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化

  • 林木组织培养的褐化现象及控制途径
    的过程中经常发生褐化现象,不仅影响外植体的生长,甚至可能直接导致培养物死亡,有效控制褐化已经成为林木组织培养成功率提高的关键[3-5]。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林木组织培养褐化研究进展,总结了褐化的影响因素与控制途径,以期为木本植物高效组培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1 林木组织培养褐化的影响因素关于林木组织培养褐化的原因主要集中于2类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褐化主要是由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等与底物酚类物质发生反应形成醌类物质,醌类物质经脱水、聚合产生黑

    吉林林业科技 2023年5期2024-01-06

  • 硝酸银对刺梨愈伤组织酚类物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易导致愈伤组织褐化死亡,使得刺梨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极为困难。近年来,已有相关学者采用吸附剂或抑制剂抑制刺梨愈伤组织褐化[12],但刺梨愈伤组织褐化机理尚未见深入系统的研究报道。相关研究表明,愈伤组织发生褐化的原因与愈伤组织中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有直接关系[13-21],抑制酚类物质的形成、提高POD活性、降低PPO活性的确可以减轻褐化[22-26]。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发现,硝酸银(AgNO3)抑制刺梨愈伤组

    中国南方果树 2023年5期2023-10-17

  • ‘海大2号’菠萝蜜茎尖组培褐变过程中酚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萝蜜;组织培养;褐化;抗褐化剂中图分类号:S667.8 文献标识码:A菠萝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属于桑科木菠萝属的热带果树,常绿乔木,是一种集食用、药用、木本粮食于一身的多用途经济树种[1],因果实甜美而受到欢迎,市场前景广阔。大量研究表明,菠萝蜜的叶、茎、种子和果肉具有较高的药用、食用价值[2]。目前,菠萝蜜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实生繁殖、嫁接繁殖和组织培养[3]。由于实生繁殖后代易发生性状分离而难以保存木本优良性状

    热带作物学报 2023年3期2023-05-30

  • 梨矮化砧木‘中矮1号’离体培养中褐化 现象的抑制研究
    要: 【目的】褐化是植物组织培养中酚类物质被氧化成黑褐色的醌类物质的过程,是影响植物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关键影响因素,该试验是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的防褐剂对其的抑制效果,并为后续‘中矮1号的离体快繁研究解决瓶颈问题。【方法】试验采用AgNO 3、活性炭(AC)、Na 2S 2O 3、聚乙烯吡络烷酮(PVP)、抗坏血酸(维生素C)5种防褐剂对‘中矮1号叶片进行防褐化研究。【结果】相比CK组,添加防褐剂可有效缓解组培过程中外植体的褐化情况。其中,维生素C处

    山西果树 2023年3期2023-05-30

  • 梨矮化砧木‘中矮1号’离体培养中褐化现象的抑制研究
    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现象严重,目前已有很多相关的研究报道[1-3]。褐化是指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组织中的酚类物质被氧化成黑褐色的醌类物质的过程[4]。褐化现象是影响植物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关键影响因素[5],虽然关于植物组培中褐化的研究很多,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关于‘中矮1号’离体组培的相关研究还未见报道。试验以‘中矮1号’叶片为试材,首次较系统的研究了不同类型的防褐剂对其抑制效果研究,拟为后续‘中矮1号’的离体快繁研究解决瓶颈问题。1 材料与方法

    果树资源学报 2023年3期2023-05-11

  • 刺梨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抗褐化研究
    导致叶片愈伤组织褐化死亡,也限制了刺梨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基于此,本研究以4种基因型刺梨叶片为试材,研究Vc浸泡处理、取样时间、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抗褐化剂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抑制褐化的影响,以建立和优化刺梨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体系,并降低褐化率,为后续刺梨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以及资源创新奠定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以贵州大学农学院试验基地‘贵农1号’、‘贵农2号’、‘贵农5号’、‘贵农7号’刺梨新梢幼嫩叶片为材料,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进行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32期2022-11-28

  • 燕麦花药培养褐化的研究进展
    培养过程中,组织褐化、玻璃化和菌类污染统称植物组织培养的三大难题,控制褐化比控制菌类污染和玻璃化更加困难[2]。组织褐化是指外植体在诱导脱分化或再分化培养过程中,自身组织从表面向培养基释放褐色物质以致培养基变成褐色,外植体也随之进一步变褐死亡的现象,严重时愈伤组织周围的培养基也变成褐色,可导致愈伤组织新陈代谢紊乱、细胞破裂而最终坏死[3]。燕麦花药组织培养中褐化主要表现在花药褐变和愈伤组织褐变(未转移时褐变和转移到再生培养基后褐变),其影响燕麦花药愈伤组织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3期2022-03-26

