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葬

  • 天葬
    此刻我的内心是如此的安详沒有一丝的孤寂我只是如约而至走过悠长的岁月终于到达彼岸婆娑我甚至期盼这一刻的到来在凌乱的祈祷声中我的肉体被自然界的精灵分食而我的灵魂得到了护佑看到村落的山坡上整齐的麦浪看到摇曳绚烂的狼毒花甚至闻到了初夏花草的香味我是那么地享受这甜蜜与芬芳我真的没有一丝的悲伤如果此刻你能看到我的眼睛相信是如孩子般清澈明亮的我来自于大野 复归于大野带我的魂魄走过婆娑之舞秃鹫扇动着巨大羽翼裹着我的不舍和憧憬穿越雪迹的山峰远处寺庙的晚钟响起迎着落日的霞光广

    散文诗世界 2021年12期2021-12-17

  • 姥姥的天葬之路
    玛(藏族)姥姥的天葬之路◎此里只玛(藏族)“路上慢点”“多念经”“要一路喊着姥姥的名字,防止她的灵魂迷路”凌晨四点的家里聚集着前来送行的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提醒着我们即将启程前往色达去天葬姥姥的一行五人。这时人群深处幽幽传荡着妈妈的低声细语和抽泣声,她显然已经没有力气了。短短几天姥姥从病发到去世,妈妈一直在流泪,手里拿着为姥姥全新缝制的藏装,轻轻地盖在了姥姥的棺材上,嘴里一直不停地喊着“妈妈,妈妈”。她在和自己的妈妈做着最后的告别。坐在汽车副驾位置的喇嘛向

    香格里拉 2021年4期2021-11-12

  • 消失的家人
    右,然后择日送到天葬台进行天葬。我认为选择天葬并非是为了将灵魂随鹰鹫升到天堂,而是践行一种报恩理念,人们为了感恩大自然的馈赠,更愿意用仅剩的躯体喂食鹰鹫,用一件善行善事了结自己的一生。在这三天里,我们所有家人虽然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各项后事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前来帮忙的人手也较多,所有后事都非常顺利。这期间奶奶的遗体清洗了两次,第一次由母亲和妹妹参与,第二次我和表姐参与。清洗时负责守灵的师傅让我别看奶奶的脸,他怕我会恐惧,我说:“我不怕。”我把盖在她脸上

    西藏文学 2020年3期2020-06-05

  • 对生命的思考
    我从电视里看到了天葬。在天葬台上,一具完整的尸体被天葬师分割后,再招来鹰鹫啄食,一个生命瞬间就随鹰背苍茫远去。那阴冷的天葬台、盘旋的鹰鹫、血腥的场面、神态冷漠的天葬师形成了一个神秘的磁场,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后来,我又看到了海葬。那是一次海军的葬礼。八名水手抬着死者的遗体,缓缓走上军艦。汽笛呜咽,舰旗半降,人们泣不成声。伴着海风的吹拂、海鸥的悲鸣,遗体从一块木板上缓缓滑落海中,接着沉没,消失在茫茫的大海。那种隆重、悲郁的场面,使我的眼眶盈满了泪水。这三种

    知识窗 2020年3期2020-04-02

  • 藏族天葬葬俗探因
    惯和生活情态。”天葬是人与自然长期协调发展的产物。地理条件是决定丧葬方式的自然条件,越是在原始社会时期,丧葬方式越依赖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自然地理环境来看,我国历史上的丧葬种类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平原地区多葬,草原地区多流行火葬;山地、高原、林区则是土葬、树葬、石葬、风葬、水葬、崖葬、天葬等杂葬分布区。”藏区海拔高、多山、常年积雪的主要地理特点必然对藏民族的丧葬风俗产生制约作用,从而使天葬这种丧葬方式成为了可能。高海拔与全年较长低温期限制了植物的生长

    新生代 2019年5期2019-11-14

  • 藏族的丧葬习俗文化
    形式分别有土葬、天葬(鹫食葬)、火葬、塔葬、水葬,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性葬俗,如树葬、崖葬、翁葬等。一、土葬土葬于藏民族而言由来已久,是藏族的原始葬俗。在藏文史籍和文献中记载了吐蕃赞普的墓葬滥觞于止贡赞普和洛昂达孜之间的斗争,以至于赞普被弑,遗体被装在铜棺中抛进河里,后被贤臣茹拉杰带回并进行埋葬,关于这一历史在《敦煌古藏文文献》P.T.1287里详细的记载到吐蕃时期的墓葬也是从止贡赞普开始的。近年来,在青藏高原陆陆续续发现了一系列的考古遗迹。二十世纪初,意大利

