剧作为《红字》的主题,使自己深深陷入难解的矛

    大家 2009年11期2009-09-29

  • 古代神话对我国及西方科幻电影创作的影响
    国的古代神话中,神性与人性是分离的,同时又体现出单一性,神的行为诉求也是单一的;而在西方古代神话中,神性与人性是统一的,同时也呈现出多面性,神的行为诉求也是多样的。本文从这些差异入手,简要分析古代神话对我国及西方科幻电影创作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关键词]神话;神性;人性;科幻电影众所周知,目前国产科幻电影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仅有的几部作品,如《珊瑚岛的死光》《大气层消失》《霹雳贝贝》《隐身博士》等,也是拍摄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而像好莱坞科幻电影那样,叫好又叫座

    电影文学 2009年13期2009-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