  • PVP处理对黑皮油松外植体酚类物质形成及酶活性的影响
    可达到抑制外植体褐化的目的。在葡萄(Vitisvinifera)(饶慧云等, 2015)、天女木兰(Magnoliasieboldii)(高红兵等, 2017)、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彭春雪等, 2019)等材料的研究中发现,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PVP对抑制外植体褐化效果显著。组培中褐变多由酶促褐变引起,酚类化合物是褐变发生的主要底物,酚类物质再经多种氧化酶催化后形成醌类物质,醌类物质通过聚合产生褐色物质,酶、底物和氧气是引起

    林业科学 2021年10期2021-12-15

  • 温185核桃内种皮褐化程度与土壤相关性分析
    管理,导致内种皮褐化现象越发明显,严重影响“温185”核桃的经济价值,致使果农收入降低[7]。导致“温185”内种皮褐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是重要影响因素[8],本试验测定了“温185”核桃内种皮不同褐化程度下土壤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探究内种皮褐化程度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之间的相关性,为解决“温185”内种皮褐化提供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参数。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调查地点为阿克苏市依干其乡十五大

    农业与技术 2021年21期2021-11-17

  • ‘洛阳红’牡丹腋芽培养过程中褐化的防止技术研究
    培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现象严重,严重影响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增值培养及根系的诱导[1-4]。笔者以‘洛阳红’牡丹的腋芽为外植体,通过添加不同的物质,探索防止组织培养过程中腋芽褐化的方法。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试验以‘洛阳红’牡丹的腋芽为材料,2 月份采集牡丹腋芽,流水清洗后,经75%酒精和0.1%升汞消毒。培养基中添加3%蔗糖、0.75%的琼脂,pH 5.8。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5℃,光照强度为1 500~2 000 Lux,光照时数每天10 h。1.2

    园艺与种苗 2021年8期2021-09-23

  • 不同处理对牡丹叶柄离体培养时褐化的影响
    培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现象严重,严重影响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增值培养及根系的诱导[1~4]。本研究以“洛阳红”牡丹的叶柄为外植体,通过添加不同的物质,探索防止组织培养过程中叶柄褐化的方法。2 材料与试验方案2.1 材料本实验以“洛阳红”牡丹的叶柄为试验材料,进行试验。5月份采集,修剪后经过流水清洗,75%酒精和0.1%的升汞消毒后,切成1.5 cm的小段,从中间劈开后接种。除矿物元素浓度试验外,其余试验方案中,基本培养基均为1/2MS培养基,添加3%蔗糖、0

    绿色科技 2021年11期2021-07-01

  • 不同培养基成分对蝴蝶兰组织培养褐化的影响
    即组培届所说的“褐化”。“褐化”物质——醌类与蝴蝶兰组织中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不仅影响蝴蝶兰花梗的萌芽率,还严重影响组培苗后期生长及成品苗的开花质量和性状稳定。因此,本文对培养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抑制褐化产生,提升培养质量。1 实验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选取蝴蝶兰花梗作为实验材料。1.1 取材选择芽体饱满、无病虫害的花梗,将其剪下,去除花蕾和开放的花朵。将花梗用洗洁精清洗干净后,用流水冲洗2h 以上。1.2 外植体消毒与接种在超净工作台中将花梗切成3~4cm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1年3期2021-03-19

  • 丹参组织培养综述
    、降低玻璃化率和褐化率的方法等,以供参考。[关键词] 丹参;外植体;生长调节剂;玻璃化;褐化[中图分类号] S56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8-91-2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为双子叶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干燥的根和茎常作为中药。丹参的主要含有丹参酮、丹酚酸等生物活性物质。丹参酮具有很高的医用价值,有抗菌、消炎、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对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丹酚酸

    乡村科技 2020年28期2020-11-28

  • 十里香茶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研究
    着外植体易污染、褐化的难题[10-11]。所以本研究拟通过选取十里香茶不同外植体材料、消毒时间、光照条件以及培养基添加物的方法,得到低污染效果的同时,减轻十里香茶树外植体褐化的情况,并确定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从而完成十里香茶由田间腋芽到完整无菌组培苗的过程,为后续工厂化育苗奠定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本实验材料为西南林业大学树木园种植的十里香茶树,树龄约50年,于2018年10月采集健壮、无病虫害枝条上的带有腋芽的茎段。为比较不同幼嫩程度的外植体

    种子 2020年4期2020-05-20

  • 茶树组织培养常见问题研究进展
    茶树;组织培养;褐化;超度含水态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7.014在茶树种质资源保存、新品种选育及种性改良等方面,茶树组培技术具有打破种属界限、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等问题的优势。茶树组培技术从最初的以幼茎材料研究离体咖啡碱的合成[1],到以茶树子叶、花药为材料诱导分化获得再生植株[2-3],再到目前以不同器官为外植体获得植株[4-7],其技术取得了显著提高。茶