    新生代 2019年1期2019-11-14

  • 葬礼的启示
    一个部族对逝者行天葬礼。在半山的草原上有两座天葬台,高处的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死后天葬的地方,下面的是普通人的天葬台。葬礼开始的时候,逝者家属把尸体用白布包裹好,几个人抬着围佛塔转圈走,一边走一边诵经,有一位天葬师跟随始终。到了天葬台,将尸体置放于天葬台的大石头上,这家人都跪在一旁手揺法轮喃喃诵经,而天葬师则解开裹尸布,从随身携带的包内拿出斧头、铁锤和刀子一字摆开来。这时这片区域的周围成百上千只秃鹫和乌鸦喧闹打斗着聚集在不远处。天葬师用锋利的刀子将尸体上的皮

    鸭绿江 2019年14期2019-11-12

  • 关于绿色殡葬之浅析
    葬;土葬;火葬;天葬;海葬;绿色殡葬中图分类号:D6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9)26-0278-02作者简介:申国梁(1979-),男,汉族,山东曹县人,法学学士、哲学硕士,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人学研究。殡葬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的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古至今,贯穿东西,关于殡葬之事人们总是不愿意过多谈论,甚至总会以各种相似的词汇代替之,比如把

    法制博览 2019年9期2019-10-23

  • 游客观看藏族天葬仪式的情感展现及其影响研究
    0065一、藏区天葬仪式的来源藏区天葬仪式的来源问题,国内外学者先后做过很多研究,从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的角度进行佐证,目前有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天葬早在西藏的史前时代就己存在,天葬最初受到了藏族本土宗教--苯教的洗礼。而后才受到了外来宗教--佛教的影响。熊坤新、陶晓辉发表了《天葬的起源之探索》,褚俊杰的《吐蕃苯教丧葬仪轨研究》是该说法的典型代表文章。第二种观点认为天葬仪式来源于印度古代的“林葬”、“野葬”,根据大唐西域记中所载印度葬俗“送终殡葬,其仪式

    新生代 2019年5期2019-10-17

  • 浅谈三大藏区的天葬文化
    文章认为藏族的天葬习俗并非源自印度,与印度的野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与汉族古文中记载的“弃尸荒野”也无直接联系,前者有着系统性的仪轨和严谨的制度,而后者则为上古时期人们处理遗体的一种普遍的行为,为上古人类所共有的一种极为简单、随便的处理方式。认为与火袄教的天葬习俗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但尚无足够的论据证明藏族的天葬就是来自火袄教的天葬。此外,本文中笔者通过将三大藏区三个不同地方的天葬习俗作为个案来分析说明,天葬文化在藏族风俗文化一个大一统的前提下因所在地区不

    大经贸 2019年7期2019-09-12

  • 藏族天葬葬俗探因
    因素影响的产物,天葬在藏区的普遍被选择和延续必有其生存的特殊环境。宗教赋予的特殊伦理观念、死亡观念与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决定了天葬的普遍认可。【关键词】:藏族 天葬 自然环境 死亡观念 宗教伦理一、青藏高原特殊自然地理环境制约丧葬形式“不同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形成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形成独有的心理素质和性格行为;形成多种多样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情态。”天葬是人与自然长期协调发展的产物。地理条件是决定丧葬方式的自然条件,越是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3期2019-09-10

  • 捞仔作品《神鹰传说》艺术特征分析
    神鷹传说》原名《天葬》,是由藏族诗人楞本才让(又名二毛)作词,音乐创作制作人捞仔(又名吴立群)谱曲,于1999年共同创作的一首藏族通俗歌曲。这首歌曲以藏族的传统丧葬仪式为创作背景,用省略式、艺术性的白描手法,将天葬仪式呈现在听众面前,同时,《神鹰传说》体现了藏传佛教中“生死观”的文化内涵。古时有记载,“古之葬者厚衣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盖上也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蚊嘬之”等。甚至在现代社会,部分地区的天葬风俗都

    都市生活 2019年6期2019-08-07

  • 借我一双翅膀
    味,知道山对面的天葬台上又有一场古老庄重的仪式。我刚从一条冻死的野犬身上饱食一顿,此刻无心赴宴。将血淋淋的光秃脑袋埋进厚而密的羽毛中,腐肉熏冶出的腥臭冲淡了鼻中的桑烟,我决心好好歇上一会儿。我的翅膀总会在下雪的冷天里隐隐作痛,似有绵密的针扎过。我在去年与牧民家狗争食时被它咬伤,右翅近乎断裂。这实在是桩丢脸事,我们兀鹫本负责为整片高原的所有生灵送终。我却栽在家犬手中,要让这奴颜婢骨的畜生为我送终。当我奄奄一息趴在地上,伸長脖子等死时,一块小石头打歪了狗头,锋