    南方农业·上旬 2020年3期2020-05-06

  • 三叶木通愈伤诱导及分化研究
    伤组织的再分化及褐化抑制;石小兵等[18]以种子为外植体诱导产生不定芽,然后再利用秋水仙素进行染色体加倍得到多倍体。以上研究虽得到了丛生芽,但外植体类型为下胚轴或是种子,来源受到季节的限制。本文利用来源广泛的幼嫩枝条及叶片为外植体,对三叶木通无菌外植体获得、愈伤诱导以及胚状体诱导等过程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愈伤组织褐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建立三叶木通组织培养体系,为三叶木通优良品系扩繁及进一步的品系改良和遗传转化提供理论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年3期2020-03-15

  • 掌叶覆盆子诱导培养的抗褐化研究
    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现象较普遍。外植体褐化是一种酶促褐变,多酚氧化酶被激活,从而使植物体中的酚类物质聚合产生的醌类物质,从而影响离体材料的现象[2]。褐化是导致外植体培养材料死亡的主要原因,这直接影响到种苗的繁育及成本[3]。在不同培养基成分中,采用抗氧化剂及吸附剂,其外植体的褐化程度表现各异[2]。大花香水月季、牡丹、芍药等在组培上已有较系统的抗褐化研究[4-6],而掌叶覆盆子主要针对建立相应的各阶段培养基配方研究较多[1,7-8],有关褐化问题的研究鲜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1期2020-02-07

  • 两面针茎段组织培养及防褐化技术研究
    体,研究了不同抗褐化剂对两面针组织培养中试管苗褐化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初代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0 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外植体褐化程度轻,萌发率最高,为62.50%。3种添加抗褐化剂组合对试管苗抗褐化均起到一定抑制作用,添加PVP处理效果最理想,PVP浓度为1.0 g/L时,试管苗褐化率仅为11.67%,增殖系数为5.03,其次为活性炭(AC),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抗褐化效果不明显。关键词: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 (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22期2019-12-23

  • 茶条槭组织培养防止外植体褐化的方法研究
    组培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的最佳方法,以茶条槭当年生萌条为试材, 进行了不同外植体类型、不同消毒方式、不同取材时间和不同抗褐化剂对茶条槭初代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当年生萌条进行组织培养,其茎段较茎尖褐化严重;先将外植体用1 000 mg/L VC溶液处理30 min,再用0.1%升汞溶液消毒为最佳消毒方法;外植体取材时间在5月,其组培污染率、褐变率、死亡率相对较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聚乙烯吡咯烷酮(PVP)200 mg/L与活性炭(AC)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5期2019-09-22

  • 香玲核桃组培的褐化观察
    同时间中核桃苗的褐化现象进行观察,并提出了影响其褐化现象的一些因素。结果表明,初代培养采用改良DKW为基础培养基,添加1 g/L活性炭,核桃外植体用0.1%升汞消毒2 min后,褐化率最低。关键词 核桃;组织培养;褐化;观察中图分类号:S6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9)04-005-02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4.002Abstract The browning phenome

    农业灾害研究 2019年4期2019-09-10

  • 牡丹愈伤组织增殖及褐化研究
    困难、增殖过程中褐化严重[7]以及生根难[8]等问题仍然存在,也是制约牡丹离体快繁体系建立的主要问题。通过组织培养建立高效牡丹繁殖体系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而两种组织培养途径都需要大量愈伤组织作为材料,因此获得大量愈伤组织是牡丹组织培养体系建立的基础。而愈伤组织的继代增殖是愈伤组织大量繁殖与分化成功与否的关键[9]。现阶段,牡丹愈伤组织增殖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增殖系数低[10]、褐化率高。有研究表明,在不同质量浓度的PIC处理下,凤丹牡丹的增殖系数存在显

    广东农业科学 2019年6期2019-08-14

  • 与内生真菌共培养对葡萄果肉细胞生理生化影响的差异研究
    察和统计愈伤组织褐化情况。并在共培养培养第6天后取出愈伤组织与内生真菌的共生体,液氮处理后置于-80℃冰箱中保存待用。表1 试验中使用内生真菌菌株1.2.2 葡萄细胞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葡萄细胞增殖倍数(CIM)=(W样-m)/m式中:W样为葡萄愈伤组织与内生真菌的共生体的质量(g);m为初始接种葡萄愈伤组织的质量(g)。1.2.2.1 葡萄细胞花色苷总量的测定 称取一定量鲜细胞(0.4 g左右),加入1 mL花色苷提取液(15%盐酸(1.5 mol/L)