    贡嘎山 2019年5期2019-02-22

  • 色达:天地匆匆更似旅人
    而清醒,午后抵达天葬台时,心里翻涌起些微失落。日光不刺眼,但耀得人恍惚,约是假期接近尾声,大家争先恐后出远门,放眼山坡,停满了车辆和花花绿绿的行人。和想象大相徑庭。2怎么描绘呢?如果不是风不时吹来难忍的气味,这儿看起来和其它景区的广场没什么区别——三两座白塔状建筑,再往上的山坡被建成了看台,边缘处围着网。没有想象中的秃鹫盘旋,也没有庄严和肃穆。仪式通常在下午两点举行,时间还早,漫无目的地在广场上东张西望,再停下,是路被挡住了。所有人都在一座塔低矮到夸张的小

    中学生博览 2019年23期2019-01-17

  • 关于藏族天葬习俗中天葬师角色歧视的成因探索
    习俗种类多样,而天葬是在藏民之中普遍实行的一种葬俗。这种独特丧葬形式的起源、演化以及社会功能早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而成为藏文化研究者们长期探索的课题。目前,学术界有关天葬的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富,但对于天葬仪式中“碎尸”这一必不可少环节的执行者——天葬师的研究却非常有限。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天葬师在西藏社会的身份:比如《天葬漫谈》的作者丹珠昂奔认为天葬师在藏族是受人尊敬,不被歧视的,但这并不相符于天葬师的真实生存境遇;刘志杨在《乡土西藏文化传统的选择与重构

    新生代 2018年19期2018-11-14

  • 天葬?别说我没提醒你!
    进藏游客对当地的天葬充满好奇。我也曾带游客到直贡梯寺(这里有西藏最大的天葬台),但我会事先说明,藏族人对游客来观赏天葬非常反感,不能近前看,最多可在隔着200米左右的山披上远远地看,而且绝对绝对绝对(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禁止拍照!因为这是对逝者及其亲属的尊重。曾经有个藏族朋友对我说,“换位思考,你们家有老人去世了,正在向火化炉中推,我穿着冲锋衣拿着单反相机过去一阵狂拍,你们会怎么想?”我带游客出去玩都会特意强调,只能远观,切勿拍照,但总有好奇害死猫的,不,好

    环境与生活 2018年6期2018-09-10

  • 去色达,洗涤心灵
    松。第二站:色达天葬台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我们便继续前行准备去往色达天葬台。从住所出发沿色曲河北上,一段时间的路程之后,无垠的草原、肥壮的牛羊、风格各异的庙宇和挂满山崖路口的经幡,开始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渲染出浓厚的藏传佛教文化。大概13:00,我们终于抵达了距色达县20公里处的天葬地点,然后跟随着同车的乘客,准备前往世界上最大的色达天葬台,了解藏地天葬习俗。听刚看完天葬的行人说,看完后冲击很大,死者被卸成几块,被秃鹫叼走了,不建议我们去看。原因是对于不了

    中外文摘 2018年16期2018-07-31

  • 结构主义视角下的蒙藏天葬文化
    选取蒙藏文化中的天葬这一个侧面,通过对比蒙藏天葬文化的相似与差异,找出影响文化的内在因素,探寻文化的根本。关键词:蒙古族;藏族;天葬藏传佛教对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习俗、艺术、文学等很多方面都有体现,丧葬文化方面也不例外。藏族的葬礼有很多种,例如:水葬、火葬、土葬、塔葬、天葬等。蒙古族的丧葬形式和种类与藏族的除了具体实施措施和方法外,其余大体一致。下面就以天葬为例,简单比较一下蒙藏两个民族的丧葬形式。一、蒙藏天葬的相似与差异藏族天葬开始于十一世

    青年时代 2018年12期2018-07-23

  • 浅谈传统文化对藏民族悟性的影响 ——以丧葬仪轨为例
    动。 大部分地区天葬的时候,按照礼俗,只有天葬师和助手、负责抬运遗体的家属、或者还有为死者念经的喇嘛在场,一般情况下,家属都是回避的,女眷也不会在场,以免亲人的伤心流泪会影响死者的灵魂进入中阴。二、对藏民族悟性的影响。(一)天葬所体现的藏民族的生死观。天葬文化的核心是灵魂不灭和轮回转世观。即:世界上的生灵都是外壳和灵魂的结合体,死亡只是灵魂与躯体的分离,是灵魂从这个躯体到另一个躯体的转化。秃鹫食人尸体后,高飞天际,带人的灵魂进入天国,成其善果,并使人坦然认

    丝路艺术 2018年2期2018-05-11

  • effect of decreasing temperature on the strobilation of Aurelia sp.1*
    来的骷髅头,直射天葬师!Fig.5 The number of ephyrae released per polyp (EPP) and the number of ephyrae released per strobila (EP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3.5 CL390 gene expressionThe levels of CL390 gene expression varied with temperature (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8年2期2018-05-07

  • 异江湖·青鸾羽城(上)
    龙闲人第一章云浮天葬中州之西,有数道高山巨脉横亘大地。凭天俯瞰,宛如数条巨龙,自北向南骈列而行。其间山岭褶皱,断层成束,崖谷深切,江水横流,将中州的繁华喧嚣与西域的苍凉广袤横为两断。是以,中州人将这群山脉合称作横断山脉。横断山脉中,有一山名曰云浮。此山通体碧翠,便若一块青莹温润的翡玉,镶嵌于莽莽群山之中。山体呈圆锥状,上窄下宽,好似一把倒悬的玉扇。山间云雾缭绕,远远望去,不像是云带缠于山腰,倒像是青山浮于云上,仿佛下一个瞬间,它便会随云飘逝了一般。云浮山上

    今古传奇·武侠版 2018年12期2018-01-09

  • 色达灵魂苏醒的地方
    ,是平静的。神秘天葬,灵魂归故乡在色达的第二天,刚好遇上了一场神秘的仪式:天葬。去之前我并不明白天葬是什么,只是觉得很神秘,我们去天葬台也只能是远远地看着,不允许拍照。回来后上网查资料才明白,天葬是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人死后把尸体抬到指定的地点让鹰(或者其他的鸟类、兽类等)吞食。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让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死亡只是不灭的灵魂与陈旧的躯体的分离,是异次空间的不同转化。西藏人推崇天葬,是认为拿“皮囊”来喂食秃鹫,是最尊贵的布施,

    决策探索 2017年11期2017-06-23

  • 顺风放下未了的心愿 (组诗)
    着雨棚脆弱的神经天葬台亡失的肉体和灵魂在神鹰的翅膀上生长传说也是这样像一颗风中游走的种子落地生根,滋生蔓延此刻,天空干凈静寂的天葬台只剩一缕桑烟顺风放下未了的心愿唇边微温的经文指尖停止的念珠老去的人啊来路朝拜去路顿悟那些未了的心愿您就顺风放下吧阳光很安静周末街头,只有一点微风阳光很安静有人玩扑克,有人下象棋,有人闲谈更多的人脚步匆匆这些安静或忙碌的故事都像风一样在我记忆中慢慢消散我只念着:街头细小树荫下坐地小憩的老喇嘛他沉重的包袱里装的是经书,还是法器不知

    草地 2017年1期2017-03-11

  • 请吃这碗炖鸡肉
    然还拍摄到了一段天葬的实况!天葬的画面充斥了好长一段时间,能看出孟学军对其很是用心,甚至还拷到U盘保存下来。可是这样难以拍摄到的东西,孟学军为什么又要焚毁它呢?这时画面蓦地一转,闪现出了旅行者的自拍像,王凤祥一看大吃一惊,和孟学军并肩在一起微笑着的女人,并不是他的妻子杨丽惠,而是杨丽惠同父异母的妹妹杨美美,原来孟学军竟是和杨美美一起去的西藏!和孟学军一样,王凤祥也是个旅游迷,喜欢到各地去旅游,但足迹还未及西藏,他不由在搜索引擎中输入“西藏”“天葬”的字样。

    民间文学 2016年8期2017-03-11

  • 恐怖的西藏矮门与起尸秘俗
    的预兆许多老者和天葬师都说,他们曾经见过起尸,并且见过多次。但起尸都不是突发性的,而是事先皆有预兆。那些将要起的尸,其面部膨胀,皮色呈紫黑,毛发上竖,身上起水泡,然后缓缓睁眼坐起,接着起身举手直直朝前跑去。所有起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会讲话,不会弯腰,也不会转身,连眼珠子都不会转动,身子也直直往前跑。假如遇上活人,起尸便用僵硬的手“摸顶”,使活人立刻死亡的同时也变成起尸。这种离奇而可怕的作用只限于活人之身,对别的动物则无效。人们常言起尸具有五种类型:第

    奇闻怪事 2016年11期2017-02-14

  • 略论甘南藏区天葬习俗
    0)略论甘南藏区天葬习俗张可吉(甘南州博物馆,甘肃 甘南州 747000)天葬,是藏族地区流传至今的一种较为普遍且又具有独特性的丧葬仪式。本文主要讲述甘南藏区殡尸习俗、出殡、葬后习俗等一系列天葬习俗。甘南藏区;天葬;出殡;秃鹫丧葬,是死者在人世的最后程序,也是生者表达哀悼的重要方式。“由于人类起源的地区不同,不同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不同区域居民的不同经济生活、不同风俗习惯”。丧葬作为一种习俗现象,不同地区表现得各不相同。天葬,是藏族地区流传至今的一种较为普遍且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7期2017-01-24