    生物技术通报 2019年8期2019-08-08

  • 川贝母鳞茎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的控制初探
    ],但是鲜见关于褐化现象的研究报道[8]。外植体菌类污染、玻璃化、褐化现象已经成为制约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发展的重要因素,并称为药用植物组织培养三大瓶颈,其中,褐化问题涉及方面复杂[9-10]。本研究以川贝母鳞茎为外植体,通过比较消毒方式、培养条件、褐化抑制剂对川贝母组培褐化影响程度,为川贝母组织培养中控制褐化现象和产业化生产川贝母组培苗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川贝母外植体来源于云南山里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泸西分公司种植基地,于9月至10月取当年生鳞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7期2019-07-22

  • 滇黄精组培褐化影响因素研究
    5—7],但有关褐化现象的研究较少[8]。本研究分析滇黄精组培的褐化问题,并对其褐化控制措施进行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滇黄精带芽块茎采自云南山里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种质资源基地(泸西)。于当年3 月至4 月,从块茎上切取新萌芽作为外植体材料。1.2 方法1.2.1外植体滇黄精根茎洗净,裁成1.2 cm×1.2 cm 带新萌芽小块,置于洗洁精水溶液中浸泡15 min,用流水冲洗1 h,再用洗洁精摇晃清洗5 min,在超净台上消毒,用无菌水充分清洗,无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9年2期2019-07-22

  • 硫辛酸和甜菜碱在小麦组织培养中的作用
    杆菌转化过程中,褐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小麦转化的成功率,其与玻璃化和菌类污染并称为组织培养的三大难题[2]。褐化是外植体受到胁迫后释放出酚类物质并诱导植保素或物理屏障生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由于酚类物质不稳定,易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形成褐色醌类物质,醌类物质又会在酪氨酸酶等酶的作用下,与外植体中的蛋白质聚合,进一步导致其他酶系统紊乱,导致外植体生长停滞直至死亡[3]。研究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抗褐化剂,如半胱氨酸(Cys)、抗坏血酸(Vc)、谷胱甘肽(G

    麦类作物学报 2019年3期2019-04-12

  • 3种抗褐化剂影响水曲柳体胚发生的生理分析
    中伴随着外植体的褐化现象,并且水曲柳体胚大部分都产生在褐化的外植体上[2,9~11]。这与外植体褐化是组织培养不利因素的普遍认知不同,但与以下研究有相同或相似之处:李官德等在棉花(GossypiumhirsutumL.)体胚发生过程中发现的褐化的愈伤组织也能分化出体胚[12];Tapia等在葡萄(VitisviniferaL.)体胚研究中发现外植体培养到8~14天时发生轻度褐化、但不影响活性和再生能力[13];Ko等在大豆(Glycinemax(L.) M

    植物研究 2019年2期2019-03-19

  • 阿月浑子杂种幼胚培养中褐化影响的研究
    培养中,外植体的褐化经常发生,而褐化直接影响外植体的脱分化和再分化,甚至决定组培能否成功[5]。在建立阿月浑子幼胚离体培养体系时,褐化是导致培养材料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试验对阿月浑子幼胚培养褐化的原因及克服措施进行了研究。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材料为河北省邯郸市阿月浑子栽培示范园内阿月浑子杂交果实,杂交父本为黄连木,杂交母本为引自美国的阿月浑子“Kerman”。1.2 试验方法采集授粉后的杂种果实,于冰箱5 ℃冷藏后,去掉外果皮在流水下冲洗3

    天津农林科技 2019年1期2019-02-13

  • 影响金花茶组织培养芽增殖生长的几种因素
    。2.2.3 芽褐化现象的遏制在Q+6-BA3.0 mg/L+NAA1.0 mg/L+CH 300 mg/L培养基基础上分别添加核黄素15 mg/L、抗坏血酸10 mg/L和活性炭500 mg/L,每处理接种10瓶,每瓶接种6丛丛芽,重复3次,接种40d观察记录芽增殖过程中的褐化情况。2.2.4 温度条件对不定芽的增殖在Q+6-BA3.0 mg/L+NAA1.0 mg/L+CH 300 mg/L+抗坏血酸10 mg/L培养基上接种健壮继代芽,置于不同培养温

    绿色科技 2018年21期2019-01-12

  • 不同活性炭浓度对辣椒花药培养的影响
    药培养出胚率以及褐化情况的影响,以研究不同活性炭浓度对供试辣椒品种花药培养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材料 以杂交品种ZF-09海丰29号,ZF-10海丰30号为试材。1.2 实验方法1)取材与消毒。选取无病虫害、发育时期适宜的辣椒花蕾。取材时间为上午7:00—9:00。花蕾在4℃条件下预处理24小时,后放入三角瓶,用流水冲洗1小时以上,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0%乙醇浸30 s,无菌水冲洗3遍,于0.1%升汞浸泡10分钟,无菌水冲洗4遍,接于培养皿中,每