  • 完成一个我
    有安多藏区较大的天葬台。在藏族的风俗文化中有五种丧葬方式,分别是水葬、土葬、火葬、天葬、塔藏。大体而言,夭折的小孩子多水葬,生前有罪孽的人会土葬,让其无法重生;生病的人要火葬,避免秃鹫吃到了生病;塔藏是规格比较高的丧葬方式,高僧大德才有资格享受这样的待遇。除去上述四种方式之外的人为天葬。在天葬之前,藏区实行过高山风化、悬梁、穴藏的方式,但均会留下骸骨和其他痕迹,故不尽如人意。天葬始于何时已无从得知,马丽华老师在《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一书的第二讲

    鸭绿江 2016年1期2016-12-30

  • 藏东丧葬文化解读——以西藏昌都地区为例
    或高僧打卜而送往天葬台。但某些不是意外死亡的也有不停留三日的。颇瓦法一方面显示了藏族人共同的心理素质,是藏族人灵魂不灭观的表现。从原始宗教信仰万物有灵到苯教灵魂观、佛教灵魂观,藏族具有一套结构完整而严密的灵魂观。他们相信颇瓦法能让他们具转世的条件,并能更好地去往某一轮回。藏族关注灵魂方面的思想《西藏生死之书》(《西藏度亡经》)译成其它语之后才被其它民族和国度所认识,并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很大的影响。他们把此生生命的终结看成是另一个生命的起始,以这种生命观诠释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6年5期2016-12-09

  • 近10年国内藏族天葬习俗研究综述
    文化也不尽相同。天葬是我国藏区民众中普遍流行的一种丧葬方式,这种特殊的习俗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民族心理、宗教信仰等原因。本文通过对近10年有关天葬研究的相关文献的分析,做出了一个大致的回顾与总结。关键词:藏族;天葬习俗死,在藏族大众观念中并非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而是预示着新生命的开始。因为藏传佛教讲究“万物有灵”、“生死轮回”之说,认为世界上万物都是外壳与灵魂的结合体,人即是灵与肉的结晶,躯壳不外乎是灵魂的载体,死亡只是二者的分离,灵魂逸出废

    卷宗 2016年8期2016-11-15

  • 让灵魂去放牧蓝天
    我叫阿德,这里的天葬师。”阿德喇嘛的话,响在阳光里,负荷着阳光的重量,装进我心里,凭空增添了几分厚重感。“阿德喇嘛好。”这句话,钻出我的口,带着矜持、崇敬,更有一种胆颤在里面。阿德喇嘛点点头,看着我:“第一次来这里吧?”阿德喇嘛的眼睛不大,看人的眼神却很透。我点点头。“只要能来这里的人,都应该是敢于面对生死的人。”阿德喇嘛说这话时,眼睛看着离我们不远的地方。两米开外,有一处不生长花草的地方,茂盛的花草绕圈似的生长在这块土地的边沿。不长草的地方,成锥字形,长

    雪莲 2016年13期2016-08-01

  • 天葬台思绪
    ◎金戈天葬台思绪◎金戈去年春天的川藏笔会,是我在《芳草》任上主持的最后一次文学之旅。来自五省、市的作家、编辑在成都会合,向藏南出发,目的地是色达的天葬台。最初耳闻天葬传说还是青少年时期,只听了东鳞西爪的只言片语,听得毛骨悚然,觉得稀奇古怪。青壮年时期虽尚未去过藏区,而当记者走南闯北开眼界,也算阅世多了,加之阅读庞杂,再听天葬之说就无恐惧感,也不觉得不可思议,大致明白天葬原委。当我能想象天葬情景时,自然是年纪不轻了,难免思考生命终点。我想,在那高高的山岗上

    参花(上) 2016年5期2016-06-03

  • 传统礼仪与现代
    摘 要:天葬是人类无数丧葬形式中的一种,大多数人觉得其野蛮无比,使人死后毫无尊严,充满了血腥暴力。而实际上其背后有着令人敬畏的宗教信仰和自然崇拜其中包括佛教宿命轮回观,藏传佛教觉域派“施身法”割断我执来度化自身的吝啬与不堪,以达到为来世积福的目的。天葬是藏蒙两族地区人民崇拜自然,敬畏自然精神的体现。关键词:天葬;宗教信仰;敬畏自然作者简介:杨春瑶,女,汉,四川广安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4级硕士生在读,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中图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5期2016-05-06

  • 夜鱼的诗
    夜鱼天葬今年我去了一次藏区蜻蜓点水式但只一片荒石便让我的浮光掠影如惊鸿坠地我的友人比我深入他亲历天葬说是葬一名藏族女子再就不肯说了沉默沉默了很久在那种异样的沉默里我生出幻觉仿佛今生所痛皆属于那一次肉碎骨裂的余波剩下的日子无非就是任由鸟喙一点点啄食高原荒石满山坡寂寞的石头时光与寒风一遍遍摩挲云影是流动的忧伤轮换覆盖关于我们的史前和我们的有史以后它们目睹它们缄默我盯着荒石荒石也盯着我如不同质感的灵魂在相互的固执里在亘古的荒凉里碰撞星空下蒲扇每摇一次,夜幕就低一

    扬子江 2016年2期2016-04-29

  • 目 录
    ,可以自由地出入天葬院——实际上,这也是不允许的,只是天葬师不愿意较这个真儿罢了——她偶尔会跑进天葬院找他玩,尤其是天葬院中有等待割礼的尸体的时候。他们到安魂殿冒险,在尸体与神像间躲猫猫,然后被天葬师揪出来,狠狠地训斥。后来,他们长大了一些,便开始一同给尸体脱下衣服、清洗身子,然后一圈一圈地缠上净尸布。他觉得枯燥,她却似乎很喜欢。INTERNET+互联网+82 EMS:生鲜电商新选手84 专注搭场景的光明都市菜园88 生鲜电商进军微商:鲜花还是陷阱?GLO

    农经 2016年7期2016-04-02

  • 牛头骨(外一章)
    脉。听一位朋友讲天葬台的感受酒喝得有些醉了,他才开口。刚从天葬台回来,但他只讲了一个细节:站在人群中,看天葬师操作,看秃鹫超度人体。突然有一只秃鹫抬起头,向人群中望,仿佛是在寻找下一位是谁。朋友说,本来靠得很前的他,被看得浑身一紧。悄悄地向后退,躲到人群中,不敢再向天葬台看。心到现在还不安宁。他说,今后,大家要多行善。他端起酒,狠狠地喝了一口。醉倒了。面对桌上的酒菜,我们没人再举箸劝酒。

    星星·散文诗 2016年30期2016-02-16

  • 圣地之旅:作为认同与反思的抒情诗
    其“朝圣”诗、“天葬”诗等的解读,来考察他对族裔认同、个体价值、民族历史的正视与反思,这也正是其难能可贵的诗歌品质。关键词:列美平措;藏族;汉语诗歌;朝圣之旅列美平措①是一位优秀的藏族汉语诗人,他用汉语书写着族裔经验,并且在转型期的文化语境下探寻族裔认同与个体价值相结合的书写路径。与大多数藏族当代诗人不同的是,在他的诗歌中,不仅大量糅合了地理、空间、宗教等经验的表达,还包含了他“努力在民族地理空间中坚持着‘边缘和腹心的中间性位置的个体行走。在藏族诗歌整体性

    当代文坛 2015年3期2015-11-22

  • 阿来小说中的民俗及其当代意义研究
    几种形式,主要是天葬、水葬、火葬和塔藏。其中,塔藏是丧葬的最高形式,主要用于高僧活佛圆寂时,在他们圆寂后,尸体经过脱水处理,再涂抹各种香料,摆成坐姿置于建好的塔中。天葬是藏族主要的丧葬形式,也是藏族特有的,天葬也称鸟葬,就是人死之后将尸体送往天葬台由鹰鹫啄食。整个天葬过程复杂繁缛,在小说《空山》中就有关于天葬的描述,虽然小说并没有写天葬台的过程,实际上,肉身被送到了天葬台后,就由专职人员——天葬师处理。在藏族的观念里,尸体被神鹰吃干净是最吉祥的,寓意着亡者

    小说评论 2015年6期2015-11-14

  • 天之葬礼
    束时,我问了关于天葬的事,她含糊地捂起嘴巴,没有回答。半夜枕着毡布,她轻声告诉我,这里有天葬台,在不远的山腰上。那一夜,隔着一张破矮几,我描述着长城的雄伟,拥挤的北海,浓郁京味……我在利用这单纯孤独的女人,用一个北京的旅程,换取一次窥探天葬的机会。只要村落族人认可,我们就能参与祭奠仪式。当黎明破晓时,一声轻掩后的低喃灌入我的耳朵:我想看看毛主席。是一个美到令人窒息的地方。清澈的溪水洗刷着多彩卵石,湖面透着蔚蓝。一夜的畅谈,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熙攘的羊肠道,