    西北园艺(综合) 2018年5期2018-09-13

  • 香玲核桃组培褐化控制的研究
    培养;营养价值;褐化中图分类号:Q813.1+2;S6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8)05-010-02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5.005组织培养在植物离体快繁、无病毒苗木培育,遗传育种及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和进展。然而,在植物的组织培养中易出现外植体或培养物的褐化、枯死现象[1]。褐变是由组织中的酚类物质经多酚氧化酶(PPO)氧化后产生棕褐色的醌类物质所造成的[2]

    农业灾害研究 2018年5期2018-09-10

  • ‘章姬’草莓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及高频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抑制培养过程中的褐化现象明显优于MS,而附加20 g·L-1 Na2S2O3在保证材料存活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褐化率;去除褐化的材料在MS + 0.1 mg·L-1 6-BA + 0.05 mg·L-1 2,4-D + 0.1 mg·L-1 NAA中可同步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丛芽发生;丛芽增殖培养基为MS + 0.1 mg·L-1 6-BA + 0.1 mg·L-1 NAA,30 d后繁殖系数可达12.86;试管苗生根则在1/2MS + 1.0 g·L-1

    广西植物 2018年4期2018-09-10

  • 核桃茎段组织培养无菌芽苗的诱导
    培;快繁;污染;褐化中图分类号:S6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18)05-0036-04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8.05.012A Preliminary Report on Introduction Test of 12 New Oil Flax Strainsin the Dry Farming Area of Southern NingnanZHANG Wei, LU Junw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5期2018-09-10

  • 变异冬红果组织培养中褐化控制研究
    对变异冬红果茎段褐化的影响。[方法]以变异冬红果茎段为外植体,研究茎段木质化程度、不同消毒方法、茎段转移频率、不同6-BA浓度、不同活性炭浓度对褐化的影响。[结果]同一灭菌处理下,木质化茎段的褐化率最高;单独用0.1%HgCl2溶液消毒更有利于减轻变异冬红果茎段的褐化程度;转移频率为1 d时,更有利于减轻变异冬红果茎段的褐化程度;低浓度的6-BA有利于减轻变异冬红果茎段的褐化程度;在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并不一定适合变异冬红果茎段的防褐化处理。[结论]该研究可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17期2018-05-14

  • 山葵组培中抗褐化剂的筛选及其对增殖和生长的影响
    技术支持[3]。褐化是由于植物材料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受到伤害,体内分泌的酚类物质在酚氧化酶作用下被氧化成褐色的醌类物质[4],而醌类物质对植物材料产生毒害作用,影响其生长和分化,严重时导致组织死亡。在山葵组培快繁试验中发现,山葵是一种对外界环境刺激特别敏感的植物,不适合的光照、温度、湿度、激素等外界因子都会对山葵生长造成影响,使其褐化,尤其在夏季最为严重。因此,解决山葵组培中的褐化问题是山葵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有关山葵组织培养的研究多集中在愈伤组织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7期2018-05-10

  • 褐化剂对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褐化及相关物质含量的影响
    桃凤,魏赛金防褐化剂对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褐化及相关物质含量的影响李 张,徐志荣,娄佳兰,谭小林,刘怡婷,上官桃凤,魏赛金*(江西农业大学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省农业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45)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活性炭(AC)、抗坏血酸(VC)、柠檬酸(CA)和硫代硫酸钠(hypo) 5种防褐化剂对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的生长及褐化情况的影响。测定不同时间愈伤组织中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

    生物灾害科学 2018年1期2018-04-13

  • 蝴蝶兰组培 取得新突破
    生产量,才能降低褐化问题,生产出的种苗健壮、整齐,便于种苗工厂化管理,最终形成蝴蝶兰组织培养快速繁育技术体系。目前,组织培养技术可有效排除上述限制因子,规模化繁育蝴蝶兰。但其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不完善,导致褐化问题,严重影响其大规模高质量繁殖。山东英才学院依托组织培养实验室,结合开放性实验项目,以大红袍为实验材料,对培养温度、活性炭、添加物、转接周期四个因素设置,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1.活性炭能显著抑制褐化。2.转接周期越短,褐化率越低。3.低温特别是20

    农业知识 2018年2期2018-01-17

  • 组织培养过程中污染和褐化的防治
    培养而言,污染和褐化现象较为常见,是影响组织培养实验效果的主要因素。污染主要由真菌和细菌导致,褐化则主要由外植体中多酚氧化酶激活导致。笔者从2种问题的根本成因入手,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污染和褐化防治措施发表几点看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污染;褐化;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Q94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833008污染和褐化既是组织培养实验的常见问题,也是组织培养质量管理的工作难点。污染和褐化

    农业与技术 2017年16期2017-09-16

  • 油松胚性愈伤组织培养中褐化因素研究及增殖培养基的优化
    性愈伤组织培养中褐化因素研究及增殖培养基的优化付双彬1,李 慧1,赵 健1,符学军2,朱松林2,张金凤1(1 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林木花卉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树木花卉育种生物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83;2 山西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 国家油松良种基地,山西 临汾 041300)【目的】调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培养阶段不同因素对于褐化产生的影响,并结合增殖率对培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7年5期2017-08-07