    意林 2015年20期2015-10-21

  • 浅谈天葬习俗
    浅谈天葬习俗李元梅 钮珊珊(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41)1.李元梅,女(1989-)籍贯四川省成都市,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 2013级考古学硕士。2.钮珊珊,女(1988-)籍贯黑龙江省哈尔滨,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 2013级考古学硕士。摘要:天葬是青藏高原的传统丧葬仪式,同时这一丧葬仪式也为雪域高原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对于天葬有很多学者进行研究,值得我们学习。本文主要对于天葬所反射的藏传佛教教义以及天葬对于今天社会的积极意义做简单

    人间 2015年13期2015-10-13

  • 色达灵魂苏醒的地方
    学院早课场景神秘天葬,灵魂归故乡在色达的第二天,刚好遇上了一场神秘的仪式:天葬。去之前我并不明白天葬是什么,只是觉得很神秘,我们去天葬台也只能是远远地看着,不允许拍照。回来后上网查资料才明白,天葬是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人死后把尸体拿到指定的地点让鹰(或者其他的鸟类、兽类等)吞食。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让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死亡只是不灭的灵魂与陈旧的躯体的分离,是异次空间的不同转化。西藏人推崇天葬,是认为拿“皮囊”来喂食秃鹫,是最尊贵的布施,

    中国西部 2015年28期2015-03-18

  • 透过镜头 直抵人心
    孩,是第一个记录天葬的摄影师,精通西方古典音乐,长相高大英俊……毕业多年后,亦或缘未了,在工作中再次遇见薛老师。那天下午,薛老师提着一个棕色复古老羊皮包,带着厚厚一叠山西佛像的明信片赠予会面的朋友,尽管头发已经花白,但一米九的身高,满面红润的气色,天生富有磁性的嗓音仍然散发着他与生俱来的非凡气质。在与薛老师对话的时光中,不得不承认,我深深地被他天性中的悲悯心所感动。父亲的启蒙“在摄影上,父亲算是我最早的启蒙老师。” ——薛华克教授薛华克:生于1953年,湖

    焦点 2014年9期2014-10-15

  • 我看到的天葬
    书云铁匠天葬那天,我早早地起了床就出发了。太阳还没有升起,晨雾飘散在江孜的上空,空气中有股清新的味道。我来到了小山顶上。这里离天葬台200米,虽然征得死者家人的同意,我还是选择了在这么远的地方观看,就是为了不惊扰死者的灵魂,同时也表明我对死者以及当地习俗应有的尊重。天葬台高度适宜,我所在的地方则视野开阔,四周都是连绵起伏的小山。平措已经告诉过我,在这种地方燃起桑烟,兀鹫(wù jiù)很容易看到。天葬场有两间简陋的小屋,还有一座用又大又平的石头砌成的半圆形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4年10期2014-10-11

  • 我看到的天葬
    书云铁匠天葬那天,我早早地起了床就出发了。太阳还没有升起,晨雾飘散在江孜的上空,空气中有股清新的味道。我来到了小山顶上。这里离天葬台200米,虽然征得死者家人的同意,我还是选择了在这么远的地方观看,就是为了不惊扰死者的灵魂,同时表明我对死者以及当地习俗应有的尊重。天葬场有两间简陋的小屋,还有一座用又大又平的石头砌成的半圆形台子。除此之外,整个天葬场空荡荡的。我能看到唯一的一点色彩是一个喇嘛的紫红色袍子,他就坐在其中一个小屋里冥想。听说喇嘛们经常选这样的地方

    意林 2013年22期2013-05-14

  • 自然环境影响下的藏族天葬研究
    原独有的丧葬——天葬及起源青藏高原旧称为青康藏高原,首先它是一个地理概念。它以高峻、博大、多水、广阔的地理文化特征而别具特色。正是由于地处高原地区,形色各异的地理环境条件造就了丰富多彩的青藏高原文化。青藏文化是居住在青藏高原地区的藏、羌、回、门巴、珞巴、蒙古、土、撒拉、汉等民族,以及僜人、夏尔巴人共同创造的、具有高原风格的区域文化。作为青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丧葬文化,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而形成了异于各个民族的丧葬文化。“葬”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释为“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2012-08-15

  • “物资发放不均问题将很快解决”——对话青海省民政厅厅长更阳
    遗体有四种方式:天葬、水葬、土葬、火葬。我小时候看见过天葬、土葬;在通天河流域,水葬比较多。但老实说,我小的时候没见过火葬。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问过父辈,什么人可以火葬?得到的答复是,在结古地区,火葬是一种待遇,火葬是一种级别。那时候只有上层人士和活佛才会采取火葬。“4·14”地震遇难者遗体火葬是遇难者家属考虑了各个方面的因素提出来的。并不违反传统习惯、宗教习惯和民族风俗。政府充分尊重了遇难者家属的意愿。在火葬的过程中,政府按照民族和宗教习惯,举行了宗

    小康 2010年5期2010-12-13

  • 独特的西藏天葬习俗
    西藏的丧葬习俗有天葬、水葬、火葬、塔葬和土葬。其中天葬最具有神秘色彩,也是举世瞩目的一项人类最特殊而保存最完整的民俗文化。关键词西藏天葬习俗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239-02死亡,对众多人来说都是一件恐怖、畏惧的事,而对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藏民族却非如此。丧葬是人生最后必不可少的程序,是一个人在尘世中的最后礼仪,也体现着生者对死亡的理解和对死者的哀悼。因此,可以说丧葬习俗是所属社会政治、宗教、经济、文

    法制与社会 2009年1期2009-07-05

  • 巴塘天葬台及玉树藏族的天葬文化
    独特而奇异的藏族天葬就是其一。静冷阴森的施尸台、黑压压的鹰鹫、形色峻酷手脚干净利落的天葬师,及周遭斑驳陆离的玛尼经石和猎猎劲舞的经幡,营造出一场场看似充满恐怖气氛,实则神秘、庄严和极其圣洁的藏区天葬盛典。天葬是一种文化形态,是奇特的高原藏民族文化。瑞祥繁盛的天葬圣台康藏地区最著名的天葬台是青海南部的玉树县巴塘天葬台,它坐落在一个徐缓开阔的绿色山坡上。顺着长满青草的山坡向上步行200米,便是天葬台所在地。这个天葬台与我在玛多牛头碑山下所见的那座天葬台不同的是

    寻根 2009年6期2009-05-14

  • 飞向天空
    草药香气的青烟在天葬台袅娜升起,远在天际的鹫鹰如望见狼烟般,迅疾飞聚过来,围绕着袅袅的青烟盘旋。天葬师索朗平措恼怒地打呼哨,他一身寒战,悲戚地望着天葬台上那具年轻的躯体,不知该不该把鹫鹰们唤来,他哀伤的呼哨声和鹫鹰一起飞旋。几十只鹫鹰欢快地扑腾翅膀,降落在他身旁,点头哈腰向他献殷勤。索朗平措干这一行好多年了,除了身边的鹫鹰,他没有朋友,人们在不需要他时,见了面总是敬而远之。他父亲干这一行,他祖父的父亲也一样,他已记不清有多少代了。尽管人们在有求于他时对他尊

    意林 2008年14期2008-05-14

  • 天葬
    以前就听说西藏的天葬,极尽想像,想像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听说天葬是把亡者放在大山上让鹰啄食。脑海里显出卡通画里阴毒恶心的秃鹫用带钩的尖嘴撕扯尸体的画面。今年因为一次机缘去拉萨住了一个月。不知拉萨是否有坟冢,反正我没看到,这让我很自然地去了解想像中神秘古怪的天葬。几经周折我找到了位于色拉寺后山的天葬台,并目睹了整个天葬的过程。天葬台像一张石头砌成的乒乓球台,中间有凹陷,有巨兽进食的石槽,四周刻满了藏文的咒语。几位喇嘛诵经祈愿后,天葬师将亡者放到天葬台上

    意林 2007年2期2007-05-14

  • 鹰鹫,震撼人心的聚拢
    马晨明初识天葬我第一次参观甘丹寺,是在刚进藏不久——正是对眼前的一切都充满好奇的阶段。听说寺院后面有一处废弃的天葬台,便立刻沿着一条也是废弃的山道前往。 到了一片被树林包围的空地,领路的朋友停下来,一边指指点点,一边煞有介事地告诉我“你看,那是捆绑尸体的绳索、那是用来砸碎骨头的石块、那是燃桑烟留下的灰烬、那是……很遗憾,因为天葬台不用了,你就看不到飞鹰了。”于是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我便端起相机,对着各处“遗迹”立此存照。回来后我翻看了很多资料,都没有找到

    中国西藏 2001年6期2001-11-29

  • 藏北神秘的骷髅墙
    髅墙,庄严肃穆的天葬台,盘旋飞翔的鹰鹫,举世无双的天葬场面,形成一个神秘世界,吸引着无数有缘或无缘走上西藏高原的人。但西藏到底有没有骷髅墙,就连许多老西藏也仅仅是听说而己,没有几个有缘走近。西藏著名作家马丽华在《藏北游历》一书中肯定地说西藏有骷髅墙,在藏北的"多多卡便成为全西藏唯一保存头骨的天葬台了"。 探寻天葬天葬台一位藏学研究造诣很深的人对我说:到骷髅墙去看看吧,那是人类的归宿。后来要不是看到在比如县工作过的曹长进先生拍的一组照片,我决不会鼓足勇气寻

    中国西藏 2001年3期2001-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