  • 柠檬酸处理对鲜切粉葛褐化保鲜效果研究
    檬酸;鲜切粉葛;褐化;营养品质中图分类号 TS205 文献标识码 AAbstract The effect of citric acid treatment on the inhibition of browning of fresh-cut pueraria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Fresh-cut pueraria was dipped into 0.5%, 1.0%, 1.5% citric acid solution

    热带作物学报 2017年6期2017-05-30

  • 解决苹果矮化砧M9外植体褐化现象的研究
    矮化砧M9外植体褐化现象的研究刘永军1,沈善超2,周彩琴2,王淑慧2,侯志刚2,范志强3∗(1.山东省诸城市常山林场,山东 诸城262200;2.诸城市万景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3.山东省林木种苗和花卉站)本实验通过对表面消毒处理后的苹果矮化砧M9外植体进行高渗液体处理,加速了外植体内酚类物质的渗出,在液体中有效的稀释了经氧化产生的醌类物质,减轻了外植体的毒害,提高了外植体的存活率。苹果;矮化砧;组培;褐化;高渗液体褐化现象是组织培养中建立外植体无菌体系期间

    山东林业科技 2017年5期2017-04-05

  • 不同抗性马尾松无性系松材线虫病症状发展与松材线虫迁移、繁殖的关系
    个无性系的髓心的褐化和广德20-5针叶的枯萎,但褐化症状在广德34-1中较轻且扩散较慢,同时松材线虫在广德34-1中的繁殖和迁移速度也较广德20-5慢。表明广德34-1能抑制松材线虫在其体内迁移和繁殖,所以它对髓心褐化和针叶枯萎等松材线虫引起的症状表现出更高的抗性。马尾松;松材线虫病抗性;迁移;繁殖;髓心褐化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中国特有的乡土树种,分布面积居全国针叶林首位,蓄积量居第四位[6]。有研究表明,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的抗性较强

    安徽林业科技 2016年6期2016-12-30

  • 番红花球茎组培中的消毒和褐化抑制方法
    茎组培中的消毒和褐化抑制方法袁校文,项会敏,朱梦梦,苏永君,田长城*(蚌埠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系,安徽蚌埠 233000)[目的] 优化番红花球茎消毒和褐化抑制的方法。[方法] 以番红花球茎的染菌率、褐化率和愈伤组织诱导率为指标,分析了外植体大小、氯化汞浓度和消毒时间对番红花球茎染菌和诱导的影响,同时比较了抗坏血酸和活性炭对番红花球茎褐化的抑制效果。[结果] 当外植体大小5 mm3,氯化汞溶液浓度0.2%、消毒时间10 min时,染菌率和诱导率较为适宜;向培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30期2016-12-26

  • 红豆杉组织培养基筛选试验
    培养基配方及抑制褐化成分。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的配方为1/2MS+KT 1.0 mg/L+IBA 0.1 mgL,添加琼脂粉6.0 g、蔗糖30 g、活性炭粉0.3 g、抗氧化VC 0.3 g;最佳抗氧化试剂成份为VC 0.3 g、活性炭0.3 g。关键词:培养基;曼地亚红豆杉;褐化;抗氧化试剂中图分类号:S79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7-0011-02红豆杉是常绿乔木,小枝秋天变成黄绿色或淡红褐色,叶条形,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6年7期2016-11-25

  • 春剑花梗离体培养研究
    试图找到有效控制褐化的措施。[方法]以春剑花梗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通过正交设计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及激素配比对花梗培养时褐化、生长和愈伤组织发生的影響;同时研究不同防褐化处理对花梗切段褐化率的影响。[结果]不同基本培养基及激素配比对花梗培养的影响显著,不同处理方式对花梗褐化控制效果显著。花梗切段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配方为B5+2,4D 2.0 mg/L+TDZ 0.6 mg/L +GA30.5 mg/L,诱导率为7.32%。当花芽长度为2.0 cm时,花梗褐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4期2016-10-21

  • 草莓茎尖组织培养防褐化技术优化研究
    在草莓组织培养中褐化是最常见的问题[1],其与菌类污染、玻璃化并称为组织培养的三大难题,褐化严重影响了草莓茎尖生长和分化。本试验在总结前期对草莓组培褐化问题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并优化了草莓茎尖组织培养防褐化技术,以期为内蒙古自治区草莓组培脱毒苗规模化快速培育种苗提供技术支持。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及地点选取生长健壮的“红颜”草莓母株上新长出的匍匐茎顶端3~4 cm长的顶芽为试验材料。试验于2015年3月—2015年5月在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蔬菜研究

    北方农业学报 2016年3期2016-04-23

  • 水杨酸和壳聚糖处理降低荔枝采后果皮褐化及保持果实养分
    降低荔枝采后果皮褐化及保持果实养分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5.10.017),来自印度比哈尔农业大学的Pushpa Kumari等人研究了采后水杨酸和壳聚糖处理对荔枝采后果皮褐化及果实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荔枝是亚热带水果,极易腐烂,采收1~2 d后就会因果皮褐化、果实品质退化而失去商业价值。研究人员分别用水杨酸(0.5 mM和1.0 mM

    中国果业信息 2016年1期2016-01-27

  • 核桃优良无性系组培初代培养条件探索
    多酚物质,易发生褐化,初代培养难度大。本文主要进行核桃优良无性系初代培养外植体材料选择、消毒方法和培养条件的探索,以期对核桃无性系组培提供技术指导。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核桃优良无性系为黔林核1号(Juglans sigillata“qianlinhe-1”),1973年在牛棚初选,入选省级优树,1981—1990年进行无性系品比试验,筛选为优树,1985年命名为早熟露仁核桃,作为大面积推广的主栽品种。材料来源于贵州省林科院采穗圃。1.2 方法1.2.

    种子科技 2016年12期2016-01-24

  • 彩叶凤梨离体培养中外植体消毒及防止褐化的研究
    程中外植体消毒及褐化的防止措施。 [方法]以彩叶凤梨幼苗茎段作为外植体材料,研究其消毒和褐化防止问题。[结果]减少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外植体选用0.1%升汞溶液消毒10 min,并在MS诱导培养基中添加200 mg/L的抗坏血酸,能够有效防止褐化,而且不影响愈伤组织的进一步分化。[结论]研究结果为彩叶凤梨离体培养奠定基础。关键词 彩叶凤梨;离体培养;外植体;消毒;褐化中图分类号 S1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03-04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期2015-10-21

  • 褐化剂对荻外植体褐化和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组织为材料探讨抗褐化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抗坏血酸(Vc)、柠檬酸(CA)对外植体和愈伤组织抗褐化作用,以及愈伤诱导率及愈伤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抗褐化剂都能抑制外植体和愈伤组织褐化,并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添加0.2 g/L PVP时荻外植体的褐变程度最低,0.2 g/L CA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91.1%,向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中添加0.2 g/L的Vc愈伤组织重量增加倍数最高,为21.38倍,且愈伤组织褐化率低为25.8%。关键词:荻;

    草原与草坪 2015年5期2015-10-14

  • 圣女樱桃番茄再生体系的研究
    对番茄组培过程中褐化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圣女樱桃番茄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0.2~0.4)mg/L IAA+2.0 mg/L 6-BA,不定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0.1 mg/L IAA+(1.0~3.0)mg/L 6-BA,诱导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0.1 mg/L NAA;子叶为最佳外植体,其不定芽的分化速度、分化率及生长情况均优于下胚轴;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0 mg/L VC,能有效抑制褐化的发生。关键词:圣女樱桃番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3期2015-05-06

  • 火焰兰茎段侧芽离体再生及褐化的研究
    火焰兰生长过程中褐化现象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最佳侧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0.5mg/L,培养40 d,后诱导率可达97.95%;添加活性炭0.3 g/L可有效抑制侧芽诱导过程中的褐化现象,褐化率仅为13.17%;1/2 MS+6-BA 0.2 mg/L+NAA 1.0 mg/L+AC 0.5 g/L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到100%,且植株生长健壮。利用火焰兰茎段侧芽能够离体再生获得瓶苗,建立高效的火焰兰茎段为外植体的离体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3期2015-04-28

  • 番茄离体再生系统的建立及褐化现象调控研究
    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褐化现象进行控制性研究。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外植体为子叶,其最适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为0.6 mg/L IAA+2 mg/L 6-BA。苗龄为6 d的子叶出愈情况最好。诱导不定芽的最适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为0.3 mg/L IAA+2 mg/L 6-BA。在培养基中添加200、600 mg/L的活性炭或10 mg/L的VC,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形成过程中的褐化现象可得到有效控制。最适生根方法为两步生根法,其最佳的NAA浸泡浓度为50 mg/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3期2014-08-20

  • 莲藕愈伤组织诱导及组织学观察
    织诱导过程中极易褐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以Gelrite代替琼脂粉作为固化剂,可明显改善外植体的褐化现象。关键词:莲藕(Nelumba nucifera);愈伤组织;单宁;褐化中图分类号:S645.1;Q81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3-0701-03莲藕(Nelumba nucifera)为睡莲科(Nymphaeaceae)莲属(Nelumbo)多年生大型水生草本植物,是双子叶植物的较低级种,原产于中国和印度,在中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3期2014-07-21

  • 采后1-MCP处理对苹果果实品质和贮藏病理的影响
    处理降低了果心褐化, 但2 μL/L 处理一次或1 μL/L 处理两次的果实褐化发生率比用1 μL/L处理一次的高。 用1-MCP 处理两次的“Spartan”果实9 个月后内部褐化的发生率提高。 1-MCP 处理提高了第一次采收的“McIntosh”苹果外部CO2 伤害的发生率,2 μL/L 处理后CA 贮藏6 个月和1 μL/L 处理后贮藏9 个月后CO2 伤害发生率最高。冷藏6 个月后果实腐烂程度最高,1-MCP 处理通常可降低腐烂发生率。结果表明

    中国果业信息 2013年5期2013-01-26

  •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问题与对策
    养中常见的污染、褐化、玻璃化现象等问题入手,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对植物的组织快繁和工厂化育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关键词:组织培养;污染;褐化;黄化1 污染问题及对策1.1 污染原因分析控制污染是组培过程中的首要技术。造成污染的原因很多,如外植体的种类、取材的季节、时间、预处理方法、消毒药剂的种类、浓度、消毒时间以及消毒方法、培养基和器皿灭菌、操作人员、工作环境的要求、超净工作台的工作质量等都与污染密切相关。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12年16期2012-07-09

  • PPO处理对水曲柳合子胚子叶外植体褐化和体胚发生的影响1)
    中伴随着外植体的褐化现象,发生体胚的外植体基本上都处于褐化状态,而且褐化外植体上诱导出的体胚长势良好[4]。进一步研究证实,水曲柳体胚发生与外植体褐化的伴随关系较固定,诱导产生的褐化有利于其体胚发生[5-6]。褐化是指外植体或培养材料接种后,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切割造成机械损伤,伤口处分泌出酚类化合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切面细胞中的酚类物质由多酚氧化酶催化氧化为醌,醌再通过非酶促反应产生有色物质而导致组织褐变,变成棕褐色或暗褐色,并逐渐扩散到培养基中,抑制细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2年11期2012-07-02

  • 低温贮藏期间菠萝内部褐化和内源脱落酸及赤霉素含量变化
    O)活性均与内部褐化程度相关。10℃贮存后移到25℃贮存条件的果实PPO活性最高。10℃下贮存的两个品种果实内源ABA含量显著升高,在从10℃条件下移去25℃后降低。相比而言,果实从10℃移去25℃贮存后内源总GA (GA1+GA3+GA4)含量显著升高。Trad-see-thong菠萝在10℃贮存后内源ABA含量高,移去25℃后GA含量升高,内部褐化发生率也升高。在25℃贮存条件下,用GA3443 M处理后两个品种内部褐变发生率均高于对照,多酚氧化酶活性

    中国果业信息 2012年10期2012-01-22

  • 不同防褐化措施对苏丹草愈伤诱导以及抗褐化的效果研究
    组织培养过程中易褐化,褐化产生的酚类物质影响愈伤的生长,严重时导致愈伤死亡。褐化包括酶促褐化和非酶促褐化,褐化主要是由酶引起的,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在褐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2]。酶促褐化必须具有酶、底物和氧3个条件。褐化的发生是由于组织中多酚氧化酶被激活,酚类物质化合物被氧化形成褐色的醌类物质。引起褐化的酶的底物主要是酚类化合物。在组织培养防止褐化的研究中,抗褐化剂主要有活性炭(active carbon,AC)、维生素C(VC)、硝

    草业学报 2011年3期2011-03-27

  • 圆山药的离体培养
    利于防止圆山药的褐化。薯蓣;圆山药;离体培养;愈伤组织;不定芽圆山药(Dioscorearotundata)俗称白薯蓣,为薯蓣科(Dioscoreaceae)薯蓣属(Dioscorea)植物,它地上部分为大型藤本,地下具有团块状的块茎,与黄薯蓣(Dioscoreacayenensis)为相同种,通称几内亚薯蓣,原产非洲,为当地居民的主要食物之一。块茎中不仅具有较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还有蛋白质和其他的成分,也广泛用于保健品和壮阳药物的制造[1-2]。因圆山药

    湖南林业科技 2010年6期2010-11-20

  • 茶树腋芽初代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的控制措施研究
    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的控制措施研究雷攀登1,孙俊2,张正竹1⋆(1.安徽农业大学茶及药用植物安全生产重点开放实验室,合肥 230036;2. 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合肥 230036)有效控制外植体褐变是茶树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本文研究了外植体取材季节、切取方法、培养温度和不同抗氧化剂对外植体褐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材料的外植体污染率、褐变率比秋季的低,腋芽萌发率比秋季的高;外植体留部分叶柄、接种前用2.0 g•L-1PVP溶液浸泡30 min、接种后

    茶业通报 2010年3期2010-03-21